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三)新高考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于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当年的费孝通曾经专门将其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而提出来进行研究,但今天的城市化似乎走到了一个单向度发展的快车道上去,而体现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也出现了一种发展的瓶颈。当越来越多的人挤到大都市寻找工作、生活以及未来之时,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是否真正能够满足越来越城市化生活的需要,乡村的去留问题,都将是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一种考验。乡村如果是这样一番处境,文化的未来又将会走向哪里同样是作为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而吸引着晚年费孝通的注意力。或者说,从1948年前后开始撰写《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这两本小册子的时候开始,费孝通就一直探究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大变革的时代中,中国文化到底该何去何从,这种探究只有到了他晚年90多岁时才真正变成是一种自觉性的思考,并为此而提出一种“文化自觉”的概念去试图予以彻底解决。对许多阅读过《乡土中国》的人来说似乎并不陌生,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就是“差序格局”,或许受到潘光旦先生反复讲述的“五伦”观念在中国社会伦理结构中的影响,费孝通由此而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提出这一概念的实质便是试图与一种西方“团体格局”相对比之下而对中国乡土社会、熟人社会给出一种更为贴近真实的理解,以克服一种西方社会学教科书般的对于中国的远观。它为我们的社会理解找寻到了一个可以依附的框架,与此同时,他也借此暗示了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中,可以把分散开来的个人一个个地聚拢在一起的基础究竟在哪里,而这个基础就在于一种强烈意识的自我的存在。但这种自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要被自我放置到他人的位置上加以绑定起来而实现的,因此这种自我在天然的意义上便是一种社会性的自我,是“我”的一种他者化。因此在我们乡土中国的文化里不太惧怕有他人的存在,只要“他”是和“我”有关系的,“他”可以转化成为“我的”,这种惧怕感也就自然消失了,这里的关键是要看他和我的关系究竟是远还是近。这种关系结构绝非是“拉关系”那样简单,它自身具备一种真正私人性与安全感的结合:自我的存在,并以自我为中心,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中国人自我价值的发挥;同时在他需要各种帮助之时,便可以瞬时启动一种差序格局的社会网络,由此而使得一种由人情关系的亲疏远近安排的社会格局得以有助于每个自我与社会成就的获得。这种作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差序格局,实际上也在深度影响着中国社会里的道德、法律以及伦理形态。换言之,所有这些都无法脱离我们的社会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断延伸出来的社会联系,这种关系网络的实践真正塑造出了乡土中国的一些最为基本的特征,其中就包括对于私人的而非公共道德的强调。换言之,在人们作出一种道德与否的判断之前,首先想到的就是彼此之间私人关系的远近,这种观察无疑是对中国社会自身文化逻辑的最为深刻的一种理解。新的中国的建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抛开一种现实的存在或者国情而自行构建,而这个摆在新的中国面前的现实基础恰恰是与现代西方已经建立很久的法权制度的契约精神不能够相融合的。换言之,这个国家的基础的文化可谓是建立在一种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模式之上的,由此才会有难以处理的一种所谓“人治”的社会、在野乡绅的自治、无讼的理想以及一种特殊的礼法文化等困境的出现,这些困境不是在于一种传统的文化有了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引入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忽略了一点,即这种传统的差序格局的文化观念是要慢节奏地发生转变的,言外之意便是,二者之间并没有可能做到同步发展,进而会引发诸多的困境产生。(摘编自赵旭东《文化自觉与人的相互看——由作品去理解费孝通思想的一种途径》)材料二:《费孝通论文化自觉》一书集中阐述了费先生文化自觉思想:“通过我这60多年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生活在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中,而对中国文化本身至今还缺乏实事求是的系统知识。我们的社会生活还处于‘由之’的状态而还没有进入‘知之’的境界。而同时我们的生活本身却已进入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难免将人们陷入困惑的境地,其实不仅我们中国人是这样,这是面临21世纪的世界人类共同的危机。在多元文化中生活的人们还未能寻找到一个和平共处的共同秩序。”因而费先生特别强调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他详细解释道:“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但同时也不主张‘西化’或‘全面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他不仅对文化自觉的概念进行了详细定义,还强调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据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决定取舍。其次是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各种文化都自觉之后,这个文化多元的世界才能在相互融合中出现一个具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形成一套各种文化的和平共处、各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同守则。”目的就是通过“文化自觉”,掌握文化转型的主动权,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心,巩固国家和民族认同,建立“和而不同”的美好社会,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编自徐平《费孝通文化思想演变及其文化自觉实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撰写《乡土中国》的时候,就在探究中国文化何去何从,这一问题到他晚年提出“文化自觉”才彻底解决。B.“差序格局”是相对于西方“团体格局”而提出的概念,让中国人甚至西方人,非常真实地理解了中国社会的特征。C.乡土中国文化里的关系结构,既有发挥自我价值的私人性,又有帮助获得自我与社会成就的安全感,是二者的结合。D.我们已进入世界性文化转型期,21世纪的人类也面临着共同危机,文化自觉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秩序与共同守则。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费孝通当年就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课题,然而今天的城市化发展还是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B.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将分散开的个人聚拢在一起,原因就是有强烈意识的自我存在,即尊重人的个性发展。C.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私人关系影响人们对道德的判断,这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实践有关。D.传统差序格局的文化观念转变比较慢,无法和新制度同步发展,进而会引发诸多困境。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差序格局”基本特点的一项是(

