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新课程市级培训

--《化学(huàxué)①》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浙江大学(zhèjiānɡdàxué)附属中学顾建辛(310007)gujxhzzj@gjxchhz@163.com共五十六页化学(huàxué)1教材内容体系

(江苏教育出版社)化学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化学1》模块教材的内容体系共五十六页专题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学科知识体系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用化学家的眼光看世界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必修1与社会生产(shēngchǎn)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共五十六页1.明确本专题教学(jiāoxué)的主要内容2.明确本专题编排的目的意义3.明确本专题教材编写的特点一、教材编写(biānxiě)思路共五十六页主要(zhǔyào)内容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物质分类及其转化(2)物质的量(3)物质聚集状态(4)物质的分散系(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2)常见物质的检验(3)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原子的构成共五十六页对宏观物质的基本认识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物质间的转化及规律(四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反应的定量关系)从聚集状态分类(1mol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分散系(胶体、电解质、电离方程式)。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滴定分析)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化学史、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核素与同位素)为了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化学家采用多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对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还是化学家新合成的物质,化学家首先将他们分离提纯,然后对其结构、组成、性质等进行实验研究化学家需要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转化关系等化学家通过假说一模型一实验一假说的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特别是研究原子的结构

编排(biānpái)意义共五十六页编写特点难点分散新旧融合体验过程共五十六页1.对教材(jiàocái)的整体设计的理解2.教材主要栏目与功能分析3.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各栏目二、教材各单元专栏(zhuānlán)分析共五十六页继承(jìchéng)传统与体系创新;打好基础与提高延伸;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知识呈现与活动设计;归纳整理与探究开放;课时限制与知识容量。教材(jiàocái)整体设计共五十六页立足学科与展现(zhǎnxiàn)价值观整合协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融合: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五十六页课程结构―――在统一教材理念(lǐniàn)的下凸现各个选修模块的特征,为适应不同兴趣、需要的同学设计不同的内容和学习水平。内容组织―――把握化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将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相融合,实现知识与方法的双重教学任务。价值体现―――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知识的应用,力求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社会需求价值。呈现方式―――利用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在内容深广度上注意与初中、高中其他模块的衔接,给予核心化学知识以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生长点。学习形式―――追求生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教材编写中设计丰富的化学学习活动,为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共五十六页栏目(lánmù)功能分析【交流与讨论】【信息提示】【整理与归纳】【问题解决】【你知道吗】【习题与实践】【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调查研究】【化学史话】【拓展视野】【资料卡】共五十六页创造性的利用(lìyòng)栏目信息提示、资料卡、拓展视野、化学史料、回顾与总结等栏目的功能--适时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习;

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验、科学探究)、交流与讨论(思考与交流)栏目的实施(shíshī)--组织学生回顾、思考、讨论、实验(观察、操作、分析、设计);

调查研究(实践活动)、问题解决(学与问)、练习与实践等栏目的运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应用所学知识。共五十六页三、各单元教材(jiàocái)分析与教学建议共五十六页第一单元丰富多彩(fēngfùduōcǎi)的物质世界共五十六页(1)物质分类及其转化(zhuǎnhuà);(2)物质的量;(3)物质聚集状态;(4)物质的分散系。1.本单元教材涉及(shèjí)的主要内容:共五十六页2.各部分(bùfen)知识点的联系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物质的量物质的四个角度的分类物质聚集状态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纯净物的分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非)氧化还原反应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液体和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不同聚集态物质的结构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计算胶体的性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共五十六页本单元内容揭示了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化学(huàxué)中的基本概念,具体包括: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共五十六页3.本单元教材(jiàocái)的内容的编排意图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认识宏微观的相互转化对初中(chūzhōng)知识总结和深化后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共五十六页4.本单元(dānyuán)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3)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yīxiē)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5)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共五十六页☆过程与方法:(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cùjìn)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共五十六页☆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5.本单元(dānyuán)课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共五十六页☆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基本要求①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根据物质的导电状况等进行分类,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②认识物质的量,并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④能用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导电的原因。⑤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共五十六页☆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发展要求:①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②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③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不宜拓展提示:①对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会判断,不要对其它概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进行扩展,也不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相关内容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②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共五十六页6.本人对该单元(dānyuán)的教学思考☆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摩尔质量(zhìliàng)☆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散系☆课时安排建议:共五十六页物质的分类及转化(zhuǎnhuà)(1课时)物质的量(1.5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1.5课时)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变化1课时物质的量2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2课时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本单元(dānyuán)复习与测试1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个人建议课时共五十六页7.教学中的几个注意(zhùyì)问题:(1)合理控制教学难度(2)做好各类知识衔接(3)精心创设问题情景(qíngjǐng)(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共五十六页第二单元:研究物质(wùzhì)的实验方法共五十六页1.本单元教材涉及的主要(zhǔyào)内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jiǎnyàn)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共五十六页2.本单元(dānyuán)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性分析某些离子的检验物质提纯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定量分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测定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共五十六页3.本单元(dānyuán)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重结晶、层析分离物质(wùzhì)等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2)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共五十六页☆过程与方法:(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fēnlí)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fēnlí);(2)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3)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定量测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共五十六页☆课程标准要求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本单元(dānyuán)课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共五十六页☆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基本要求:①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②初步学会NH4+、Cl-、SO42-、Na+、K+的检验方法,能用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常见物质的组成。③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发展要求:①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一般原则。②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溶液中化学反应中的计算。不宜拓展:①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② 把物质、离子的检验过于具体化。共五十六页5.本人对该单元(dānyuán)的教学思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的量浓度☆关注(guānzhù)实验能力☆课时安排建议共五十六页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课时(kèshí))常见物质的检验(1课时(kèshí))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1课时溶液的配置与分析2课时本单元(dānyuán)复习与测试1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个人建议课时共五十六页6.教学(jiāoxué)中的几个注意问题(1)做好复习指导工作(2)引导学生动手(dòngshǒu)实验(3)帮助做好归纳总结(4)指导设计简单方案共五十六页第三单元(dānyuán)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共五十六页1.本单元(dānyuán)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

