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一维杆件有限元分析_第1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一维杆件有限元分析_第2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一维杆件有限元分析_第3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一维杆件有限元分析_第4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一维杆件有限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一维杆件有限元分析1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一维杆件有限元分析1.1绪论1.1.1有限元法的历史和发展有限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是一种用于求解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最初,FEM是在航空工业中为解决飞机结构的应力分析问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FEM逐渐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成为解决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热传导等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1.1.2维杆件分析的工程背景在工程实践中,一维杆件分析是有限元法应用的最基础案例。杆件可以是桥梁的支撑柱、建筑的梁、机械的轴等,这些结构在承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拉伸或压缩变形。通过一维杆件的有限元分析,工程师可以计算出杆件内部的应力分布,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从而优化设计,确保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1.2维杆件有限元分析原理一维杆件的有限元分析主要基于以下步骤:离散化:将连续的杆件结构划分为多个小段,即单元,每个单元视为独立的分析对象。建立单元模型:对于每个单元,建立其力学模型,通常使用胡克定律描述单元的弹性行为。组装整体矩阵:将所有单元的局部矩阵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形成整体结构的力学模型。施加边界条件:根据工程问题,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如固定端、自由端或施加外力。求解:利用线性代数方法求解整体刚度矩阵方程,得到杆件的位移、应力和应变分布。1.2.1示例:一维杆件的有限元分析假设我们有一根长度为1米的均匀杆件,两端分别固定和自由,受到1000N的轴向力作用。杆件的横截面积为0.01平方米,弹性模量为200GPa。我们将杆件离散化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0.1米。1.2.1.1步骤1:离散化将杆件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0.1米。1.2.1.2步骤2:建立单元模型对于每个单元,使用胡克定律建立力学模型。假设单元i的位移为ui和ui+F其中,E是弹性模量,A是横截面积,Δx1.2.1.3步骤3:组装整体矩阵将所有单元的局部矩阵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K。整体刚度矩阵的大小取决于杆件的离散化程度,对于10个单元的杆件,K是一个11x11的矩阵。1.2.1.4步骤4:施加边界条件一端固定,意味着该端的位移为0;另一端自由,意味着该端的内力为0。在施加外力的单元,其内力等于外力。1.2.1.5步骤5:求解利用线性代数方法求解整体刚度矩阵方程Ku=F,其中u1.2.1.6代码示例importnumpyasnp

#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A=0.01#横截面积,单位:m^2

F=1000#外力,单位:N

L=1#杆件总长度,单位:m

n=10#单元数量

#单元长度

delta_x=L/n

#初始刚度矩阵和外力向量

K=np.zeros((n+1,n+1))

F_vec=np.zeros(n+1)

#建立刚度矩阵

foriinrange(n):

K[i,i]+=E*A/delta_x

K[i,i+1]-=E*A/delta_x

K[i+1,i]-=E*A/delta_x

K[i+1,i+1]+=E*A/delta_x

#施加边界条件

K[0,:]=0

K[0,0]=1

F_vec[0]=0

#施加外力

F_vec[-1]=F

#求解位移向量

u=np.linalg.solve(K,F_vec)

#计算应力

stress=np.zeros(n)

foriinrange(n):

stress[i]=E*(u[i+1]-u[i])/delta_x

print("位移向量:",u)

print("应力分布:",stress)1.2.1.7解释上述代码首先定义了材料属性和杆件的几何参数,然后通过循环建立了整体刚度矩阵K。在施加边界条件后,使用numpy.linalg.solve函数求解位移向量u。最后,根据位移向量计算了每个单元的应力分布。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限元法在解决一维杆件问题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FEM可以处理更复杂、更高维度的问题,但其核心思想和步骤与这个一维杆件分析相似。2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在弹性力学中,我们关注的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何变形,以及这种变形如何影响物体内部的应力和应变分布。对于一维杆件的分析,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轴向力对杆件的影响。下面,我们将探讨一维杆件的弹性力学基本方程。2.1轴向力与轴向应变一维杆件在轴向力F的作用下,其轴向应变ε可以通过下式计算:ε其中,ΔL是杆件长度的变化量,L2.2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描述了应力σ与应变ε之间的线性关系:σ这里,E是材料的弹性模量,它是一个常数,表示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2.3平衡方程对于一维杆件,平衡方程可以简化为:d其中,A是杆件的横截面积,f是分布力。这个方程表示了杆件内部的应力分布必须满足力的平衡条件。3加权残值法与伽辽金方法在有限元法中,加权残值法和伽辽金方法是求解微分方程的两种重要技术。它们通过将微分方程的残差与一组加权函数相乘,然后在给定的域上积分,来寻找方程的近似解。3.1加权残值法考虑一个简单的微分方程:d其边界条件为:u加权残值法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近似解uhx,使得方程的残差Rx03.1.1代码示例假设我们使用线性插值函数作为加权函数和近似解,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和SciPy求解上述方程的示例: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arseimportdiags

