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生动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的丰功伟绩。在此基础上,历代为政者和学者不断绘制、修正并完善所处时代的“禹贡图”和《禹贡》经文。材料中现象体现了()A.历代统治者重视历史文献 B.九州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C.中国古代版图的不断扩大 D.古代统治阶层的政治理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的丰功伟绩,说明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体现了统治阶层的政治理想,因此历代为政者和学者不断绘制、修正并完善,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尚书·禹贡》的记载有传说的成分,不能客观反映九州的地理划分,排除B项;古代中国版图不断扩大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下表是13—14世纪英国王室收入(单位:英镑)统计表。此表内容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英国()在位国王13世纪14世纪亨利三世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王室收入3.4万6.7万9.6万14万13.8万A.议会政治中心地位弱化 B.逐步建立起等级君主制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王权扩张的可能性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英国)。表格数据显示,该时期英国王室收入呈上升趋势,这为国王扩张权力提供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确定了英国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排除A项;中世纪后期英国确立的是议会君主制,法国确立的是等级君主制,排除B项;13—14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尚在萌芽中,谈不上“迅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颁布的《地令》共15条。其中第3条后款有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些规定()A.反映出国家治理存在反复性 B.适应了农耕经济发展需要C.体现出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D.表明均田制正逐步被废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中国)。据材料“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可以看出北魏政府通过颁布相应的土地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B项正确;“反复性”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提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政府的土地政策实施,不能得出均田制被废弃,排除D项。故选B项。4.西周统治者不再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而是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材料中的变化表明该时期()A.政治统治的神权色彩 B.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C.敬德保民的统治思想 D.君权神授的雏形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题意,西周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历史教训,看到民众的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了统治思想具有敬德保民的民本色彩,C项正确;“政治统治的神权色彩”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天命观的变化,与传统天命观走向衰落的观点不符,排除B项;君权神授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5.有学者指出,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尽管只是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并未真正约束列强的行动。但它第一次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之间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作者认为《非战公约》()A.维护了国际关系的和平稳定 B.促进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有效遏制了法西斯对外扩张 D.体现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课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但它第一次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之间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协调,体现了体现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进步,D项正确;《非战公约》并没有真正得到实行,没有维护国际和平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没有有效遏制法西斯对外扩张,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非战公约》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排除B项。故D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该学者意在说明()A.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种植经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C.农耕经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D.农业活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古代新的宗教信仰,例如: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等,这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更丰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A项;种植经济的出现使人类走向定居生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7.据考古发现,采用上釉制作技术的唐代岭南地区窑址共有8座,其中粤东有潮州北郊窑、梅县水车窑,粤中有南海、新会官冲、三水、广州西村,粤西有廉江、遂溪。这些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唐代岭南地区()A.制瓷技术领先全国 B.区域发展趋于均衡C.海外贸易发展活跃 D.政府主导对外贸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强调唐代岭南地区采用上釉制作技术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合所学的唐代丝绸之路知识,推知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说明海外贸易发展活跃,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显著进步”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窑址分布较为均衡不等同于当时岭南地区经济发展趋于均衡,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政府主是否导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8.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犯罪率持续上升。1805—1842年,罪案数量增长了7倍之多,其中,1842年的罪案数量达到顶峰,为31309起。纵然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犯罪基数的扩大,但这一时期的人口增幅只有80%,远不及犯罪案件的增速。出现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A.工业化与城市化 B.英国国家权力的强化C.人口数量的增加 D.人们对自由的新理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前半期,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但城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却一时不能跟上,同时广大工人阶层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导致犯罪率上升,A项正确;国家权力的强化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而非导致犯罪率上升,排除B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人口增幅只有80%,远不及犯罪案件的增速”可知,人口增长并非犯罪率上升的深层原因,排除C项;犯罪率上升的深层原因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是次要的,且人们崇尚自由并不会必然导致犯罪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为1889年与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桥梁)交通工具使用变化的情况(单位:辆/天)。这反映出()年份步行人力车马车轿子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11770698454490000192650823146000034593764172922A.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C.现代交通取得全面进步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89年至192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近代上海通行交通工具中,逐渐出现了传统交通方式和近代交通方式并存的局面,体现了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A项;当时步行和人力车占比较高,说明传统的出行方式占主导。