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磁铁能吸引什么总第1课时
1、了解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教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而了解磁铁有
学吸引铁和银这一基本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引导学生能够利用磁铁能吸引铁和银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
目
的问题,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
标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
教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具有吸引铁和镁这一基本特性,并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
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银,并能够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
题。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颗小钢珠,引导: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张纸和一颗小钢珠,
老师能够不用任何东西把这颗小钢珠粘到这张纸上,大家相信吗?请睁大眼睛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把钢珠粘到纸上。
学生感到非常奇怪,睁大眼睛看着老师和老师手上的纸。
3、教师揭开谜底:并不是老师会魔术,其实秘密就在老师手上这张纸上面。
教师把这张纸的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学生发现这张纸的反面上粘着一块小磁铁。
4、教师继续引导:其实不是这张纸吸住了这颗小钢珠,而是这块小磁铁吸住了这颗小钢珠。
如此看来,这块小磁铁的作用还真大。除了这颗小钢珠之外,磁铁还能吸引哪些东西呢?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5、揭示课题:1、磁铁能吸引什么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一)磁铁的形状
(-)探索实践,了解磁铁能吸引什么
1、教师引导:同学们,磁铁究竟能吸引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如铜片、回形针、小石块、啤酒瓶盖、铁钉、铝片、纸片、布
片、小钢珠、橡皮、木片、玻璃珠、剪刀、各种硬币等等物品。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能够找到的
物品拿出来。
3、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用磁铁分别去吸这些物品,看一看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
品不能被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一起,并请大家在实验记录单上面相应的位置打
钩,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放在一起,并在记录单相应位置打X。验证好这些东西之后,请大
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有
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相机出示实验记录单,并发放给各个小组。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5、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小组同学之间要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这个实验,
并且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把你能找到的物品都都拿来验证一下,看看磁铁能不能吸引这些物
品?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我们提出的问题。
6、实验结束之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单,并请相应小组的同学介绍
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7、教师引导:同学们,大家现在再来看一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分别是哪些?
8、学生读一读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的名称,并且再思考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含有铁。
9、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弄明白,科学家研究磁铁的时候,测试过很多材料,最终科学家们发
现,磁铁不但能够吸引铁,还能够吸引锲和钻。锲和钻也是一种金属,在我们熟悉的一元硬币
中,就含有银的成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知
道了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并且还知道了磁铁具有能吸引铁和银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利用磁
铁的这一特性,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五、作业布置
小刚家刚装修完,小刚的爸爸发现,木匠师傅干完活之后,在垃圾木屑中还有很多的铁钉,
倒掉又很浪费。请大家帮小刚的爸爸想想办法,怎样把木屑中的铁钉给找出来。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板书设计
形状性质
教学反思
课题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总第2课时
教
1、通过探讨使小车用运动起来的方法,复习拉力、推力的知识,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
学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铁有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并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玩一玩“蝴
蝶飞”游戏。
目3、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4、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并能够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磁力作用及磁铁隔空隔物吸铁的
教学
特性。
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知道磁铁能隔空、隔
难点
物吸铁。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二、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什
么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正如大家刚才说的,磁铁能吸引铁和银,那么同学们知道磁铁是怎样吸引铁和银的吗?今天
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第二课。
3、揭示课题: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一)探究如何让小车动起来
(二)实验探究:不接触小车,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1、实验材料:一辆小车、一块条形磁铁。
2、实验方法:把小车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块条形磁铁,把条形磁铁的一端,对着小车慢慢靠近,利用磁
力使小车移动。然后再换磁铁的另一端试试。
3、实验要领:在实验中要把握好条形磁铁靠近小车的位置和手拿磁铁移动的速度,不要忽快忽慢。这个实
验可以多做几次,效果会更好。
4、学生实验之后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接触小车,也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5、教师再次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拿的是条形磁铁做实验,那么其它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能做出同样
的效果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选一种形状的磁铁,再来做一做实验,看看效果怎么样?
6、学生做完实验之后,交流试验情况,教师引导:看来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磁铁,都能不用靠近小车使小车
运动起来。实验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磁铁不用靠近小车,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作出小结: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使小车运动起来,利用的是磁力。因为磁铁有
磁力,磁力可以吸引铁,小车就是用铁片制作而成的,所以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8、教师引导:下面我们继续来试一试,在小车和磁铁中间隔着一些物体,磁铁还能让小车动起来吗?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纸张、塑料片、布片、餐巾纸等较薄的物品。
9、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边实验边观察实验的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
相机加以提示。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隔着这些物品,为什么还能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
动起来?
