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_第1页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_第2页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_第3页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_第4页
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信评级第三章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E-mail:liuxinxue@163.com

主讲教师:刘新学

2024/9/231第三章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第一节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第二节我国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第三节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2024/9/232第三章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2024/9/233第一节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一)初创阶段(1987-1989年)(二)清理整顿阶段(1989-1990年)(三)重新确立阶段(1990-1992年)(四)调整阶段(1993-1996年)(五)突破阶段(1997年至今)《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寇勇等编著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9.2024/9/234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一)初创阶段(1987~1989年)

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最早开始于债券评级。1986年,中国允许地方企业发行债券。198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债券进行统一管理,并要求发债企业公布债券的还本付息方式及风险责任。为了适应这一背景,1987年吉林省资信评估公司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之后各省市也纷纷建立了信用评级机构,最多时曾达90多家。这些机构也多为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行的下属公司,它们依靠行政权力获得评级收入,是中国的首批信用评级公司。

1988年3月,中国第一家独立于金融系统的信用评级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24/9/235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二)清理整顿阶段(1989~1990年)由于1988年中国否定紧缩政策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剧了经济扩张,引发了全国性的抢购商品潮。在此阶段,由于中央实行了“双紧”政策,紧缩银根,各地资金市场逐渐萎缩。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的决定,于1989年9月下发了《关于撤消人民银行设立的证券公司、信誉评级公司的通知》。至此,人民银行各分行和专业银行成立的信用评价公司一律撤消,信用评价业发展进入低谷。2024/9/236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三)重新确立阶段(1990~1992年)199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设立信誉评级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就信誉评级委员会的有关归口管理、机构的性质、业务范围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至此,信用评价机构的组织问题得到解决。

1992年4月在海口市召开了第三次信誉评级委员会联系会议,会上审定并通过了信誉评级指标体系,包括《债券信用评级办法》、《企业信用评级办法》、《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办法》等。(但由于这些《办法》没有公开,只在部分地区试用,因而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2024/9/237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三)重新确立阶段(1990~1992年)

信用评价业务也相对规范化和制度化,初步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比较完整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信用评价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人民银行所属的信誉评级委员会主要开展短期融资券的评级工作。

1992年10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证券评估机构。在这一阶段有一批新的评级公司设立,如上海新世纪投资服务公司(1992.7)等。2024/9/238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四)调整阶段(1993~1996年)

1992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债券信用评级工作应作为债券发行审批的一个必要程序。一些专业评级机构对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业务)进行信用评级,到1999年底,约对50家左右的证券商(包括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业务部门)进行了信用评级,其中证券公司约占一半。1993年开始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到2000年底,共对约10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信用评级。2024/9/239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四)调整阶段(1993~1996年)1993年8月2日国务院第121号令发布《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向经认可的债券评估机构申请资信评级。条例的实施,对我国信用评级业促进很大。在此后的几年中(1993年至1996年),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信用评级的机构数达20至30家。在此期间,评级机构也对短期融资券进行评级。199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7〕547号文认可了9家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2024/9/2310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四)调整阶段(1993~1996年)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贷款证管理办法》实行,规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做出的资信等级评定结论,可作为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企业评级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通则。评级的作用基本是为银行贷款调查服务。部分企业为了取得银行的优惠条件,申请参加评级。各银行在信用等级的定义、评级指标体系等方面也相差较大,与国际信用评级的观念也有较大距离。

1996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企业债券上市管理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企业债券上市管理规则》发布,规定申请债券上市的公司,须经交易所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且债券信用等级不低于A级。2024/9/2311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五)突破阶段(1997年至今)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出现了新的动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体制正在酝酿着比较大的变化。从信用评级业的具体政策环境来看,国家计委已经接管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人民银行将主要对贷款企业信用评级进行监管,证监会正在起草有关证券信用评级业务管理办法,这将涉及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信用评级、可转换债券信用评级等业务,保监会有可能对保险公司信用评级进行监管,有关部门已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在其主管的有关业务中已采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2024/9/2312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五)突破阶段(1997年至今)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广泛加强与国际知名信用评价机构的业务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评级体系,这对我国信用评估业接轨国际、走向世界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国外信用评估机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进入我国。全社会开始关注社会信用问题,各界都积极参与到建设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工作中来。2024/9/2313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五)突破阶段(1997年至今)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第31条规定,发行人可委托有资格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信用或发行人的信用进行评级,信用评级的结果可以作为确定有关发行条款的依据并予以披露。同年6月中国证券分析师协会受中国证监会委托,组织资信评级机构和证券界人士对《证券评级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该办法对从事证券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审批、证券信用评级人员、证券信用评级业务范围、证券信用评级的结果、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人员的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2024/9/2314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突破阶段

