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墓葬不仅大小不等,而且陪葬品也多寡悬殊;分布于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墓葬也等级分明,并且具有独立的女神庙、积石家和大型祭坛。这反映出A.两者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发展水平 B.出现贫富分化,社会阶层不平等C.地理环境影响着古代文明的发展 D.神权思想在古代各文明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遗址和红山文化虽然各有特色,但两者的墓葬都呈现出大小不等的差异,这表明在两地均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社会阶层不等的现象,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是差异性,排除A项;两者虽不在同一个地方,但题意并非强调两者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排除C项;题干中大汶口文化没有涉及到神权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是这样评价汉唐政治的:“唐代政府和汉代政府之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主要说明了A.从汉到唐政治制度的重大进步 B.汉唐两朝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C.汉唐两代皇权大小是不相同 D.“九卿与六部”均隶属于宰相〖答案〗A〖解析〗“领袖制”指的是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委员制”指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汉代三公九卿,更像是皇室的家务官;唐代的六部显然更是国家政务机构,不再是皇帝的是从。这表明从汉到唐制度的变化是历史的重大进步,A项正确;汉唐两朝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不是反映的内容,排除B项;汉唐两代皇权大小是不相同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项;“九卿与六部”均隶属于宰相没有反映出两者的不同来,排除D项。故选A项。3.1043年,辽兴宗为调节宋夏纠纷,致宋仁宗信中表示,宋辽“两朝事同一家”。萧普女太后主持北辽政权时,致书宋徽宗,写有辽宋“义笃一家,誓传百襈。”其意在表达辽和宋()A.政治上亲如一家 B.经济上有互补性 C.文化上有认同感 D.关系上相互依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辽和宋(中国)。材料中的“两朝事同一家”、“义笃一家,誓传百襈”都旨在表现辽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政权具备一致性的,即民族虽有差异,但文化系统是一体的,都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因此辽和宋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是一致的,C项正确;辽宋作为并列的政权,始终存在纷争和差异,政治上亲如一家用来形容两个政权的关系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现任何和经济类型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宋辽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是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两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妥协,排除D项。故选C项。4.1272年,元帝国于岭北行省设和林宣慰司,由中书省直辖,并在此后的22年间,向岭北行省调入大批汉军、南宋降军、南人及蒙古军民,给予耕牛、农具,于怯鹿难、杭海、五条河、和林等地屯种。这些措施A.表明元朝内部胡汉矛盾不可调和 B.奠定了今天中国北部疆域基础C.属于典型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元帝国于岭北行省设和林宣慰司,由中书省直辖”可分析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胡汉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奠定了今天中国北部疆域基础不是主要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5.自万历以来,松江有暑袜店百余家,店主将料分发给当地“男妇”,令其为之生产暑袜,诸“男妇”各回家中做成暑袜,然后从店中领取报酬。这些“男妇”“得业则生,失业则死”,专赖出卖劳动力为生。由此可知()A.东南普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C.包买商进行新式资本的经营 D.尚未出现大规模手工工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我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结合题意可知这些店主属于包买商,他们组织新的形式进行生产,C项正确;“普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新的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D项说法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阅读下面的“1855—1860年上海和福州的茶叶出口”表格,影响两地茶叶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茶叶产量发生不同变化 B.列强对两地的侵略意图不相同C.太平天国运动对两地影响不同 D.洋务运动对两地经济影响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1860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该运动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对茶叶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影响。太平天国战乱改变了茶叶自内地运往条约口岸出口的路线。1853年,太平军占领江南,大部分茶商选择取道福州,福州遂成为茶叶出口的一个重要口岸。受战乱影响,上海茶叶出口呈下降趋势,而福州茶叶出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项正确;两地茶叶产量是否有变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列强当时主要的侵略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意图在两地是相同的,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要是在军事企业与工业领域,对茶叶出口没有什么影响,且洋务运动1860年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7.据《黄埔军校史料》记载,黄埔军校创办之初,开设的政治课程有:帝国主义的解剖、中国民族革命问题、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略史、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史、各国政党史略、各国革命史略、三民主义等共八门。这表明黄埔军校()A.中国民主革命培养人才 B.对军事技能培养意识淡薄C.侧重于教育的中西方结合 D.军事理论的培养源于苏联〖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黄埔军校开设的上述课程均属于民主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方面的,据此判断黄埔军校主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A项正确;军校对军事技能的培养情况根据题干无法判断,排除B项;根据题干无法判断黄埔军校的教育具有中西方结合的特色,排除C项;根据题干无法判断军事理论源于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8.据1941年北岳区阜平、平山、行唐、易县等10个县村选举结果统计,在所有的村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构党员平均占33%,党外进步势力和中间势力平均占67%,真正做到了提出的“关于一切抗日的人民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这反映出当时根据地()A.发动群众参加民族战争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D.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意机关与行政机构中各界代表所占比重体现出在根据地推行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团结社会各界共同抗日,C项正确;三三制原则团结的对象不仅包含人民群众,还包括进步人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反映出当时根据地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此时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根据地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D项不属于三三制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9.1956年7月,陈云在全国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业务部门的普遍缺点是……作出来的决议往往带有片面性”,“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请来给我们唱‘对台戏’,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这一主张()A.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B.符合中国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C.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D.