fromscipy.sparse.linalgimportspsolve

#定义参数

L=1.0

N=10#网格点数

f=lambdax:x#分布力函数

#创建网格

x=np.linspace(0,L,N+1)

#构建有限元矩阵

data=np.array([[-1]*N,[2]*N,[-1]*N])

offsets=np.array([-1,0,1])

A=diags(data,offsets,shape=(N-1,N-1)).toarray()

#构建右侧向量

b=np.zeros(N-1)

dx=x[1]-x[0]

foriinrange(1,N):

b[i-1]=dx**2*f(x[i])

#解线性方程组

u_h=np.zeros(N+1)

u_h[1:-1]=spsolve(A,b)

#打印结果

print(u_h)3.2伽辽金方法伽辽金方法是加权残值法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中加权函数wx与近似解u3.2.1代码示例使用伽辽金方法求解上述方程的Python代码示例如下: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arseimportdiags

fromscipy.sparse.linalgimportspsolve

#定义参数

L=1.0

N=10#网格点数

f=lambdax:x#分布力函数

#创建网格

x=np.linspace(0,L,N+1)

#构建伽辽金矩阵

data=np.array([[-1]*N,[2]*N,[-1]*N])

offsets=np.array([-1,0,1])

A=diags(data,offsets,shape=(N-1,N-1))

#构建右侧向量

b=np.zeros(N-1)

dx=x[1]-x[0]

foriinrange(1,N):

b[i-1]=dx**2*f(x[i])

#解线性方程组

u_h=np.zeros(N+1)

u_h[1:-1]=spsolve(A,b)

#打印结果

print(u_h)请注意,上述代码示例中的伽辽金方法与加权残值法的实现几乎相同,因为在这个特定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了相同的基函数来表示加权函数和近似解。在更复杂的问题中,伽辽金方法的实现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考虑和调整。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求解一维杆件的弹性力学问题,为更复杂的多维问题提供基础。4维杆件的有限元分析4.1单元的选择与划分在有限元分析中,一维杆件的模型通常被离散化为一系列的线性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是等长的,也可以根据结构的复杂性和所需精度进行变化。单元的选择与划分直接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4.1.1选择单元对于一维杆件,最常用的单元是线性单元,即两端点的杆单元。这种单元假设杆件在单元内部是均匀的,应力和应变在单元内线性变化。4.1.2划分单元单元的划分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结构的几何形状:如果杆件的截面或长度有显著变化,应增加单元数量以捕捉这些变化。-载荷分布:在载荷集中或变化大的区域,应使用更小的单元。-边界条件:在边界条件复杂或变化的区域,单元划分应更细。例如,假设我们有一根长度为10米的均匀杆件,两端固定,中间受到集中力的作用。为了进行有限元分析,我们可以将杆件划分为10个等长的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1米。4.2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单元刚度矩阵是有限元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单元内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对于一维杆件,单元刚度矩阵是一个2x2的矩阵,因为它只考虑了两端点的位移。4.2.1建立刚度矩阵对于一个两端固定的杆单元,其刚度矩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建立:K其中,E是弹性模量,A是截面积,L是单元长度。4.2.2示例代码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建立单元刚度矩阵的例子:#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定义单元参数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帕斯卡

A=0.01#截面积,单位:平方米

L=1.0#单元长度,单位:米

#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defbuild_stiffness_matrix(E,A,L):

"""