200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以来,各部门、各地区纷纷提出建设信用体系的规划。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组长的“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和挂靠商务部的“全国整顿规范经济秩序领导小组”也相继开展工作。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了信用评级在征信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地方性的评级机构也纷纷组建,仅上海地区从事信贷企业评级业务的机构就由当初的3家增加到目前的9家,全国评级机构数量又快速膨胀起来。2024/9/2315一、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

突破阶段

监管当局试图将信用评级机构纳入监管范围,草拟了多部对机构和业务管理的规章,但由于《征信管理条例》等上位法迟迟不能出台等原因,有关监管部门从不同的侧面认可了若干家评级机构。在开展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的上海、厦门、深圳、江苏、宁波等地,当地人民银行对从事贷款企业评级业务的机构进行资格管理和业务指导。在这期间,国内评级机构纷纷举办各种活动,以扩大信用评级的影响。2024/9/2316第一节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一)信用评级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二)信用评级的制度建设取得进步(三)我国征信系统数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初步出现了一些国内的行业龙头(五)与国际评级机构合作不断深入2024/9/2317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信用评级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我国的信用评级业务最初始于债券评级。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547号文件,确定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9家机构具备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资格,并明确规定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在发债前,必须经人民银行总行认可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近几年,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控制贷款风险,人民银行各地的分行纷纷要求各商业银行对贷款1亿元以上的企业,除银行审贷部门评级外,同时由人行分行指定的独立评级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商业银行的贷款证评级正在成为信用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2024/9/2318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信用评级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为提高信用评级行业的影响力,目前已有一些规模较大的评级公司着手对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自主评级。2005年以来,外国债券评级、资产支持证券评级、短期融资券评级、信托产品评级等评级业务也不断展开。评级机构已开展的业务见表3.1.2024/9/2319表3.1评级机构已开展的业务评级业务评级机构贷款企业评级上海远东、中诚信、新世纪、鹏远、厦门金融评估、大公国际、江苏远东、杭州资信等中小企业评级远东资信、新世纪、中诚信、大公国际高科技企业评级远东资信、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企业债券评级远东资信、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新世纪、长城短期融资债券评级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新世纪、上海远东证券公司债券评级远东资信、中诚信、联合资信可转换公司债券评级远东资信、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金融机构评级远东资信、中诚信、联合资信信托产品评级远东资信、中诚信、联合资信2024/9/2320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信用评级的制度建设取得进步

作为信用评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度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建设,信用评级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初步奠定了信用评级的制度框架。为加强评级工作的规范,一些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如《贷款通则》中规定,“应当根据贷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营效率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级别。评级可由贷款方独立进行,内部掌握,也可由有关部门批准的评估机构进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证管理办法》规定,“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所作资信评定结论,可作为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参考依据”。2024/9/2321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征信系统数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信用评级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征信系统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我国征信体系的基础设施。其基本目标是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一套信用档案。首先从商业银行入手采集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信用卡交易记录和结算账户开户信息,为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查询服务;然后逐步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为社会提供服务。2024/9/2322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征信系统数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前身是“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始建于1997年,2002年初步建成投入运行。

2004年初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并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2024/9/2323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征信系统数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另外,中国也在加强征信数据的标准化。200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2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小组,制定征信行业标准。2005年9月12日第一批征信业标准通过了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1月21日发布了征信数据元征信业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和《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两项,随后人民银行制定的《征信数据元注册与管理办法》也正式发布实施。2024/9/2324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四)初步出现了一些国内的行业龙头

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是伴随着企业债券的发行而产生的,20多年来,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膨胀、清理整顿、竞争和整合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较多的评级机构,有些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

