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题库练习题测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思考题第一篇细菌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按其分子结构、化学结构的不同中,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三类。2.病原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都是有益的,有的甚至是必需的。有少数微生物也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3.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在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三个方面。4.寄生虫:寄生虫是指在自然界中,逐渐失去自生生活能力,长期或短暂地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某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包括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5.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双股闭合环状DNA。6.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受损或其合成受到抑制,仍可存活的细胞壁缺陷细菌。7.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8.鞭毛:是指菌体上附着的由细胞膜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所有弧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的球菌附有鞭毛。9.芽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菌体内的细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由多层膜包裹着的、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10.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出现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11.热原质: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12.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13.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14.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15.卫生清理:将微生物污染的无生命物体表面还原为安全水平的处理过程。16.无菌操作:指防止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17.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正常寄居部位和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当正常菌群成员的定居部位改变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下就会引发宿主疾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18.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则称为变异。19.L型细菌:有许多细菌在青霉素、免疫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由于细胞壁缺损不能维持其固有的形态,而出现大小不等的圆球形、长丝状或多形态性,这类细菌称为L型细菌。20.毒性噬菌体: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宿主菌裂解,出现这种结果的噬菌体被称为毒性噬菌体。21.接合:通过供体菌核受体菌的直接接触,遗传物质自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接合22.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菌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导。23.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24.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称菌血症。2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败血症。26.隐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病原菌侵入的数量不多、或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临床症状或出现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27.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内所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活动的所有人群。二、填空题1.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_______,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肽聚糖,外膜)2.细菌的运动器官是,可传递遗传物质的菌毛是_______。(鞭毛,性菌毛)3.临床上常以杀灭_______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芽胞)4.细菌以_______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结核杆菌繁殖一代需_______。(二分裂,18-20h)5.细菌生长繁殖的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稳定期和衰退期。(迟缓期,对数期)6.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生长现象。(浑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7.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可出现_______。(菌群失调265-266nm)8.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_______,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_______的合成。(DNA103.4kPa)9.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_______,温度可达__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__。(.121.3℃10.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的变异称为变异。(S-R)1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细菌的和。(染色体噬菌体)12.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包括..和。(形态结构毒力耐药性菌落)13.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和等。(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14.温和噬菌体既有周期又有周期。(溶原溶菌)15.细菌的毒力是由_______和_______决定的。(毒素,侵袭力)16.内毒素是_______菌细胞壁中的_______成分。(革兰阴性,脂多糖)17.类毒素是由_______经甲醛处理制备所得,可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外毒素,抗毒素)18.内毒素的致病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DIC)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稳定功能是:A.识别和清除体内损伤及衰老的细胞B.调节免疫应答C.抗感染免疫D.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E.识别和排斥异物2.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衣原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病毒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伯内特——烟草花叶病病毒C琴纳——固体培养基D.巴斯德——炭疽杆菌减毒B.伊凡诺夫斯基——牛痘苗疫苗E.郭霍——细胞系选择学说4.疟疾病原体属于A.医学原虫B.医学蠕虫C.医学节肢动物D.病原微生物E.医学线虫5.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μmB.nmC.mmD.cmE.em6.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A.破坏磷壁酸B.裂解肽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7.下列关于细菌芽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某些细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B.是能形成芽孢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C.具有多层膜壳结构D.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E.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8.能抵抗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9.关于革兰氏染色操作步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标本涂片干燥固定B.