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在《聊斋志异》和卡夫卡的作品中有许多异化的主题,主要体现为人不再是人,而是以动物的状态出现,或者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异化为动物或植物。罗杰·加洛蒂曾这么评价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的王国是异化和异化意识的王国”,认为“卡夫卡作品的本质与风格在于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当时“淄川的文人雅士聚首时谈狐说鬼,似为时尚”的时代背景有关,他在《聊斋自志》中也明确地表达出他对怪异事物的爱好“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从这点来看,两位作家都喜欢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异化主题,这点是最值得探究的相通之处。卡夫卡所读过的《聊斋志异》的德译本中有《阿宝》《竹青》《香玉》和《莲花公主》,这几篇是明显带有异化色彩的。如《阿宝》中的孙子楚性情憨厚,不善说话,喜欢上了本地大商人的女儿阿宝,因她一句玩笑话而自断了六个手指。碍于无法在一起,他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灵魂化为一只鹦鹉飞到阿宝的住处,日日夜夜陪在她身边。孙子楚的真心诚意打动了阿宝,鹦鹉变回了人形,造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异化成了动物。而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相比较《聊斋志异》中的异化而言则更加荒诞和怪异,这类异化很少有前因后果,多表现为突变。如《变形记》中的格雷戈尔某天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虫子……”。显然,这是一种异化的手法,与《聊斋志异》中人化为动物或植物的变形有几分相似。但相比之下又有着不同,这段异化出现在故事的开头,而在整个故事中卡夫卡始终没有交代格雷戈尔变成甲虫的原因,只是在描述他变成甲虫之后的事情,该小说不具备完整故事情节,更像是一个故事的片段。而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聊斋志异》中主人公的异化和变形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如孙子楚为了陪在阿宝身边所以化成鹦鹉。如果有可能,这些异化的人在达成自己的目标之后还要变人形。在蒲松龄这里,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分裂是迫不得已的,暂时的分裂是为了最终的统一。这样看来,《变形记》中的异化显得突然,这与卡夫卡的写作目的有关。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来表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漠然的关系,他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细读《变形记》可以发现,该小说着重描写的是格雷戈尔变成甲虫之后,家人对他态度的转变。在变形之前,虽然格雷戈尔作为公司的代理挣钱不多,但整个家庭依靠其工资尚能生活,所以一家人表面上显得很和睦,对待他的态度也比较友好。但看到他变成甲虫后,父亲对他的态度始终很恶劣,甚至“从后面重重地给了他解脱性的一脚,他被踢到房间中间,身上流着血”。在格雷戈尔又一次把母亲吓晕之后,父亲对他更是暴力相加“把碗柜上水果盘里的苹果装在口袋中,一个接一个地扔出去……一个简直就嵌入他的背里去了”,可见他的父亲完全不顾亲情,想要置他于死地。正是人情的冷漠把格雷戈尔逼上了死路。因此,当我们从卡夫卡写《变形记》的主旨来看,就能明白小说为什么不交代格雷戈尔变形的原因。因为外形的变化并不是卡夫卡描写的重点,内心的变形和异化才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卡夫卡的笔下,心里“变态”是一种常态,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社会的冷酷无情。在卡夫卡眼里,异化不再是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不可缓解的社会矛盾。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卡夫卡经常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突然变成其他动物,或者干脆就以变形后的样子出场。(摘编自《从〈聊斋志异〉对卡夫卡的影响角度再读卡夫卡的作品》)材料二:人工智能是一种尚未成熟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它在深刻改变和塑造人与社会的同时,也在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技术支撑,智能科技构成了对人公开的或隐蔽的宰制,人正在沦为高速运转的智能社会系统的“附庸”和“奴隶”;各种智能系统不断取代人工作,“数字穷人”逐渐丧失劳动的机会和价值,被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体系排斥在外,存在变得虚无和荒谬化;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摘编自《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异化指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蒲松龄和卡夫卡都利用这一现象达到写作目的。B.《聊斋志异》中主人公往往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异化和变形,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C.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他喜欢搜神谈鬼的故事以及当地“谈狐说鬼”的时尚相关。D.家人曾经对格雷戈尔态度比较友好是因为他挣钱不多但还能保障整个家庭的生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B.引用罗杰•加洛蒂的评价意在阐明卡夫卡作品的异化特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C.蒲松龄笔下的故事情节完整,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作品比卡夫卡的作品好或不好。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人的异化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和目的并不相同。3.下列异化现象中,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范畴的一项是()A.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原始的人文关怀,脱离了人的情感、道德、理想等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简单的资源共享、相互利用、利益结合等手段和形式。B.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阶级被消灭,但阶层并未消灭。人与人的关系愈发紧张,难以消除。C.苏秦佩带六国相印途经洛阳,气派比得上帝王,苏秦的家人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感慨“一人之身,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D.在资本逻辑下,身处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4.面对人类的“异化”风险,如何保有“人的本质”?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请结合材料一概括下面节选自《促织》的片段的写作特点。……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气息辍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将献公堂……〖答案〗1.B2.A3.D4.①尽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漠然和冷漠,让人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得到人的尊严。②人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始终保持应有的理智清醒和主体地位,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5.