从这些评级机构最初的业务隶属关系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地方省市人民银行或专业银行组建的;一类是独立的评级机构等。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联合、大公和上海远东为代表的一些独立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2024/9/2325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五)与国际评级机构合作不断深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信用评级公司的合作也不断加深。

1999年7月30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宣告双方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8月,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合资公司于2000年开始正式运作。2024/9/2326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五)与国际评级机构合作不断深入2006年,穆迪同中诚信合资开启了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合资的新局面。2006年9月21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中国第一大信用评级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在京宣布:穆迪完成从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手中购买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49%的股份,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持有51%的股份,保持控股地位。根据双方协议,政策允许时,穆迪持股比例可上升至51%。根据双方签订的合资协议,穆迪允诺未来所有中国区的业务均通过合资公司进行,中国公司进行国际市场发行债券部分,若涉及中国业务也要按比例分配收人给合资公司。穆迪同时会为新合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2024/9/2327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

(五)与国际评级机构合作不断深入

由于信用评级行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监管当局一直以来并未向国际评级机构开启大门。外资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仅限于为有境外融资需求的中国企业提供评级等服务。显然,对于那些寻求更多中国市场机遇的国外评级机构而言,与国内拥有牌照的资信评级机构合作合资,似乎是唯一的道路。因此,外资评级机构与国内公司合资几近大势所趋。2024/9/2328第三章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第二节我国主要信用评级机构一、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二、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三、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四、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五、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六、深圳鹏元2024/9/2329上海远东因“福禧短融”事件而逐渐淡出评级市场

福禧投资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非上市民营企业。08年3月,该公司面向投资者发行了10亿元1年期的短期融资券。7月,有关部门查出福禧投资曾违规拆借32亿元上海社保基金,用于购买沪杭高速上海段30年的收费经营权。此事发生后,福禧投资的主要财产遭遇法院冻结,10亿短融券投资者直面偿付风险。除了该短券持有人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包括涉及的评级机构(短期融资券不像公司债那样有银行提供担保,它的定价是通过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而定)、主承销商也受到牵连,需要面对外界的质疑和猜测,甚至有些业内人士对评级机构为债券出具评级报告的动机也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2006年,远东资信承担了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一年期短融券的评级业务。由于福禧公司在随后的社保案调查中暴露出大量隐瞒债务,当年8月21日,远东资信将福禧短融券评级从A-1级降为C级,随即引发市场信任危机。后经各方协调福禧短融券终获全额偿付,评级方上海远东的市场信誉则严重受损。2024/9/2330中国债市首现违约事件:刚性兑付潜规则打破

*ST超日2014年3月4日晚间公告,“11超日债”本期利息将无法于原定付息日2014年3月7日按期全额8,980万元支付,仅能够按期支付共计人民币400万元。

2013年1月上海超日曾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而被证监会调查,并且导致评级公司鹏元资信收到证监会的“警示函”。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公司没有外部担保人,且属于民营企业,因此最终能否得到政府救助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公司面临多项诉讼的情况下,若被迫清盘,银行贷款由于多有抵质押安排,可能获得优先清偿,相对而言,债券持有人很可能在本金方面遭遇较大损失。2024/9/2331第三章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2024/9/2332第三节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一)对评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二)评级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三)评级市场存在恶性竞争问题(四)评估收费较低(五)对评级活动的监管体系未理顺(六)评级的可信性与权威性仍存在问题2024/9/2333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对评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我国,尽管信用评级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影响力已有所增大,但整体来看,全社会对信用评级的作用及重要性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表面。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企业发行债券利率受到严格管制,评级高低对其筹资成本大小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而发债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其信用一般不差,有些甚至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因此,信用评级的等级差距也体现不出,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人们对评级的依赖性。2024/9/2334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对评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从另一方面来说,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准确度的检验依赖于违约率的统计,但在我国由于评级样本太少,也少有违约发生,自然也无法对对评级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验,对评级的可靠性无从谈起,甚至有人认为信用评级是可有可无,没有真正使用信用评级的必要性。另外,在我国,许多企业只是因为需要发行证券,为了满足当局的监管要求才会去聘请评级机构帮其评级,而并没有将其作为提供有关投资信息的一种必要手段。这样,从信用评级信息的供求两方面来说都存在认识上的缺陷,必然导致该业务发展受阻。2024/9/2335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对评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信用评级作用的认识筹资者投资者信息资金评级评级是监管要求评级不准2024/9/2336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二)评级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从国际上看,评级业务最大的市场在于债券评级,而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较滞后,发行的债券品种较少。从1990年以来,中国各类企业债券平均每年200亿至300亿的发行规模,且仅仅集中在十几家左右,即使是2009年开创了发债规模记录,全年发行的需要评级的债券(含金融债)也只有731只。而且企业债券多集中于中央、地方的市政建设和大型国有企业发行,行业上又多处于能源、交通、通信、主要原材料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内,其风险相对较小。2024/9/2337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二)评级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评级业的竞争激烈,一些评级机构的评级业务萎缩,很多评级公司只能靠非主营业务支撑,有的跟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或合并,有的转向资产评估、企业财务顾问、咨询服务,必然影响到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速度,甚至使其滞后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2024/9/2338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三)评级市场存在恶性竞争问题