直接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题干内容述及的时间是1956年7月,即处于过渡时期,结合题干内容中“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请来给我们唱‘对台戏’,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说明陈云主张团结资本家,让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不同的意见,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可见这一主张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起来,而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并非“直接推动”,排除D项。故选B项。10.到2050年,我国将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共享,消除区域间、城乡间的交通差距,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一体化与均等化;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地区间、群体间的交通发展普遍享有,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这表明我国交通发展蕴含的理念是()A.智能化 B.平等化 C.现代化 D.人性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到2050年(中国)。从材料中“交通共享、一体化与均等化、人民共享、普遍享有”等一系列关键词来看,题干强调的交通发展理念是平等化理念,B项正确;将来交通发展虽然能实现智能化和现代,但题干材料并没有表现出来,排除A、C项;平等化并不等于人性化,题干也没有突出交通发展的人性化来,排除D项。故选B项。11.葬礼演说是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制度。演说赞颂的对象,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城邦公民集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这一变化说明()A.直接民主制度走向瓦解 B.政治制度渗透人文主义C.僭主政治取代民主政治 D.雅典民主面临严峻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典城邦葬礼演说的赞颂对象从城邦公民群体到将军的变化,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衰落的预兆,这也是雅典对外战争之后的必然趋势,D项正确;直接民主制度此时走向衰落,但未瓦解,排除A项;人文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此时雅典仍然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12.1649年,查理一世在接受审判时强调王权神圣,国王被审判不符合上帝的安排。而法官则认为:君主与国民之间的关系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的服从义务。如今,这一纽带被破坏,因此审判国王合理合法。两人争论的焦点其实是()A.国王权力的来源性问题 B.国王统治地位的合理性C.法院是否具有司法权力 D.国民是否可以处死国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中查理一世主张君权神授,国王不应被审判;而法官认为国王违反了与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应当接受人民的审判。前者认为最高权力来源于上帝,后者认为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国王权力的来源性问题,A项正确;双方都认可国王统治地位的合理性,排除B项;C、D项内容并不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排行C、D项。故选A项。13.英国铁路公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每年从加拿大赚取760万镑利润,从印度赚取480万镑,从美国取得2700万英镑,此外还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取得巨额利润。有报告说:从国外铁路投资中,每年收回利润达8277.7万镑,总支出不过170万镑而已。这表明()A.英国资本输出一本万利 B.英国首选海外铁路投资C.海外铁路投资利润超高 D.国会大力支持海外投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铁路公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每年从加拿大、印度、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取得巨额利润,这表明海外铁路投资利润超高,C项正确;题干只谈到了英国海外铁路投资情况,并不代表所有资本输出的情况,排除A项;英国虽然海外铁路投资获利较高,但根据材料难以判断铁路是海外投资首选项目,排除B项;虽然英国国会确实支持海外铁路投资,但是题干材料表明不了这一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这最能表明的是()项目年份1913192819321937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钢555432A.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 B.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付出了代价C.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具有制度性优势 D.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1937年俄国/苏联。表格中苏联工业发展迅速并超越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源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指令性计划,C项正确;表格材料只是反映了主要工业产品的发展情况,从表格材料无法判断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排除A项;表格也反映不出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排除B项;D项说法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经济占美国经济比例。据此可知()指标1960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国民收入总量约60%59%65%以上67%67%工业生产总量约60%62%75%以上80%以上80%以上农业生产总量75~80%—85~90%约85%约85%工业劳动生产率40~50%45%约53%55%以上65%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120~25%20~25%20~25%A.苏联粗放型发展致效率低下 B.美国经济稳占世界首位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苏联。由表格可知,1960年到1980年苏联各项指标均有提升,但工业劳动效率和农业劳动效率明显低于美国,说明苏联粗放型经营致使效率低下,A项正确;材料仅苏联和美国经济的比较,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国家,排除B项;国民经济比例主要体现在农工轻的比重,而材料说的是苏联与美国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只是苏联与美国的比较,没有涉及美苏争霸,而且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二者优势、守势有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答案〗(1)特点: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探究;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成因: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家国同构”政治文化的影响。(2)表现: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推动的诞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解析〗【小问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得出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根据材料一“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探究;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得出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关于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农耕经济、儒家思想、宗法观念、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2】关于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可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宣扬民主和科学、推动诞生、促进民主革命转折等方面概括表现即可。关于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8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1900年梁启超期望建立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即现代意义上的中国。1904年孙中山提出“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民国初年报刊杂志和政党也以“新中国”命名。“新中国之名词,三尺孩童皆知之”。1915年陈独秀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1923年10月中共提出“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1935年12月中共提出“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8月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1940年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1947年10月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独立、自由、富强和统一”的“新中国”。