①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成名的儿子把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蟋蟀给弄死了,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②片段把儿子魂魄化作蟋蟀的情节写得比较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错误。原文是“如果有可能”,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错误,由“拓展理论视野,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A选项以偏概全。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谈的是个人内心的异化,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范畴。A、B、C三项谈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来表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漠然的关系,他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社会的冷酷无情。在卡夫卡眼里,异化不再是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不可缓解的社会矛盾”可知,尽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漠然和冷漠,多一些关爱和尊重,让人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得到人的尊严,保有人的本质。由“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人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始终保持应有的理智清醒和主体地位,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避免将它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一“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以及“及扑入手,斯须就毙……自昏达曙。东曦既驾。忽闻门外虫鸣”可知,成名的儿子把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蟋蟀给弄死了,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作者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由材料一“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以及“有子九岁,窃发盆……及扑入手,斯须就毙……儿惧……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自昏达曙。东曦既驾。忽闻门外虫鸣”可知,片段把儿子魂魄化作蟋蟀的情节写得比较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材料文段,回答后面问题。走进环境中的人材料一: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节选自鲁迅《祝福》)材料二: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材料三: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节选自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材料四: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①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节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备注〗①黼黻: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6.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鲁四的书房案头上摆着《近思录集注》《四书衬》,说明鲁四老爷崇尚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是具有浓厚的封建道统和封建礼教意识的人物。B.材料二中林冲面对风雪中摇撼的草屋,心里想着“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体现了他还未彻底醒悟、安于现状的心理。C.材料三描写别里科夫的卧室,体现了他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套中人”的性格特点,并且他还妄图用这种性格辖制周围的人和事。D.材料四对“荣禧堂”的布局陈设做了详细介绍,目的完全在于表现林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7.下列是对材料一中脱落的对联补充和材料四对联落款的停顿处理,正确的一项是()A.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B.德性坚定品节详明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C.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D.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8.金圣叹点赞“那雪正下得紧”为“写雪妙绝”。鲁迅先生也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请赏析“紧”字的好处。9.请根据上面四则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几种作用。(100字左右)〖答案〗6.D7.A8.①说明雪随着风势,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急。②“紧”字不仅表现出当时气候环境的恶劣,还渲染出事发之前的紧张气氛,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③这又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字,写景的同时又暗示了形势和林冲当时的心境。④因为风大雪紧,才推动了下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并导致了林冲杀人,丰富并升华了人物的性格。9.参考示例: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祝福”场景,展现了鲁镇社会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②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如对“荣禧堂”的描写突出贾府的富丽华贵及显赫的社会地位。③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对别里科夫卧室的描写,体现了他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性格特点。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如对“风雪”的描写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也烘托了林冲孤独沉郁的心情。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推动一系列故事发生。⑥深化主题思想。如家家户户准备祝福的场景反衬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了主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D.“完全在于表现林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有误,对荣禧堂的环境描写意在表现主人的富贵荣华,突出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和理解断句的能力。A.一般而言,上联的最后一字为仄声,据此排除B;且上下联词性相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都是动宾结构,据此排除CD。“同乡”籍贯;“世教弟”点明关系;“勋袭东安郡王”点明身份;“穆莳”点明人物;“拜手”代表敬意;“书”代表方式。也有“拜手书”不停顿的。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关键字词,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由原文“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可知,前句写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因此,一个“紧”字表面上写出了雪下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急。