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语文专题08: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初中语文专题08: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初中语文专题08: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初中语文专题08: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初中语文专题08: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1.文言文阅读,历来是语文试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板块,许多考生都把它视为“难点”,并为之失分。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一般设置4—8小题,分值在10—20分,约占总分值的18%—20%。阅读材料一般取自于课内或课外的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美的浅易古文片段。2.主要检测内容包括:①文言实词的理解;②文言虚词的理解;③文言句子的朗读和停顿;④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⑤文言文整体阅读与大意的把握;⑥文言片段的表达技巧和经典语句的品味赏析;⑦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以及自己的个性感悟等。3.命题趋势: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文言文试题,从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考查题型来看,除了上述检测要点外,预计今后文言文阅读的考点设置,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可能局部有所微调。比如以下三个命题走向,就颇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其一,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受青睐。命题者一般选择的是体裁相同、主题类似或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文章,也有体裁不同、主题类似、作者不同的两个篇段,这种题型既注重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记诵积累的过程,又注重在迁移比较中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所以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其二,取材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占主导。用于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大多篇幅短小,语言浅易。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在当前的中考命题中已明显占主导地位。由于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立足课内,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考查学生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既要加强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识的积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其三,灵活丰富、检测能力的创新题型作压轴。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正积极寻求突破,命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更加丰富,整体阅读理解题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就目前来说,大约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归纳内容要点类;②概括作者情感类;③分析人物特点类;④表达本人感悟类;⑤选文比较阅读类;⑥文本内容延伸类。文言文划分节奏的10种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一狼/洞其中。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忘/路之远近。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骈死/于槽枥之间。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如:尝/与人佣耕。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如:其/真无马邪?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问/(渔人)所从来。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泉香/而酒洌。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沉舟/侧畔/千帆/过,人物形象概况常用词语【为人】为人宽厚、谦逊大度、豁达大度、胸襟宽广、慷慨大度、宽容大度、宽容礼让、不计前嫌、委曲求全、心胸开阔、以德报怨、诚实正直、为人诚信、深明大义、敢于担当、高度责任感、机智聪明、自我反省、有自知之明、知错就改、寡言沉稳、能言善辩、不拘小节、随性率真、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不慕功名、淡泊钱财、生活节俭【为官】刚正不阿、守正不阿、正直刚毅、不徇私情、廉洁守法、廉洁奉公、不畏权贵、性格耿直、忠心耿耿、廉洁自律、不惧权势忠君爱国、尽忠职守、公私分明、公而忘私、执法公正、为官清廉、公正严明、正直无私、亲政奉公、为官清正、清廉不贪、不谋私利为民作主、亲政为民、爱民如子、关注民生、以民为本、爱护百姓、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着想、体恤民情、关心百姓任人唯贤、察人准确、明察秋毫、知人善任、人尽其才顾全大局、勇于担责、足智多谋、治理有方、具有政治远见【为臣】善于劝谏、勇于直言、敢于进谏、善于进谏【待人】平等真诚、互相尊重、舍己为人、慷慨待客、虚心听取他人建议【为父】教子有方【为友】直言规劝、真诚相待、坦诚待人【为子】富有孝心【求学】不耻下问、聪慧好学、虚心求教、善于反思、勤奋好学【为文】才思敏捷、文采过人、富有才华、博学多才【处事】深谋远虑、当机立断、处事果断、处变不惊、考虑周全、思维僵化、随机应变【缺点】自私自利、贪生怕死、丧失气节、随时逢迎、丢失自我。文言文翻译方法一、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指的是“近臣”。《孙权劝学》一、作者资料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二、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三、字音字形⑴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⑵孰(shú)若孤;⑶即更(gēng)刮目相待;⑷肃遂(suì)拜蒙母〖半身不遂(suí)〗四、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以及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五、重点知识1.劝说艺术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这样劝说有什么好处?用自己的学习体会现身说法,这样既可以增强说服力,又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⑵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联系你读书的体会说一说。读书可以丰富学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读书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增加思想的深度等。2.人物形象⑴孙权:善于劝学,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礼贤下士,现身说法,既对属下严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⑵吕蒙:聪明好学,知错就改,进步快,说话幽默。⑶鲁肃:敬才爱才。3.拓展问题⑴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⑵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⑶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⑷文中蕴含的道理:①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②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③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④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木兰诗》【作者简介】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文体知识】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重点字词注音】机杼zhù可kè汗hán鞍鞯jiān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ò【相关资料】《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主题概述】这首诗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图名利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二)古今异义1.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2.从此替爷征古义:父亲;今义:爷爷。3.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4.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5.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三)一词多义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2.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问题归纳】1.“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2.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没有影响。因为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自然环境描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这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的频繁持久、战斗的激烈残酷。5.“爷娘闻女来……向猪羊”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有序地描写了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6.木兰归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一连串的动词表现木兰回家后舒畅的心情,同时写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对女儿妆的喜爱,对美的追求。《卖油翁》一、作者简介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二、重点字词(1)自矜:自夸;矜,夸耀。(2)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3)睨:斜着眼睛看。(4)发矢:放箭;矢,箭。(5)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6)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7)忿然:恼怒的样子。(8)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9)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10)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11)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12)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13)因:接着。(14)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卖油翁打发走了。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四、思考练习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2.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3.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陋室铭》一、作者作品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被称为“诗豪”,世称刘宾客。著有《刘禹锡集》。二、体裁。本文体裁是“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与说、表、记并称古代议论性四大文体。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5、谈笑有鸿儒。:

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6、往来无白丁。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7、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9、何陋之有?

何:什么。(二)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草色入帘青。

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三)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形

(古义:身体;今义:样子)(2)惟吾德馨。馨

(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3)谈笑有鸿儒。鸿

(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世俗的音乐;今义: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调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四、内容理解1.“陋室不陋”体现在哪里?答:体现在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贤雅,室中事情趣之高雅。2.本篇文章立意有什么特点?答: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的立意,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3.文章开头写“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陋”是指房屋的形陋,“不陋”中的“陋”是鄙俗,只要室主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4.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有什么作用?答: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山之名不在高而在仙,水之灵不在深而在龙,室的“陋”不在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自然点名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德馨”。5.文章末尾运用类比有什么作用?答: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居室与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也是陋室,却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他们一样被后人敬仰。6.分析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和“入”的表现力。答:“上”写出了苔藓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做什么。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灵性令人忘却陋室的简陋,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7.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有什么简陋的呢?话里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强调了“陋室不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8.这是一篇骈文,当有许多对偶句,请写出几句。答: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调素琴,阅金经。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这篇文章几乎通篇押韵,请找出韵脚,并说说押的韵。答:“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的韵分别是ing和in.10.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11、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爱莲说》一、作者作品《爱莲说》选自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字音字形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甚蕃

(很多)陶渊明独爱菊

(只)

世人盛爱牡丹

(非常)出淤泥而不染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

(洗)

(水波)(过分艳丽)不蔓不枝

(横生藤蔓)

香远益清

(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树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靠近玩弄)余谓菊

(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

(少)

宜乎众矣

(应当)(多)(二)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2)不蔓不枝

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三)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植:

古义:树立

今义:种植

(2)宜乎众矣

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四)一词多义(1)清:濯清涟而不妖澄澈

香远益清

清香(2)植:亭亭净植

树立

缘坡植牡丹

种植(五)虚词用法。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四、内容理解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6、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

“惋惜”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10、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12、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五、主旨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鄙弃,歌颂了君子正直高尚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活板一、文学常识1.《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技艺》,活板,就是活字版。板,同“版”。2.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代表作有《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3.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二、词语1.字音:(1)其上以松脂(zhī)、蜡和(huò)纸灰冒之(2)持就火炀(yáng)之

(3)更(gēng)互用之(4)则以纸帖(tiě)之(5)兼与药相粘(zhān)(6)不若燔(fán)土,用讫(qì)再火令药熔(7)以手拂(fú)之(8)木格贮(zhù)之(9)殊(shū)不沾污(10)其印为(wéi)予(yú)群从(zòng)所得2.