1949年10月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顺应时代发展构建“新中国”。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21年成立后,开始了建立新中国道路的探索。1931年,面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民众利益的苏维埃政权;1931年“九一八”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了尽可能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防止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1936年,中共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1946年抗战结束后,从国情出发,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建国方略;1949年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综上所述,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其他论题也可:“新中国”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近代中国人建立新中国的探索;近代仁人志士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新中国”构想;的“新中国”内涵不断变化;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新中国道路存在差异等。〖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再进行简要阐述。根据材料“1888年到1923年”有关“新中国”的信息,确定论题顺应时代发展构建“新中国”。再结合建立后做出的贡献进行阐述。如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21年成立后,开始了建立新中国道路的探索。1931年,面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民众利益的苏维埃政权;1931年“九一八”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了尽可能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防止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1936年,中共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1946年抗战结束后,从国情出发,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建国方略;1949年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综上所述,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步走”战略材料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才得以完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四个现代化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为后来三步走战略提供了探索基础和经验借鉴;改革开放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2017年,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阶段”战略部署,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邹祥勇《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启示》请从中国革命、建设或改革三个历史事件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并结合具体史实对中国“分步走”发展战略进行论述。(要求:题目醒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条理)〖答案〗示例一题目:“两步走”战略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论述: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第一步,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革命分两步走”不仅正确区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性质,同时又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但充分认识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更坚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并灵活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最终建立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后来又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历史实践表明,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无疑印证了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的正确性。示例二题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性明显。论述: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从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8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我国还建立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我国对经济体制分阶段进行改革是成功的,是卓有成效的。〖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当代中国。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根据要求可以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自拟题目进行阐述。首先要拟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题目,该题目在内容上要体现“分步走”战略思想,在语言上要简约醒目并保包含自己的观点,根据材料“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才得以完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四个现代化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为后来三步走战略提供了探索基础和经验借鉴;改革开放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可以提炼论题为:“两步走”战略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两步走”战略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独立、革命发展、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等角度进行说明,如: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第一步,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革命分两步走”不仅正确区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性质,同时又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但充分认识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更坚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并灵活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最终建立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后来又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历史实践表明,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无疑印证了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的正确性。也可提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性明显”等论题,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与就业变化材料一表1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就业结构(%)年份1801181118211831184118511861农业35.93328.424.622.721.718.7工业29.730.238.440.840.542.943.6——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表2美国1849--1950年就业结构(%)

184918591870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第一产业61.757.052.252.345.140.634.930.624.920.513.3第二产业15.518.023.523.226.328.029.231.729.530.935.7第三产业22.724.924.324.328.431.33.937.745.448.650.8——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表3德国1861-1931年就业结构(%)