雪大风急本是环境描写,此处的环境一方面写出此时环境较为恶劣,一方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结合课文可知,此时陆虞候等人已经准备火烧草料场,要杀害林冲,因此,此处环境描写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人物上,“紧”是林冲对当时雪的内心独特感受,情景交融,既写了景,又写了林冲当时看管草料场的心境,最终导致林冲忍无可忍而杀人,丰满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情节上,因为风大雪急,草料场四处崩坏,林冲难以入住,所以拿着酒葫芦前去打酒,夜宿山神庙,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阴谋,因此“紧”这一环境描写推动了下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总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4.衬托角色活动,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5.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6.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7.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8.深化作品主题。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如《祝福》中“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些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情景,交代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写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林黛玉进贾府》中,“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大院落”“五间大正房”“轩昂壮丽”等写出了贾府的大,突出了贾府的显赫,交代了林黛玉要生活的环境。《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描写别里科夫的房子很小,像箱子,写别里科夫钻在帐子里,躺在被子底下,突出了他胆小怕事,封闭守旧的性格特征。这说明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性格。其它作用结合文本以此分析即可。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文段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戚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10.文段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所赐长子书及符玺A皆在胡亥所B定C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D君听臣之计E即长F有封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帝三王”中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则有不同的说法,通常是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君主。B.“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如贾谊《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D.“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B.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场,他感叹想和孩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这样普通的人生幸福都无望了,不禁悲痛万分,父子相对而泣。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D.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李斯却长叹不已,万物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14.文中提到李斯三次“叹息”,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答案〗10.BDE11.C12.D13.(1)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14.①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富贵荣华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②李斯被迫和赵高同谋,因此感慨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志,不和命运的走向;③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腰斩,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B处断开;“耳”句末语气助词,其后D处断开;“君听臣之计”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E处断开。故选BDE。【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崩”通常作“驾崩”、“崩驾”,指中国古代皇帝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错误。根据原文“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可知,李斯在家中设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为寿”在此文中只是“敬酒庆贺”之意,不指“庆生”。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来;“仇”,对手,敌人;“树敌于诸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诸侯树敌”,在诸侯中构筑怨恨。(2)“案”,审理、查办;“治”,判定,惩处;“责”,追究。【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可知,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富贵荣华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②由原文“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可知,李斯被迫和赵高同谋,因此感慨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志,不和命运的走向;③由原文“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可知,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腰斩,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参考译文:文段一:我听说土地广粮食就充足,国家大人口就多,军队强盛兵士就勇猛。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君王不拒绝臣民,所以能显示他的德行。因此,地域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本邦,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也来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竟然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成就其他诸侯的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避而不敢往西来,停住脚步不敢入秦,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文段二: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没有跟从。