建立一维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

:paramE:弹性模量

:paramA:截面积

:paramL:单元长度

:return:单元刚度矩阵

"""

k=E*A/L

K=np.array([[k,-k],

[-k,k]])

returnK

#输出单元刚度矩阵

K=build_stiffness_matrix(E,A,L)

print(K)4.2.3解释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单元的物理参数:弹性模量E、截面积A和单元长度L。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build_stiffness_matrix来计算单元刚度矩阵。最后,我们调用这个函数并打印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为每个单元建立刚度矩阵,然后将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组装成全局刚度矩阵,进行整个结构的分析。4.2.4全局刚度矩阵的组装假设我们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1米,弹性模量和截面积相同。全局刚度矩阵的组装如下:#定义单元数量

num_elements=3

#初始化全局刚度矩阵

K_global=np.zeros((num_elements+1,num_elements+1))

#组装全局刚度矩阵

foriinrange(num_elements):

K=build_stiffness_matrix(E,A,L)

K_global[i:i+2,i:i+2]+=K

#输出全局刚度矩阵

print(K_global)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初始化了一个全局刚度矩阵,其大小为单元数量加1(因为两端点的位移)。然后,我们遍历每个单元,使用build_stiffness_matrix函数计算单元刚度矩阵,并将其添加到全局刚度矩阵的相应位置。最后,我们打印出全局刚度矩阵。通过单元的选择与划分,以及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我们可以进行一维杆件的有限元分析,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5边界条件与载荷处理5.1施加边界条件的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边界条件的施加是确保解的准确性和物理意义的关键步骤。边界条件可以分为位移边界条件和力边界条件。对于一维杆件问题,边界条件通常涉及节点的位移和节点上的外力。5.1.1位移边界条件位移边界条件直接规定了结构在某些点的位移值。例如,在一端固定的杆件中,固定端的位移为零。在数学上,这通常表示为:u其中,u是位移,x05.1.2力边界条件力边界条件则是在结构的某些点上施加外力。例如,如果在杆件的一端施加了100N的力,这可以表示为:F其中,F是外力,x15.1.3示例:Python代码施加边界条件假设我们有一维杆件,使用Python和NumPy库进行有限元分析。下面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杆件的两端施加位移和力的边界条件。importnumpyasnp

#杆件的节点数

num_nodes=5

#创建一个零向量,用于存储位移

displacements=np.zeros(num_nodes)

#创建一个零向量,用于存储外力

forces=np.zeros(num_nodes)

#施加位移边界条件

#假设第一个节点的位移为0

displacements[0]=0

#施加力边界条件

#假设最后一个节点受到100N的力

forces[-1]=100

#打印结果

print("Displacements:",displacements)

print("Forces:",forces)5.2处理不同类型的载荷在有限元分析中,载荷可以是点载荷、分布载荷或体载荷。对于一维杆件,我们主要关注点载荷和分布载荷。5.2.1点载荷点载荷是在结构的特定点上施加的力。在有限元分析中,点载荷可以直接施加在节点上。5.2.2分布载荷分布载荷是在结构的某个区域上均匀或非均匀分布的力。在有限元分析中,分布载荷需要转换为等效的节点载荷。5.2.3示例:Python代码处理点载荷和分布载荷下面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Python中处理点载荷和分布载荷。假设我们有一维杆件,长度为10m,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1m。importnumpyasnp

#杆件的节点数

num_nodes=11

#创建一个零向量,用于存储外力

forces=np.zeros(num_nodes)

#施加点载荷

#假设在第5个节点上施加了200N的力

forces[4]=200

#处理分布载荷

#假设在第3到第7个单元上施加了每米50N的分布载荷

#需要将分布载荷转换为节点载荷

foriinrange(2,7):

forces[i]+=25#每个节点承受一半的分布载荷

#打印结果

print("Forces:",forces)在处理分布载荷时,我们通常将分布载荷转换为节点载荷,这样可以简化计算。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假设分布载荷在每个单元上均匀分布,因此每个节点承受的载荷是分布载荷的一半。通过上述代码示例,我们可以看到边界条件和载荷处理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具体实现。在实际应用中,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调整,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求解过程6.1线性方程组的建立在有限元分析中,一维杆件问题可以通过离散化结构为一系列的单元来解决。每个单元的力学行为可以用单元刚度矩阵来描述,而整个结构的力学行为则由全局刚度矩阵表示。全局刚度矩阵的建立是通过将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行组装得到的,这一过程最终形成一个线性方程组,用于求解结构的位移。6.1.1示例:一维杆件的有限元分析假设我们有一根由两个不同材料组成的杆件,分为两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为1米,截面积为0.01平方米。第一个单元的弹性模量为200GPa,第二个单元的弹性模量为100GPa。杆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1000N的拉力。我们使用有限元法来建立线性方程组并求解位移。6.1.1.1单元刚度矩阵对于一维杆件,单元刚度矩阵为2x2矩阵,形式如下:K其中,E是弹性模量,A是截面积,L是单元长度。6.1.1.2全局刚度矩阵将两个单元的刚度矩阵组装成全局刚度矩阵:K6.1.1.3求解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的形式为:K其中,K是全局刚度矩阵,u是位移向量,F是外力向量。6.1.2Python代码示例importnumpyasnp

