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课堂教学案例_第1页
《母鸡》课堂教学案例_第2页
《母鸡》课堂教学案例_第3页
《母鸡》课堂教学案例_第4页
《母鸡》课堂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鸡》课堂教学案例

吕河镇庙湾小学邹声亮

【案例背景】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主

要地位。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语文教学

的核心。《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

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阅读

成为赏心悦目的感受,成为喜欢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下面就以《母鸡》

这篇课文为载体,尝试通过“一课两上”的方法,做好阅读教学。

【课文简说】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

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

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

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

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

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

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

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

的赞颂。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十来岁的孩子对事物是非全面

的,对课文地阅读、理解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对情感的感知也是非系

统的,他们能记住的、感知的仅仅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情景,是具体的一

小点。虽好奇心特别强烈,但对文字的东西却有些淡漠,看是对母鸡非

常熟悉,实则是模糊的。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学语文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强调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

通过反复地读、议、品、揣摩、内化,让学生从读中悟趣、读中悟情、读

中悟美、读中悟道,达到读悟结合,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全面提高

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我觉得要教好阅读课文,首先就得让学生

多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设计本课时,我力求做到给学生充分的读

书时间,让学生细读细悟;力求朗读方法的多样化,听录音,自由读,

默读,指名读,齐读等,以免读的遍数过多,方式单一,让学生生厌。

教者应该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摒弃支离破碎的分析和喋喋不休的串讲,

给学生一声肯定、一片掌声、一张笑脸。应该以“情”为纽带,让生活

成为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调

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唤起学

生的生活体验,不断地掀起情感的波澜,充分感知伟大而平凡的母爱,

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作者、教者和学生的心灵共鸣的境界。

第一次上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

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体味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2、明白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猫》一文的写作手法的不同。

【预设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活像一个淘气可爱的孩子,实在讨人

喜欢,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看看

老舍先生眼中的母鸡又是什么样的。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

要求,一边听一边看,注意生字的读音,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

是怎么样的?

(由讨厌到尊敬)

三、初知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下面让我们来读课文,读前请看清要求:

1、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

2、交流。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1)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一一”画出来。(2)用“〜〜”画出我对母鸡

态度的句子。

2、交流

(1)列举母鸡的罪状。

(2)说出我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3、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呢?自读

课文4-10自然段,思考:母鸡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你从什么地方看出

来的?

4、交流。

5、表演: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

会说些什么?

五、升华主题

1、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对母鸡的情感还仅仅是喜欢

那么简单吗?请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我不再讨厌母鸡了。我不敢再讨

厌母鸡了。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自然段。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第九自然段。

六、反复回味,拓展练写

1、回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方法,感情读文。

2、交流对比《母鸡》与《猫》写作上的异同点

3、模仿5至8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爱”。

【教学片段实录】

研读感悟,体会母爱

1.研读第一段,培养概括能力。

师:读第一段,画出最能体现讨厌母鸡的句子,并尝试用一两个词

概括。

生:读,找出句子及句中最能体现讨厌母鸡的词语,并思考这句主

要写讨厌母鸡的哪一方面。(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生:第一自然段的“没完没了”、“如怨如诉”看出母鸡爱无病呻吟。

生:第二自然段的“下毒手”、“趁其不备”等词看出母鸡欺软怕硬。

生:第三自然段“发了狂”、“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看出它爱

居功炫耀。

生:...

师总结:……

生:感情朗读。

师:出示句子:“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

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生:自读,交流句子写什么。

师:聋子能听见母鸡叫吗?为什么要说聋子都受不了呢?(体会夸

张写法)仿写:这座山太高了,

2.研读第二段,培养分析能力。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出这一原因的句子,并

标画出来。

出示中心句: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

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指名学生读句子一一圈出重点词再读。

(3)围绕中心句研读第二段。

认真读课文第二段,找出体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词句,可以圈画,写感受,谈体会。

(4)交流讨论。

体会负责:母鸡所做的一切(保护、喂养、照顾等)都是母鸡负责

的表现。

体会慈爱:句1: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

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①自读,谈感受。

②比较:鸡雏的肚子怎样?母鸡自己又怎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③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句2: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

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①读句子抓住“一声也不哼”感受慈爱,并进行朗读指导。

②比较:以前会这样吗?(联系第二自然段:对别的母鸡下毒手,

咬下一撮儿毛来)体会慈爱。

③齐读这一句。

体会勇敢:句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

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①抓"不论……总是……”读。

②从“挺着脖儿”感受勇敢。

句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

公鸡也怕它三分。

①自读,谈感受。

②比较:以前它见大公鸡是怎样的?(联系“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③指名学生读。

体会辛苦:引导学生从第八自然段体会,并概括出这里主要写出了

母鸡“夜间睡不好”一一辛苦。

(5)再读中心句,体会母鸡的伟大。

(6)体会敬意。

①出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②质疑:对一只小小的母鸡有什么不敢的,作者用“不敢”恰当吗?