)A.论亲戚关系,宝姐姐比林妹妹疏远一些。(贾宝玉)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C.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D.稳定的国家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5.我国正在经历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由乡村向城市社会的转化,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所系,因此,社会转型的背后正是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传统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阻碍,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跨越这个阻碍。【答案】1.C

2.B

3.A4.B

5.(1)阻碍:传统的差序格局文化观念虽然有助于每个自我与社会成就的获得,但随着亲疏远近的变化,它会影响我们对道德、法律与伦理形态的判断,与法制的契约精神不相融合。(2)跨越:①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据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决定取舍。深刻认识差序格局的文化观念,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期和困境中,做出合理的选择。②其次是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吸收。文化自觉不是全盘他化,而是要根据国情进行构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这一问题到他晚年提出‘文化自觉’才彻底解决”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最后一句“这种探究只有到了他晚年……去试图予以彻底解决”可知,费孝通有解决的意图,但是问题并不一定得到“彻底解决”。B.“让中国人甚至西方人,非常真实地理解了中国社会的特征”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第二句“提出这一概念的实质便是试图与……西方社会学教科书般的对于中国的远观”可知,此句对这一概念提出的目的理解错误。D.“文化自觉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秩序与共同守则”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第三句“在多元文化中生活的人们还未能寻找到一个和平共处的共同秩序”可知,“文化自觉”没有“成为人类的基本秩序与共同守则”。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B.“尊重人的个性发展”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这种自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关键是要看他和我的关系”可知,原因与“人的个性发展”无关,而是与“他”和“我”的关系有关。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A.是差序格局,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基本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有亲疏远近和伸缩性的社会关系模式,是以我为圆心的同心圆。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是“一种由人情关系的亲疏远近安排的社会格局”。B.体现的是爱国主义。C.体现的是普遍联系。D.体现的是法律的作用。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图表和对材料内容进行梳理的能力。B.“潘光旦讲述的‘五伦’观念,启发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错误,过于武断。材料一第二段第一句原文是“或许受到潘光旦……影响,费孝通由此而提出……”。材料的“或许”表明受潘光旦影响的说法只是一种推测。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从“阻碍”和“跨越”两方面来作答。“传统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阻碍”对应材料一第三段所论述的“困境”:“与现代西方已经建立很久的法权制度的契约精神不能够相融合”。原因是第二段阐述的差序格局的特点:“一种由人情关系的亲疏远近安排的社会格局得以有助于每个自我与社会成就的获得”,“在深度影响着中国社会里的道德、法律以及伦理形态”。“如何跨越这个阻碍”,要参照材料二费孝通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主张‘西化’或‘全面他化’……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其次是理解所接触的文化……”。具体在材料一的体现就是:第二段的深刻认识差序格局的文化观念;第三段的在文化转型的关键期和困境中,做出合理的选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船路明柴油机轰响,每分钟八百转,是船的心跳。货舱堆了五百吨玄武岩碎石子——刚过完磅。但人人知道,真正的压舱石,是船老大。①船老大今年五十八,一米六出头,身板硬扎,黧黑精瘦。