结晶紫初染C.碘液媒染D.75%酒精脱色E.稀释复红复染10.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必需的时间是A.10-20分钟B.20-30分钟C.30-40分钟D.1小时E.2小时11.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最好选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哪个期?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E.以上都是12.细菌产生代谢产物最好的时期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退期E.A+C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A.热原质B.大肠菌素C.抗生素D.抗毒素E.维生素14.关于热原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合成B.能引起人或动物机体的发热反应C.经高压蒸汽灭菌102.97KPɑ20分钟可被破坏D.用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器可除去大部分热原质E.玻璃器皿必须经250℃15.适宜于体温表消毒的方法是A.煮沸B.高压蒸汽灭菌C.75%酒精浸泡D.干烤E.紫外线照射16.杀死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B.滤过除菌法C.高压蒸汽灭菌D.75%酒精E.煮沸法17.下列对紫外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干扰DNA的合成B.穿透力弱C.对眼、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D.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E.穿透力强18.血清、抗生素、液体药品常用的除菌方法是A.高压蒸气灭菌B.紫外线照射C.巴氏消毒D.超声波E.滤过除菌19.常用于饮水、游泳池水消毒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石炭酸C.氯化物D.过氧乙酸E.环氧乙烷20.一杂志的封面被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A.高温干烤B.高压蒸汽灭菌法C.75%酒精浸泡D.紫外线照射E.煮沸21.影响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是A.性质与浓度B.温度C.细菌的性质D.环境中有机物E.全对22.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制成卡介苗属于细菌的何种变异()A.荚膜B.毒力C.菌落D.耐药性E.芽胞23.S-R变异是指()A.毒力变异B.鞭毛变异C.芽胞变异D.菌落变异E.芽胞变异24.关于质粒的叙述,下述不正确的是()A.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C.可以丢失D.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E.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25.介导细菌间接合的物质是()A.鞭毛B.普通菌毛C.性菌毛D.中介体E.核糖体26.编码耐药性的质粒是()A.F质粒B.R质粒C.Vi质粒D.Col质粒E.A质粒27.前噬菌体是指()A.毒性噬菌体B.温和噬菌体C.噬菌体的基因组D.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的噬菌体基因组E.噬菌体的蛋白质28.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B.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C.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质料上的基因D.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E.噬菌体的基因29.转化是指()A.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而出现新性状B.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C.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E.细菌通过R质粒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30.转导是指()A.受菌通过温和噬菌体获得供菌DNA而出现新性状B.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C.前噬菌体DNA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E.细菌通过R质粒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移给受菌31.局限性转导转移的基因主要是()A.供体菌染色体上任何一段基因B.E.R质粒上的基因C.F质粒上的基因D.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E.噬菌体的基因32.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荚膜B.菌毛C.磷壁酸D.脂多糖E.异染颗粒3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芽胞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34.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A.脂蛋白B.脂多糖C.脂质AD.核心多糖E.特异性多糖35.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D.可制备成类毒素E.耐热36.关于内毒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C.性质稳定,耐热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37.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四、简答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及表现。答:免疫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免疫防御: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而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免受损害。该功能若低下,易出现免疫缺陷病,若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②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若该功能紊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视: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持续性病毒感染及恶性肿瘤。免疫的功能及表现可用下表概括:主要功能正常表现异常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免疫缺陷病(低下),超敏反应(过高)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损伤及衰老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2.简述微生物的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答: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存在非常广泛,且种类繁多,按其分子结构、化学结构的不同中,可分为三大类:①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缺乏细胞结构及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的细胞内增殖,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或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螺旋体。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具有核仁、核膜和染色体,细胞浆中有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在土壤、空气、水、人体及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都是有益的,有的甚至是必需的。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代谢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许多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人类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少数微生物也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3.简述人体寄生虫学的概念及组成。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的科学。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组成。4.试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答:G+菌与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1-2层肽聚糖含量50%-80%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5.试述染兰氏染色的方法、步骤及意义答:革兰染色的方法与步骤:(1)制片步骤: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步骤与结果:结晶紫初染,然后加碘液媒染,再用95%的酒精脱色,最后以稀释复红复染,不被乙醇脱色者而保留紫色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意义(1)鉴别细菌;(2)选择药物;(3)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6.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那些条件?