“现代交通取得全面进步”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疾病的免疫。1992年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这表明()A.基础计划免疫实行确保了儿童健康 B.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C.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 D.疫苗的普及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儿童计划免疫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B项正确;“确保了儿童健康”说法绝对,排除A项;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计划免疫问题,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计划免疫工作的成就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1.《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 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 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相一致。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在这之后,儒学长期影响后世王朝的治国理念,材料“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正说明了这一点,D项正确;《五行志》记载了日蚀、月蚀、星体变异和各种灾害以及阴阳学说,故《五行志》不能简单等同于阴阳五行学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政府以经学解释各种灾害和怪异现象,但这不代表其“重视研究”自然灾害,排除B项;《五行志》记载了日蚀、月蚀、星体变异和各种灾害以及阴阳学说,并不是简单的“鬼神论”,排除C项。故选D项。12.公元前3—4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托勒密王朝的这些措施()A.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B.导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加快了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的地中海。根据题干可知,托勒密王朝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这些措施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从而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C项正确;这些措施主要是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并不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A项说法有所夸张,排除A项;题干中托勒密王朝的措施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并没有导致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排除B项;题干中托勒密王朝的措施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并未加快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3.18世纪下半叶,巴黎发生了一场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推动的“服装革命”。她们跨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壁垒,以时尚消费连接起宫廷、贵族和第三等级;她们开创了橱窗展示和模特推广等现代营销方式,让旧制度下专属于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这场“服装革命”()A.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形成了自由平等的观念C.彰显了工业革命的力量 D.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下半叶(法国)。根据材料“跨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壁垒,以时尚消费连接起宫廷、贵族和第三等级;她们开创了橱窗展示和模特推广等现代营销方式,让旧制度下专属于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可知,18世纪下半叶巴黎发生的“服装革命”,跨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壁垒,让旧制度下专属于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D项正确;材料和提高女性政治地位无关,排除A项;仅凭“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不能推断出法国“形成了自由平等的观念”,排除B项;材料和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古阿卡德语原是苏美尔地区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后,阿卡德语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一度成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是()A.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 B.阿卡德王国的兴盛C.人口迁移和经济交流 D.区域性市场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两个王国都使用阿卡德语,推动了阿卡德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可见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推动阿卡德语使用范围扩大,成为区域通用语言,A项正确;阿卡德王国的兴盛及人口迁徙是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两个方面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项;“区域性市场的发展”主要涉及经济方面,不能完整概括其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5.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9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对于此移民回潮,合理的解释是()A.美国的种族歧视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遭受破坏C.欧美文化冲突 D.工业化导致非技术用工需求减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9年到1930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回流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为机器的逐渐普及,非技术用工减少,产生移民回潮,D项正确;“此移民回潮”与美国的种族歧视无关,排除A项;世界大战没有使美国遭受破坏,排除B项;欧美的文化冲突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收安置了来自中东地区国家的数十万难民;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难民署活动,并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这些举措()A.解决了亚洲的难民问题 B.顺应了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趋势C.拓展了多边外交的空间 D.彰显了中国政府的责任与担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中国政府积极参与难民的全球治理,在全球难民安置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这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D项正确;亚洲的难民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排除A项;难民问题不属于劳动力在全球的正常流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旨是中国参与解决难民问题,而非开展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17.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曾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维持了6年的通信联系,他们有关《易经》的讨论对莱布尼茨的数学研究很有帮助。他们发现,《易经》卦图和莱布尼茨的数学二进位十分相似,从而推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的完善。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东学西传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中国传统科技发展领先于西方国家C.传教士占据文化交流的主导地位 D.东方文化点燃了西方思想解放之路〖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易经》促进了西方数学的发展,这表明当时东学西传对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根据材料“《易经》卦图和莱布尼茨的数学二进位十分相似,从而推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的完善。”只能看出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无法产生比较是否先进,排除B项;根据材料“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曾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维持了6年的通信联系,他们有关《易经》的讨论对莱布尼茨的数学研究很有帮助。”仅能得出传教士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无法得出是否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近代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这与中国文化《易经》的传播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蚕丝和丝绸传入西域后,该地区把丝绸纺织和原来的毛、麻纺织结合起来,生产出质地优良的纺织品,并传入到内地。