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件-第二章《中庸》与心性修为_第1页
国学课件-第二章《中庸》与心性修为_第2页
国学课件-第二章《中庸》与心性修为_第3页
国学课件-第二章《中庸》与心性修为_第4页
国学课件-第二章《中庸》与心性修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基础曹胜高第二章《中庸》与心性修为司马迁说《中庸》的作者是子思。孔子的孙子叫孔伋,也就是子思。子思曾跟着曾子学习。曾子跟着孔子学习时,孔子年龄已经较大了,思想比较成熟,学说更趋完善,对社会、人生和政治的思考也更加深刻。子思通过跟曾子学习,对孔子的思想加以发展。以子思及其后的孟子为代表,形成了“思孟学派”。“思孟学派”注重强调人的心性和德行。在《论语》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日常行为之道,即怎么待人接物,如何对周围的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价。到了孟子时,讨论的问题更加深入,比如思考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心性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郭店出土的竹简保存了许多已经失传的儒家经典,其中很多是“思孟学派”的观点。有了这些资料,我们便能够更加系统地明白“思孟学派”的学说体系。《中庸》是“思孟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人如何修养自己,如何培养自己,如何通过合适的言谈举止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即人如何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目录中庸是动态平衡如何修炼自我?如何完善自我?123如何成就自我?4一、中庸是动态平衡很多人认为中庸就是平庸,就是折中,就是调和。这是对中庸的一个误解。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中庸绝不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调和。孔子讨厌的“乡愿”,就是没有原则和是非的老好人。“中”字在中国古代的典籍里,有三个意思:一是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是指内心和内在,是人的感情和内在精神。三是作动词讲,如说“言必有中”,这个“中”具有中听、中用等意。中庸绝对不能简单理解为中间和调和,而是具有更深的意义,那就是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那么这个“庸”字怎么解释呢?“庸”可以当“用”讲,《中庸》讲述的是人如何使自己的行为、情感、思想、理念符合合理的规范、符合社会的要求。二、如何修炼自我?人怎么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儒家有一个理想,即把自己培养成最完美的人。最完美的人格,则具有最大的善良、最大的仁爱、最大的真诚,最大可能地履行道和德的要求,达到内圣的状态。内圣要求内心非常的圣明,这不是由外力强加的,可以看成一种完全自觉。而且,《中庸》还要求把这种内在的德行向外施展,以引导更多人实现道德自觉。那么如何来实现呢?一是教人要向善。二是强调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将外在的社会要求和内在的心性修为统一起来。三是讲怎么做事。三、如何完善自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四、如何成就自我?一是君臣关系,主张君臣以义,即相互负责。二是父子关系。要求父子以亲,具体来说,便是父慈子孝。三是夫妇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