答.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环境。7.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是什么?答: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①细菌的鉴定和研究;②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③生物制品的制备;④细菌毒力分析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8.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有哪些?答: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发生改变;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导致的菌群失调。9.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答: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nm波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菌的DNA构型,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在使用紫外线灭菌时,应注意: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和纸张等,因此紫外线杀菌法仅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所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10.细菌形态与结构的变异现象及意义有哪些?答: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变异有:①细胞的L型变异: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使患者体内细菌发生L型变异。某些L型细菌有致病性,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②荚膜变异:例如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肺炎球菌有较厚的荚膜,致病性强,但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数次后,可失去荚膜,致病性亦随之减弱。③鞭毛变异:例如将有鞭毛的变形杆菌接种在普通固体培养基表面,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细菌呈播散生长;若将此变形杆菌接种于含1%石炭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则鞭毛生长受抑制,生长仅限于接种部位。④芽胞变异:例如将能形成芽胞,毒力强的炭疽杆菌置42℃11.何为基因转移?何为基因重组其主要方式有哪些?答: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称为基因转移。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一般根据DNA片段的来源及交换方式等不同,将基因转移和重组分为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四种:(1)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整合到受体菌DNA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2)接合:通过供体菌核受体菌的直接接触,遗传物质自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接合。能通过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主要包括F质粒、R质粒、Col质粒和毒力质粒等。(3)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菌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分将转导分为为以下两种:①普遍性转导通过噬菌体将供体菌任何DNA片段(任何基因)转移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普遍性转导。②局限性转导或称特异性转导通过噬菌体将供体菌少数特定的基因转移给受体菌的转导现象,称为局限性转导。(4)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作为供体,宿主菌染色体中整合了噬菌体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溶原性转换。12.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答: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①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细菌的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②侵袭性酶,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以协助细菌抗吞噬或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13.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答: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见下表:表1-5区别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菌分泌或崩解后释出G-菌菌细胞壁组分,菌体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80℃,30分钟被破坏160℃作用方式与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刺激宿主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较弱,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各种细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处理可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理不能形成类毒素第二篇免疫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2.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3.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4.AFP:是胎儿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可抑制母体的免疫排斥。成年人几乎检测不到,肝细胞癌变时血清中大量存在。5.超抗原(SAg):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6.抗体:是指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7.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8.Fab段: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是用木瓜蛋白酶作用后的水解片段。它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N端的1/2部分,能与一个抗原决定基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单价。9.单克隆抗体:是由B淋巴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10.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表面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由于这类蛋白能协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故称为补体。补体并非单一成分,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称为补体系统。11.补体调理作用:补体成分C3b、C4b、iC3b促进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12.级联反应: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反应方式进行的。当前一成分被活化,即具备了裂解下一成分的活性使补体分子依次活化,称级联反应。13.免疫粘附:免疫粘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C3b粘附于具有CR1(C3bR、C4bR)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免疫粘附在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14.组织相容性:是指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15.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联锁的基因群,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16.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7.MHC限制性: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靶细胞或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抗原肽的同时,还须识别与之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此现象称为MHC限制性。18.移植抗原:存在于有核细胞表面,代表个体组织特异性的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因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故又称为移植抗原。19.ADCC效应: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通过与已结合在

病毒

感染细胞和

肿瘤

