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表为商周时期有关史官职责的史料商朝职责:一是掌管天文术数,负责天神与统治者之间的沟通,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二是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宣达王命、献书规谏等西周设置了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右史(记事)由此可知A.商朝史官不能干预商王活动 B.商朝史官受制于君主的命令C.西周政治神权色彩有所下降 D.西周史官不再参与国家管理〖答案〗C〖解析〗从商代和西周史官职责的变化可知,西周政治的神权色彩下降,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商朝时史官“掌管天文术数,负责天神与统治者之间的沟通,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由此可知,商朝史官能够干预商王活动,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在“受制于君主的命令”;D项中“不再参与国家管理”的说法与题意明显不符。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答案〗D〖解析〗汉武帝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忠孝关系属于儒学研究重要范畴,儒学着力研究《孝经》是要探寻行事的正确的基本准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A中“普遍”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宗法观念不是汉代研究《孝经》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孝经》与“五经”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有学者认为: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朝廷直接授予举子功名官职,这就使功名仕宦荟萃于京师庙堂,而与家族门第相对分离,官僚政治逐渐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这可以用来说明隋唐时期A.选官的权力收归于中央 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世家大族势力渐趋式微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官僚政治逐渐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与此相对的是世家大族势力日渐衰微,故选C;隋唐科举制度施行之后,选官仍有多种途径,排除A;科举制度是选官制度,与中枢决策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4.据学者研究,明朝前期宗藩制度演变情况如表所示:所谓的“藩王移国”是指藩王就藩后又改变封地的现象。由此可知A.洪武年间全面推行分封制 B.建文削藩稳定了统治秩序C.永乐年间加强对藩王控制 D.明朝前期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藩王移国”是指藩王就藩后又改变封地的现象,而表格中有两位皇帝朱元璋、朱棣先后实行“藩王移国”,尤其是永乐年间“藩王移国”是因为“藩王”拥有重兵威胁中央统治,这说明永乐年间加强对藩王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正确;据材料洪武年间朱元璋分封诸皇子和一个侄孙为藩王,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同,A说法有误;据所学可知,建文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故B说法错误;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藩制度,与君主专制无关,D错误。5.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C.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 D.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多元化,而众多的神祇的功能与民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说明民间信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故选B;民间信仰的功利化源于世俗生活的多元化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多元化,并非只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尽管材料中存在女性神祇,但并不表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下表为洋货在晚清的销售概况,这可以用来佐证时间状况角色1840—1860年代洋货初销洋货主要作为奢侈品与高档1870—1890年代洋货流行洋货主要作为高档品与时尚品1890年代中期—1911年洋货普及洋货主要作为物美价廉的生活实用品A.清政府昏聩不注意维护国家主权 B.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日渐形成C.“向西方学习”成为了时代潮流 D.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逐步加深〖答案〗D〖解析〗洋货在近代中国的初销、流行与普及,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逐步加深,故选D;洋货在近代中国的销售概况不能说明清政府昏馈不注意维护国家主权,也不能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C;洋货在近代中国的销售是列强商品输出的体现,不能反映崇洋媚外社会风气,排除B。7.公园是近代城市化兴起中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场所。(上海)外滩公园建成以后,禁止华人入内。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1890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材料表明近代上海A.反侵略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果 B.政府支持与洋人斗争 C.城市建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 D.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答案〗D〖解析〗上海外滩公园禁止华人入内,之后“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1890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这体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的特征,选项D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列强侵略,排除A;工部局是在华人绅商交涉下被动建立新公园,可见政府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支持态度,选项B排除;选项C错在“开始”,排除。8.下面是1919年5月2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申报》刊登的广告。其中有一打油诗:烟枝虽小,负担甚重。爱国同胞,选择是用。民贫国弱,痛定思痛。不早回头,利权断送。双喜纸烟,气味香浓,吸之吸之,乐亦无穷。此广告()A.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 B.采用了多种营销与爱国话语结合的方式C.以带有西洋特色图片宣传国货 D.不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答案〗A〖解析〗由题干广告中的打油诗和漫画内容可知,该广告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故〖答案〗为A项;材料未涉及多种营销方式,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西洋特色,排除C项;国货广告有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排除D项。9.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A.在科技领域犯有左倾冒进的错误 B.确立领先世界的科技发展战略C.利用计划经济的优势加速科技发展 D.制定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战略〖答案〗C〖解析〗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就是要集中力量、集中发展重点方面,这样就可以加速发展我国的科技,C正确;重点发展,不是全面发展,迎头赶上,不是超过,当时已经从苏联引进了不少技术,并且在继续引进,因此计划是基本可行的,另外左倾冒进错误主要开始于1958年,A排除;当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希望我国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先进(不是领先)水平,B排除;西方指的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从西方大量引进技术是不可能的,D排除。10.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C.“九二共识”已达成 D.两岸“三通”已实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台湾同胞可以来大陆探亲,说明两岸隔绝关系被打破,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两岸关系的史实,排除;选项C是1992年达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是2008年实现的,排除。11.公元1世纪,中亚兴起贵霜王朝,其发行的第一种钱币正面为希腊语铭文及赫尔迈欧斯半身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及赫拉克勒斯的立像;其后发行的钱币之一正面有希腊语铭文和国王骑马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和宙斯立像。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A.跨区域文化交流发展 B.农耕经济呈现活跃局面C.地区之间冲突持续频发 D.希腊城邦文化影响最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亚)。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在早期贵霜时期发现了“希腊语铭文及赫尔迈欧斯半身像”“佉卢文铭文及赫拉克勒斯的立像”以及“希腊语铭文和国王骑马像”等,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跨区域文化交流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农耕经济活跃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地区之间冲突持续频发没有史实支撑,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区之间的交流,并且没有相关信息的比较,不能得出“最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2.187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为总统,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共和制的改革。