(1)原子结构模型(móxíng)的演变;(2)原子的构成。(1)教材编写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研究必须进入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另一方面为后续专题中有关钠、镁、氯、溴等元素及化合物内容的学习作准备。2.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共五十六页(2)明确(míngquè)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及主要观点道尔顿结构模型汤姆生结构模型卢瑟福结构模型波尔结构模型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镶嵌球体中;正负电荷相等,从而形成中性原子;电子的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1/1836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中心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空间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具有确定的能量值;核外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即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共五十六页(3)了解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简述)●微观世界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的运动既有波动性又有微粒性,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守经典理学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对于多电子原子,可以(kěyǐ)近似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会发生变化;●人们通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今后我们还要学习用四个量子数来描写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共五十六页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习有关原子构成的基础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同位素的概念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共五十六页3.本单元(dānyuán)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2)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3)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4)通过氧化镁的形成反应初步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5)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6)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pànduàn)原子的构成;(7)知道同位素等概念。共五十六页☆过程与方法:认识模型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2)通过从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到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等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3)通过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等的学习,体验(tǐyàn)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共五十六页☆课程标准要求初步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4.本单元(dānyuán)课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共五十六页☆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基本要求:①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②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发展要求:从氧化镁的形成推知其它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原因。不宜拓展: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同位素知识我省学生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已学习掌握。②对夸克等不宜作过多纠缠,只要有不断发展的概念即可。③对离子键、共价键等不必深化,《化学2》还要研究。共五十六页5.本人对该单元的教学(jiāoxué)思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历程。▲原子结构示意图(1)本知识点已在初中已学过,因此有必要在此可以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回忆并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让学生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了解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了解。▲原子结构可补充原子(离子)的电性关系式、质量关系式。(2)建议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增加元素原子量、近似原子量、原子量的近似值等概念的辨析。▲课时(kèshí)安排建议共五十六页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yǎnbiàn)原子的构成(共1课时)。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yǎnbiàn)原子的构成共1课时本专题复习与测试2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个人建议课时共五十六页6.教学(jiāoxué)中的几个注意问题:(1)合理控制难度(2)加强阅读(yuèdú)指导(3)引导学生探究(4)搞好专题整合共五十六页四、对第一(dìyī)专题教学的最后几点说明☆关注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出乎其外才有高致☆注意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教与学的互动☆注意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严格控制深度难度☆认真(rènzhēn)解读教材编排的体系――明确思维发展程序共五十六页例1:不同阶段“氧化还原(huányuán)反应”的教学目标学习阶段学习要求初中从得氧、失氧判断氧化和还原必修专题一能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必修专题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简单分析(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后续专题补充实验,巩固加深;电化学共五十六页例2:不同阶段“物质(wùzhì)的分离与提纯”教学目标的螺旋式上升初中阶段具备的知识:☆第三册§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