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4节
常见的碱第2课时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022浙江舟山中考)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B.白膜可用盐酸除去C.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基础过关全练A解析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由于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可用盐酸除去。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故选A。2.(2023浙江温州鹿城校级月考)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A.有腐蚀性B.易风化C.易吸收氧气D.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解析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需要密封保存,D正确。3.(学科素养·科学观念)(2024浙江杭州萧山月考改编)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Ca(OH)2粉刷墙壁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检验CO2D.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C解析Ca(OH)2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坚硬的碳酸钙,故可用Ca(OH)2粉刷墙壁,A正确;Ca(OH)2属于碱,且成本低,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正确;NaOH溶液虽能与CO2反应,但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检验CO2,C错误;NaOH固体易潮解,能吸收水蒸气,因此可用它来干燥一些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氮气等,D正确。4.(学科素养·科学观念)(2024浙江温州月考)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不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不一定是氢氧化钠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C解析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时,应将氢氧化钠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A正确;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不一定是氢氧化钠,如氧化钙与水反应也会放出大量的热,B正确;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使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C错误;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要密封保存,D正确。5.(2024浙江温州乐清月考)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b明显鼓起的是
(
)
A选项试管内物质胶头滴管内物质A氢氧化钠固体水B氯化钡稀硫酸C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铵固体水解析
要使气球b明显鼓起,就要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导致装置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A正确;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沉淀,装置内气压基本不变,B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气球b不会鼓起,C错误;氯化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下降,气压减小,D错误。6.(跨学科·数学)(2024浙江杭州月考,16,★★☆)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坐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能力提升全练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解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中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再和硫酸铜反应。图中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A错误;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B错误;c至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碱性增强,pH变大,C错误;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D正确。7.(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1浙江衢州中考,34,★★☆)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
。(2)沉淀B的化学式是
。过滤CaCO3
(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
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正确,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解析
(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2)沉淀B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3)小科的判断不正确,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可能全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8.(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4浙江杭州树兰实验学校期中,29,★★☆)小科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将少量硫酸铜溶液滴入2mL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这是为什么呢?【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猜想二: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科应选择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2)若猜想二正确,C中“?”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A、B
固体溶解(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观察到预期的蓝色絮状沉淀,请你写出一种方法:
。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或硫酸铜浓溶液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解析
(1)猜想一是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铜溶解度增大而使沉淀消失,故验证本猜想时变量应为温度(即一个低温,一个高温),故选A、B两组实验。(2)猜想二是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而导致沉淀消失,故当氢氧化铜固体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铜固体若溶解,则证明该猜想正确。(3)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物。因此小科再次做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他应该避免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以他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或让硫酸铜浓溶液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9.(学科素养·探究实践)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某兴趣小组将两支规格相同且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插入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如图所示:
素养探究全练【观察现象】(1)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B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无浑浊现象。【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讨论交流】(1)甲同学根据实验B试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认为氢氧化钠
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Ca(OH)2+CO2
CaCO3↓+H2O
(2)乙同学认为:由实验B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你认为乙同学的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可以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他发现实
验台上有下列试剂: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稀硫
酸、氯化钙溶液、硝酸钡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试剂,帮
助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
学反应。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管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也会出现液面上升的现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与二氧
化碳发生了反应【拓展应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时我们应使用澄清石
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43-2024粮油机械补仓机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
- 旅馆的会计处理分录-记账实操
- 新疆某小区高层剪力墙结构商住楼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详细、示意图丰富)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1 Home单词表
- 《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之美》主题班会教案3篇
- 第17课《屈原(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强化素质-高效务实-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 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 驾驶员个人工作总结
- 飞控系统讲解
- 农村土地承包租赁合同范本版
- 中医病专科申报课件
- 2024年重庆国丰实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多发性骨髓瘤教学查房
- 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
- 体育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 【客舱服务质量与空中乘务员综合素质浅论4800字(论文)】
- 血管活性药物
- 港口现场装卸指导员工作职责
- 牧业设备-TMR标准化操作流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