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共和派政府对军队、法院、各省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各部进行人员调整,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这表明当时法国A.照搬了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B.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C.民主共和体制逐渐得到稳固 D.君主派已经退出政治舞台〖答案〗C〖解析〗材料“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可以得出,改革进一步巩固了共和制,故C正确;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不是照搬美国共和制政体,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心背向,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共和派权力得以巩固和扩大,不能得出君主派退出政治舞台,故D不正确。13.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的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 B.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 D.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历经了新经济政策到农业集体化政策,生产的粮食农民可以支配的非常少,故无法手工酿酒,B项正确;材料中的饮酒与俄罗斯农民的道德水平提升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经济大萧条没有波及苏联,排除C项;法西斯侵略苏联是在1941年6月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A.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 B.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C.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 D.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材料“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体现的是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A选项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反对对经济的干预,B选项排除;材料反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政治形态无关,D选项排除。15.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答案〗A〖解析〗1961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适应冷战需要,故选A;B不是美国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与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关系不大,排除C;当时,美苏争霸,这一举措并非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排除D。二、非选择题:16.【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内涵: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的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2)影响:①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②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③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④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得出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的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得出①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②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③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④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材料二: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答案〗(1)新变化: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2)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21世纪初: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国家战略;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解析〗(1)新变化:根据“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新调度”得出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根据“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得出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根据“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得出对外联系加强;根据“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得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2)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得出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根据“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得出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21世纪初:根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得出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根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得出国家战略;根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得出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是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最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基本上不生产铁,但铁器制造业却仍有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迅速增长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一次能源革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史实予以简要说明。〖答案〗(1)差异: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或煤炭不占主导)。原因:①两者的工业结构不同:近代西方重工业出现后,对煤炭的依赖致使其需求量大;明清江南地区以手工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煤炭可用其他能源替代。②两者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西方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生产资料的生产占的比重较大,对煤炭消耗量大;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才建立手工工场,且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据主导,生活资料的生产占比大,对煤炭的消费少。(2)关系:能源革命推动近代化工业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说明:煤炭相比风能、水能、生物能源等有机能源,功效更高,为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提供更优质的能源,后来也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主要能源。英国得天独厚的煤炭优势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英国工业近代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能源革命,新的科技发明推动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一系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解析〗(1)差异:根据“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得出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根据“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得出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原因:两者的工业结构不同:根据“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英国出现了重工业迅速增长的局面”得出近代西方重工业出现后,对煤炭的依赖致使其需求量大;根据“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得出明清江南地区以手工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煤炭可用其他能源替代。两者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可从西方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对煤炭消耗量大,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才建立手工工场,对煤炭的消费少等角度分析回答。