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20.CD抗原:由CD抗体群鉴定的分化抗原称为CD分子或CD

抗原。CD抗原是免疫细胞在其分化的不同阶段或在其活化期出现或消失的抗原分子。由于最初是在人类白细胞上发现,故又名白细胞分化抗原。21.IFN:即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22.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23.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的统称。24.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在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存在。其主要活性是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与CTL不同,这种杀伤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也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MHC分子,所以称为自然杀伤。27.APC:抗原呈递细胞,是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MHC分子呈递给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细胞。28.免疫应答:指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此种免疫应答为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两大类。29.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30.体液免疫:指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故将抗体参与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31.细胞免疫;也称细胞免疫,是指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转化成为效应T细胞(致敏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该免疫应答由TD抗原诱发。32.脱敏疗法:在使用抗毒素血清治疗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时,如遇抗毒素皮试阳性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此种方法称为脱敏疗法。33.减敏疗法:对某些已查明但日常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可将其制成脱敏剂,采用小剂量、长间隔(1周左右)、多次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减敏治疗,可防止疾病复发。此种方法称为减敏疗法。34.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5.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IDD)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D)两类。36.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37.移植免疫:是研究受者接受异种或同种异体移植物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和由此引起的移植排斥反应,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和原理等问题。38.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针对免疫能力低下或亢进的机体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抗体或细胞因子等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49.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40.人工被动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向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4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人工免疫是人增强或获得对某种病原体或细胞(如肿瘤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即机体受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获得对该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二、填空题1.半抗原具有_______性,而无_______性,半抗原与_______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具有_______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载体,免疫原)2.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_______和_______。(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3.人类重要的血型抗原有_______和_______。(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4.交叉反应的出现是由于_______的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5.动物来源的抗毒素对外毒素来说是_______对人而言是_______。(抗体,抗原)6.木瓜蛋白酶将IgG水解为_______段和_______。胃蛋白酶将IgG重链间二硫键近羧基端切断,获得_______和小分子肽链碎片_______。(2Fab,Fc,F(ab)’2,Fc’)7.Ig分子与抗原结合的功能区是_______和_______。(VH,VL)8.机体最先产生的Ig是_______,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婴儿从初乳中得到的是_______,能通过胎盘的是_______,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的是_______。(IgM,IgG,SIgA,IgG,IgE)9.B细胞膜上有_______和_______,称为膜表面Ig,是B细胞的抗原受体,肥大细胞膜上具有Fc受体。(IgM,IgD)10.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噬菌体抗体)11.补体各组分中,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C1含有三种亚单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起识别单位的作用。(C3,C1q,C1r,C1s,C1q)12.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中,参与的抗体类型有_______、_______。旁路途径激活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的活化,激活过程中有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参与。(IgG,IgM,C3,B因子,D因子,P因子)1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C3转化酶是指_______,C5转化酶是指_______。旁路活化途径的C3转化酶是_______,C5转化酶是_______。(C,C,C,C)14.能使补体灭活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是_______作用_______min。(56℃,30)15.补体各成分的调节因子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和_______。(阻止补体过度活化,减少组织损伤)16.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一个复杂的抗原系统,在异体中能迅速引起强烈排斥反应的为_______。(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7.HLA存在于各种_______膜上,以_______膜上密度最大。(有核细胞,淋巴细胞)18.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多态性、单倍体遗传、连锁不平衡)19.HLAⅠ类抗原分布在_______细胞表面,HLAⅡ类抗原主要表达于_______和_______。(有核,APC,活化的T细胞)20.HLAⅡ类分子的_______区是与抗原结合部位,_______区是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21.B细胞的SmIg既是_______又是_______。(免疫球蛋白,抗原受体)22.TNF的生物学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瘤、抑瘤、抗病毒、诱生免疫细胞、介导炎症反应)23.T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CR、CD4、CD8、CD2)24.B细胞的表面的主要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R、IgGFc受体、补体受体、丝裂原受体)2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指血液中_______及组织中的_______。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杀伤、提呈抗原、产生免疫分子、调节免疫)26.CD4是_______分子的受体,CD8是_______分子的受体。CD28分子的配体是_______。(MH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CD80)27.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单核-吞噬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28.细胞因子作用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效性、高效性、速效性、瞬时性、重叠性等)29.免疫应答可分为和两大类。(固有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30.