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任命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备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画图”是对颔联、颈联精当传神的描写的形象概括,诗中写景是尾联“勾留”之情的基础。B.颔联妙用比喻描绘西湖山水。排排青松装点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实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D.诗中嵌入农事,体现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比《钱塘湖春行》立意更见新颖,是其写作上的变格、出新。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答案〗15.C16.①尾联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而“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实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错,这一句是比喻,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是少女身上的裙带,并非实写少女劳动之美。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考生要抓住题干中的“不舍意”“言外正有余情”分析。①尾联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不能抛下杭州到别处去,一半原因是留连这西湖。直陈自己的心理:原来自己没有离开杭州去到他处,一半原因就是流连这西湖的美景。以诗人不愿别离杭州来衬托杭州西湖美景的特色。②而“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结合注释和写作背景可知,白居易于长庆三年(822)为躲避朝廷党争而自请外任,来到杭州作刺史,任职三年间,寄情山水,留连诗酒,写下了《钱塘湖春行》《杭州春望》《江楼夕阳招客》等一系列吟咏西湖美景的诗章,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刺史任期将满、即将离开时所作。同时,作者在杭州任上疏浚西湖,修筑白堤,为百姓切实做了很多实事。此处的“余情”应理解为不愿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而原意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说明了“真秦之声”。(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评价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答案〗(1)(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体现出来,电影蕴含辽阔的诗心,也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一知半解,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动容,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答案〗18.①句式整齐,两两相对;②引用(化用)诗句,画面感强;③语言典雅,富有诗意④丰富文章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19.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电影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语言效果的能力。“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一致;“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两两相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直接引用诗歌,“江城五月”“玉笛飞声”,“烟花三月”是对诗歌的引用和化用,让文段语言典雅,富有诗情画意。对有关唐诗内容的引用和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画面感强,引人向往,仿佛让人看到了盛唐气象,感受到了一个诗意盎然的时代,也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由衷的赞叹,对盛唐时代发自内心的向往。【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搭配不当,“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体现出来”主谓搭配不当,“体现”改为“展现”;二是语序不当,“电影蕴含辽阔的诗心,也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语序不当,应该是先“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再“蕴含辽阔的诗心”。修改为: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电影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文化体系中有两大类作品很典型,一类是文人的诗词歌赋,绚丽多姿、美不胜收;另一类则是农谚,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多彩、活色生香的民间文学。每个节令的农谚都很多,信手拈来,不胜枚举,“______”“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小满前后,安瓜点豆”……从这些农谚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天地人”中的那个“人”,那个勤劳的中国人,他看着天时,守护着田地,盘算着每一季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时的耕种。在从春到冬每个日子的辛勤劳作中,他给了生活以浓浓烟火气的诗意。在所有的农谚中,王蒙以为这两句最有代表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这就是天地之间矗立的那个中国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里最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一。20.标点非小事,对于追求精细化表达的文学作品来说,更是如此。文段中画线处作者为什么没有写成“盘算着每一季、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时的耕种”?请说说你的理解。21.将下列谚语填入文中横线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B.长虫过道,大雨要到C.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D.豆子一条根,只要犁得深22.选段以口语为主,夹杂了“绚丽多姿”“美不胜收”“丰富多彩”“活色生香”“信手拈来”“不胜枚举”等四字成语,请分析这样写的效果。〖答案〗20.①使用顿号,这几个词被隔开,整句话读来绵长,体现不出勤劳农人的忙碌感、紧迫感。②不用顿号能加快整句话的阅读速度,能让人感觉农人需要盘算的内容多、时间长,从而体现了农人的忙碌。21.A22.①以口语为主,使语段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②使用四字成语,语言简洁凝练,增加了语段的文化内涵。③二者结合,使语段富有跳跃性和节奏感,文字呈现出变化和多层次的美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心生惬意和温情。〖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顿号是点号之一,用于并列的词语之间,起到停顿作用。原句中“每一季”“每一月”“每天”每个时间段中间都没有使用顿号,读来一气呵成,加快整句话的阅读速度,能让人感觉农人需要盘算的内容多、时间长,从而体现了勤劳农人的忙碌感、紧迫感。改句在“每一季”“每一月”“每天”中间加上了顿号,把这几个表示时间段的词语隔开,整句话显得绵长,阅读速度也减缓了很多,变成只强调农人盘算耕种的时间段,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农人的忙碌。【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每个节令的农谚都很多……”可知,此处应填写节令农谚。A.是节令农谚,符合语境;B.属于天气谚语,不含节令;C.属于生活谚语,不含节令;D.属于农业谚语,不含节令。故选A。【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了解口语和书面语(成语)各自作用:以口语为主的语段,更贴近生活,语言更通俗易懂;四字成语,属于书面语,简洁凝练,增加了语段的文化内涵。