10、10、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说到了磁铁有磁力,只要在磁力的范围之内,磁铁都可以在
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虽然小车和磁铁之间隔着其他东西,但是并不影响磁铁磁力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磁铁。
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板书设计磁力作用隔空隔物吸铁
教学反思
课题3.磁铁的两极总第3课时
教1、知道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块磁铁上都有两个磁极。
学2、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从而明白磁铁上磁极部位磁力最
强。
目
3、应用磁铁上磁极部分磁力最强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科
标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得出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从而明白磁极部位
教学
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探究磁铁上磁极部位磁力最强,并运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三、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
2、教师播放视频:桌上放着一玦条形磁铁,教师拿着一颗小钢珠,轻轻滚向磁铁的中间,这颗小钢珠轻轻
地滚到了磁铁的一端;教师又拿了一颗小钢珠,重复刚才的动作,这颗小钢珠滚到了磁铁的另一端。
3、学生认真看视频,看完视频,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发现两颗小钢珠都从条形磁铁的中间
滚向了条形磁铁的两端,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4、揭示课题:3、磁铁的两极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刚才大家看到两颗小钢珠从磁铁的中间滚向了磁铁的两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来预测
一下。
2、探究实验一: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
教师强调: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这个条形磁铁。老师把这块条形磁铁分成了五个部分,在这五个点上面分别
标上12345这5个数字,下面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五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实验方法:将这块条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根回形针分别接触条形磁铁上的五个部位,感受一下这五
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教师强调实验要领: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重复多做几次,充分感受条形磁铁上5个部位磁力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实验,感受条形磁铁各个部位磁力的大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实验的结论。
3、探究实验二
实验材料:一块条形磁铁、五枚回形针。
实验方法:把五枚回形针分别摆放在桌面上,对应磁铁上相应的五个部位,然后用条形磁铁慢慢靠近这五枚
回形针。
强调实验要领: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五枚回形针摆放的位置要均匀,要对应条形磁铁上面的五个部位,条
形磁铁要对着这五个回形针慢慢接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这个实验可以多做几遍,看看每次实验
的现象是否一样。
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要领。
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记录,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个小实验,我们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就是
磁铁两极的磁力是最大的。
4、探究实验三
教师引导:为了进一步探究磁铁上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我们再来玩一玩铁粉盒子。
出示铁粉盒子并引导:同学们,大家看,这就是铁粉盒子,铁粉盒子里面装的全是铁粉,我们只要把一块小
的条形磁铁放在铁粉盒子上面,然后轻轻的晃动盒子,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5、教师出示一块条形磁铁,引导: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块条形磁铁,这块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学生上讲台指一指条形磁铁的磁极。
一块条形磁铁上有只几个磁极呢?两个磁极。
我们再次回顾刚才做的三个探究实验,想一想实验中的哪些现象说明了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学生回顾三个探究实验,想一想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磁极这个概念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3.磁铁的两极
板书设计
磁极部位磁力最强
教学反思
课题4.磁极与方向总第4课时
教1、知道磁极与方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南极用字母S表示,在磁铁上一般为蓝色,北极用字母N
表示,在磁铁上一般为红色。
学2、通过用不同形状的磁铁进行探究活动,了解磁极与方向的对应关系。
3、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
目
的发现与想法。
标4、了解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和运用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运用不同形状的磁铁进行探究活动,了解磁铁的磁极与方向的对应关系。
难点:能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活动,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的结论,了解磁极与方向的对
重点应关系。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2、播放视频:有一个碗,碗里面有一条塑料小鱼,塑料小鱼漂浮在水面上,头朝南尾朝北。教师转动小鱼,
让小鱼头朝北尾朝南,可是小鱼在水里轻轻的转动,等到静止下来的时候,仍然头朝南尾朝北。教师再做一
次同样的动作,结果仍然是一样的。
3、学生观看视频,看完之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什么无论怎样转动,小鱼都会头朝南尾朝北呢?
4、学生猜测,教师相机出示塑料小鱼的背面,学生发现鱼的背面有一小块磁铁。
5、教师继续引导:难道塑料小鱼头朝南尾朝北跟磁铁有关系吗?还是说磁极与方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呢?