(2)关系:根据材料可知,能源革命推动近代化工业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说明:可从煤炭为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提供更优质的能源,推动了英国工业近代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能源革命,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一系列新能源得到开发利用等角度分析说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从北宋到明清,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强大的文化主体性;然而到了清朝末年,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主体性的强势地位却遭遇严重冲击,中国文化主体性逐渐迷失。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明发展跌到历史低点。中国农业文明尽显拙态,明显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随着西方文化进化论的广泛传入,中国文化被贴上落后的字眼,整个中国文化被一种迷茫凝重的气氛所笼罩。——摘编自刘文、郑大俊《近代中国文化主体性迷失因由与重塑策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楚)〖答案〗示例:民族危机的加深冲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论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国门被迫打开,一系列国家主权丧失,在世界潮流中进一步落后,并逐渐成为被西方列强觊觎和鱼肉的国家。由于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遭到严重的冲击,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先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贬低和排斥,极大冲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而这种冲击正是工业文明对于农业文明的优势所导致的。〖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近代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明发展跌到历史低点。中国农业文明尽显拙态,明显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随着西方文化进化论的广泛传入,中国文化被贴上落后的字眼,整个中国文化被一种迷茫凝重的气氛所笼罩”可拟定论点为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冲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关于阐释可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民族危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反应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表为商周时期有关史官职责的史料商朝职责:一是掌管天文术数,负责天神与统治者之间的沟通,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二是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宣达王命、献书规谏等西周设置了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右史(记事)由此可知A.商朝史官不能干预商王活动 B.商朝史官受制于君主的命令C.西周政治神权色彩有所下降 D.西周史官不再参与国家管理〖答案〗C〖解析〗从商代和西周史官职责的变化可知,西周政治的神权色彩下降,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商朝时史官“掌管天文术数,负责天神与统治者之间的沟通,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由此可知,商朝史官能够干预商王活动,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在“受制于君主的命令”;D项中“不再参与国家管理”的说法与题意明显不符。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答案〗D〖解析〗汉武帝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忠孝关系属于儒学研究重要范畴,儒学着力研究《孝经》是要探寻行事的正确的基本准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A中“普遍”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宗法观念不是汉代研究《孝经》的主要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孝经》与“五经”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有学者认为: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朝廷直接授予举子功名官职,这就使功名仕宦荟萃于京师庙堂,而与家族门第相对分离,官僚政治逐渐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这可以用来说明隋唐时期A.选官的权力收归于中央 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世家大族势力渐趋式微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官僚政治逐渐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与此相对的是世家大族势力日渐衰微,故选C;隋唐科举制度施行之后,选官仍有多种途径,排除A;科举制度是选官制度,与中枢决策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郡县制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4.据学者研究,明朝前期宗藩制度演变情况如表所示:所谓的“藩王移国”是指藩王就藩后又改变封地的现象。由此可知A.洪武年间全面推行分封制 B.建文削藩稳定了统治秩序C.永乐年间加强对藩王控制 D.明朝前期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藩王移国”是指藩王就藩后又改变封地的现象,而表格中有两位皇帝朱元璋、朱棣先后实行“藩王移国”,尤其是永乐年间“藩王移国”是因为“藩王”拥有重兵威胁中央统治,这说明永乐年间加强对藩王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正确;据材料洪武年间朱元璋分封诸皇子和一个侄孙为藩王,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不同,A说法有误;据所学可知,建文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故B说法错误;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藩制度,与君主专制无关,D错误。5.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C.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 D.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多元化,而众多的神祇的功能与民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说明民间信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故选B;民间信仰的功利化源于世俗生活的多元化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多元化,并非只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尽管材料中存在女性神祇,但并不表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下表为洋货在晚清的销售概况,这可以用来佐证时间状况角色1840—1860年代洋货初销洋货主要作为奢侈品与高档1870—1890年代洋货流行洋货主要作为高档品与时尚品1890年代中期—1911年洋货普及洋货主要作为物美价廉的生活实用品A.清政府昏聩不注意维护国家主权 B.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日渐形成C.“向西方学习”成为了时代潮流 D.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逐步加深〖答案〗D〖解析〗洋货在近代中国的初销、流行与普及,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逐步加深,故选D;洋货在近代中国的销售概况不能说明清政府昏馈不注意维护国家主权,也不能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C;洋货在近代中国的销售是列强商品输出的体现,不能反映崇洋媚外社会风气,排除B。7.公园是近代城市化兴起中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场所。(上海)外滩公园建成以后,禁止华人入内。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1890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材料表明近代上海A.反侵略斗争取得了初步成果 B.政府支持与洋人斗争 C.城市建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 D.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答案〗D〖解析〗上海外滩公园禁止华人入内,之后“经华人绅商出面交涉、抗争,工部局不得已于1890年新建一新公园,专供中国人使用,亦称华人公园”,这体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半殖民地化的特征,选项D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列强侵略,排除A;工部局是在华人绅商交涉下被动建立新公园,可见政府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支持态度,选项B排除;选项C错在“开始”,排除。8.下面是1919年5月2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申报》刊登的广告。其中有一打油诗:烟枝虽小,负担甚重。爱国同胞,选择是用。民贫国弱,痛定思痛。不早回头,利权断送。双喜纸烟,气味香浓,吸之吸之,乐亦无穷。此广告()A.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 B.采用了多种营销与爱国话语结合的方式C.以带有西洋特色图片宣传国货 D.不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答案〗A〖解析〗由题干广告中的打油诗和漫画内容可知,该广告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故〖答案〗为A项;材料未涉及多种营销方式,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西洋特色,排除C项;国货广告有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排除D项。