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口语和书面语结合使用的效果:如以口语为主“在从春到冬每个日子的辛勤劳作中,他给了生活以浓浓烟火气的诗意”,使语段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再加上四字成语,“一类是文人的诗词歌赋,绚丽多姿、美不胜收;另一类则是农谚,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多彩、活色生香的民间文学”“每个节令的农谚都很多,信手拈来,不胜枚举”,语言简洁凝练,增加了语段的文化内涵。这样语段富有跳跃性和节奏感,文字呈现出变化和多层次的美感,阅读时心生惬意和温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人非常看重体现人际和谐、社会仁爱的“人情味”。乡村就是人情味浓厚的地方。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人们“从熟悉到信任”,因信任产生情感的联结。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离开乡村走向城市,各地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打造“熟人社区”,使城市依然可以充满“人情味”。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给广大居民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积极构建“熟人社区”。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在《聊斋志异》和卡夫卡的作品中有许多异化的主题,主要体现为人不再是人,而是以动物的状态出现,或者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异化为动物或植物。罗杰·加洛蒂曾这么评价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的王国是异化和异化意识的王国”,认为“卡夫卡作品的本质与风格在于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当时“淄川的文人雅士聚首时谈狐说鬼,似为时尚”的时代背景有关,他在《聊斋自志》中也明确地表达出他对怪异事物的爱好“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从这点来看,两位作家都喜欢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异化主题,这点是最值得探究的相通之处。卡夫卡所读过的《聊斋志异》的德译本中有《阿宝》《竹青》《香玉》和《莲花公主》,这几篇是明显带有异化色彩的。如《阿宝》中的孙子楚性情憨厚,不善说话,喜欢上了本地大商人的女儿阿宝,因她一句玩笑话而自断了六个手指。碍于无法在一起,他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灵魂化为一只鹦鹉飞到阿宝的住处,日日夜夜陪在她身边。孙子楚的真心诚意打动了阿宝,鹦鹉变回了人形,造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异化成了动物。而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相比较《聊斋志异》中的异化而言则更加荒诞和怪异,这类异化很少有前因后果,多表现为突变。如《变形记》中的格雷戈尔某天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虫子……”。显然,这是一种异化的手法,与《聊斋志异》中人化为动物或植物的变形有几分相似。但相比之下又有着不同,这段异化出现在故事的开头,而在整个故事中卡夫卡始终没有交代格雷戈尔变成甲虫的原因,只是在描述他变成甲虫之后的事情,该小说不具备完整故事情节,更像是一个故事的片段。而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聊斋志异》中主人公的异化和变形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如孙子楚为了陪在阿宝身边所以化成鹦鹉。如果有可能,这些异化的人在达成自己的目标之后还要变人形。在蒲松龄这里,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分裂是迫不得已的,暂时的分裂是为了最终的统一。这样看来,《变形记》中的异化显得突然,这与卡夫卡的写作目的有关。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来表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漠然的关系,他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细读《变形记》可以发现,该小说着重描写的是格雷戈尔变成甲虫之后,家人对他态度的转变。在变形之前,虽然格雷戈尔作为公司的代理挣钱不多,但整个家庭依靠其工资尚能生活,所以一家人表面上显得很和睦,对待他的态度也比较友好。但看到他变成甲虫后,父亲对他的态度始终很恶劣,甚至“从后面重重地给了他解脱性的一脚,他被踢到房间中间,身上流着血”。在格雷戈尔又一次把母亲吓晕之后,父亲对他更是暴力相加“把碗柜上水果盘里的苹果装在口袋中,一个接一个地扔出去……一个简直就嵌入他的背里去了”,可见他的父亲完全不顾亲情,想要置他于死地。正是人情的冷漠把格雷戈尔逼上了死路。因此,当我们从卡夫卡写《变形记》的主旨来看,就能明白小说为什么不交代格雷戈尔变形的原因。因为外形的变化并不是卡夫卡描写的重点,内心的变形和异化才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卡夫卡的笔下,心里“变态”是一种常态,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社会的冷酷无情。在卡夫卡眼里,异化不再是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不可缓解的社会矛盾。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卡夫卡经常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突然变成其他动物,或者干脆就以变形后的样子出场。(摘编自《从〈聊斋志异〉对卡夫卡的影响角度再读卡夫卡的作品》)材料二:人工智能是一种尚未成熟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它在深刻改变和塑造人与社会的同时,也在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技术支撑,智能科技构成了对人公开的或隐蔽的宰制,人正在沦为高速运转的智能社会系统的“附庸”和“奴隶”;各种智能系统不断取代人工作,“数字穷人”逐渐丧失劳动的机会和价值,被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体系排斥在外,存在变得虚无和荒谬化;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摘编自《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异化指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蒲松龄和卡夫卡都利用这一现象达到写作目的。B.《聊斋志异》中主人公往往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异化和变形,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C.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他喜欢搜神谈鬼的故事以及当地“谈狐说鬼”的时尚相关。D.家人曾经对格雷戈尔态度比较友好是因为他挣钱不多但还能保障整个家庭的生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B.引用罗杰•加洛蒂的评价意在阐明卡夫卡作品的异化特征,增强论证的说服力。C.蒲松龄笔下的故事情节完整,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作品比卡夫卡的作品好或不好。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人的异化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和目的并不相同。3.下列异化现象中,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范畴的一项是()A.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原始的人文关怀,脱离了人的情感、道德、理想等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简单的资源共享、相互利用、利益结合等手段和形式。B.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阶级被消灭,但阶层并未消灭。人与人的关系愈发紧张,难以消除。C.