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二、标准编制原则 5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5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7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 9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 9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10
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0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0
1
《标准名称》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5月8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3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三批)的通知》,批准由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
(二)制定背景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内的线路网络越来越密集,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有54个城市共开通运营了296条地铁线路,线路总里程已突破一万公里;地铁车辆段作为地铁车辆停放、检查、修理和整备的场所,近些年也得到快速发展。而为提高车辆段土地利用率,一些城市开始尝试在车辆段平台上方进行物业规划。地铁上盖物业成为发展潜力最大、实用程度最高、交通出行能力最强的城市高效物业形式。在地铁车辆段内,轨道线路复杂多样,道岔、轨道接头和小曲线大量存在,使得车辆段内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比较突出。
城市轨道交通岔区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为了实现列车不同方向的行驶需求而设置的轨道设备区域。道岔使得列车能够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对于实现列车调度和提高线路利用率至关重要。这个区域通常包含各种类型的道岔,如普通单开道岔、单开对称道岔、三开道岔、交叉渡线、交分道岔等。在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包括了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等。由于其几何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多列地铁线路穿插运行特性,城市轨道交通岔区是振动噪声问题最为频发的区域。
对于频发的振动噪声问题,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于2022
2
年6月5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盖了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对噪声的排放、防治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岔区振动噪声治理是国内的一大难题,其主要原因首先是道岔结构复杂,存在产品与线路实际情况匹配程度低的现象;然后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区减振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在岔区设计时忽略了车辆-轨道-建筑的动力学耦合效应;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国内目前没有岔区减振降噪设计相关标准,设计院大多是参考普通线路减振设计方法,没有针对岔区振动噪声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同时在减振产品的选型与结构设计上也不够因地制宜,导致产品与线路匹配程度低,进而导致岔区周边及上盖建筑振动较普通线路有明显增大,加剧了建筑结构二次噪声,引发居民投诉。
现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区减振技术的应用,通过规范岔区减振系统设计、结构设计及相关减、隔振原件关键参数性能指标,保证岔区减振工程质量,达到岔区减振降噪设计的目的。
(三)起草过程
1、成立编制组
2023年7月,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起草编制工作组,成都轨道集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成员单位参与。
2、调研阶段
2023年8月至10月,编制组收集并整理大量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降噪相关的资料文献,前往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
3
有限公司等多个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进行调研,广泛收集各地区岔区振动噪声问题及相关资料。然后对调研结果和资料进行充分总结与分析,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3、起草阶段
2023年11月至12月,编制组编制了标准的提纲和框架,确定了标准主要的主要内容,期间多次召开内部讨论会,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编撰。
2024年1月,编制组召开第一次编制总体讨论会,所有编制成员单位均参加了会议,对标准的提纲和框架进行了细致解读与讨论,会议上各单位领导及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对章节标题及相关名词进行了修改调整,确定了每一章节的分工与内容概况以及各章节完成时间。
2024年2月至5月,编制组根据各单位提供的章节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同时进行交流修改,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讨论稿)。
2024年8月,编制组内部对《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讨论稿)进行再次讨论,并修改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征求意见阶段
2024年9月,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对《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四)起草单位及人员分工
序号
姓名
单位
任务分工
1
石锦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标准总体策划
4
2
王贵东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标准总体策划
3
王启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项目进度策划安排
4
苟明中
成都轨道集团
标准总体策划
5
万壮
成都轨道集团
标准总体策划
6
王小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总体策划
7
陈馨超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8
邓娇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总体策划
9
李忠继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总体策划
10
孙照亮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总体策划
11
付峻峰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2
董博南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3
穆忠鑫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4
刘观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5
骆焱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6
刘文武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7
徐井芒
西南交通大学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8
赵才友
西南交通大学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19
唐丽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20
徐滔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具体内容编制
5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作性,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