新罗的朝霞绸染色技术比较突出,它传播到中国东北,对契丹朝霞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宋元以降,西方丝绸多从海路来到中国。这体现了()A.中国丝绸文化不断外传 B.中西文化交流频繁C.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 D.欧亚大陆商路众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世界。西域纺织品传入内地,新罗的朝霞绸染色技术传播到中国东北,西方丝绸从海路来到中国,体现了由中国传出的丝织技术和丝绸文化经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进和发展又传回中国,属于文化回流,C项正确;材料所述并非中国丝绸文化外传,而是外国的丝织技术和丝绸文化传入中国,排除A项;中国与西域和新罗的文化交流不属于“中西交流”,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商路情况,且西方丝绸多从海路而非陆路来到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19.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1595年)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 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 D.饮茶之风盛行亟需瓷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并结合所学,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商业革命,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还有“上层贵族”,C项“封建君主”的说法以偏概全,且材料中的瓷器热不能体现“人文精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收藏”瓷器,D项是把瓷器当日常用品,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下图所示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小爱神形象的带翼天使壁画。这些文物可以佐证()A.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 B.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 D.阿拉伯商人的足迹最远到达中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根据材料“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来自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在其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影响到周边地区,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希腊文化传播并影响到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但不能表示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排除A项;这些文物可以佐证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但不能佐证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材料依据不足,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题干与阿拉伯商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1.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这种魔幻现实色彩是黑奴从他们的非洲老家带来的,但也是瑞典的、荷兰的、英国的海盗们带来的。在加勒比地区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马尔克斯意在强调近现代拉美文化()A.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 B.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C.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 D.促进了不同种族的交融〖答案〗A〖解析〗拉美文化来源包括黑奴从非洲带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瑞典等欧洲人带来的海盗文化,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等,反映出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拉美文化“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说明拉美文化具有独特性,A项正确;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只强调了材料的一个侧面,偏离了材料整体,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拉美文化促进了不同种族交融等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2.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兴起于19世纪欧洲,一战前后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反映了()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大战制约学术交流C.国际格局影响学术研究 D.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及所学可知,东方学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19世纪有了重要发展。一战前后,欧洲主要大国的东方学都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东方学的发展出现新变化,主导国家由欧洲到苏美。由此可见,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着学术研究的方向,C项正确;和平与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并且材料内容并且强调时代发展主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世界大战与学术交流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世界大战对学术交流制约作用的结论,排除B项;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但与材料主要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3.20世纪80年代是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年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增加、内容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分布的广泛、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B.大大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C.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 D.说明感性认知教育得到普遍重视〖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博物馆的建设,不构成必然联系,排除A项;建立博物馆,是为了传承文明成果,提供教育场所,不是各地区文化交流,排除C项;“普遍重视”的表述与事实不相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4.1964年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A.表明保护文化遗产要坚持实用原则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根本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4年世界。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可知,古迹保护与修复强调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体现了古迹保护强调真实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坚持实用原则”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本意是完整保存古迹的美学价值,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非艺术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古迹修复的完整性,但未提及以此为根本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答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材料一自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氏、羌和鲜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2)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少数民族内迁;实行汉化政策;经济开发。(其余合理〖答案〗酌情给分)(2)表现: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任意两个要点即可)作用:为其政权的合法地位提供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小问1】途径:根据材料“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可归纳出少数民族内迁;根据材料“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推行汉法”可归纳出实行汉化政策;根据材料“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可归纳出经济开发。【小问2】表现:根据材料“辽之先,出自炎帝”可归纳出血缘认同;根据材料“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可归纳出文化认同;根据材料“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可归纳出制度认同。