固有免疫系统由、、组成。(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3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识别活化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32.抗体产生具有和的规律。(初次应答、再次应答)33.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和作用、调理作用、ADCC效应、活化补体、免疫损伤)34.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介导免疫损伤和参与移植排斥反应)35.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可分、和三个阶段。(致敏阶段、发敏阶段、效应阶段)36.Ⅳ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有、、。(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37.免疫缺陷病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病原体易感性增高、易患恶性肿瘤、易伴发自身免疫病、累及多个系统及症状的多变性、遗传倾向、发病年龄)38.抗原抗体反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特异性和交叉反应、可见性、可逆性)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A.脂多糖B.多糖C.类脂D.蛋白质E.多肽2.类毒素A.有抗原性和毒性B.没有抗原性而有毒性C.有抗原性而没有毒性D.没有抗原性也没有毒性E.无免疫原性有免疫反应性3.抗原必须是大分子物质是因为大分子物质A.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多B.化学结构较稳定C.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D.能刺激和调节抗体的形成E.以上都对4.自身抗原的出现是由于A.隐蔽自身抗原的释放B.自身成份受理化、生物因素的影响,结构改变C.禁忌细胞复活,产生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D.免疫细胞功能异常E.以上都对5.免疫学中的“非已物质”不包括: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时,引起受体排斥反应的物质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7.TD-Ag:A.是指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B.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C.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D.只能诱导产生IgM抗体E.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或)体液免疫应答8.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保留抗原性E.可改变毒素的特异性9.肿瘤相关性抗原是指:A.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B.肿瘤细胞不表达的抗原C.正常细胞不表达的抗原D.肿瘤细胞高表达,某些正常细胞也可以少量表达的抗原E.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高表达的抗原10.癌胚抗原:A.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B.可以用作肿瘤的特异性诊断标志C.在所有肿瘤中均可查到D.结合在细胞表面,不易脱落E.对宿主无免疫原性11.人类IgG合成开始于出生后A.2~3周B.3个月C.4个月D.6个月E.2岁12.大多数免疫原给多种动物接种后,首先检出的抗体是A.IgGB.IgAC.IgMD.IgEE.IgD13.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A.Fc段B.FabC.绞链区D.H链的C区E.L链的C区14.抗体的特异性是由A.重链和轻链决定的B.重链可区决定的C.轻链易变区决定的D.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决定的E.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决定的15.机体粘膜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A.IgGB.SIgAC.IgMD.IgEE.IgD16.天然的血型抗体为A.IgGB.IgAC.IgMD.IgDE.IgE17.脐血中出现抗风疹病毒的何种I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A.IgGB.IgAC.IgMD.IgDE.IgE18.IgE的主要特点正确者为A.血清中含量极微B.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最晚C.为亲细胞抗体D.与肥大和嗜碱性细胞有高度亲和力E.以上都对19.有关补体的特性不正确者为A.约占血清球蛋白的10%B.化学成分是糖蛋白C.电泳泳动部位多在γ球蛋白区D.其作用无特异性E.对多种理化因素敏感20.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是A.IgG1B.IgG2C.IgG3D.IgME.以上都是21.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C2aB.C2bC.C3bD.C5bE.C5b6722.作为膜攻击单位补体成分是A.C1-9B.C3aC.CD.CE.C3b23.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的补体成分是A.C3aB.C3bC.C5bD.C4bE.C2b24.补体裂解片段中具有激肽样作用的是A.C1qB.C2aC.C3aD.C4aE.C5a25.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C3a、C4bB.C3a、C5bC.C3a、C4a、C5aD.C3a、C5b67E.C3b、C4b26.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有A.C1抑制物B.C4结合蛋白C.过敏毒素灭活因子D.S蛋白E.以上都是27.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物质是A.酵母多糖B.细菌的脂多糖C.肽聚糖D.凝聚的IgAE.以上都对28.关于MBL途径下列哪项不正确A.MBL是肝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急性期蛋白B.MASP与活化的C有相同的活性C.MBL可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D.C反应蛋白也可与C1q结合使之活化E.MASP不能水解C4和C229.无HLA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E.精子细胞30.关于HL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存在于各种有核细胞表面B.分布在血清中C.在自身体内不参与免疫应答D.是同种异型抗原E.决定着组织移植是否成功31.HLA的检测用于A.器官移植B.研究人类学C.同种异体输血D.研究HLA与人类疾病的关系E.以上都可以32.HLA-Ⅱ类抗原表达异常可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B.免疫缺陷病C.肿瘤D.感染E.以上均可33.MHC-Ⅰ类分子的配体是A.CD8B.CD4C.CD18D.CD1E.CD2834.某些肿瘤细胞表面,HLA哪种抗原表达降低A.HLAⅠ类抗原B.HLAⅡ类抗原C.HLAⅢ类抗原D.A+BE.A+B+C35.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下列哪种HLA抗原阳性A.HLA-DR3B.HLA-B8C.HLA-B2736.关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下列哪项不正确A.存在第6对染色体B.紧密连锁C.共显性D.多态性E.所有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37.CD3分布在下列哪种细胞上A.LAK细胞B.NK细胞C.B细胞D.所有T细胞E.MФ38.T细胞在外周血占淋巴细胞总数的A.10%~20%B.30%~50%C.65%~80%D.20%~30%E.90%以上39具有IgGFc受体的一组细胞是A.B细胞、NK细胞、LAK细胞B.T细胞、红细胞、B细胞C.中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D.NK细胞、TH、红细胞E.B细胞、Tc40.关于NK细胞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A.产生于骨髓B.有IgG的Fc受体C.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D.可分沁细胞因子E.干扰素促进其活性41.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肥大细胞42.B细胞不具有的功能是A.抗原提呈功能B.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D.免疫记忆功能E.直接杀伤靶细胞43.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粒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E.以上都是44.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有A.非特异性地吞噬抗原异物B.产生干扰素C.参与免疫调节D.提呈抗原E.以上都是45.下列不属于B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是A.SmIgB.FcγRC.CRD.促分裂原受体E.CD346.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NK细胞B.Tc细胞C.LAK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47.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IgM抗体显著升高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C.潜伏期长D.浓度低E.亲和力低48.TCR对抗原的识别特点是:A.需要APC摄取、处理抗原B.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C.