#单元属性

E1,A1,L1=200e9,0.01,1.0#第一个单元

E2,A2,L2=100e9,0.01,1.0#第二个单元

#单元刚度矩阵

K1=(E1*A1/L1)*np.array([[1,-1],[-1,1]])

K2=(E2*A2/L2)*np.array([[1,-1],[-1,1]])

#全局刚度矩阵

K_global=np.array([[K1[0,0],K1[0,1],0],

[K1[1,0],K1[1,1]+K2[0,0],K2[0,1]],

[0,K2[1,0],K2[1,1]]])

#外力向量

F=np.array([0,0,1000])

#位移边界条件

u=np.array([0,None,None])

#求解位移

K_eff=K_global[1:,1:]

F_eff=F[1:]

u_eff=np.linalg.solve(K_eff,F_eff)

#完整位移向量

u[1:]=u_eff

print("位移向量:",u)6.2求解位移与应力一旦线性方程组求解得到位移向量,我们就可以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力。应力的计算基于胡克定律,即应力等于弹性模量乘以应变。应变则可以通过位移和单元长度计算得到。6.2.1应力计算公式对于一维杆件,单元应力σ的计算公式为:σ其中,Δu6.2.2Python代码示例#位移差

delta_u1=u[1]-u[0]

delta_u2=u[2]-u[1]

#应力计算

sigma1=E1*delta_u1/L1

sigma2=E2*delta_u2/L2

print("第一个单元的应力:",sigma1)

print("第二个单元的应力:",sigma2)通过上述步骤,我们不仅能够求解一维杆件的位移,还能进一步计算出每个单元的应力,从而全面了解杆件在受力情况下的力学响应。7后处理与结果分析7.1位移和应力的可视化在完成一维杆件的有限元分析后,后处理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它帮助我们理解模型的响应并验证计算的准确性。位移和应力的可视化是这一阶段的两个关键方面,它们能够直观地展示结构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内部应力分布。7.1.1位移可视化位移可视化通常涉及将计算出的位移值映射到杆件的几何形状上,以图形方式展示。这可以通过多种软件工具实现,如MATLAB、Python等。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和matplotlib库进行位移可视化的示例: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importnumpyasnp

#示例数据:节点位移

node_displacements=np.array([0.0,0.005,0.01,0.015,0.02])

#节点位置

node_positions=np.array([0.0,0.5,1.0,1.5,2.0])

#绘制位移图

plt.figure(figsize=(10,5))

plt.plot(node_positions,node_displacements,marker='o',linestyle='-',color='b')

plt.title('一维杆件的位移分布')

plt.xlabel('位置(m)')

plt.ylabel('位移(m)')

plt.grid(True)

plt.show()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导入了matplotlib.pyplot和numpy库。node_displacements数组存储了每个节点的位移值,而node_positions数组则存储了节点的位置。通过plt.plot函数,我们将位移值绘制成线图,并使用plt.title、plt.xlabel和plt.ylabel来设置图表的标题和轴标签。最后,plt.show函数用于显示图表。7.1.2应力可视化应力可视化同样重要,它帮助我们识别结构中的高应力区域,这些区域可能是结构失效的潜在位置。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进行应力可视化的示例:#示例数据:单元应力

element_stresses=np.array([100.0,150.0,200.0,250.0])

#元素位置(假设每个元素长度相同)

element_positions=np.array([0.25,0.75,1.25,1.75])

