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TOC\o"1-2"\h\u7529第一章绪论 34746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33241.2研究方法与框架 325301第二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422951第三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与挑战 429774第四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411896第五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实施与评估 42893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45571第二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概述 427412.1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4187712.2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5260592.3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 513658第三章供应链战略规划与设计 535753.1供应链战略规划方法 5193833.2供应链网络设计 690603.3供应链协同战略 629315第四章供应链信息化建设 7102074.1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选型 7286884.2供应链信息平台搭建 7116164.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81971第五章供应链运营优化 815695.1生产计划与调度 8220365.1.1生产计划的制定 8271885.1.2生产调度优化 8125105.2库存管理与控制 9263515.2.1库存管理策略 9115215.2.2库存控制方法 9201455.3物流配送与优化 9183995.3.1物流配送模式 9214475.3.2物流配送优化策略 921285第六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939626.1供应链协同机制 9266.1.1概述 10323996.1.2协同机制构建 1037486.1.3协同机制实施策略 1017236.2供应链协同策略 1013766.2.1概述 10299236.2.2精细化管理策略 10172706.2.3灵活响应策略 1087286.2.4协同创新策略 115316.3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1175986.3.1概述 11191196.3.2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 11278766.3.3合作伙伴关系维护 11206186.3.4合作伙伴关系优化 1113559第七章供应链风险管理 11202277.1风险识别与评估 1127087.1.1风险识别 11234787.1.2风险评估 12148467.2风险防范与应对 12211297.2.1风险防范 12136837.2.2风险应对 13294467.3风险监测与预警 139047.3.1风险监测 13168317.3.2风险预警 135527第八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改进 1355138.1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3282798.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4142878.1.2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1410438.2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 14308038.2.1绩效评价方法 14231978.2.2绩效评价应用 14225448.3绩效改进策略 1536948.3.1优化供应链流程 15194898.3.2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 15270908.3.3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5247848.3.4深化供应链合作 1520052第九章企业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与启示 1516009.1成功案例分析 15136369.1.1案例背景 15233779.1.2优化措施 15270209.1.3成功效果 16124589.2失败案例分析 16279199.2.1案例背景 1633459.2.2失败原因 16200109.2.3失败效果 1613959.3案例启示 165646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16366210.1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173251810.1.1数字化与智能化 172288310.1.2网络化协同 172302410.1.3绿色可持续发展 171069810.2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17113210.2.1加强供应链战略规划 17662910.2.2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 17756610.2.3优化供应链协同机制 172708410.2.4强化供应链风险管理 172178110.3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172511910.3.1制定支持政策 172085910.3.2建立健全供应链标准体系 183031110.3.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181928610.3.4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 18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工业互联网通过连接人、机器和资源,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处理和分析,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1)信息透明度提高:工业互联网使得企业内外部信息实现实时共享,提高了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透明度,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决策。(2)协同效率提升: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间协同作业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3)资源配置优化: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4)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工业互联网使得企业能够实时监控供应链各环节,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因此,研究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企业抓住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另,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1.2研究方法与框架本论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问题。(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3)实证研究:基于大量企业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进行实证分析。(4)模型构建:结合工业互联网特点,构建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模型,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框架如下:第二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第三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与挑战第四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第五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实施与评估第六章: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以上研究框架的阐述,本论文旨在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第二章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概述2.1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指通过互联网将人、机器、资源和数据等信息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工业制造体系。工业互联网具备以下特点:(1)广泛的连接性:工业互联网将各类设备、系统和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2)大数据驱动:工业互联网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智能化:工业互联网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4)高度集成:工业互联网将企业内部及外部资源进行高度集成,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2.2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挑战:(1)信息过载:工业互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信息处理的压力。(2)数据安全: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数据安全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问题。(3)协同作业:如何在众多参与者之间实现高效协同,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难题。机遇:(1)提高供应链效率:工业互联网有助于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整体效率。(2)降低成本: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3)增强企业竞争力: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升竞争力。2.3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企业供应链管理涉及多个关键要素,以下列举几个主要方面:(1)供应链战略:明确企业供应链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相应的策略。(2)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供应链流程: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运作效率。(4)供应链信息管理: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5)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发展。(6)供应链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供应链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三章供应链战略规划与设计3.1供应链战略规划方法供应链战略规划是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对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配置的过程。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供应链战略规划方法:(1)系统分析法: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识别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对供应链进行整体优化。系统分析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2)目标规划法: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目标分解和资源配置。目标规划法强调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实现,注重各环节之间的协同。