1861/711878791880/841885/891890941895991900041905/091910/13第一产业50.949.148.245.542.640.038.039.835.1第二产业27.629.129.832.334.235.736.837.737.9第三产业21.521.82222.223.224.325.226.527——邢来顺《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湖北人民出版社)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而且虽然当时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确实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业结构的变化。(2)根据表2和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国家就业结构变化。(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由农民占主导的职业结构向工人占主导的职业结构转变。(2)解读: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美国、德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就业成为就业结构的主导,工人成为社会职业结构的主体;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开始增加。(3)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主要在纺织业和采掘业;就业形势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失业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更加广泛并转向了更加多元化重工业领域;就业形势较好,失业现象变少。〖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解读:根据表格1材料以及所学相关知识从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通讯、教育、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角度对社会就业结构进行解读。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由农民占主导的职业结构向工人占主导的职业结构转变。【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解读:根据表格2、3材料以及所学相关知识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对社会就业结构进行解读。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美国、德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就业成为就业结构的主导,工人成为社会职业结构的主体;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开始增加。【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不同影响:要从材料二中找到两个比较的角度,一是就业领域,二是就业形势。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主要在纺织业和采掘业;就业形势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失业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更加广泛并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重工业领域;就业形势较好,失业现象变少。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墓葬不仅大小不等,而且陪葬品也多寡悬殊;分布于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墓葬也等级分明,并且具有独立的女神庙、积石家和大型祭坛。这反映出A.两者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发展水平 B.出现贫富分化,社会阶层不平等C.地理环境影响着古代文明的发展 D.神权思想在古代各文明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遗址和红山文化虽然各有特色,但两者的墓葬都呈现出大小不等的差异,这表明在两地均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社会阶层不等的现象,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是差异性,排除A项;两者虽不在同一个地方,但题意并非强调两者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排除C项;题干中大汶口文化没有涉及到神权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是这样评价汉唐政治的:“唐代政府和汉代政府之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主要说明了A.从汉到唐政治制度的重大进步 B.汉唐两朝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C.汉唐两代皇权大小是不相同 D.“九卿与六部”均隶属于宰相〖答案〗A〖解析〗“领袖制”指的是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委员制”指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汉代三公九卿,更像是皇室的家务官;唐代的六部显然更是国家政务机构,不再是皇帝的是从。这表明从汉到唐制度的变化是历史的重大进步,A项正确;汉唐两朝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不是反映的内容,排除B项;汉唐两代皇权大小是不相同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项;“九卿与六部”均隶属于宰相没有反映出两者的不同来,排除D项。故选A项。3.1043年,辽兴宗为调节宋夏纠纷,致宋仁宗信中表示,宋辽“两朝事同一家”。萧普女太后主持北辽政权时,致书宋徽宗,写有辽宋“义笃一家,誓传百襈。”其意在表达辽和宋()A.政治上亲如一家 B.经济上有互补性 C.文化上有认同感 D.关系上相互依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辽和宋(中国)。材料中的“两朝事同一家”、“义笃一家,誓传百襈”都旨在表现辽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政权具备一致性的,即民族虽有差异,但文化系统是一体的,都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因此辽和宋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是一致的,C项正确;辽宋作为并列的政权,始终存在纷争和差异,政治上亲如一家用来形容两个政权的关系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现任何和经济类型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宋辽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是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两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妥协,排除D项。故选C项。4.1272年,元帝国于岭北行省设和林宣慰司,由中书省直辖,并在此后的22年间,向岭北行省调入大批汉军、南宋降军、南人及蒙古军民,给予耕牛、农具,于怯鹿难、杭海、五条河、和林等地屯种。这些措施A.表明元朝内部胡汉矛盾不可调和 B.奠定了今天中国北部疆域基础C.属于典型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元帝国于岭北行省设和林宣慰司,由中书省直辖”可分析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胡汉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奠定了今天中国北部疆域基础不是主要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5.自万历以来,松江有暑袜店百余家,店主将料分发给当地“男妇”,令其为之生产暑袜,诸“男妇”各回家中做成暑袜,然后从店中领取报酬。这些“男妇”“得业则生,失业则死”,专赖出卖劳动力为生。由此可知()A.东南普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C.包买商进行新式资本的经营 D.尚未出现大规模手工工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我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结合题意可知这些店主属于包买商,他们组织新的形式进行生产,C项正确;“普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新的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D项说法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阅读下面的“1855—1860年上海和福州的茶叶出口”表格,影响两地茶叶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茶叶产量发生不同变化 B.列强对两地的侵略意图不相同C.太平天国运动对两地影响不同 D.洋务运动对两地经济影响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1860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该运动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对茶叶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影响。太平天国战乱改变了茶叶自内地运往条约口岸出口的路线。1853年,太平军占领江南,大部分茶商选择取道福州,福州遂成为茶叶出口的一个重要口岸。受战乱影响,上海茶叶出口呈下降趋势,而福州茶叶出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C项正确;两地茶叶产量是否有变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列强当时主要的侵略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意图在两地是相同的,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要是在军事企业与工业领域,对茶叶出口没有什么影响,且洋务运动1860年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7.