9.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A.在科技领域犯有左倾冒进的错误 B.确立领先世界的科技发展战略C.利用计划经济的优势加速科技发展 D.制定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战略〖答案〗C〖解析〗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就是要集中力量、集中发展重点方面,这样就可以加速发展我国的科技,C正确;重点发展,不是全面发展,迎头赶上,不是超过,当时已经从苏联引进了不少技术,并且在继续引进,因此计划是基本可行的,另外左倾冒进错误主要开始于1958年,A排除;当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希望我国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先进(不是领先)水平,B排除;西方指的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从西方大量引进技术是不可能的,D排除。10.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C.“九二共识”已达成 D.两岸“三通”已实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台湾同胞可以来大陆探亲,说明两岸隔绝关系被打破,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两岸关系的史实,排除;选项C是1992年达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是2008年实现的,排除。11.公元1世纪,中亚兴起贵霜王朝,其发行的第一种钱币正面为希腊语铭文及赫尔迈欧斯半身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及赫拉克勒斯的立像;其后发行的钱币之一正面有希腊语铭文和国王骑马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和宙斯立像。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A.跨区域文化交流发展 B.农耕经济呈现活跃局面C.地区之间冲突持续频发 D.希腊城邦文化影响最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亚)。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在早期贵霜时期发现了“希腊语铭文及赫尔迈欧斯半身像”“佉卢文铭文及赫拉克勒斯的立像”以及“希腊语铭文和国王骑马像”等,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跨区域文化交流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农耕经济活跃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地区之间冲突持续频发没有史实支撑,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区之间的交流,并且没有相关信息的比较,不能得出“最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2.187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格雷维当选为总统,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共和制的改革。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共和派政府对军队、法院、各省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各部进行人员调整,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这表明当时法国A.照搬了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B.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C.民主共和体制逐渐得到稳固 D.君主派已经退出政治舞台〖答案〗C〖解析〗材料“议会修改了宪法,规定共和制度不可触犯禁止以前的皇族成员参选共和国总统。……使权力全部落入共和派手中”可以得出,改革进一步巩固了共和制,故C正确;美国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不是照搬美国共和制政体,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心背向,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共和派权力得以巩固和扩大,不能得出君主派退出政治舞台,故D不正确。13.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的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 B.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 D.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历经了新经济政策到农业集体化政策,生产的粮食农民可以支配的非常少,故无法手工酿酒,B项正确;材料中的饮酒与俄罗斯农民的道德水平提升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经济大萧条没有波及苏联,排除C项;法西斯侵略苏联是在1941年6月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A.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 B.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C.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 D.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材料“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体现的是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A选项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反对对经济的干预,B选项排除;材料反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政治形态无关,D选项排除。15.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答案〗A〖解析〗1961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适应冷战需要,故选A;B不是美国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与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关系不大,排除C;当时,美苏争霸,这一举措并非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排除D。二、非选择题:16.【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内涵: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的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2)影响:①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②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③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④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得出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的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得出①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②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③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④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材料二: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答案〗(1)新变化: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2)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21世纪初: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国家战略;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解析〗(1)新变化:根据“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新调度”得出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根据“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得出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根据“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得出对外联系加强;根据“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得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2)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得出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根据“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得出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21世纪初:根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得出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根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得出国家战略;根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得出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是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最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基本上不生产铁,但铁器制造业却仍有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