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为其政权的合法地位提供历史依据、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利于民族交融及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石成金』】26.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到了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答案〗(1)原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的发展进步);人地矛盾突出;商品经济发展;农奴逃往城市。(任意三点)影响: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兴起;形成自由平等观念;推动文化教育发展;推动人文精神发展,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任意三点)(2)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速度快、规模大;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城市化分布区域不均;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任意四点)〖解析〗【小问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英国)。根据材料一“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可知,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地矛盾突出;根据材料一“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可知,英国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大量农奴逃往城市”可知,农奴逃亡推动了城市发展。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英国)。根据材料“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上说城市的复兴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在思想文化上,从材料一“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可知市民阶层崇尚自由,推动了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市民阶层的壮大还推动了市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小问2】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根据材料二“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可知,英国城市化速度快、规模大;根据材料二“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可知,英国城市化发展具有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根据材料二“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可知,城市化分布区域不均;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可知,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对外扩张中得来。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其中不少是仅存的珍本。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埃及文物馆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材料二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套),依据不同质地和形式,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故宫博物院通过明清皇家宫殿建筑,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珍宝、钟表、书画、陶瓷、雕塑等艺术藏品常设展览,以及临时特展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故宫历史文物的价值。〖答案〗(1)特点:文物来自于世界各地;馆藏文物多、价值高;通过捐赠、收集、掠夺、盗窃等方式获得。(2)价值:文物能帮助人们去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文物蕴藏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信息;文物可以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文物内涵丰富,有审美、欣赏、借鉴等价值。〖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英国)。特点:根据材料“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可知,文物来自于世界各,馆藏文物多、价值高;根据材料“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对外扩张中得来”可知,通过捐赠、收集、掠夺、盗窃等方式获得。【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清朝(中国)。价值:根据材料“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套),依据不同质地和形式,可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可得出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多,这能帮助人们去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根据材料“宫廷史迹原状陈列,珍宝、钟表、书画、陶瓷、雕塑等艺术藏品常设展览”可得出故宫历史文物蕴藏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信息;根据材料“陶瓷、雕塑等艺术藏品常设展览,以及临时特展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可知,故宫历史文物数量丰富,具有内涵丰富,有审美、欣赏、借鉴等价值,这些文物可以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七集的主题主题第1集穿越海峡:航运的开拓第2集物华天宝:物产的流通第3集货通万国:贸易的畅通第4集智慧之光:科技的传播第5集融合共生:文化的交流第6集海内知己:人口的迁移第7集碧海云帆:梦想的未来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选择部分或全部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区域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阐述:从西汉至明清,海上丝绸之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上丝路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十分明显。佛教僧人频频来往,是南海“丝绸之路”繁盛的重要特征之一。佛教早在西汉已传入中国,僧人在传教的同时,还传入印度的哲学、文学、医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对外贸易带动了海外移民,促进了区域间的民间往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侨乡。伴随着民族迁徙的频繁,海洋文化也逐渐丰富起来,在东南沿海区域许多地方都可看到妈祖崇拜的遗存。总结:古代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把区域间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带动着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系着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景。(示例仅供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解析〗本题是开放类试题,〖答案〗不唯一。可以从整体角度分析得出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区域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阐述时,列举西汉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不同时期中印文明之间的交流史实,以及东南沿海文化的变化史实,得出推动了区域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即可。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生动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的丰功伟绩。在此基础上,历代为政者和学者不断绘制、修正并完善所处时代的“禹贡图”和《禹贡》经文。材料中现象体现了()A.历代统治者重视历史文献 B.九州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C.中国古代版图的不断扩大 D.古代统治阶层的政治理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大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的丰功伟绩,说明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体现了统治阶层的政治理想,因此历代为政者和学者不断绘制、修正并完善,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尚书·禹贡》的记载有传说的成分,不能客观反映九州的地理划分,排除B项;古代中国版图不断扩大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下表是13—14世纪英国王室收入(单位:英镑)统计表。此表内容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英国()在位国王13世纪14世纪亨利三世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王室收入3.4万6.7万9.6万14万13.8万A.议会政治中心地位弱化 B.逐步建立起等级君主制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王权扩张的可能性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英国)。