识别的是线性决定基D.具有MHC限制性E.不能识别游离的抗原分子49.T细胞表面参与第一信号产生的分子包括:A.TCRB.CD4C.CD8D.CD350.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ADCCB.分泌TNFC.释放穿孔素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E.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51.效应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A.有抗原特异性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C.可以通过释放TNF-β杀伤靶细胞D.可以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E.可以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52.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为:A.由T淋巴细胞介导B.由TI抗原引起C.发挥作用慢D.需要淋巴因子参与E.有迟发型超敏反应和细胞毒效应等形式53.Tc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A.TCR识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B.TCR识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C.TCR识别抗原肽-MHCⅢ类分子复合物D.CD28与B7结合E.SmIg与抗原肽结合54.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有:A.APCB.TcC.TDTHD.ThE.55.关于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免疫特异性,只对特定抗原不应答B.一般情况下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整体功能C.不同于免疫缺陷D.不同于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E.只能在中枢免疫器官内发生56.免疫耐受是:A.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B.机体对改变的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C.机体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D.机体对某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E.机体对超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的状态57.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血清过敏性休克B.接触性皮炎C.类风湿性关节炎D.新生儿溶血症E.急性荨麻疹58.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IgM抗体显著升高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C.潜伏期长D.浓度低E.亲和力低59.没有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A+D60.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是:()A.IgG型抗体B.IgM型抗体C.IgE型抗体D.致敏淋巴细胞E.IgA型抗体61.已被马血清(如注射用破伤风抗毒素)致敏者,如需再次应用抗毒血清时可能发生:()A.过敏性休克B.血清病C.类风湿关节炎D.接触性皮炎E.溶血症62.假若一名小孩被蜂钉咬1分钟后发生休克,则其过敏反应是属于下列哪一类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有63.下列哪项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关节炎C.重症肌无力D.胆囊炎E.支气管哮喘64.血清中检出高效价抗核抗体多见于:A.多发性骨髓瘤B.系统性红斑狼疮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甲状腺肿大E.重症肌无力65.剌激机体产生类风湿因子的抗原是:A.变性IgGB.变性IgMC.变性IgAD.变性IgEE.变性IgD66.临床上检测抗核抗体常用的方法是:A.直接免疫荧光法B.间接免疫荧光法C.ELISAD.放射免疫E.沉淀反应67.引起自身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的抗原主要是:A.链球菌M蛋白B.SPAC.肺炎球菌荚膜多糖D.PPDE.LPS68.属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白血病C.多发性骨髓瘤D.乙型脑炎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69.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A.抗ssDNA抗体B.抗dsDNA抗体C.ANAD.抗dsDNA和抗Sm抗体E.抗DNP抗体70.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下列哪项免疫功能损害所致:A.抗原呈递B.免疫防御C.免疫监视D.免疫自稳E.免疫调节71.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A.Ⅰ、Ⅱ、Ⅲ型超敏反应B.Ⅱ、Ⅲ、Ⅳ型超敏反应C.Ⅲ、Ⅳ型超敏反应D.Ⅰ、Ⅱ、Ⅳ型超敏反应E.Ⅱ、Ⅲ型超敏反应72.破伤风紧急特异预防用:A.抗生素B.细菌素C.破伤风类毒素D.破伤风抗毒素E.干扰素73.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A.过继免疫B.人工主动免疫C.人工被动免疫D.自然主动免疫E.自然被动免疫四、问答题1.异嗜性抗原在医学上有何意义?答:异嗜性抗原是指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所共有的性质相同的抗原。在医学上的意义有:(1)如有些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的某些组织具有共同抗原成分,是引起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例如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膜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因此,在链球菌感染后有可能出现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2)可用于诊断疾病:如外斐试验。2.什么是TD-Ag?什么是TI-Ag?它们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答:(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指需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其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①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②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③可产生免疫记忆。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细胞、细菌、血清蛋白)属于此类。(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指不需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其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为:①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②产生的抗体以IgM类为主;③无免疫记忆。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属此类。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答:(1)四条肽链:两条重链两条轻链(2)两个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中有超变区和骨架区。(3)绞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4)连接链:分泌型IgA和IgM

由连接链将免疫球蛋白单体连接而成。4.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答;(1)结合抗原:可变区与特异性抗原结合(2)激活补体:CH2是补体结合位点(3)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调理作用,ADCC及I型超敏反应。5.比较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的特点。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酵母多糖、脂多糖等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

C3、C5~C9、P、B、D因子C3转化酶C

CC5转化酶CC功

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免疫,在感染的中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6.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答;(1)溶菌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4)炎症介质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