6、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揭示课题:4、磁极与方向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1、探究实验一
(1)教师引导:想要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探究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组装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没有方向标识的小磁铁、旋转架、一张小纸条、记号笔、双面胶等等。
(3)教师示范组装好实验器材,讲解实验的方法:同学们,器材组装好之后,轻轻转动小磁铁,观察它静
止后两端各指向什么方向,然后用记号笔在小纸条上做上记号,用双面胶把小纸条粘贴在小磁铁的末端,可
以多做几次实验,看看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一样?
(4)学生分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同小组同学共同合作完成本次试验,每
个同学都要做几做几次实验。
(5)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发现当磁铁静止的时候,它的一
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不过我们刚才用的是条形磁铁,其它形状的磁铁是否也是这样呢?
下面我们用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再来做一做这个小实验。
2、探究实验二
(1)实验材料:木头支架、细线、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纸条、记号笔、双面胶等等。
(2)实验方法:我们用悬挂法来测试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先把蹄形磁铁或者环形磁铁用细线悬挂在木头
支架上。然后让磁铁轻轻转动,观察磁铁静止后,蹄形磁铁的两个蹄各指向哪个方向,环形磁铁的两个面各
朝那个方向,然后做好标志。这个实验也要多做几次,看看实验结果是否都一样。
(3)各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先进行一种磁铁的实验,做完之后,再进行另一种磁铁的
实验。每种磁铁都要多做几次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也跟条形磁铁一
样,一边总是指向南方,另一边总是指向北方。由此看来,磁极与方向是有关系的。
3、得出实验结论,了解磁铁的磁极与方向。
4、引导学生在没有磁极标志的磁铁上标上磁极标志。
学生分小组活动,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在没有磁极标志的磁铁上,标上S和N。
展示学生标号S极和N极的磁铁,并当场验证一下同学们标的是否准确,进一步巩固磁极与方向的学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4.磁极与方向
板书设计南极一一S一一蓝色
北极一一N一一红色
教学反思
课题5.做一个指南针总第5课时
教(~)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900多年前,我国航海就
己经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
学(-)了解指南针的结构以及指南针各部位的名称和作用。
(三)组织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制作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运用自己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来
目
指出正确的南北方向。
标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制作一个水浮式指南针。
教学难点:在动手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学生对磁铁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
重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四、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指南针的图片,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上是什么吗?
指南针。
2、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知道指南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
五课一一《做一个指南针》。
3、板书课题。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一)了解指南针的历史与结构
(二)制作水浮式指南针
1、出示材料:针、磁铁、指南针、盘子、吹塑纸、剪刀、水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步骤了解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并演示。
第一步:制作磁针
第二步:检查指针是否做好,并测出磁针的南北极
第三步:用剪刀把吹塑纸剪成鱼的形状,然后把磁针插入吹塑纸中,最后对应磁针的磁极在吹塑纸上标出东、
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师特别强调:标方位的时候一定要对应磁针的磁极,不要把方位标错。
第四步:在盘子里倒上水,然后把做好的鱼形磁针放入盘子中。受到地球磁极的吸引,指南针就会慢慢的在
水面上转动,直到为你指出真正的南北方向。
3、教师引导:同学们看,老师的水浮式指南针已经做好了,大家想不想动手做一做?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一
定要按照步骤来,想一想刚才老师讲的注意点,并且同小组的同学一定要互相合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我
们的制作任务。
4、学生分小组开始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指南针的制作情况,并对制作不当的同学加以
指导。
5、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水浮式指南针。教师引导:大家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管不管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用
大家自己制作的指南针来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我们大家指出南北方向。
6、老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引导学生运用本小组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来辨别出哪个方位为南方,哪个方
位为北方?
7、教师巡视,看一看学生使用指南针的情况,并且对指南针能够正确的指出方向的小组加以肯定和表扬。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5.做一个指南针
板书设计结构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总第6课时
教1、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学2、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
趣和习惯。
目3、能够根据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制作一些磁铁小玩具。
4、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协作探究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标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实验结论,并运用磁铁的这一
重点特性制作磁铁小玩具。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五、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玩具,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是什么有趣的玩具。
2、视频:不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又可以把小车推出去。
3、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看完后讨论交流:为什么不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又可以把小车
推出去呢?