通假字(1)活板(“板”同“版”)(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3)药稍镕(“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3.一词多义印(1)板印书籍(动词,印刷)(2)每字为一印(名词,印模)若(1)若止印三二本(连词,如果)(2)不若燔土(动词,像)就(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2)瞬息可就(动词,完成)自(1)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另自,另外)(2)其印自落(人称代词,自己,指字印)帖(1)则以纸帖之(动词,标记)(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为(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2)又为活板(动词,发明)(3)未为简易(动词,算是)(4)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制作)(5)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介词,被)之(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词,指“板印书籍”)(2)持就火炀之(代词,指铁板)(3)木格贮之(代词,指同一韵部的字印)以(1)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2)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用来)4.词类活用(1)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2)用讫再火令药镕(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三、文章内容整理:1.《活板》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印刷”,特点:活。(1)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2)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3)每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作法是活的(5)更互用之:用法是活的(6)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法是活的2.课文最后一段交待活板的下落,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保藏”一词有何作用?答:这一段交待活版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的收存。3.活板排版六个步骤:答: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4.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些方面?答: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药熔。5.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②排板速度快;③添补新字速度快;④拆板速度快。6.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答:优点是:质地均匀,表面平滑;不易粘连,容易拆卸。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文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分别把各个步骤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答:对象:活板。顺序:程序顺序步骤: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8.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答:文章在介绍活板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术作了铺垫。9.主题:课文通过介绍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及卓越的创造精神。(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D.康肃忿然曰

忿:生气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

公亦以此自矜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C.结友而别

久而不去D.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A.但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B.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C.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借事说理。甲文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乙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B.两文都叙述了人物的变化。甲文中的吕蒙由不爱读书变得好学上进,乙文中的卖油翁由骄傲自大变得谦虚恭敬。C.两文都语言精妙。甲文一句“遂拜蒙母”便突出鲁肃对吕蒙的敬佩,乙文一个“当世无双”就写出康肃公射箭技艺的高超。D.两文都用了侧面描写。甲文以“大惊”一词侧面表理吕蒙惊人的进步,乙文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侧面写出康肃公射术精湛。【答案】1.C2.D3.D4.B【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推辞;B.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句意: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D.句意: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生气,气愤;故选C。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以:动词,以为,认为/介词,凭借;B.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D.乃,意思用法相同,副词,于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故选D。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B.乙文中陈康肃公由“以此自矜”自夸,到“康肃笑而遣之”心悦诚服;题干中“卖油翁由骄傲自大变得谦虚恭敬”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你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了。乙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很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次,只是微微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22-23七年级下·广西玉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活板沈括①板用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错,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乙】梵天寺木塔沈括钱氏①据两浙②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③登之,患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⑤之妻。贻⑥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⑦,六幕相连如胠箧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铝所建。②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③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镂的孙子。④患:担忧,忧虑。⑤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⑥贻:赠送财物。⑦弥束:全部紧束。⑧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5.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释下表中加点的文言词语。方法词语示例加点词的意义字源法持就火炀之(1)迁移法但逐层布板讫用讫再火令药镕(2)查字法盖钉板上下弥束①器物的盖子,②遮蔽,遮盖。③副词,大概。④连词,连接上句或下一段,表示推论原因。(3)6.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精要的说明文;仅用三百余字就详细地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用语简洁、准确、平实。B.第①段交代活字印刷术的前身,“盛”“始”“皆”等修饰语准确说明了印刷术的发展、沿革,朗读时应重读。C.“雕版”解决了“活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雕版印刷的优势,凸显了“雕版”在印刷史上的重要意义。D.文章结尾交代了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照应了“又为活板”一句,使得文章内容更明确,结构更完整。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8.【甲】文中活字印刷术的“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其中四点)9.【甲】【乙】两文分别讲述了活字印刷和造塔技艺,两文都共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5.烘烤完毕连词,连接上句或下一段,表示推论原因。6.C7.(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2)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8.①胶泥刻字,字印取用、数目灵活。②铁范布字,排版灵活。③统筹用板,印刷灵活。④随时增补奇字,做法灵活。⑤拆版灵活,重复使用。9.通过介绍古人的活字印刷技艺和造塔技艺,反映了北宋时期先进的科学成就,赞美了古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分析】5.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结合文字的演变可知“炀”是放在火上烤,用太阳晒。炀,烘烤、烤;(2)句意为:“用讫再火令药镕”,意思是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讫:完毕。结合迁移法可知,“但逐层布板讫”中“讫”,意思是完毕;(3)句意为: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盖:连词,连接上句或下一段,表示推论原因。6.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应为:“活版”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活版印刷的优势,凸显了“活版”在印刷史上的重要意义;故选C。7.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每,每一个;韵,指韵部;帖,标签;贮,贮存。(2)句重点词语:乃,于是;布,铺设;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