(3)价值链分析法: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价值创造和传递进行分析,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价值链分析法关注供应链中的价值增值环节,实现资源整合。(4)动态规划法: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战略调整,对供应链进行动态优化。动态规划法强调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3.2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网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以下是供应链网络设计的关键要素:(1)节点布局:合理规划供应链各环节的节点位置,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响应速度。节点布局应考虑企业规模、市场范围、物流成本等因素。(2)物流设施:选择合适的物流设施,提高物流效率。物流设施包括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的设备和技术。(3)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信息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4)合作伙伴关系:选择具有共同价值观和战略目标的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应注重长期合作、互利共赢。3.3供应链协同战略供应链协同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以下为供应链协同战略的几个方面:(1)需求协同:通过共享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降低库存风险。(2)供应协同:整合供应商资源,实现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与下游的产品生产之间的协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3)物流协同: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物流资源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速度。(4)信息协同:构建统一的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5)业务协同: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业务协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6)风险协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供应链各环节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协同,降低整体风险。第四章供应链信息化建设4.1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选型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是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选型。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的选型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需求、规模、预算等因素。以下为选型的几个关键步骤:(1)明确企业业务需求:分析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明确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信息需求,为系统选型提供依据。(2)调研市场产品:了解市场上主流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产品,对比其功能、功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3)参考成功案例:借鉴同行业或类似企业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经验,为选型提供参考。(4)评估系统适应性:评估选型系统的适应性,包括系统是否支持定制化开发、是否能够与其他系统无缝对接等。(5)考虑售后服务与支持:关注系统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与支持能力,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4.2供应链信息平台搭建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搭建是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搭建供应链信息平台的主要步骤:(1)确定平台架构:根据企业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供应链信息平台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等。(2)选择技术栈:根据平台架构,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如前端框架、后端框架、数据库等。(3)开发与实施:根据设计文档,进行平台功能的开发与实施,保证平台能够满足企业业务需求。(4)系统集成:将供应链信息平台与其他企业内部系统(如ERP、MES等)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5)测试与验收:对供应链信息平台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保证平台稳定可靠。4.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的环节。以下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主要措施:(1)制定安全策略:制定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2)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实施身份认证机制,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设置权限控制,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和操作。(3)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4)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操作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和应对安全风险。(5)隐私保护: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保护,避免泄露用户个人信息。(6)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降低内部安全风险。第五章供应链运营优化5.1生产计划与调度5.1.1生产计划的制定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生产能力和库存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高效的生产计划。5.1.2生产调度优化生产调度是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调度的实时监控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生产调度中心,实现生产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调度。(2)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线运行状况,发觉异常及时处理。(3)采用智能算法,优化生产任务分配,提高生产效率。5.2库存管理与控制5.2.1库存管理策略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应采取以下库存管理策略:(1)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库存物品进行分类,制定针对性的库存策略。(2)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实现库存的动态调整。(3)加强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商库存共享,降低库存成本。5.2.2库存控制方法库存控制是保证企业库存合理、降低库存成本的关键。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库存控制方法:(1)经济订货批量(EOQ)法:根据库存成本和销售需求,确定最优订货批量。(2)周期盘点法: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发觉异常及时处理。(3)供应链库存管理(SCM)系统:通过供应链协同,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优化。5.3物流配送与优化5.3.1物流配送模式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应采取以下物流配送模式:(1)集中配送:将多个订单合并,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2)共同配送:与合作伙伴共同使用物流资源,提高配送效率。(3)智能配送: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配送路线和时间的优化。5.3.2物流配送优化策略以下为几种物流配送优化策略:(1)优化配送路线:通过智能算法,确定最短配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2)提高配送效率: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提高配送速度和准确性。(3)加强物流协同: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物流信息,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六章供应链协同管理6.1供应链协同机制6.1.1概述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协同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高效运营的关键环节。供应链协同机制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链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6.1.2协同机制构建(1)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2)业务协同机制:通过业务流程优化、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协同,提高运营效率。(3)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分配供应链各环节的利润,保证各合作伙伴的权益,促进协同发展。6.1.3协同机制实施策略(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为协同机制提供技术支持。(2)优化组织结构:调整供应链组织结构,提高协同效率。(3)强化人才培养:培养具备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的人才,为协同机制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6.2供应链协同策略6.2.1概述供应链协同策略是指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为实现供应链高效运作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供应链协同策略:6.2.2精细化管理策略通过精细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运作。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库存管理: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合理调整库存策略,降低库存成本。(2)提高物流效率:优化物流配送路线,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6.2.3灵活响应策略面对市场变化,企业应采取灵活的供应链响应策略,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准确性,为供应链决策提供依据。(2)优化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6.2.4协同创新策略企业应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技术研发: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供应链技术创新。(2)拓展合作领域: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供应链资源整合。