未来两天,他将独自驾驶这条内河轮,把货送到嘉兴。船老大嘿嘿笑着,实际是违规了——按相关条例,一条货船至少配两名船员(有船员证)。然而现实中跑船多为夫妻档,要么是父子,轮流开船,轮流歇息。多年来,他和老伴一起跑这条船。孙女出生后,老伴回泰州老家带孩子,剩下他一个。老来夫妻,到头来成了牛郎织女,他自嘲。夜里行船,他在驾驶室掌舵,老伴坐在客厅看电视,手机架在一旁,时不时唠上两句,也是一种陪伴。要是另雇船员,工资至少八千,外加管吃管喝。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一个人开,兴许能多赚一些。②苦?啥时候不苦?他咧开嘴,你说人啥时候不苦?吃苦能换到钱,就能过上好日子。船从昆山城北浏河港出发,经吴淞江,驶入京杭大运河,蜿蜒向南,抵达嘉兴油车港,全程约140公里。船老大的如意算盘,是连开十八个小时,一口气跑完。事先跟码头打过招呼,第一时间卸货装货,他抓紧补觉,再一口气开回昆山。要是运气好没有其他花销,能赚两千块。③争取多跑几趟,儿子的房贷就好提前还掉了。天色暗了。船头推开波浪,柴油机嘶吼。城市的灯一盏一盏亮起来,有人在河边慢跑。垂钓者一动不动。远处,车灯闪烁,左右游走。跟车相比,船真的是太慢了。这是一座新兴的城市,然而河道是古老的,风也是。晚风从很远的地方吹来,带着旧江南潮湿的气息。河水绕过城市边缘,向南流去。岸边是粮库、工地、废弃的化肥厂、灯火通明的楼盘。一条大鱼跃出水面,像黑色的礼花,倏忽不见。船老大说,夜里常有大鱼跳上甲板,大约被马达惊扰到。十几斤的草鱼、花鲢,如梦方醒,垂死挣扎。他老伴会收拾鱼,一棍子打晕,刮鳞去内脏,剁成大块,红烧或者黄焖,后舱有煤气炉。春天的鱼肥美,就是有一股子难以除净的泥土气。那是在数年前。后来他一个人开船,半步不能离开驾驶室,饼干加方便面,饥一顿饱一顿。要等船入港,也许发现甲板鱼体横陈,早没了气息。可惜啊,他叹息,这么好的鱼,吃不了,也不好扔回河里。最后只能埋了。等到来年,鱼就变成了米。船驶向田野。城市沉入身后的地平线,像一场铺张的日落。夜色压下来。岸边种了小麦和蚕豆,农舍低矮,似蹲伏的钓鱼人。灯火愈加稀疏,这个时间,乡下人应该睡了吧。一座大庙。黑暗中,只看见飞檐斗拱的轮廓,但分明是庙。船老大说,这是妈祖祠,一点红光,是殿前的长明灯。东南沿海的船民,大致信仰两类水神体系,一是妈祖,一是龙王。在我的家乡小镇——吴淞江的另一头有过一座龙王庙。龙王呼风唤雨,是个狠角色,令人望之生畏。妈祖慈悲,龙王威猛,是一体两面。这座龙王庙却与众不同。传说此处祭祀汾河龙王七太子,他因大旱之年私自降雨,触犯天条,被斩为七段。小镇的舞龙便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善良的小神仙。④过了大庙,船拐入一段更狭窄的水道。天地间光都熄灭,眼前只剩下或浓或淡的黑。此时行船,全凭经验辨识航道。突然,驾驶室马达骤停,船老大脸色一变。他打开探照灯,前方航道中央,横着一条船。坏了,船老大嘀咕,八成是搁浅了。靠近一看,是一艘货轮,河水漫过双侧船舷,几乎就是潜水艇。这一路怎么开过来的,曹冲和阿基米德都没办法解释。船老大估计,至少多装了百分之十五。驾船的是一对河南父子,快急哭了,说头一回走这航线,本想抄个近道,省点油钱。哪知黑灯瞎火,船底陷进河床,动弹不得了。船老大说,这种运载过多的船,大多背着贷款。如今运价低廉,运力过剩,要是码头没点关系,装个货得等三四天。加上柴油涨价,不多装一些,还利息都吃力。白天不敢走,趁黑跑一趟,多赚点钱。船老大也急。前船一搁浅,航道就堵死了,他一样走不了。一寸光阴换一寸金,在水上,这是老掉牙的真理。五百吨石子像一窝鳄鱼蛋,放久了会咬人。何况到时水警查船员证,他一样有麻烦。对面船抛来缆绳,船老大一边系,一边苦笑,说像不像一根绳上的蚂蚱。一夜“兵荒马乱”。柴油机贴着脑门响。两条船的男人扯着嗓子喊,时而鼓劲,时而骂娘。负重的骆驼,执意要将伙伴拖出流沙。一次次竭尽全力,然后崩溃,粗重地喘息。终于伏倒,终于认命。片刻后,一个男人站起来说,再来一回吧,兄弟。清晨五点半,青灰色的天幕染上第一抹绛红。风吹动芦苇,岸边的苦楝树开满了花。男人各自瘫坐,张着嘴,像甲板上的鱼。我问,接下来怎么办?怎么办,船老大摊摊手,等潮水来,或者,等水警来。我又问,哪一个会先来?他说,谁知道呢,你问得也太多了。(选自《文汇报》,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舱满载了五百吨刚过完磅的玄武岩碎石子,船老大将独自驾船从昆山运到嘉兴卖掉。这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开端。B.船老大独自驾驶货船长途运输,明知道违反了规定,还心存侥幸,说明他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抛弃了安全意识,后来果然出事了。C.夜晚行船,常会有鱼跳上甲板,就像杜甫的诗“船尾跳鱼拨剌鸣”。船老大的老伴做个烧鱼,为枯燥乏味的船上生活增添了乐趣。D.河流穿过城市乡村,有人在河边慢跑,有人在垂钓,入夜后,乡下人已然进入了安睡时间,烘托了船老大行船生活的艰苦与孤独。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使用白描手法,简明扼要地刻画了船老大的外貌,表现了他在生活的各种重压面前,仍然坚忍不屈的形象特点。B.句子②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看似随意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准确形象地体现了船老大乐观向上、吃苦为乐的精神。C.句子③说明船老大勤劳能干、心态积极,面对不容乐观的经济压力,他如果能帮儿子提前还掉房贷,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D.句子④的环境和场景描绘,为下文写河南父子驾船搁浅陷进河床,船老大救助失败,埋下了伏笔。8.最后一段写出了船老大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9.文章第一段说“真正的压舱石,是船老大”。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B