评级业需要适度的竞争,才有利于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但如果评级机构太多的话又会引发恶性竞争,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一般来说,在成熟的市场里,一个国家只有几个评级机构占主导。如在美国,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但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评级机构只有标准普尔、穆迪与惠誉等这几家而已,尽管次贷危机中NRSROs制度受到较大指责,但过多的评级机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效率。2024/9/2339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三)评级市场存在恶性竞争问题

而在中国,1995年以后,各地原先附属于银行系统的信誉评级委员会纷纷进行改制,导致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数量扩展很快。据统计,国内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共有超过100家,2009年底单在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的信用评级机构就达到80家。这么多的评级机构挤在规模相对较小的信用评级市场上,必然出现供需失衡。据统计,2009年在央行备案的80家信用评级机构中,有30家亏损,亏损面达到37.5%。而为了得以生存,评级市场可能就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状况,如打评级业务的价格大战或被迫接受客户的等级要求,不能客观地做出评级。这又反过来影响了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2024/9/2340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四)评估收费较低

从理论上讲,评级机构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应该是评级收费,但从目前来看,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相对较弱,在与证券发行人及其它相关中介机构的合作中处于弱势。一方面,由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容量小,评级机构的竞争相对激烈,结果出现了相当恶性的价格战,一些评级机构主动降低收费标准。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评级机构从事的评级业务几乎“没有风险”,因此,一些发债企业也认为地压低评级费用。2024/9/2341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四)评估收费较低

这样就形成了评价费过低的局面,比如在债券融资中,评级机构评级费用仅占债券总融资费用的0.4%左右,是债券发行所有中介机构中收费最低的,一项几十亿的企业债券评级收费都不到20万元,大量的企业债评级价格在2-8万元。而1997年3月《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可转债都进行了信用评级,一家上市公司几亿元的可转债的评级价格都低至几万元。这种过低的评级收费使评级公司的生存都存在困难,一些机构只能以其他业务来弥补评级业务的亏损;另一方面,也使得评级机构的评级很难保证公平与公正性。2024/9/2342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五)对评级活动的监管体系未理顺

我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多头监管,必然导致监管过度与监管缺失并存的现象。在众多的监管机构中,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个对评级机构统一监管的部门,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降低了监管效率,也混乱了监管标准,使得监管机构无所适从,不利于评级业的发展。2024/9/2343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五)对评级活动的监管体系未理顺

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实行分业监管的体制,信用评级的对象也分别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如企业债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公司债、可转债、证券公司与基金等由证监会监管,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中期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由银监会监管,保险公司由保监会监管…

…这样的一种监管体制下,使得信用评级业务在监管体制上也遇到问题,是否应按被评估对象的不同管理部门来核准业务范围?案例3.3中国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权的“公地现象”2024/9/2344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六)评级的可信性与权威性仍存在问题

一是评级资料的客观性与可信度值得怀疑。信用评级所需资料多数由被评企业提供,但在我国目前社会的信用状况不佳,这一大环境下受评企业往往提供缺乏客观性和可信性的资料,甚至出于欺骗动机而造假。评级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受评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核实,甚至有些数据无法核实,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信用评级的准确性。2024/9/2345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六)评级的可信性与权威性仍存在问题