1.先进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先进性原则,结合国内轨道交通实际应用情况、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而制定,目前国内并无类似或相关的岔区减振技术规范,本次编制的地方标准整体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2.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对岔区振动噪声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国内轨道交通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而制定,参考了国内最新相关标准。
3.合理性原则
本标准中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岔区减振技术要求指标的确定,在分析、引用和验证其它相关标准指标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目前现有的设计方法、工程实施实际情况、实际技术能力。
4.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适用性原则,内容便于实施,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城市轨道交通各设计单位及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编制工作中充分征求了各单位的意见,确保标准要求可以有效适用于我省行业与市场现状及发展需要。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1、标准名称和范围
6
该标准名称按照地方标准立项计划,确定为《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区系统设计、结构设计、铺设与验收、运营养护与维护方法以及岔区隔振元件的性能指标,达到保证岔区工程质量,减小岔区振动噪声的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减振岔区轨道的设计、铺设与验收以及运营养护与维护。
制定依据:
本条对标准主要内容和框架的总体要求以及标准的适用范围做出了规定,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岔区设计与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结合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意见,根据制定的内容确定,涉及到岔区减振设计要求和工程实施要求,设计要求涉及系统设计、结构设计等,工程实施要求涉及铺设、验收及运营养护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39705轨道交通用道床隔振垫
GB/T3870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
GB/T39559.1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39559.4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第4部分:轨道和路基
GB/T42334.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规范GB/T16947螺旋弹簧疲劳试验规范
7
GB/T503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T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204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36375轨道交通一系橡胶弹簧通用技术条件TB/T412标准轨距铁路道岔
TB/T3080有砟轨道混凝土岔枕
TB/T3297高速铁路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岔枕TB/T3301高速铁路道岔技术条件
TB/T330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TB/T3306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TB/T1353铁路道岔和交叉名词术语
CJJ/T191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
CJ/T286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橡胶减振器
CJ/T285城市轨道交通浮置板橡胶隔振器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一)主要验证分析
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邵壮参与编写的《地铁车辆段既有线道岔性能提升改造设计研究》一文中提到在国内早期建设阶段,车辆段线路大多采用了43kg/m钢轨,随着地铁车辆的反复通过,道岔逐渐出现各种病害,例如道岔区轨距保持不良、道岔轨件异常磨损、道岔扣件失去保持能力、轨下基础积累变形从而造成岔区不平顺等。产生上述病害的原因除了车辆频繁通过外,主要在于43kg/m钢轨7号道岔自身的结构问题,这些病害难以通过日常的养护维修处理,因此文章重新设计了一种50kg/m钢轨7号道岔。西南交通大学
8
硕士论文《某工程车过道岔动力学性能分析》、《普速道岔轮轨动力学试验及仿真研究》对车辆经过道岔区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分别分析了车辆通过不同型号道岔时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道岔廓形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上述文章提到的道岔设计方法为系统设计、结构设计、运营养护章节的编写提供了重要参考。
由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林珊参与编写的《地铁车辆段减振道岔减振特性试验研究》结合实测数据,对车辆段内岔区内的振动噪声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还计算分析了了采用双层非线性扣件后的减振效果,该文章总结出振动在岔区的传递特性、频率特性等,为本标准提供了系统设计、减振元件设计章节的编写依据。
除上述文章外,编制组还广泛收集研究了如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陈江编写的《普速铁路岔区有砟道床状态评估方法与强化措施研究》、由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张利参与编写的《普速铁路有砟轨道12号道岔环境振动实测特征及预测方法》等多篇期刊或论文,为标准的编制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分析基础。
除理论研究外,编制组前往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相关道岔减振产品调研,并对道岔减振产品进行了检测。
(二)社会经济效益
从社会价值层面,《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减振技术规范》的编制及发布可以有效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各参与者的行动准则,促进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岔区减振的设计水平与产品质量,降低轨道振动和噪声对附近居民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建筑的影响,从而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安静、更宁静的生活。同时,新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新材料、新型减振装置等,促进行业的技术高质量发展。
9
从经济价值层面,新标准规定的减振设计方法可以减少轨道、道岔及相关结构的磨损和疲劳,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各参编单位也将按遵循高标准的减振技术要求,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
目前国内并无城市轨道交通岔区减振技术规范或技术要求,本标准为该领域的国内首次编制。
本标准主要参考《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CJJ/T1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培训课程心得体会(3篇)
- 空调设备维修合同(3篇)
- 高三学期末个人总结
- 小学生爱国卫生月演讲稿(3篇)
- 明装取暖最佳方案范文(3篇)
- 关于幼儿园开学第一天活动教案(7篇)
- 高三下学期工作总结
- 2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练习
- 四川省德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周周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德州禹城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高等运筹学(总)
- 微信使用保密管理自查情况报告及微信泄密整顿工作汇报总结范文(2篇)
- 天然气管网安装工程岗位HSE职责
- PVC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方法
- 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安全检查监理控制要点
- 光伏幕墙施工工法
- 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模板全套
- 复变函数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 As-I-Lay-Dying
- 8051-芯片手册
- 中国恒大集团筹资状况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