#绘制应力图

plt.figure(figsize=(10,5))

plt.plot(element_positions,element_stresses,marker='s',linestyle='-',color='r')

plt.title('一维杆件的应力分布')

plt.xlabel('位置(m)')

plt.ylabel('应力(Pa)')

plt.grid(True)

plt.show()在这个例子中,element_stresses数组存储了每个单元的应力值,而element_positions数组则存储了单元的中心位置。我们使用与位移可视化相同的步骤来绘制应力图,只是改变了数据和图表的样式。7.2结果的验证与误差分析验证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是确保计算准确性的关键步骤。这通常涉及将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误差分析则帮助我们量化计算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7.2.1理论解比较假设我们有一维杆件的理论解,我们可以将其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例如,对于均匀受力的杆件,理论解的位移可以由以下公式给出:u其中,ux是位移,F是施加的力,E是弹性模量,A是截面积,x#理论解参数

F=1000.0#施加的力(N)

E=2e11#弹性模量(Pa)

A=0.001#截面积(m^2)

#计算理论解位移

theoretical_displacements=F/(E*A)*node_positions

#绘制理论解与有限元解的位移图

plt.figure(figsize=(10,5))

plt.plot(node_positions,node_displacements,marker='o',linestyle='-',color='b',label='有限元解')

plt.plot(node_positions,theoretical_displacements,marker='s',linestyle='--',color='r',label='理论解')

plt.title('一维杆件的位移分布比较')

plt.xlabel('位置(m)')

plt.ylabel('位移(m)')

plt.legend()

plt.grid(True)

plt.show()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计算了理论解的位移值,然后在同一图表上绘制了有限元解和理论解的位移分布,以便进行直观的比较。7.2.2误差分析误差分析通常涉及计算有限元解与理论解之间的差异。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进行误差分析的示例:#计算误差

errors=np.abs(node_displacements-theoretical_displacements)

#绘制误差图

plt.figure(figsize=(10,5))

plt.plot(node_positions,errors,marker='o',linestyle='-',color='g')

plt.title('一维杆件的位移误差分布')

plt.xlabel('位置(m)')

plt.ylabel('误差(m)')

plt.grid(True)

plt.show()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np.abs函数计算了有限元解与理论解之间的绝对误差,并将其绘制成图表,以直观地展示误差分布。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后处理与结果分析,确保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材料非线性的影响8.1材料非线性简介在弹性力学的有限元分析中,材料非线性是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遵循线性比例。这种非线性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材料的塑性、粘弹性、超弹性等特性。当材料达到其弹性极限后,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将不再保持线性,而是进入塑性阶段,此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将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8.1.1塑性材料的有限元分析塑性材料的分析通常需要引入塑性理论,其中最常见的是vonMises屈服准则和Tresca屈服准则。在有限元分析中,这些准则用于判断材料是否达到屈服点,一旦达到,材料将开始塑性变形。8.1.1.1示例:使用Python进行塑性材料的有限元分析假设我们有一个一维杆件,其材料遵循vonMises屈服准则。我们将使用Python的numpy和scipy库来模拟这一过程。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optimizeimportfsolve

#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sigma_y=250e6#屈服强度,单位:Pa

nu=0.3#泊松比

#几何属性

L=1.0#杆件长度,单位:m

A=0.01#截面积,单位:m^2

#外力

F=10000#单位:N

#定义vonMises屈服准则函数

defvon_mises_criterion(sigma,sigma_y):

returnsigma-sigma_y

#定义应力-应变关系

defstress_strain_relation(strain,E,sigma_y):

ifstrain<sigma_y/E:

#弹性阶段

returnE*strain

else:

#塑性阶段,假设硬化模量为0

returnsigma_y

#计算应变

defcalculate_strain(F,A,E,sigma_y):

#初始应变

strain=F/(A*E)

#检查是否达到屈服点

sigma=stress_strain_relation(strain,E,sigma_y)

ifvon_mises_criterion(sigma,sigma_y)>0:

#使用fsolve求解塑性应变

strain=fsolve(lambdax:F-A*stress_strain_relation(x,E,sigma_y),strain)

returnstrain

#计算最终应变

final_strain=calculate_strain(F,A,E,sigma_y)

print("最终应变:",final_strain)8.1.2解释上述代码首先定义了材料和几何属性,然后定义了vonMises屈服准则和应力-应变关系函数。calculate_strain函数用于计算在给定外力下的最终应变,它首先计算弹性阶段的应变,然后检查是否达到屈服点。如果达到,使用fsolve函数求解塑性应变。8.2几何非线性与大变形分析8.2.1几何非线性简介几何非线性分析考虑了结构变形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变形情况下。当结构的变形足以改变其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