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领略诗词的风格,掌握古诗词学习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
审美能力。古诗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些古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研读品味,体悟诗歌的表现手法.
4、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5、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点】
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教学难点】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素材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
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
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二、解题
1.检查学生作者介绍。教师补充。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东晋末年,陶渊明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
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
志趣。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
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
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明。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
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
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
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
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
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
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
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提示学生齐背所学杜甫诗歌
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三、采用不同的读法读出诗的意境、内容
1、个读、齐读结合读出诗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
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2、范读、品读读出诗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
疏短发,几不胜簪。
四、问题探究,赏析诗歌
1.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句句景语皆情语。昔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残破不堪的地步,实在令作者痛彻心扉。首联在内容上交代了
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悲伤之情跃然纸
上。
3.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
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4.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细节描写。诗人以生活的一个细节一一因焦虑而频频搔首,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的形象,表
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5.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
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些插
不住簪子了。一位思家恋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6.诗歌小结:这首诗歌描写了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人
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2)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
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读
(1)、听朗读录音。(2)、自由朗读。(3)、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
『2句“紧张壮烈”.3-6句“凝重悲壮”7-8句“坚定豪迈”
2、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
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
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3,品诗言: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
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2)后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
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3)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全诗共八句,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和颈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异常残酷。尾联引用典故
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4、诗歌小结;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几首诗。
第三课时
《赤壁》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与课文相关的三国故事导入。检查预习,补充杜牧的知识,以及“小李杜”。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诗歌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读出诗意
词义解释。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销:锈蚀。将:把,拿。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
曹操所霸占。
3.思考并提示:
O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
0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
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0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
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0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提示: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
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渔家傲》
一、导入: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渔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一李清照的作品。
二、检查预习,教师补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前期生活幸福美蹒;“靖康之变”,金兵入
侵后,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地度过了晚年。有《漱玉词》传世。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读出节奏
2、哪些词句你读不懂?谁能帮帮他(她)?
3、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
四、品味内容,欣赏意境
1.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用原句回答)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
色图: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天、云、雾、星河、千帆)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瑰奇雄伟)
2.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海天相接图,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有何作用?“接”、“连”二字一
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
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
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
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3.赏析名句: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O1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到哪里?(天国)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态
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
02"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
依,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
会了。
4.作者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词人有才华吗?(“学诗谩有惊人句”可以看出)
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玩具风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消防泵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LED照明装置市场洞察报告
- 测量用圆规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甘汞杀真菌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制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珍珠层粉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汽车自行车上光蜡市场洞察报告
- 浴室凉鞋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广东省深圳市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三(含答案)
- 【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 【核心素养目标】4.1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主题班会
- 牛津译林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记忆版)
- 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数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 3.16谣言止于智者-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班会解析
- 年产3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项目一期工程(年产15万吨)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版全新劳动仲裁证据目录范本
-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