7.C

8.①一夜努力不得休息的极度疲劳。②纵然经验丰富也于事无补的无奈。③所有的希望几近落空的酸楚。④无法安静地面对不幸结果的烦躁。

9.①船老大是船上压舱石。驾驶货船,经验丰富,一个人也能跑船,夜里能凭经验行船。②船老大是家庭的压舱石。勤劳能干,不怕吃苦,勇挑家庭重担,时时为妻子儿子着想。③船老大是生活的压舱石。懂生活道理,懂人情世故,知道人生要吃苦,吃苦才有好日子。【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说明他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抛弃了安全意识,后来果然出事了”错误,另一艘货船搁浅与船老大无关。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C.“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错误。无中生有,文中指提到跑船可以帮儿子,但未说还完房贷可以安享晚年。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概括大意的能力。①时间和景物描写“清晨五点半,青灰色的天幕染上第一抹绛红”与开头部分“天色暗了。船头推开波浪,柴油机嘶吼。城市的灯一盏一盏亮起来,有人在河边慢跑”呼应,说明船老大为了生活一夜未合眼,身心极度疲劳。②“男人各自瘫坐,张着嘴,像甲板上的鱼”,使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说明遇到超载的船搁浅了,经验再丰富也解决不了问题,他显得很无奈。③“我问,接下来怎么办?怎么办,船老大摊摊手,等潮水来,或者,等水警来”“风吹动芦苇,岸边的苦楝树开满了花”,行为细节和景物描写中展现船老大在所有希望几近落空的酸楚。④“我又问,哪一个会先来?他说,谁知道呢,你问得也太多了”,对话描写中暗含无法安静地面对不幸结果的烦躁不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句子“真正的压舱石,是船老大”使用了比喻,结构上引出下文,生动形象地突出船老大的能力强,以及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①首先从他做的事情而言,船老大是自己所驾驶船上的压舱石,有它船就安全平稳。独自驾驶货船来去自如,经验老到,经历丰富,一个人能跑船,也能在夜里行船,“全程约140公里。船老大的如意算盘,是连开十八个小时,一口气跑完。事先跟码头打过招呼,第一时间卸货装货,他抓紧补觉,再一口气开回昆山”。②其次从家庭来看,船老大是整个家庭的压舱石,也就是顶梁柱。他勤劳能干,勇挑家庭重担,跑船以便帮儿子还房贷,时时为妻子儿子着想,为了节省开支不愿雇人,老伴陪着时也不让她干活,“要是运气好没有其他花销,能赚两千块”。③最后从生活而言,船老大是生活的压舱石。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乐观积极,懂生活道理,“苦?啥时候不苦?他咧开嘴,你说人啥时候不苦?吃苦能换到钱,就能过上好日子”“后来他一个人开船,半步不能离开驾驶室,饼干加方便面,饥一顿饱一顿”,懂人情世故,知道人生要吃苦,吃苦才有好日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而人子达;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爱;并言也,而人子庸;并行也,而人子诚;并仕也,而人子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子利。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居则连欐,出则结驷。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请谒不及相,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子自以德过朕邪?”西门子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北宫子无以应自失而归中途遇东郭先生先生曰:“汝奚往而反,踽踽而步,有深愧之色邪?”北宫子言其状。东郭先生曰:“吾将舍汝之愧,与汝更之西门氏而问之。”曰:“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固且言之。”西门子曰:“北宫子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贱贵、贫富与予异。予语之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将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于是矣。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汝之达,非智得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皆天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宫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识夫固然之理矣。”西门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北宫子既归,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筚辂,若文轩之饰。终身逌然注】,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东郭先生闻之曰:“北宫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寤,易悟也哉!”材料二: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以上材料节选自《列子·力命》,有删改)【注】逌然:悠闲自得的样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北宫子A无B以应C自失而D归E中途F遇G东郭先生H先生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指穿,与成语“锦衣玉食”中的“衣”意思不同。B.语,文中意思是“告诉”,与《苏武传》中“以状语武”的“语”意思相同。C.矜,指夸耀,与《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意思相同。D.若,代词,你,与《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的“若”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宫子觉得自己与西门子的家族、言行等都相同,但两人的地位、财富却大不相同,起初北宫子心里很是不平。B.西门子认为自己做事总是顺利,而北宫子做事总是不顺利,这就是厚薄不同的证明,因此不能说两人是相同的。C.东郭先生理智而通脱。在他看来,北宫子仁德厚、命运薄,而西门子命运厚、仁德薄,北宫子不必自觉惭愧。D.材料一与《愚公移山》都选自《列子》,两则故事都反映了人对命运的态度,其中,愚公与东郭先生观点相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固且言之。(2)奈何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14.北宫子悟到了什么?你认同他悟到的道理吗?为什么?【答案】10.CEH

11.C12.D

13.(1)你为什么侮辱北宫子这样过分呢?姑且讲讲你的道理。(2)为什么使圣人困厄而使贼人显达,使贤人低贱而使愚人尊贵,使善人贫苦而使恶人富有呢?