二是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有待增强。作为一种信息提供的中介机构,信用评级公司应独立于企业与有价证券的发行者、投资者,且不受政府控制。但我国多数评级机构直接或间接依附于某级政府机构,在开展信用评级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缺乏独立性。而评级市场的残酷竞争又使得一些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受被评企业的挟制,无法公正地做出客观评级,影响了信用评级结果的可信度。2024/9/2346一、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

(六)评级的可信性与权威性仍存在问题

三是我国评级机构缺乏国际话语权。尽管我国评级机构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而且缺乏足够充分的评级实践,与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的差距相对较大。因此,它们的业务范围也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根本不够,缺乏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得不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2024/9/2347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从评级机构自身管理看(一)规模小、实力弱、业务范围狭窄。(二)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不强。(三)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可信度不高,利用率低,社会影响力小。(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2024/9/2348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一)规模小、实力弱、业务范围狭窄。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大约有几十家,大部分为地方性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债券评级资格的有9家,但规模普遍偏小。国内目前大多数机构主要从事债券评级和贷款企业信用评级,也有一些评级机构开始尝试对金融机构评级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其他评级业务几乎是空白。2024/9/2349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二)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不强。信用评级活动,特别是证券评级,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而目前我国评级人员的知识结构不甚完备,不能适应评级业务的发展要求,水平不一的人员充斥市场,这严重影响了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专业性。2024/9/2350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三)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可信度不高,利用率低,社会影响力小。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程序缺乏科学性、严密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信用级别,造成评级信息的可信度的降低及评级机构威信的下降。2024/9/2351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1)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2)信用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标准不统一(3)信用评级机构的机密性有待加强2024/9/2352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1)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司章程也不规范,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也不是很科学严密,内部管理没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2024/9/2353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2)信用评级机构内部评级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业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没有一套统一规范的评级方法、标准和指标体系,造成评级结果差距很大,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也就不具有权威性,无法发挥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关键功能,这也是企业缺乏进行信用评级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9/2354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3)信用评级机构的机密性有待加强。

信用评级的机密性是指对客户提供的有关评级资料应严守秘密。信用评级机构对于涉及被评级对象的专有技术、产权、重要的财务数据等内容,在调查报告书中都要慎重处理,使之不会对被评级对象造成任何不良的后果。一些只供金融部门了解的内幕,也不能向其他部门公布。2024/9/2355第三节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一)债券评级市场空间巨大(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会稳步增加信用评级需求(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的信用评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2024/9/2356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

(一)债券评级市场空间巨大

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债券发行筹资的规模往往大于股票市场,这是因为与股票相比,债券融资的优势不言而喻。一是债券的利息在税前支付,资金成本较低;二是不会产生股权稀释现象,可保障股东控制权;三是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增加股东的收益。另外,发债的公开信息披露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一些企业往往倾向于用债券而非股票进行筹资。2024/9/2357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

(一)债券评级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据统计,1997年以来中国债市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2.31%。从2005年以后,我国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审批方式进行了改革,企业债券的发行量持续上升。以上都表明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信用评级真正发挥风险揭示、市场定价与防范信用风险的作用,因此债券评级业务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方面都面临巨大的需求。2024/9/2358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

(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会稳步增加信用评级需求

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对创新金融产品进行风险提示与合理定价,必然需要信用评级机构的参与,这无疑会增加信用评级的业务种类与市场需求。2024/9/2359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的信用评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的金融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开放,资本市场将融入全球化的大流之中,这必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但也使得中国的企业、金融机构与个人要面对更大的市场风险。如何更好地面对市场,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与防范,这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信用评级可以提示信用主体的风险等级,体现信用工具的风险大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客观与公正地揭示出信用状况,有助于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价与管理。因此,人们对信用评级的需求将大大增加。2024/9/2360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

(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的扩大,如何进行有效地监管成为当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在国际上对银行资本进行监管的重要机构—巴塞尔委员会于2004年6月发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银行监管的新动向。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通过外部信用评价与其风险权重相结合,并确认了将内部评级引入风险管理的框架。这为评级业在金融机构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2024/9/2361二、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前景