学生作出预测:车上有磁铁,小车的前进和后退与磁铁有关。
4、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我们之前学过的有关磁铁的知识: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叫磁极),一块磁铁有两
个磁极,分别为(南极)和(北极),红色的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蓝色的为(南极),用字母(S)
表示。
5、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不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推出去,这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
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做一些小玩具。
6、揭示课题: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上,我们并没有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又可以把小
车推出去。这是因为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的时候,会发生不一样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吧。
2、教师出示两块条形磁铁,一块条形磁铁上标上1号,另一块条形磁铁上标上2号,把2号磁铁固定在小
车上,手拿1号磁铁去靠近2号磁铁。让两个磁极靠近,会有几种情况?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大家动手做
一做这个探究实验。
3、教师出示实验记录
1号磁铁2号磁铁预测实验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分步做好这个实验。
第一步: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手拿1号磁铁去靠近2号磁铁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有四种情况:
1号磁铁的南极靠近2号磁体的北极;1号磁铁的北极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
1号磁铁的南极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1号磁铁的北极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
学生回答并把这四种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第二步:引导学生预测当这四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两块磁铁会发生什么现象?是相互靠拢?还是相互远离?
学生预测并把自己的预测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第三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拿1号磁铁的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经过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拿1号磁铁的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结果是相互靠拢。
教师相机把这一实验结论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并相机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动手去试一试另外三种
情况,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第四步: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强调:同小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个实验,
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可以重复多做几次。
5、学生做完实验之后全班进行交流,指生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论并在全班进行演示。
(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规律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知
道了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并且还知道了磁铁具有能吸引铁和银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利用磁
铁的这一特性,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五、作业布置
小刚家刚装修完,小刚的爸爸发现,木匠师傅干完活之后,在垃圾木屑中还有很多的铁钉,
倒掉又很浪费。请大家帮小刚的爸爸想想办法,怎样把木屑中的铁钉给找出来。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板书设计6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反思
课题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总第7课时
(-)科学概念:
教磁铁有多种形状;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学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能按照一
定的方法整理知识。
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标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乐于表达和交流,善于倾听;激发学生
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难点:整理自己知道的关于磁铁的知识。
重点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只盛半瓶水的平底烧瓶,烧瓶里沉有一枚铁钉,在不倒掉水的前提下,让学生想办法取出铁
钉。
指名学生上台试试,讲讲为什么会想到用吸铁石来完成这件事?
2.师指着磁铁指出:刚才同学们都叫它吸铁石,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叫法,在科学上,它有一个学名
叫‘'磁铁(板书:磁铁)
3.揭题:板书完整课题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交流磁铁的知识
(二)整理磁铁的知识
1.同学们,当我们遇到这么多的知识时,我们经常要把它们整理一下,我们一般把相似的知识归为一
类,现在你能用这个方法来整理一下这些知识吗?
2.指名学生上台整理,并讲讲为什么这么整理。
3.师归纳并在网状图上做记号:“形状”(贴纸)。
4.从磁铁的形状方面来整理,认识几种常见的磁铁。
(1)认识环形磁铁。
(2)认识蹄形磁铁。
(3)认识条形磁铁。
5.从磁铁的用途方面来整理。
6.从磁铁的性质方面来整理。
7.体会整理知识的好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课题2.1观察我们的身体总第9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i.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2.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
学i.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目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标2.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点: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
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重点
难点: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认动物。丁J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你
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信息采集,此处学生便可
根据活动手册进行说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画一画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躺在大白纸上。
(2)每组再选择一名同学用彩笔沿着这名同学的身体外部把轮廓画出来,然后再把身体
轮廓剪下来,其他人辅助操作。
(3)笔的墨迹不要碰到同学的身体和衣服。
(4)安全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2.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思考:不同同学的轮廓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3.小结:人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活动二折一折
L把轮廓沿中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谈话: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
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你还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
吗?
4.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
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三摸一摸,听一听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感觉?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在轮廓图上标出摸
的位置。
(2)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
的声音?在轮廓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并在轮廓图上记下观察的位置。
3.学生展示本组的观察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
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还包括很多结构,具体内容我们将
在以后慢慢学习。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12.1观察我们的身体
教学反思
课题2.2通过感官来发现总第10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1.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
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2.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
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2.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
学
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1.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
目
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
标1.