14.北宫子悟到,荣辱不在于别人怎样我怎样,要顺其自然(或:荣辱不在于别人的眼光,而在于自我认同)。认同。因为荣辱与否,快乐与否,是自己一种感觉,而不是别人的看法。或答:不认同。因为人要奋力拼搏,改变命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北宫子无法回答,茫无所措地回家。半路上遇见东郭先生。先生说。“北宫子无以应”是主谓结构,独立成句,“无以”固定结构,不能断开,C处停顿;“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自失”作“归”的状语,之间不断开,E处停顿;“中途”作“遇”的状语,不断开,“东郭先生”作“遇”的宾语,H处停顿。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名词,衣服。句意:我穿的是粗陋衣服。/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品。B.正确。均为动词,告诉、对……说。句意: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我对他说。C.错误。动词,夸耀;动词,怜悯。句意:但你却以命运好而自夸。/凡是故臣遗老,还受到怜悯和抚养。D.正确。代词,你;动词,相似、相近、相当。句意:你的功绩哪里比得上我啊?/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D.“观点相同”错误。不同,愚公,努力抗争,改变命运;东郭先生,顺其自然,乐天安命。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汝”,你;“奚”,为什么;“固且”,姑且。(2)“奈何”,为什么;“穷”,使……困厄;“达”,使……显达;“贱”,使……低贱;“贵”,使……尊贵,“贫”,使……贫苦;“富”,使……富有;“恶”,坏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的能力。由材料一结尾“北宫子既归,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筚辂,若文轩之饰。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概括出:北宫子悟到,荣辱不在于别人怎样我怎样,要顺其自然(或:荣辱不在于别人的眼光,而在于自我认同)。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认同或不认同都可以。站在北宫子和东郭先生的立场上理解,就可以认同。结合材料一结尾部分““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于是矣。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汝之达,非智得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皆天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宫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识夫固然之理矣”,可以分析出:荣辱与否,快乐与否,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而不是别人的看法。站在西门子的立场上考虑可以答不认同。“西门子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因为人要奋力拼搏,改变命运。参考译文:材料一:北宫子对西门子说:“我和您同辈,但人们使您地位显达;我和你同族,但人们对您敬重;我和您同样的容貌,但人们对您爱戴;我和您一块儿说话,而人们采用您的意见;我和您一道儿办事,而人们相信您;我和您共同做官,而人们看重您;我和您共同务农,而人们使您富有;我和您共同经商,而人们使您获利;我穿的是粗陋衣服,吃的是糙米粟饼,住的是茅屋草舍,外出只能徒步行走。您穿的是华服锦衣,吃的是精米肥肉,住的是成排的房屋,外出是驷马大车。在家里您悠然自得而有疏远我的心思;在朝廷您直言争辩对我有傲慢的神气。我们拜访不相走动,遨游不同出行,已有好些了。您自认为德行高过我吗?”西门子说:“我无法知道这事的实际原因。你遇事不得志,我遇事志得意满,这恐怕是德行好坏的效验吧?而你却说一切都与我相同,你的脸皮也太厚了。”