表格数据显示,该时期英国王室收入呈上升趋势,这为国王扩张权力提供了物质基础,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确定了英国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排除A项;中世纪后期英国确立的是议会君主制,法国确立的是等级君主制,排除B项;13—14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尚在萌芽中,谈不上“迅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颁布的《地令》共15条。其中第3条后款有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些规定()A.反映出国家治理存在反复性 B.适应了农耕经济发展需要C.体现出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D.表明均田制正逐步被废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中国)。据材料“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可以看出北魏政府通过颁布相应的土地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B项正确;“反复性”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提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政府的土地政策实施,不能得出均田制被废弃,排除D项。故选B项。4.西周统治者不再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而是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材料中的变化表明该时期()A.政治统治的神权色彩 B.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C.敬德保民的统治思想 D.君权神授的雏形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题意,西周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历史教训,看到民众的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了统治思想具有敬德保民的民本色彩,C项正确;“政治统治的神权色彩”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天命观的变化,与传统天命观走向衰落的观点不符,排除B项;君权神授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5.有学者指出,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尽管只是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并未真正约束列强的行动。但它第一次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之间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作者认为《非战公约》()A.维护了国际关系的和平稳定 B.促进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有效遏制了法西斯对外扩张 D.体现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课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但它第一次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之间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协调,体现了体现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进步,D项正确;《非战公约》并没有真正得到实行,没有维护国际和平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没有有效遏制法西斯对外扩张,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非战公约》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排除B项。故D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该学者意在说明()A.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种植经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C.农耕经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D.农业活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古代新的宗教信仰,例如: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等,这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更丰富,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A项;种植经济的出现使人类走向定居生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7.据考古发现,采用上釉制作技术的唐代岭南地区窑址共有8座,其中粤东有潮州北郊窑、梅县水车窑,粤中有南海、新会官冲、三水、广州西村,粤西有廉江、遂溪。这些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唐代岭南地区()A.制瓷技术领先全国 B.区域发展趋于均衡C.海外贸易发展活跃 D.政府主导对外贸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强调唐代岭南地区采用上釉制作技术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合所学的唐代丝绸之路知识,推知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说明海外贸易发展活跃,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显著进步”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窑址分布较为均衡不等同于当时岭南地区经济发展趋于均衡,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政府主是否导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8.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犯罪率持续上升。1805—1842年,罪案数量增长了7倍之多,其中,1842年的罪案数量达到顶峰,为31309起。纵然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犯罪基数的扩大,但这一时期的人口增幅只有80%,远不及犯罪案件的增速。出现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A.工业化与城市化 B.英国国家权力的强化C.人口数量的增加 D.人们对自由的新理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前半期,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但城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却一时不能跟上,同时广大工人阶层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导致犯罪率上升,A项正确;国家权力的强化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而非导致犯罪率上升,排除B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人口增幅只有80%,远不及犯罪案件的增速”可知,人口增长并非犯罪率上升的深层原因,排除C项;犯罪率上升的深层原因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是次要的,且人们崇尚自由并不会必然导致犯罪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为1889年与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桥梁)交通工具使用变化的情况(单位:辆/天)。这反映出()年份步行人力车马车轿子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11770698454490000192650823146000034593764172922A.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C.现代交通取得全面进步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89年至192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近代上海通行交通工具中,逐渐出现了传统交通方式和近代交通方式并存的局面,体现了生活方式的近代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A项;当时步行和人力车占比较高,说明传统的出行方式占主导。“现代交通取得全面进步”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疾病的免疫。1992年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这表明()A.基础计划免疫实行确保了儿童健康 B.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C.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 D.疫苗的普及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疾病的防控,在儿童计划免疫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B项正确;“确保了儿童健康”说法绝对,排除A项;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包含很多内容,材料只涉及儿童计划免疫问题,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计划免疫工作的成就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1.《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 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 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相一致。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在这之后,儒学长期影响后世王朝的治国理念,材料“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正说明了这一点,D项正确;《五行志》记载了日蚀、月蚀、星体变异和各种灾害以及阴阳学说,故《五行志》不能简单等同于阴阳五行学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政府以经学解释各种灾害和怪异现象,但这不代表其“重视研究”自然灾害,排除B项;《五行志》记载了日蚀、月蚀、星体变异和各种灾害以及阴阳学说,并不是简单的“鬼神论”,排除C项。