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做法和体会_第1页
铜陵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做法和体会_第2页
铜陵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做法和体会_第3页
铜陵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做法和体会_第4页
铜陵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做法和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铜陵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做法和体会安徽省铜陵市城建档案馆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南连风景迤逦的黄山,位于佛教胜地九华山风景区的北侧。铜陵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交汇中心,属于长三角城镇群,为皖江城镇带“马芜铜”经济圈三个重点发展的骨干城市之一,是安徽省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铜工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硫磷化工基地、建材生产基地和苧麻纺织基地。铜陵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们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动力,同时也对我们城建档案工作特别是地下管线档案工作提供了客观而紧迫的需求。先前,我馆馆藏地下管线档案仅100多卷,而且大多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这些档案所反映的管线实体大部变更,利用价值明显失缺。我馆曾于98年力争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由于资金等种种的原因而被搁浅了。2005年初,我们趁学习贯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国家建设部令第136号,下简称136号令)这一强劲机遇,主动争取各级领导支持,于2005年起启动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现已全面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深入学习宣传,提高认识。早在2005年4月初,我馆就136号令在我市贯彻落实情况作出了部署。一是将136号令向全市有关单位予以转发,引起地下管线相关管理部门及管线权属单位的重视。二是两次召集管线权属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学习。组织观看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宣传片。2006年8月,又组织了十几家管线权属单位约20余人赴厦门市学习考察地下管线普查及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形成了重视和做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舆论氛围。深入调查摸底,争取普查立项。2005年6、7月间,我馆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摸底,向全市二十家管线权属单位进行专门调查,摸清底数。又到我省早几年搞过地下管线普查的芜湖、马鞍山市进行学习考察,了解基本做法,掌握总体情况,进行详细测算,撰写立项申请报告,通过主管部门积极向市政府领导建议立项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由于立项报告准备工作充分,测算较为准确,又正值贯彻落实136号令,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市长、分管副市长同意于2005年起启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由政府出资投入600余万元开展此项工作,这在我省及至全国一些中小城市都是罕见的。此后,我馆代市政府拟定了《铜陵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以铜政办[2005]46号文件予以转发。分管副市长召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市建委主任为副组长,有关管线权属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28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规划局分管副局长任主任,市城建档案馆馆长任副主任。办公室驻点在市城建档案馆。市政府专门下了文件,还出了一期关于我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备忘录。分步实施,做好普查相关基础工作。我馆组织编写了《铜陵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为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工作做好了技术规程的准备。我馆于2005年8月底组织了全市二十余家管线权属单位相关技术人员60余人参加的培训班,专门讲授《铜陵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及现况调绘应予注意的问题。并向20余家管线权属单位分发了2117张地形图,于当年10月中旬完成了此项工作。2006年初起,委托市规划勘测院组织做好布设地下管线测量控制网工作,在管线探测工作区域内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2006年6月底,基本完成了此项工作,通过省市专家验收,为测定管线点的准确位置提供平面和高程起算坐标。有效组织普查,验收评审达标。我们在全国公开招标三个标段的探测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自2006年7月初开始全面普查。首先进行了试验样区的工作,验证技术规程可行性,确定探测方法、工作程序、组织方式、技术标准和作业方式等。在三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众多管线权属单位的大力配合下,采用物探方法探测20余种管线的地下位置,同时采集管线的属性数据,描绘出埋藏于城市地下管线位置图,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管线现况资料,测定各类管线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为精确描绘管线的空间位置提供准确的数据。测绘1:500带状地形图形1千多幅,为编制综合管线图和各种专业管线图提供清晰、准确的地形图背景,组织24种40家管线权属单位进行专业管线图的审查工作,确保管线成果准确完整,防止管线数据缺漏。按比例对隐蔽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确保探测点的精度达到规程的要求,至2007年4月初基本结束。2007年4月21日,荣幸地邀请到以国家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突出贡献专家、教授级高工洪立波为组长的专家小组实地进行验收和评审,分管副市长到会听取专家验收评审意见。验收组认为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齐全,符合验收要求。本次普查地下管线总长度为1677.3公里,探测总点数75033个(其中明显点35748个,隐蔽点39285个),编绘综合管线图1053幅,专业管线图4673幅,人防工事70幅,1:500地形图1148幅,提交了统一标准格式的数据光盘。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铜陵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整体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将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组织做好软件开工作,建立我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我馆先后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邀请南京测绘院、山东正元、保定金迪、武汉中地等专业软件开发单位上门来作演示。