苏秦佩带六国相印途经洛阳,气派比得上帝王,苏秦的家人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感慨“一人之身,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D.在资本逻辑下,身处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4.面对人类的“异化”风险,如何保有“人的本质”?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请结合材料一概括下面节选自《促织》的片段的写作特点。……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气息辍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将献公堂……〖答案〗1.B2.A3.D4.①尽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漠然和冷漠,让人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得到人的尊严。②人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始终保持应有的理智清醒和主体地位,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5.①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成名的儿子把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蟋蟀给弄死了,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②片段把儿子魂魄化作蟋蟀的情节写得比较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错误。原文是“如果有可能”,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错误,由“拓展理论视野,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A选项以偏概全。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谈的是个人内心的异化,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范畴。A、B、C三项谈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来表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漠然的关系,他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社会的冷酷无情。在卡夫卡眼里,异化不再是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不可缓解的社会矛盾”可知,尽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漠然和冷漠,多一些关爱和尊重,让人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得到人的尊严,保有人的本质。由“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人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始终保持应有的理智清醒和主体地位,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避免将它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一“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以及“及扑入手,斯须就毙……自昏达曙。东曦既驾。忽闻门外虫鸣”可知,成名的儿子把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蟋蟀给弄死了,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作者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由材料一“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以及“有子九岁,窃发盆……及扑入手,斯须就毙……儿惧……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自昏达曙。东曦既驾。忽闻门外虫鸣”可知,片段把儿子魂魄化作蟋蟀的情节写得比较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材料文段,回答后面问题。走进环境中的人材料一: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节选自鲁迅《祝福》)材料二: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节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材料三: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节选自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材料四: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①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节选自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备注〗①黼黻: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6.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鲁四的书房案头上摆着《近思录集注》《四书衬》,说明鲁四老爷崇尚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是具有浓厚的封建道统和封建礼教意识的人物。B.材料二中林冲面对风雪中摇撼的草屋,心里想着“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体现了他还未彻底醒悟、安于现状的心理。C.材料三描写别里科夫的卧室,体现了他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套中人”的性格特点,并且他还妄图用这种性格辖制周围的人和事。D.材料四对“荣禧堂”的布局陈设做了详细介绍,目的完全在于表现林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7.下列是对材料一中脱落的对联补充和材料四对联落款的停顿处理,正确的一项是()A.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B.德性坚定品节详明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C.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D.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8.金圣叹点赞“那雪正下得紧”为“写雪妙绝”。鲁迅先生也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请赏析“紧”字的好处。9.请根据上面四则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几种作用。(100字左右)〖答案〗6.D7.A8.①说明雪随着风势,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急。②“紧”字不仅表现出当时气候环境的恶劣,还渲染出事发之前的紧张气氛,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③这又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字,写景的同时又暗示了形势和林冲当时的心境。④因为风大雪紧,才推动了下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并导致了林冲杀人,丰富并升华了人物的性格。9.参考示例: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祝福”场景,展现了鲁镇社会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②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如对“荣禧堂”的描写突出贾府的富丽华贵及显赫的社会地位。③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对别里科夫卧室的描写,体现了他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性格特点。