7.异体组织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反应?答;因为每个个体的有核细胞上均存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而不同个体间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在同种异体间器官移植时,由于供受体间有核细胞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所以会发生排斥反应。8.简述HLA的功能。答;(1)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2)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3)参与T细胞分化及自身耐受的建立(4)参与免疫调节9.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答:常见的CK分为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六类。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有: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②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③促进血管生成及刺激造血等多种活性;④参与炎症反应等。10.简述Tc、NK、LAK细胞各自杀伤作用特点。答:Tc杀伤作用有特异性、MHC限制性;NK杀伤靶细胞不需抗原致敏,也不受MHC的限制;LAK受细胞因子诱导后,其杀伤活性可明显增强。11.TH1细胞与TH2细胞各分泌哪些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答:TH1主要分泌IL-2,、IFN

、TNF等细胞因子,诱导细胞免疫或迟发型超敏反应;TH2主要分泌IL-4、IL-5等,辅助TD-Ag

诱导体液免疫产生。

12.简述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规律?13.说出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答:根据所参与的免疫活性细胞种类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两类。其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粘附分子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又称抗原识别阶段。(2)增殖分化阶段:是指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间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14.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性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生机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性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Ⅰ型超敏反应。当青霉素和花粉作为变应原进人体内后刺激机体产生IgE类抗体,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结合有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细胞。此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当青霉素和花粉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储备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强,青霉素可表现为全身性的过敏性休克,吸入性花粉导致呼吸道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是:(1)寻找变应原,避免再接触,是预防I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询问病史和过敏史和皮肤试验两方面进行。(2)脱敏疗法和减敏疗法进行防治(3)药物治疗:通过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进行治疗。15.试比较两种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特点和临床预防措施?新生儿溶血症属于Ⅱ型超敏反应,。其主要特点是:①参与抗体主要为IgG和IgM;②抗原抗体主要在靶细胞上结合;③需要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④结果造成靶细胞破坏。当母体血型Rh-,胎儿血型为Rh+时,由于母亲流产或分娩等原因造成出血,胎儿Rh+红细胞进入母体内,刺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IgG)。如果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仍为Rh+,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Rh+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解,引起新生儿溶血症,严重者可致流产或死胎。临床预防措施:给Rh-初产妇在娩出Rh+胎儿后72h内注射足量抗Rh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预防再次妊娠时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其作用机制是Rh抗体与母体内少量的Rh+红细胞结合,并及时将其清除,阻止母体Rh抗体的形成。母子间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并不少见,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B型或AB型。进入母体的少量胎儿红细胞能诱生IgG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但血清及其他组织中存在的A、B型抗原物质能吸附抗体,使抗体不致全部作用于胎儿红细胞,而母体天然血型抗体属IgM类,不能通过胎盘,故此型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率虽高,但症状较轻,至今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16.简述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哪些?答: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存在于所有的个体。健康个体的正常免疫调节\o"医学百科:功能"功能会将自身耐受和自身免疫\o"医学百科:协调"协调在一个相辅相成的合理水平上。当某种原因使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时,也会导致相应的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这种病理状态就称为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具有以下特点:(1)患者\o"医学百科:血液"血液中可以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免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2)患者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o"医学百科:炎症"炎症,并且损伤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抗原分布相对应;(3)用相同抗原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可\o"医学百科:复制"复制出\o"医学百科:相似"相似的疾病模型,并能通过自身抗体或相应致敏淋巴细胞使疾病在同系动物间\o"医学百科:转移"转移;(4)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或特发性;(5)病程一般较长,多呈反复发作和慢性行迁延的过程,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应答呈平行有关系;(6)有\o"医学百科:遗传"遗传倾向;(7)多数患者血清中可查到\o"医学百科:抗核抗体"抗核抗体,易伴发于免疫缺陷病或\o"医学百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o"医学百科:关节炎"关节炎(rhumatoidarthritis,RA)、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A)、甲状腺机能亢进症(thyrotoxicosis)。17.移植免疫的防治原则?答:器官移植术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其主要原理是合理的组织配型、抑制受者免疫应答、诱导移植耐受以及加强移植后的免疫监测等。(1)组织配型及交叉配合试验:组织配型是指器官移植中检验供受者之间移植抗原是否相配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ABO血型配合和HLA配型。ABO血型配合可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在HLA配型,Ⅰ、Ⅱ类抗原匹配数越多移植后存活时间越长。(2)免疫抑制疗法:使用免疫抑制剂、清除预存抗体、其他免疫抑制方法;(3)移植后的免疫监视:临床上移植后的免疫监测极为重要。对排斥反应进行早期和鉴别诊断,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选择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剂量和疗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8.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主要有那些?其作用机制如何?答:CTL细胞可直接杀伤带有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细胞因子(如TNF、IFN等)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一定的作用。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能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也不需要识别靶细胞上的MHC分子在靶细胞暴露的早期即行使杀伤功能。NK细胞表面有IgG的Fc受体,在肿瘤细胞或病毒与特异性IgG结合的条件下也可通过表面FcR与IgG的Fc段结合,活化NK细胞,介导ADCC作用。此外,NK细胞活化后,还可以分泌IFN-γ、IL-2和TNF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LAK细胞:NK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可以通过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而显著加强,称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killercell,LAKcell)。