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选择题1.(2024·江苏常州期末)商代许多文告、策命、法典铸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档案”;西周时期重要档案都“藏于宗庙,放之天府”,以备查阅和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据此可知,商周时期()A.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 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C.档案得到了有效保存利用 D.王权与神权得到有效结合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王朝非常重视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反映了商周时期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传承,无法体现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周时期重要档案的保存利用,并非所有的档案都得到了有效保存利用,排除C项;材料中商代“金文档案”并未体现出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点,排除D项。答案A2.(2024·广东湛江调研)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到元代尽管总的情况仍然是南多北少,但其分布则成明显的北移势态。北方的书院上升到67所,绝对数比宋代多3.5倍以上。北方书院占全国总数的比例,由宋代的2.67%上升到22.63%,进步神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完全北移 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南方的经济逐渐衰退 D.国家政治局势的影响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政治中心北移到北京,带动了北方教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北方书院的增多,故选D项;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到南方地区,排除A项;南宋时期理学的正统地位正式确立,排除B项;元朝以后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进一步显现,排除C项。答案D3.(2024·浙江温州期中)下表是宋代书院分布情况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宋代书院分布情况(单位:个)地区河北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数量3411292017A.中原人口南渡 B.经济重心南移C.政府大力提倡文治 D.南北分卷制度实行解析据材料“宋代书院分布情况表”可知,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书院数量较多,明显多于河北、山西、河南等北方书院数量,这是因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国家的文化中心不断偏向南方,北方文化中心地位优势逐渐消失,故选B项;中原人口南渡主要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代人口已有重新分布的趋势,且人口南渡不足以解释书院分布不平衡现象,排除A项;政府大力提倡文治是指宋代朝廷鼓励发展教育,侧重解释的是书院存在的原因,而非分布情况,排除C项;明代实行南北分卷制度,排除D项。答案B4.(2024·山东威海期末)明清时期,我国书院藏书以“经史子集”为主。鸦片战争后,书院藏书领域不断扩展,涉及政治、经济、铁路、军事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书院中的英语、日语、法语等书目也随处可见。晚清书院藏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民族工业的兴起C.维新变法的需要 D.救国思潮的发展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推动了晚清书院藏书领域的变化,故选D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维新变法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以及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排除C项。答案D5.(2024·湖南岳阳期末)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国时期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1898年推行维新变法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宣传共和思想,排除C项;1905年科举制已经被废除,排除D项。答案B6.(2024·福建福州联考)1930年8月,中央苏区通过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指出,需采取强迫性质的义务教育,凡6—14周岁男女儿童都可以免费入学,接受小学教育,父母不得阻拦。由此可知()A.苏维埃政府重视教育 B.闽西普及了义务教育C.根据地重视人才培养 D.闽西教育事业较落后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苏维埃政府鼓励并采取措施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能得出是否普及了义务教育,排除B项;从材料可知,苏维埃政府是为了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革命人才,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闽西地区教育程度如何,教育事业是否较落后,排除D项。答案A7.(2024·湖南湘潭期末)下表为1992年中国基础教育情况统计表(小学部分)。小学教学点在校生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71.30万所15万个12201.28万人97.2%98%2%这表明此时我国()A.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重视教育的观念得到社会普遍认可C.义务教育实施效果明显D.教育发展为改革开放做好人才储备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92年我国基础教育中辍学率只有2%,巩固率98%,说明我国义务教育实施效果明显,故选C项;1995年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A项;材料反映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成就显著,与社会重视教育的观念无关,排除B项;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排除D项。答案C8.(2024·北京昌平期末)下图为2010—2019年中国博物馆观众接待人数统计情况。这反映出()A.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各类知识B.博物馆是收藏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C.参观者的文化修养得到了极大提高D.公众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的热情高涨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2010—2019年,我国博物馆观众接待人次显著增加,说明公众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的热情高涨,故选D项;“全方位”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越来越多人去博物馆,“博物馆是收藏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与题干信息不相关,排除B项;公众越来越多地去博物馆参观说明公众热情高涨,不能说明参观取得了何种结果,排除C项。答案D9.(2024·浙江绍兴期末)当时的大学(18世纪末),在许多持批评意见的人看来,既不是真正的科研机构,也不是走向职业生活的一个过渡,而是一个假学究成堆的地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无疑在于人们历来把大学看成是传授传统知识的场所,而忽视了科学的迅猛发展,以致大学日益与世隔绝。为此,德国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分科教育的方式B.建立了“大学区”制度C.促成教学与研究的结合D.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解析据题干“人们历来把大学看成……而忽视了科学的迅猛发展,以致大学日益与世隔绝”等信息可知,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故选C项;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排除A项;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排除B项;美国大学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排除D项。答案C10.(2024·河南信阳测试)15世纪,西欧的书籍生产事业从抄写者的案头移至印刷商的作坊,称得上是图书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A.“新一代的书籍”被催生B.英国人引领了图书出版潮流C.现代工厂制度逐渐确立D.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诞生解析据材料“从抄写者的案头移至印刷商的作坊”可知,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故选A项;现代印刷技术是德国人谷登堡发明,而不是英国人,排除B项;现代工厂制度逐渐确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中,排除C项;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排除D项。答案A11.(2024·河南郑州期中)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奧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都属于文化机构,这些机构的普及说明文化的大众化得到发展,故选A项;社会矛盾的出现主要是源于经济和政治的问题,文化机构的推广普及不代表社会矛盾日益缓和,排除B项;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需要专门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文化机构有的只是满足民众一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文化机构的普及与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现实主义文艺是艺术的一个专业的门类,文化机构的普及反映的是文化大众化的趋势,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答案A12.(2024·河南郑州期末)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收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A.属于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B.具有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功能C.见证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D.展示了英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解析材料“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说明该博物馆保存的艺术品时间长、来源广,对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文化能够起到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故选B项;博物馆保存着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博物馆本身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排除A项;材料并未明确指出该博物馆的藏品的来源,无法判断是不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成果,排除C项;材料“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可知,展示的并不是英国传统优秀文化,排除D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24·北京房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汉初设立大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中央官学之外,自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到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简表(部分)今地区唐代五代宋代元代今地区唐代五代宋代元代北京13江苏296河北312上海44山西1410浙江515649山东123福建618511河南221112四川6315陕西717江西7822494安徽2015湖北1710广东11399湖南87021港澳1广西101贵州113海南2云南1——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分析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解析(1)特点,据材料一信息,从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习内容、与科举制的关系等方面归纳。(2)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对比可知,从北宋书院的整体范围、南北地区间的文化差距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学校的文化传承、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书院的教学内容、书院的主要功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归纳。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私学发展迅速;官学和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2)趋势:北宋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宋书院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元代南方书院减少,北方书院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南北文化的差距。影响: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促进了理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教育发展;适应了科举制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文化素质高的官员。14.(2024·广东清远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战时期,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根据地的教科书都加入了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各种算术课本的目录上,大都以战争术语作为标题,如“做兵”“做子弹”“排枪炮”“打靶”等,以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康养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 2025-2030中国营养和膳食补充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花卉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船用DGPS天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卖方软件许可合同
- 入职前培训合同
- 2025-2030中国纤维素膜包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粮果行业市场深度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神经外科训练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课件
- 2025-2030中国藜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第2单元 社会服务(整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苏教版
- 汉中汉源电力招聘试题及答案
-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
- 石料场开采施工方案
- 探月精神队课件
- 2025-2030中国设施农业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人教版(PEP)2024-2025六年级下册英语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宿舍教育班会
- 超声支气管镜相关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