6.3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6.3.1概述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6.3.2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1)明确合作伙伴选择标准: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供应链需求,制定合作伙伴选择标准。(2)开展合作伙伴评估: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具有较高协同能力的合作伙伴。6.3.3合作伙伴关系维护(1)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与企业内部及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保证信息传递畅通。(2)开展合作活动:定期组织合作活动,增进合作伙伴间的了解和信任。(3)共享利益与风险:与合作伙伴共同承担供应链风险,实现利益共享。6.3.4合作伙伴关系优化(1)持续改进:对合作伙伴关系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2)拓展合作领域:与合作伙伴开展多元化合作,实现供应链资源整合。(3)培养长期合作伙伴:通过长期合作,建立稳定、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七章供应链风险管理7.1风险识别与评估7.1.1风险识别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为了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首先需对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波动、价格变动、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成本上升。(2)供应风险: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期、价格、信誉等方面可能存在风险。(3)技术风险: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设备故障、网络安全等问题可能导致供应链运营不畅。(4)政策风险:政策变动、法律法规调整、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作。(5)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疫情等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7.1.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下是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1)风险分类:将识别出的风险按照性质、来源等因素进行分类。(2)风险量化: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3)风险排序:根据风险量化的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以便优先处理。(4)风险评估报告:编写风险评估报告,为后续风险防范和应对提供依据。7.2风险防范与应对7.2.1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防范措施:(1)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质量稳定、交货期可靠的供应商,以降低供应风险。(2)供应链多元化:通过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3)备份计划: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备份计划,如备用供应商、备用生产线等。(4)加强合同管理: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降低合同纠纷风险。(5)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采取技术手段,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7.2.2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当风险发生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风险带来的损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应对措施:(1)应急处理:成立应急小组,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2)协商解决:与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3)风险转移:通过保险、期货等手段,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4)业务调整:根据风险实际情况,调整业务策略,如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供应链布局等。7.3风险监测与预警7.3.1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指对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觉并采取应对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监测方法:(1)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觉供应链运行中的异常情况。(2)定期报告:定期收集和报告供应链运行数据,以便及时了解风险状况。(3)实地考察:对供应商、生产线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风险实际情况。7.3.2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指根据风险监测结果,提前预测和发觉潜在风险,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预警方法:(1)建立风险指标体系:根据供应链特点和风险类型,建立风险指标体系。(2)预警模型: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3)预警系统:开发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控风险状况,提供预警信息。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第八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改进8.1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供应链管理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供应链绩效评价是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8.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反映供应链的实际运行状况,避免主观臆断。(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供应链的各个层面,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企业内部各环节及与其他企业间的比较。(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易于收集、计算和分析,便于实际操作。8.1.2评价指标体系内容(1)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供应链总成本、供应链响应速度、供应链可靠性等。(2)供应链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库存周转率、订单履行率、生产效率等。(3)供应链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供应商满意度、合作伙伴关系等。8.2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8.2.1绩效评价方法(1)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计算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评价供应链绩效。(2)平衡计分卡(BSC):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评价供应链绩效。(3)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8.2.2绩效评价应用(1)企业内部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分析供应链内部各环节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企业间绩效评价: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为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8.3绩效改进策略8.3.1优化供应链流程(1)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优化供应链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3)强化供应链协同,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8.3.2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1)加强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共享。(2)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供应链决策准确性。(3)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防范供应链风险。8.3.3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1)培养具备供应链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2)设立供应链管理岗位,明确职责和任务。(3)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供应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8.3.4深化供应链合作(1)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2)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共赢。(3)摸索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协同创新等合作模式。第九章企业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与启示9.1成功案例分析9.1.1案例背景某知名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该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全面优化。9.1.2优化措施(1)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企业通过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2)引入智能化技术: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供应链进行智能化分析,预测市场变化,优化库存管理。(3)加强供应商协同:企业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9.1.3成功效果(1)提高供应链效率: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降低了库存成本,缩短了交货周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2)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优化后的供应链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9.2失败案例分析9.2.1案例背景某传统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未能有效应对供应链管理挑战,导致企业运营困难。9.2.2失败原因(1)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对供应链信息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2)供应链协同不足: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协同程度较低,导致资源浪费、风险增加。(3)抗风险能力弱:企业对市场变化敏感度不足,应对风险能力较弱。9.2.3失败效果(1)供应链效率低下:企业库存积压,交货周期延长,客户满意度降低。(2)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9.3案例启示(1)提高供应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