据《黄埔军校史料》记载,黄埔军校创办之初,开设的政治课程有:帝国主义的解剖、中国民族革命问题、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略史、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史、各国政党史略、各国革命史略、三民主义等共八门。这表明黄埔军校()A.中国民主革命培养人才 B.对军事技能培养意识淡薄C.侧重于教育的中西方结合 D.军事理论的培养源于苏联〖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黄埔军校开设的上述课程均属于民主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方面的,据此判断黄埔军校主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A项正确;军校对军事技能的培养情况根据题干无法判断,排除B项;根据题干无法判断黄埔军校的教育具有中西方结合的特色,排除C项;根据题干无法判断军事理论源于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8.据1941年北岳区阜平、平山、行唐、易县等10个县村选举结果统计,在所有的村级民意机关和行政机构党员平均占33%,党外进步势力和中间势力平均占67%,真正做到了提出的“关于一切抗日的人民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这反映出当时根据地()A.发动群众参加民族战争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D.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意机关与行政机构中各界代表所占比重体现出在根据地推行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团结社会各界共同抗日,C项正确;三三制原则团结的对象不仅包含人民群众,还包括进步人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反映出当时根据地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此时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根据地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D项不属于三三制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9.1956年7月,陈云在全国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业务部门的普遍缺点是……作出来的决议往往带有片面性”,“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请来给我们唱‘对台戏’,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这一主张()A.有利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B.符合中国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C.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D.直接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题干内容述及的时间是1956年7月,即处于过渡时期,结合题干内容中“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请来给我们唱‘对台戏’,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说明陈云主张团结资本家,让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不同的意见,以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可见这一主张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起来,而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并非“直接推动”,排除D项。故选B项。10.到2050年,我国将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共享,消除区域间、城乡间的交通差距,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一体化与均等化;交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地区间、群体间的交通发展普遍享有,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这表明我国交通发展蕴含的理念是()A.智能化 B.平等化 C.现代化 D.人性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到2050年(中国)。从材料中“交通共享、一体化与均等化、人民共享、普遍享有”等一系列关键词来看,题干强调的交通发展理念是平等化理念,B项正确;将来交通发展虽然能实现智能化和现代,但题干材料并没有表现出来,排除A、C项;平等化并不等于人性化,题干也没有突出交通发展的人性化来,排除D项。故选B项。11.葬礼演说是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制度。演说赞颂的对象,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城邦公民集体;但到公元前4世纪末的演说中,将军成为主要的赞颂对象,公民集体只是作为陪衬出现。这一变化说明()A.直接民主制度走向瓦解 B.政治制度渗透人文主义C.僭主政治取代民主政治 D.雅典民主面临严峻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典城邦葬礼演说的赞颂对象从城邦公民群体到将军的变化,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衰落的预兆,这也是雅典对外战争之后的必然趋势,D项正确;直接民主制度此时走向衰落,但未瓦解,排除A项;人文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此时雅典仍然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12.1649年,查理一世在接受审判时强调王权神圣,国王被审判不符合上帝的安排。而法官则认为:君主与国民之间的关系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的服从义务。如今,这一纽带被破坏,因此审判国王合理合法。两人争论的焦点其实是()A.国王权力的来源性问题 B.国王统治地位的合理性C.法院是否具有司法权力 D.国民是否可以处死国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中查理一世主张君权神授,国王不应被审判;而法官认为国王违反了与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应当接受人民的审判。前者认为最高权力来源于上帝,后者认为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争论的焦点其实是国王权力的来源性问题,A项正确;双方都认可国王统治地位的合理性,排除B项;C、D项内容并不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排行C、D项。故选A项。13.英国铁路公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每年从加拿大赚取760万镑利润,从印度赚取480万镑,从美国取得2700万英镑,此外还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取得巨额利润。有报告说:从国外铁路投资中,每年收回利润达8277.7万镑,总支出不过170万镑而已。这表明()A.英国资本输出一本万利 B.英国首选海外铁路投资C.海外铁路投资利润超高 D.国会大力支持海外投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铁路公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每年从加拿大、印度、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取得巨额利润,这表明海外铁路投资利润超高,C项正确;题干只谈到了英国海外铁路投资情况,并不代表所有资本输出的情况,排除A项;英国虽然海外铁路投资获利较高,但根据材料难以判断铁路是海外投资首选项目,排除B项;虽然英国国会确实支持海外铁路投资,但是题干材料表明不了这一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这最能表明的是()项目年份1913192819321937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钢555432A.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产业结构失衡 B.农业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付出了代价C.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具有制度性优势 D.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1937年俄国/苏联。表格中苏联工业发展迅速并超越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源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指令性计划,C项正确;表格材料只是反映了主要工业产品的发展情况,从表格材料无法判断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排除A项;表格也反映不出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排除B项;D项说法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经济占美国经济比例。据此可知()指标1960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国民收入总量约60%59%65%以上67%67%工业生产总量约60%62%75%以上80%以上80%以上农业生产总量75~80%—85~90%约85%约85%工业劳动生产率40~50%45%约53%55%以上65%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120~25%20~25%20~25%A.苏联粗放型发展致效率低下 B.美国经济稳占世界首位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苏联。