委托南京测绘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经招议标确定了软件开发单位。改造机房,购买了68万元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平台、地形建库共耗资80多万元。建立管线数据库和地形数据库,把采集到的所有管线数据和地形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标准化并录入到数据库,于2007年4月初数据全部录入,现已投入运行。我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以ArcGISEngine为底层开发平台,以Oracle10G为基础数据存储数据库。该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地下管线和基础地形的数据录入与存储、信息查询与统计、空间分析与决策、数据更新与管理等功能,可对我市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资源提供强有力的管理。这在我省城建档案行业尚属第一流的软件平台。建章立制,出台规章。我馆根据建设部136号令,起草了《铜陵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送审稿),于2006年7月通过主管局上报市法制办。经市法制办调研论证,征求相关单位意见,于2006年12月27日以市政府名义予以发布实施。出台后,我们于年初,先后两次组织召集各管线权属单位人员参加的会议进行学习贯彻,并对有关事项提出要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刚一结束,为巩固和发展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探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我馆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举办动态管理软件培训班,于6月初组织相关权属单位技术人员30余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班。邀请软件开发单位技术人员讲授GIS和数据库基本知识、管线基本知识和数据动态更新系统的管理和数据的入库,为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入库及数据转换做好的技术上的准备。二是细化《办法》,完善措施。我馆又根据实际情况,细化《铜陵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不断增强可操作性,完善相关措施。最近又专门出台了《铜陵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报送内容》、《铜陵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告知制度》、《铜陵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查询利用制度》、《铜陵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预验收制度》,从制度上积极引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步入动态管理的轨道。当然,就组织实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来说,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对普查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无论是普查的准备工作,还是对普查施工质量、进度的控制和监督,特别是对软件的开发,在工作路线上研究较多,在技术路线上显得底气不足。还有就是对监理、施工、软件开发单位的管理也还存在问题,也更呼唤着地下管线探测行业的市场机制更需尽快走向成熟,更需逐步规范,将更有利于地下管线探测事业的健康发展。我馆在组织实施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学习了不少新东西,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体会:一、只有奋发向上,知难而进,才能顺利推进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在两年多时间里,我馆牵头承担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期间遇到了无数困难,特别是专业性强,又相对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困难,还有就是协调任务重,三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软件开发单位及众多管线权属单位的协调,都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扎实地去做,要有一股“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韧劲,有一股“不获全胜,誓不罢休”的勇气。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普查任务。在专业上创立了“用电子邮件向资深专家咨询”;在质量上,建立了“邀请专家现场排查”;在工作进度上,建立了“每周一工作例会”;在权属单位协调上建立了“联络员:等制度,这都有力地推进了地下管线普查各项工作。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乃至日后的动态管理对专业人才的渴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是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通过普查特别是建立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我们发现特别是中小城市城建档案馆专业人才的缺乏,缺乏专门测量人才及计算机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缺乏,对组织实施地下管线普查已带来相当困难,但它可通过探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软件开发单位来弥补。普查结束后,主要靠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动态管理,更就渴求这两方面的人才。我们现正向市编制部门争取成立机构,增加编制。待批下来,才能通过人才市场予以解决,如没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很难引进。现暂聘一名计算机维护人员。三、从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来看,更呼唤着国家关于地下管线管理的立法尽快出台。在普查中,我们发现管线建设和施工尚未完全纳入规划、建设必备的行政管理程序之中;管线设计时材质选取不当,检修井位过少,管径过小,管线埋的较深或裸露出地面,或穿越居民区,建筑物占压管线,私接乱排,擅自将污水接入城市雨水管道;通讯管线在城郊埋设较乱等情况。管线管理不规范,管线权属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一个136号令是不能囊括全部的。地下管线的管理应从“龙头”抓起,国家应尽快立法,早日出台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普遍混乱的情况。也只有这样,才能将136号令完全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综合信息的动态管理,切实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四、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虽结束了,但以后的路程更长更艰巨。我馆组织实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应该说是件大好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构建我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正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形象地说,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