故选D项。12.公元前3—4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托勒密王朝的这些措施()A.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B.导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加快了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的地中海。根据题干可知,托勒密王朝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这些措施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从而推动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C项正确;这些措施主要是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播和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并不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A项说法有所夸张,排除A项;题干中托勒密王朝的措施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并没有导致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排除B项;题干中托勒密王朝的措施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并未加快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3.18世纪下半叶,巴黎发生了一场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推动的“服装革命”。她们跨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壁垒,以时尚消费连接起宫廷、贵族和第三等级;她们开创了橱窗展示和模特推广等现代营销方式,让旧制度下专属于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这场“服装革命”()A.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B.形成了自由平等的观念C.彰显了工业革命的力量 D.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下半叶(法国)。根据材料“跨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壁垒,以时尚消费连接起宫廷、贵族和第三等级;她们开创了橱窗展示和模特推广等现代营销方式,让旧制度下专属于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可知,18世纪下半叶巴黎发生的“服装革命”,跨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壁垒,让旧制度下专属于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D项正确;材料和提高女性政治地位无关,排除A项;仅凭“贵族的时尚深入民间”不能推断出法国“形成了自由平等的观念”,排除B项;材料和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古阿卡德语原是苏美尔地区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后,阿卡德语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一度成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是()A.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 B.阿卡德王国的兴盛C.人口迁移和经济交流 D.区域性市场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王国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两个王国都使用阿卡德语,推动了阿卡德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可见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推动阿卡德语使用范围扩大,成为区域通用语言,A项正确;阿卡德王国的兴盛及人口迁徙是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两个方面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项;“区域性市场的发展”主要涉及经济方面,不能完整概括其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5.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9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对于此移民回潮,合理的解释是()A.美国的种族歧视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遭受破坏C.欧美文化冲突 D.工业化导致非技术用工需求减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9年到1930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回流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为机器的逐渐普及,非技术用工减少,产生移民回潮,D项正确;“此移民回潮”与美国的种族歧视无关,排除A项;世界大战没有使美国遭受破坏,排除B项;欧美的文化冲突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收安置了来自中东地区国家的数十万难民;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难民署活动,并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这些举措()A.解决了亚洲的难民问题 B.顺应了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趋势C.拓展了多边外交的空间 D.彰显了中国政府的责任与担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中国政府积极参与难民的全球治理,在全球难民安置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这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D项正确;亚洲的难民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排除A项;难民问题不属于劳动力在全球的正常流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旨是中国参与解决难民问题,而非开展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17.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曾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维持了6年的通信联系,他们有关《易经》的讨论对莱布尼茨的数学研究很有帮助。他们发现,《易经》卦图和莱布尼茨的数学二进位十分相似,从而推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的完善。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东学西传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中国传统科技发展领先于西方国家C.传教士占据文化交流的主导地位 D.东方文化点燃了西方思想解放之路〖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易经》促进了西方数学的发展,这表明当时东学西传对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根据材料“《易经》卦图和莱布尼茨的数学二进位十分相似,从而推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的完善。”只能看出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无法产生比较是否先进,排除B项;根据材料“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曾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维持了6年的通信联系,他们有关《易经》的讨论对莱布尼茨的数学研究很有帮助。”仅能得出传教士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无法得出是否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近代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这与中国文化《易经》的传播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蚕丝和丝绸传入西域后,该地区把丝绸纺织和原来的毛、麻纺织结合起来,生产出质地优良的纺织品,并传入到内地。新罗的朝霞绸染色技术比较突出,它传播到中国东北,对契丹朝霞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宋元以降,西方丝绸多从海路来到中国。这体现了()A.中国丝绸文化不断外传 B.中西文化交流频繁C.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 D.欧亚大陆商路众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世界。西域纺织品传入内地,新罗的朝霞绸染色技术传播到中国东北,西方丝绸从海路来到中国,体现了由中国传出的丝织技术和丝绸文化经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进和发展又传回中国,属于文化回流,C项正确;材料所述并非中国丝绸文化外传,而是外国的丝织技术和丝绸文化传入中国,排除A项;中国与西域和新罗的文化交流不属于“中西交流”,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商路情况,且西方丝绸多从海路而非陆路来到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19.16世纪中期以来,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1559年)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1595年)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法王路易十四兴建“中国宫”,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据此可知()A.