(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我国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国内评级制度,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信用评级结果,提高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增强信息透明度。金融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信用评级检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提高监管效率,保障金融业的健康运行。2024/9/2362第三节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一)正确认识信用评级业的主要意义(二)积极培育与扶持信用评级市场(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四)加强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五)加强评级人才队伍建设,注重评级人才培养(六)坚持适当开放的发展策略,提高国际化程度2024/9/2363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一)正确认识信用评级业的主要意义

由于我国目前总体信用环境还不健全,特别是信用意识较差,社会信用严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与评级业的发展。因此,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加深对评级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信用评级业不仅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而且还关系到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利用评级业在内的信用中介服务行业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透明性,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重要的举措。2024/9/2364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一)正确认识信用评级业的主要意义

只有明确了信用评级业的重要意义,企业等主体才会自觉地进行信用评级,投资者才会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有关部门才能够下定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决心,提供合理与充分的制度供给,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024/9/2365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二)积极培育与扶持信用评级市场

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要使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政府要高瞻远瞩,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信用评级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积极培育信用评级市场,以充分发挥信用评级业在防范风险、降低信息成本及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向中的重要作用。2024/9/2366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二)积极培育与扶持信用评级市场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逐步放松对债券发行和交易的管制,丰富债券发行主体,并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使信用评级的业务得到扩大。同时政府可倡导外部信用评级在各个市场的应用,如逐步建立商业银行内外部信用评级相结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等部门积极采用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扩大金融监管机构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范围,这样可以提升对评级业务的有效需求。2024/9/2367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二)积极培育与扶持信用评级市场

另外,政府应对评级机构的发展进行有效规划,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积极推动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并鼓励全国现有的评级机构进行整合与并购,避免机构更多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局面。2024/9/2368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1.加快立法,健全信用评级业的规章制度2.部门统一监管3.行业协会自律管理2024/9/2369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1.加快立法,健全信用评级业的规章制度

加快信用方面的立法工作,提供合理充分的法律环境,不仅可以为信用评级机构的活动提供指导,也可以明确监管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业务展开,还缺乏一个系统地进行信用评级业监管的法律。2024/9/2370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1.加快立法,健全信用评级业的规章制度

通过立法来建立一套透明与统一的评级机构认可制度,包括:

评级机构认可标准与程序,并对认可资格进行动态管理;规定评级机构的从业范围、执业行为规范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明确征信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监管方式及违规处罚条款。2024/9/2371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1.加快立法,健全信用评级业的规章制度

特别是应借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社会对评级机构的反思,通过立法程序来明确评级责任、评级利益冲突的防范和信息披露与保密等方面等相关内容,避免评级过程的随意性与主观性,也防止评级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而给出过高的评级结果。2024/9/2372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1.加快立法,健全信用评级业的规章制度

针对我国目前评级机构数量过多的情况,要重视评级机构资质管理,可以从注册资本、员工人数、员工从业资格和评级技术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凡是达到规定条件的评级机构,即可获得评级资格;而对那些未达到标准的评级机构,进行限期整改或清理。

同时,应该立法明确规定评级机构禁止的行为,如果发生这些行为,则应取消有关人员的从业资格或评级机构的评级资格。2024/9/2373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2.统一监管

外部监管可以为评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制度约束。针对我国目前的监管状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明确信用评级业的监管部门,这是评级业制度供给的组织保障。二是监管部门要定期对评级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其执业行为加以规范。三是加强信用评级报告的质量审核。2024/9/2374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2.统一监管

一是明确信用评级业的监管部门,这是评级业制度供给的组织保障。由于目前对评级业的多头监管,形成了混乱现状,出现制度供给主体不明,应尽快加以改变。所以必须明确评级机构的归口监管部门,实行统一与集中的监管。同时加强评级监管部门与其他各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提高信用评级业务监管的有效性。2024/9/2375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2.统一监管

二是监管部门要定期对评级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其执业行为加以规范。检查的方式可以包括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检查的重点在于评级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评级程序的规范性、评级机构的组织结构与关联状况等方面,以确保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独立、客观与公正的评级。2024/9/2376三、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策

(三)建立信用评级业的有效监管体系

2.统一监管

三是加强信用评级报告的质量审核。为保证外部信用评级切实起到揭示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监管部门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