③小结:用不敢是对母爱的敬意。

④带着敬意齐读这一句。

⑤什么原因使我对母鸡怀有深深的敬意?齐读中心句。

【教后反思】

《母鸡》一课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

描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赞美了母鸡的伟大,表达了对母

爱的的赞扬。全文语言通俗流畅,内容浅显易懂,但课文主旨又意蕴深

远。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读,既是目标,又成为了很有效的方法。

教学中我力争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让

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抓住重点

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

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

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

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抓关键句

理解,使学生在读中明理,理中悟情。

纵观课堂,虽然力求最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性,但仍有很

多不足,导课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因

预设问题时高估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希望通过学生的独特感受,感悟到

作者对母鸡深深的讨厌之情。结果学生说不出什么,能说的,也只是重

复别人说过的体会,虽然老师竭尽全力,但还是显得很勉强,教学节奏

就显得慢了一些。在游戏表演环节有走过场的嫌疑,少却了对文本的深

入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本节课并没有完全得以体现,读的不

够扎实,不够深入。

【再教设想】

一、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引入,先由学生说对母鸡的看法,引导归

纳出母鸡让人讨厌的几点,然后对照课文第一部分具体感知,再通过朗

读体会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二、删去表演部分,或放在课外拓展中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文

本的读与学生自己的理解上。

三、每一步设计都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采取形象、直观的手

段教学。

第二次上课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知道“没完没了”、“如怨如诉”等词语写作者对鸡叫

声的厌烦之情。

2、正确朗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及作者态度

变化的原因。

3、能在指导中体会到母鸡叫声中传递的意思,感受到母爱的无私无

畏。

4、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5、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

大。

【预设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交流对母鸡的态度及认识引入新课。

二、对比第一部分,归纳总结母鸡的讨厌之处。

三、初读课文,了解基本结构

1、朗读扫清生字词。

2、默读理清结构:讨厌一一过渡一一不敢讨厌。

3、找出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待交流。

四、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作者为什么不敢讨厌母鸡。

1、作者就这样一直讨厌母鸡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再来透过

叫声寻找答案。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母鸡叫声的句子,从中你又能读懂

什么?

2、交流学生画的描写母鸡叫声的句子,谈体会。学生交流到哪一部

分就学习哪一部分。

3、从母鸡的叫声中体会它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找出描写母鸡句子读

读。让学生模仿动作,创设情境引读,体会母鸡的勇敢、辛苦、负责等。

五、学习第9小节

六、引读第5-10小节,再品母爱感情朗读。

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七、学习写法,再推情感。

1、对比写法。

2、小结升华情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再教片段实录】

片段一:导入新课

师:(学生正吃蛋奶早餐走进教室)大家爱吃鸡蛋吗?

生:(每天都吃鸡蛋,学生已有些腻了)不太喜欢。

师:那母鸡你们喜欢吗?

生:讨厌!

生:母鸡脏死了,随地大便,恶心!

生:舌L叫,成天嘎嘎嘎的,下个蛋能吵几十里,烦死了!

生:成天到处乱刨,还偷吃晒得粮食,赶都赶不走。

生:从来都不反抗公鸡,专门欺负比它弱小的小鸡。

生:...

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都能跟上大作家老舍先生了,老师很高兴,

那么就请大家将课本翻到第74页,自读一二三自然段,看看老舍先生是

怎样写母鸡的讨厌之处的?(进入新课地学习)

生朗读思考。

默读在思考,然后交流。

片段二:研读课文4-10自然段

师: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

的句子,画下来。

师出示:它负责、慈(ci)爱、勇敢、辛(xin)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读第4-10自然段,看看哪

些词、句写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勾画、批注在旁边,可以是书上的词

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

生:自读、自学、交流。

师:补充、与学生共同评议(学生只要能说得有理有据即可)。

生:生互相读、竞赛读课文,加深感悟。

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

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

勇敢:“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

辛苦:“立刻警戒”:换词解释“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

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师: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理解拓展:

1、母鸡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2、说话练习,让孩子们用书上的语言填空。

A、当有老鹰飞来,母鸡()□

B、当母鸡发现一些吃的,它()o

【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