北宫子无法回答,茫无所措地回家。半路上遇见东郭先生。东郭先生问道:“你从哪里回来?孤单单地独行,怎么脸上带有非常羞愧的神色呢?”北宫子告诉了事情的状况。东郭先生说:“我一定解除你的羞愧,和你再到西门子那里去问他。”东郭先生便问:“你为什么侮辱北宫子这样过分呢?姑且讲讲你的道理。”西门子说:“北宫子说他的辈份、家族、年龄、容貌、言行都和我相同,然而贱贵、贫富却与我不同。我对他说:我无法知道这个缘故。你遇事不得志,我遇事得志,这或许是德行好坏的效验吧?而你却说一切都与我相同,你的脸皮也太厚了。”

东郭先生说:“你说的好坏不过是指才能德行的差别,我所说的好坏不同于你所说的。北宫子德行美好,命运很坏;你命运美好,德行很坏。你的得志,不是凭才智获得;北宫子的不得志,也不是愚蠢带来的过失。这都是命运所致,并非人力所为。但你却以命运好而自矜,北宫子以德行好而自愧。你们都不懂得这本来的道理。”西门子说:“先生不要讲啦!我不敢再说什么。”北宫子回家以后,穿他的粗陋衣裳,觉得有狐裘貉袍一样的温暖;吃他的大豆,感到有稻米细粮一样的滋味;住在他的茅舍里,像得到高楼大厦的覆蔽;乘坐他的柴车,就像雕饰华美的车子。终生怡然悠闲,不知道荣耀和耻辱在别人那里,还是在自己这里。东郭先生知道了他思想的转变,说:“北宫子糊涂很久了,一句话就能使他清醒过来,真是容易觉悟的啊!”材料二:能力对命运说:“你的功绩哪里比得上我啊?”命运说:“你有什么功绩要和我比试?”能力说:“寿与夭、穷与达、贵与贱、贫与富,都是我能做到的。”命运说:“彭祖智慧不在尧舜之上,却享有八百岁高寿,颜渊才能不在众人之下,却只活了十八岁。孔子的道德不在诸侯之下,却在陈、蔡受到困窘;殷纣王的行为不在箕子、微子、比干之上,却位居王位。季札在吴国得不到爵位,田恒却占有了齐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季孙氏比柳下惠富足得多。假如这是你所能操纵的,为什么让此人长寿而让彼人短命,使圣人穷却让逆者达,让贤人贱却让愚人贵,使善人贫却让恶人富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主要成员多次被贬,柳宗元被贬柳州,他的朋友被贬漳、汀、封、连四州。②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东晋祖逖很有抱负,每与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他们鸡鸣即起,拔剑练武,以图报国。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诗颔联中的“芙蓉”“薜荔”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而“惊风”“密雨”则是诗人仕途险恶的写照,乐景衬哀情。B.谭诗的颔联也有“芙蓉”“薜荔”,但因承接了上句闻鸡起舞的故事,加上“万里”“千家”的修饰,则显得壮丽开阔。C.柳诗的颈联写的是远景,两句同是遥望,却一仰一俯,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D.谭诗的尾联暗用屈原与渔父的典故,屈原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渔人见了诗人竟不与言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16.古人评价柳诗“愁思贯之”,评价谭诗“孤情高响”。两首诗表达了哪些“愁思”或“孤情”?请分别简要分析。【答案】15.A