当NK细胞及部分CTL在体外培训时,在高剂量IL-2诱导下,成为具有广谱杀瘤作用的LAK细胞,一般认为,IL-2/LAK是一类颇具潜力的重要肿瘤过继免疫疗法制剂。19.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不同?答: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如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向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方法。两者的不同见下表:区别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输入的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抗体、活化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免疫产生的时间慢,1~4周快,立即免疫维持的时间较长,半年至数年较短,2~3周主要用途疾病的预防疾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20.简述死疫苗与活疫苗的特点有何不同?答: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见下表:区别点死疫苗活疫苗制剂特点死,强毒株活,无毒或弱毒株接种量及次数较大,2~3次较小,1次保存及有效期易保存,1年不易保存,4℃免疫效果较差,维持数月~2年较好,维持数3~5年甚至更长21.举出几种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名称,并简述其用途?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有:死疫苗:如伤寒、副伤寒甲、乙混合的三联疫苗,预防伤寒、副伤寒;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甲型肝炎预防甲型肝炎、麻疹病毒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等;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预防破伤风、白喉病;亚单位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有:抗毒素,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和肉毒抗毒素等治疗或紧急预防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的感染;抗菌血清及胎盘球蛋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免疫调节剂,能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如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胸腺素、干扰素等等。第三篇细菌学各论一、名词解释1.SPA: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此抗原。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lgG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通过与吞噬细胞竞争结合lgGFc段,有效降低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从而具有抗吞噬作用。2.ASO试验简称抗O试验。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链O抗体,如效价在1:400以上,结合临床,可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3.肥达反应: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半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协助诊断伤寒及副伤寒。4.迁移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或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形成以接种部位为中心、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分层波纹状菌苔,称为迁徙生长现象。5.BCG(卡介苗):1908年Calmette与Guerin二人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培养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培养,获得减毒活菌菌株,用于预防结核病。6.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杆菌蛋白质来测试受试者对结核杆菌是否有细胞免疫力及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7.厌氧性细菌:是一群种类繁多,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厌氧芽胞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8.汹涌发酵:是一群种类繁多,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厌氧芽胞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9.TAT;是一群种类繁多,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厌氧芽胞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10.异染颗粒:11.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3.外-斐反应:用易于制备的变形杆菌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作抗原,与患者或动物的血清进行凝集试验,以检测患者或动物血清中是否有抗立克次体的抗体,这种交叉凝集反应称为外—斐反应。二、填空题1.1“脓漏眼”是由感染引起,用滴眼预防(淋球菌、1%硝酸银)2.对人致病的奈瑟菌属包括菌和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3.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引起病。(.荚膜、大叶性肺炎)4.A群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及。(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5.链球菌溶血素分溶血素及两类,测病人抗体,可辅助诊断风湿热。(O、S、O)6.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故其产生的脓液黄而。(血浆凝固酶、黏稠)7.流脑的病原体是,主要通过传播。(脑膜炎奈瑟菌、呼吸道)8.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菌群的成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称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9.肠道杆菌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乳糖、乳糖发酵试验)10.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是。(食物中毒)11.痢疾志贺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1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为。(0157:H7)13.结核分枝杆菌常用染色,呈色。(抗酸、红色)14.卡介苗是用制备而成的疫苗。(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活疫苗)15.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和。(新生儿、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16.最常见的结核病为。预防结核病可接种。(肺结核、卡介苗)17.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18.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呈_______状,肉毒梭菌的芽胞呈_______状。(鼓槌网球拍)19.破伤风梭菌主要经_______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_______。(伤口破伤风痉挛外毒素)20.预防破伤风,可接种_______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或接种_______进行紧急预防。(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TAT))21.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_______.(肉毒毒素)22.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的_______,多引起_______感染。(正常菌群内源性)23.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可出现现象,原因是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可得到更多的因子。(卫星现象、V因子)24.霍乱弧菌耐不耐酸,其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是。(耐碱、碱性蛋白胨水)25.鼠疫常见的临床类型有、、。(腺型、肺型、败血症型)26.人类炭疽因侵入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肺炭疽、肠炭疽、皮肤炭疽)27.与B型胃炎、胃及十二指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的病原体是。(幽门螺杆菌)28.衣原体的发育周期有、两个阶段,其中有传染性。(原体始体原体)29.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以为传播媒介,引起。(鼠蚤或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