由表格可知,1960年到1980年苏联各项指标均有提升,但工业劳动效率和农业劳动效率明显低于美国,说明苏联粗放型经营致使效率低下,A项正确;材料仅苏联和美国经济的比较,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国家,排除B项;国民经济比例主要体现在农工轻的比重,而材料说的是苏联与美国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只是苏联与美国的比较,没有涉及美苏争霸,而且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二者优势、守势有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答案〗(1)特点: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探究;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成因: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家国同构”政治文化的影响。(2)表现: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推动的诞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解析〗【小问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得出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根据材料一“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探究;根据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得出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关于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农耕经济、儒家思想、宗法观念、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2】关于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可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宣扬民主和科学、推动诞生、促进民主革命转折等方面概括表现即可。关于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8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1900年梁启超期望建立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即现代意义上的中国。1904年孙中山提出“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民国初年报刊杂志和政党也以“新中国”命名。“新中国之名词,三尺孩童皆知之”。1915年陈独秀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1923年10月中共提出“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1935年12月中共提出“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8月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1940年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1947年10月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独立、自由、富强和统一”的“新中国”。1949年10月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顺应时代发展构建“新中国”。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21年成立后,开始了建立新中国道路的探索。1931年,面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民众利益的苏维埃政权;1931年“九一八”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了尽可能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防止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1936年,中共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1946年抗战结束后,从国情出发,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建国方略;1949年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综上所述,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其他论题也可:“新中国”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近代中国人建立新中国的探索;近代仁人志士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新中国”构想;的“新中国”内涵不断变化;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新中国道路存在差异等。〖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再进行简要阐述。根据材料“1888年到1923年”有关“新中国”的信息,确定论题顺应时代发展构建“新中国”。再结合建立后做出的贡献进行阐述。如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21年成立后,开始了建立新中国道路的探索。1931年,面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民众利益的苏维埃政权;1931年“九一八”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了尽可能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防止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1936年,中共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1946年抗战结束后,从国情出发,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建国方略;1949年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综上所述,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步走”战略材料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才得以完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四个现代化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为后来三步走战略提供了探索基础和经验借鉴;改革开放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2017年,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三阶段”战略部署,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邹祥勇《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启示》请从中国革命、建设或改革三个历史事件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并结合具体史实对中国“分步走”发展战略进行论述。(要求:题目醒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条理)〖答案〗示例一题目:“两步走”战略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论述: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第一步,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革命分两步走”不仅正确区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性质,同时又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但充分认识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更坚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并灵活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最终建立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后来又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历史实践表明,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无疑印证了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的正确性。示例二题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性明显。论述: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从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8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我国还建立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我国对经济体制分阶段进行改革是成功的,是卓有成效的。〖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当代中国。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根据要求可以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自拟题目进行阐述。首先要拟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题目,该题目在内容上要体现“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