16.①柳诗的“愁思”,有思念朋友却音讯不通的无奈与惆怅,有自己与朋友遭受打击被贬荒蛮的愁苦与怨愤。②谭诗的“孤情”,有远离家乡的羁旅之愁,有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有世无知音的孤独郁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乐景衬哀情”错误。柳诗的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意为暴风肆虐,抽打着长满芙蓉的水面;密雨施狂,侵袭着长满薜荔的墙壁,是哀景衬哀情。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柳诗“愁思贯之”,谭诗“孤情高响”,分析感情的重点应为柳诗的“愁思”,谭诗的“孤情”。柳诗第三联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山长水曲,地迥天高;尾联写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共同抒写了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的无奈愁情。第二联写风雨侵飐“芙蓉”“薛荔”,自然景物蕴含着贬谪中悲愁抑郁心境;尾联写几位友人共同被贬到“百越文身”的荒蛮之地。共同抒写了自己与友人遭受贬谪的悲愁怨愤。谭诗首联写诗人因雨受阻,被迫困于湘江,颈联写不堪忍受“乡思”,表达了独在异乡的孤独之情。尽管首联中作者“江边深夜舞刘琨”,有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但颈联却说“旅游谁肯重王孙”,即始终不被重视,抒发了有志难骋、壮志难酬的孤寂之情。尾联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写渔人竟然对我连一声问候都没有,一种世无知音的孤独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同时写到了美玉、黄金、珍珠等。(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写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见的意象,文人们借“楼”表达或喜或悲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古诗文中含有“楼”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鼎铛玉石

②.金块珠砾

③.舳舻千里

④.旌旗蔽空

⑤.小楼昨夜又东风

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鼎、铛、砾、舳舻、旌、蔽、堪、扁、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Neuralink是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参与创建的一家高科技公司,该公司的研究者通过在猴子的脑中植入一定数量的电极,使猴子可以通过“意念”来控制光标在电脑屏幕上玩乒乓球游戏。Neuralink公司在猴子脑中植入的设备可以在大脑和外部机器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这种设备被称为脑机接口。日前,因为脑机接口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可以预料,未来这项技术会步入应用阶段并会逐步成熟。其最初步的应用会出现在医疗领域,可以对瘫痪、失语、失明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

,从而提高健康人的能力。所以,毫无疑问,脑机接口有巨大的潜力,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法估量的正面影响。然而,和许多新兴技术一样,

,它同样可能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比如,如果你可以“读出”一个人脑内的信息,那么这个人

?同样,如果我可以往你的脑内“写入”信息,那么你的决定还是你的决定吗?是不是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替你做出了决定,即你实际上是被我“遥控”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因为它们将界定脑机接口这项技术的伦理界限,规定它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目前,虽然脑机接口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可以预料,未来这项技术会逐步成熟并会步入应用阶段。