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扩大 B.欧洲民族国家实力增强C.人文精神影响封建君主 D.饮茶之风盛行亟需瓷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收藏中国瓷器达233件”“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瓷器、绸帐”并结合所学,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商业革命,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东西方商业贸易扩大,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中还有“上层贵族”,C项“封建君主”的说法以偏概全,且材料中的瓷器热不能体现“人文精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收藏”瓷器,D项是把瓷器当日常用品,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下图所示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小爱神形象的带翼天使壁画。这些文物可以佐证()A.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 B.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 D.阿拉伯商人的足迹最远到达中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根据材料“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来自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在其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影响到周边地区,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希腊文化传播并影响到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但不能表示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排除A项;这些文物可以佐证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但不能佐证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材料依据不足,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题干与阿拉伯商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1.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这种魔幻现实色彩是黑奴从他们的非洲老家带来的,但也是瑞典的、荷兰的、英国的海盗们带来的。在加勒比地区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马尔克斯意在强调近现代拉美文化()A.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 B.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C.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 D.促进了不同种族的交融〖答案〗A〖解析〗拉美文化来源包括黑奴从非洲带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瑞典等欧洲人带来的海盗文化,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等,反映出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拉美文化“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说明拉美文化具有独特性,A项正确;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只强调了材料的一个侧面,偏离了材料整体,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拉美文化促进了不同种族交融等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2.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兴起于19世纪欧洲,一战前后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反映了()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大战制约学术交流C.国际格局影响学术研究 D.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及所学可知,东方学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19世纪有了重要发展。一战前后,欧洲主要大国的东方学都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东方学的发展出现新变化,主导国家由欧洲到苏美。由此可见,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着学术研究的方向,C项正确;和平与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并且材料内容并且强调时代发展主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世界大战与学术交流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世界大战对学术交流制约作用的结论,排除B项;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但与材料主要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3.20世纪80年代是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年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增加、内容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分布的广泛、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B.大大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C.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 D.说明感性认知教育得到普遍重视〖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博物馆的建设,不构成必然联系,排除A项;建立博物馆,是为了传承文明成果,提供教育场所,不是各地区文化交流,排除C项;“普遍重视”的表述与事实不相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4.1964年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A.表明保护文化遗产要坚持实用原则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根本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64年世界。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可知,古迹保护与修复强调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体现了古迹保护强调真实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坚持实用原则”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本意是完整保存古迹的美学价值,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非艺术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古迹修复的完整性,但未提及以此为根本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答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材料一自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氏、羌和鲜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奄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2)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少数民族内迁;实行汉化政策;经济开发。(其余合理〖答案〗酌情给分)(2)表现: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任意两个要点即可)作用:为其政权的合法地位提供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小问1】途径:根据材料“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可归纳出少数民族内迁;根据材料“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推行汉法”可归纳出实行汉化政策;根据材料“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可归纳出经济开发。【小问2】表现:根据材料“辽之先,出自炎帝”可归纳出血缘认同;根据材料“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可归纳出文化认同;根据材料“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可归纳出制度认同。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为其政权的合法地位提供历史依据、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利于民族交融及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石成金』】26.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部分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打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一些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果、皮革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freeman)则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式称呼。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