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如对“风雪”的描写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也烘托了林冲孤独沉郁的心情。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推动一系列故事发生。⑥深化主题思想。如家家户户准备祝福的场景反衬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了主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D.“完全在于表现林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有误,对荣禧堂的环境描写意在表现主人的富贵荣华,突出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和理解断句的能力。A.一般而言,上联的最后一字为仄声,据此排除B;且上下联词性相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都是动宾结构,据此排除CD。“同乡”籍贯;“世教弟”点明关系;“勋袭东安郡王”点明身份;“穆莳”点明人物;“拜手”代表敬意;“书”代表方式。也有“拜手书”不停顿的。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关键字词,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由原文“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可知,前句写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因此,一个“紧”字表面上写出了雪下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急。雪大风急本是环境描写,此处的环境一方面写出此时环境较为恶劣,一方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结合课文可知,此时陆虞候等人已经准备火烧草料场,要杀害林冲,因此,此处环境描写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人物上,“紧”是林冲对当时雪的内心独特感受,情景交融,既写了景,又写了林冲当时看管草料场的心境,最终导致林冲忍无可忍而杀人,丰满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情节上,因为风大雪急,草料场四处崩坏,林冲难以入住,所以拿着酒葫芦前去打酒,夜宿山神庙,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阴谋,因此“紧”这一环境描写推动了下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总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4.衬托角色活动,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5.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6.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7.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8.深化作品主题。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如《祝福》中“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些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情景,交代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写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林黛玉进贾府》中,“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大院落”“五间大正房”“轩昂壮丽”等写出了贾府的大,突出了贾府的显赫,交代了林黛玉要生活的环境。《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描写别里科夫的房子很小,像箱子,写别里科夫钻在帐子里,躺在被子底下,突出了他胆小怕事,封闭守旧的性格特征。这说明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性格。其它作用结合文本以此分析即可。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文段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戚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10.文段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所赐长子书及符玺A皆在胡亥所B定C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D君听臣之计E即长F有封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帝三王”中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则有不同的说法,通常是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君主。B.“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如贾谊《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D.“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B.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场,他感叹想和孩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这样普通的人生幸福都无望了,不禁悲痛万分,父子相对而泣。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D.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李斯却长叹不已,万物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14.文中提到李斯三次“叹息”,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答案〗10.BDE11.C12.D13.(1)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14.①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富贵荣华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②李斯被迫和赵高同谋,因此感慨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志,不和命运的走向;③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腰斩,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B处断开;“耳”句末语气助词,其后D处断开;“君听臣之计”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E处断开。故选BDE。【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崩”通常作“驾崩”、“崩驾”,指中国古代皇帝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错误。根据原文“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可知,李斯在家中设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为寿”在此文中只是“敬酒庆贺”之意,不指“庆生”。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来;“仇”,对手,敌人;“树敌于诸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诸侯树敌”,在诸侯中构筑怨恨。(2)“案”,审理、查办;“治”,判定,惩处;“责”,追究。【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可知,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富贵荣华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②由原文“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