19.示例:①它可能被运用到健康人身上②脑机接口技术也具有两面性③还有隐私可言吗【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1)不合逻辑,“日前”是过去式,时态有误,改为一般现在时态,用“目前”;(2)搭配不当,“因为”和“但是”逻辑上不能对应,把“因为”改成表转折的连词“虽然”;(3)语序不当,“逐步成熟”应该置于“步入应用阶段”前,有承接关系。【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语境中在说“这项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可以用代词“它”指代,结合上文“其最初步的应用会出现在医疗领域,可以对瘫痪、失语、失明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分析,强调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填:它可能被运用到健康人身上。②后文语境从两方面说明脑机接口技术的影响,利弊兼具,再结合上文“和许多新兴技术一样”和后句“它同样可能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分析,强调的是:脑机接口技术也具有两面性。③该处需要填一个问句,结合上文“如果你可以‘读出’一个人脑内的信息”理解,说的是人就没有了隐私,可以填:还有隐私可言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里求财非常辛苦。铁器行内一句顺口溜:“干铁匠,大肚汉,一天只吃两顿饭。”铁匠的炉子轻易不会点燃,一旦点燃,就没有暂停键,满满一天的活等着去干。铁匠师徒们吃过早饭便点燃火炉,趁热打铁,中午不能休息,

干到天黑,直到手中的活干完才能吃晚饭。从日出东山到夜幕四合,铁匠铺里充斥着叮叮当当的声音。铁匠做工,锤出声,人不出声。开工前,铁匠师傅只用小锤击砧子尾巴招呼徒弟前来干活。师傅挥臂抡锤汗如雨下,徒弟

,紧随师傅的节奏,只闻铁器的敲击声,不闻人语。师傅站如一棵松,左手执钳,右手拎小锤,俩徒弟分列两侧抡大锤,师傅开始指挥这个合唱团了。他重锤,徒弟就抡圆了胳膊重锤;轻敲,徒弟就跟着轻敲;他紧击,徒弟紧跟……

,节奏分明,韵味十足。看着器物捶打得差不多了,师傅就在砧子耳朵上轻敲一下,发出停止的信号,徒弟见机便戛然而止,配合得十分默契。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眼中的遥远之物。B.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不作声了。C.他面色蜡黄,有气无力地对大家说:“你……你们……快……快去看看。”D.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了自己的部队里。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师傅站直了身子,左手和右手分别拿着钳子和小锤,俩徒弟分别站在两侧抡大锤,师傅开始指挥徒弟敲击铁器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20.示例:①一鼓作气

②见机行事

③一张一弛

21.A22.①原文用比喻的手法,将师傅比作松,形象地写出了师傅打铁时站得又直又稳的样子;同时将师徒的合作比作合唱团,既表现了师徒之间配合默契,又表现了打铁富有节奏感,语言形象生动。②原文长短句间用,整散句结合,句式灵活,节奏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改句多为长句,则没有这种效果。③原句用词简洁,“执”“拎”“分列”比改句中的“拿着”“分别站在”更为生动,更能形象地刻画师徒打铁时的真实情景。【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结合横线前后语境,应填写的成语要表现“不休息”,一直把“活干完”,故可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②处,铁匠的工作需要两个人配合,师傅停下时“徒弟见机便戛然而止”,那么“师傅挥臂抡锤”时,徒弟要仔细观察,根据师傅的举动,及时采取行动,予以配合。故填“见机行事”。见机行事,指察看事物的细微变化,抓住时机而采取行动。③处,由上文的“重锤”“轻敲”可知,打铁不能一直一个力度、一个节奏,要轻重、劳逸结合,故可填“一张一弛”。一张一弛,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尽。A.表示列举未尽。B.表示话未说完。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D.表示语意难尽。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师傅站如一棵松”比改句“师傅站直了身子”生动形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令人联想到松树的高大笔直和巍然挺立的稳健形象。“左手执钳,右手拎小锤”比改句“左手和右手分别拿着钳子和小锤”叙事简洁明了,更能突出师傅打铁时左右开弓的奋战情景,而且“执”“拎”用词更准确。“分列”比改句“分别站在”用语简短,更能给人力量感,使打铁的情景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师傅开始指挥这个合唱团了”比“师傅开始指挥徒弟敲击铁器了”更具美感,合唱需要默契的配合,流淌出优美动人的韵律。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师徒之间配合默契及打铁的节奏感。整体看,原句在句式上,有整饬的短句,也有长句,句式灵活,节奏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改句多为长句,显得平淡、乏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麦天枢等三人凭《神探大战》获最佳编剧奖。颁奖嘉宾是知名的青年演员,成功出演过很多重要角色,她念到“麦天”两个字后却语塞了,最终干脆跳过了“枢”字。这件事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人认为,演员只要能演好角色就足够了,并不需要过多的文化底蕴;另一些人则认为,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演绎角色。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