的生活困扰。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2.知道技术
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重点: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
教学
及其变化等。
重点
难点: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认识了我们身体中
的很多器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感觉器官非常重要,通过感觉器
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板书课题:通过感官来发现)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我说你猜
1.教师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
体。要求:(1)一名同学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并描述
物体的特点。(2)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2.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
3.讨论:说一说,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4.提问: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6.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7.小结: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
1.谈话:看来,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
备的物品(出示石头、豆包、装热水的杯子、音箱),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
想到了什么?填写在记录单中。
要求:(1)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2)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2.学生用眼睛观察之后汇报,说一说自己这么想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事实和头脑中的想象做区分。
活动三验证自己的想法
1.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并填写记录单(最后两列)。
2.讨论:(1)用五种感官观察和只用眼睛看有什么不同?(2)我们“通过看想到的”都
正确吗?解释一下原因。
3.小结: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
认识世界。
五、作业布置
通过感官来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2.3观察与比较总第11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
教征及其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学1.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2.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目科学态度目标
1.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标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创造性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事物之间不同之处的比较,探索事物的本质特征。
难点:通过实验体会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
重点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通过感官发现了很多物体的特征(出示上一课的班
级记录单)。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身体的感官,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物
更多的“秘密”(特征)。(板书课题:观察与比较)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1.比较屏幕上的两幅图,找出5个不同点,找齐之后请举手示意老师。
请同学们用“我通过眼睛看,发现……”的句式汇报自己的答案。
2.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被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一名学生戴上眼罩,另一名学生选择一个物品投入桶内。
3.请用“我通过耳朵听,发现这个物品是……,因为……”的句式来汇报你的答案。(评
价:声音洪亮,按规范语言完成汇报,该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4.(教师背对学生)往3瓶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醋,请各个小组依次到前面按照科
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然后按照滴入醋的量的多少排序。完成后将三瓶溶液按顺序摆
放在实物展台上,并把用到的感官图片摆在瓶子的后面,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在活动手册上做记
录。(评价:小声交流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5.把仿真水果挑出来,有哪些方法?
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准备5种水果,其中只有1种是仿真的,比如1个真苹果、1个仿真
苹果、1串葡萄、1个芒果、1个橘子。把这些全部放入一个封闭的纸箱中。(评价:小声交流
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用规范语言说话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操作规则:
(1)请在小组内交流,商量出挑选的方法,并明确你们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讨论结束
后组长举手示意。
(2)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代表全组进行汇报,并由这名同学按照“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决
定用______________挑出仿真水果”的句式来汇报。
(3)等老师发布“开始”的口令后,组长才能将箱子打开,比赛正式开始。
(4)挑选出来以后,组长举手示意。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反思开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实验
的时候有哪些不同。
四、课堂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
3.我还想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在本节课______________做得不好,下次一定____________o
五、作业布置
观察与比较
看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粗细等
听声音(悦耳、噪声等)
板书设计
闻气味(香、臭、怪味等)
尝味道(酸、甜、苦、辣、咸等)
摸温度(冷的、热的、温的)、粗糙程度(光滑、粗糙)
教学反思
课题2.4测试反应快慢总第12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教1.
2.知道反应速度可以通过多次训练以及眼手的默契配合得以提高。
科学探究目标
学
1.主要利用眼睛、手这两种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应速度。
2.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目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重点: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教学
难点: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重点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和自己一起玩翻拍手游戏。
2.介绍活动规则:两人一组,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全组完成游戏后,
组长举手示意。
3.挑选3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获胜的次数,并谈一谈感受。
4.谈话: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我们今天
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测试反应快慢)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谈话:为了测试反应快慢,我们要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第一关,看谁抓到的次
数多。
(-)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
1.教师与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教师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长白卡纸做的)的上端。学生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
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教师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学生的手不能接触“尺
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待学生准备好后教师轻轻松开“尺子”,如果学生迅速将“尺
子”抓住,即为成功,就可以在记录单上画“J”。
2.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
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二)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
1.思考: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反应速度的快慢,我们要在刚才的“反应速度尺”上标记一
些数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标呢?
2.学生观察:比较“反应速度尺”与真正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然后一起制定出标记数字
的规则。
3.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每组4人制作2条即可,制作完成后组长举手示意。
4.展示交流不同标记的“反应速度尺”,制定统一的游戏规则。
(三)比一比,看谁抓得准,得分高
1.教师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把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
得分多。
姓名12345总分
2.挑选几名全部抓住的学生的数据,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得分记录从标记1〜10号的彩色磁
贴中,找到相应数字贴纸贴在班级记录单上。
四、课堂小结
1.你玩“抓尺子”的游戏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2.说说你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
3.小结: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就会有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
但通过眼、手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抓到“尺子”的次数越来越多,得分越来越多,这
是因为身体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被训练的。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测试反应快慢
教学反思
课题2.5发现生长总第13课时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对比自己从小到现在的身高、体重和衣物的大小等,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身
教
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科学探究目标
学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目
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并能够如实讲述自己的身体
变化。
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现自
教学
己的身体变化。
重点
难点
教学课
合作学习新授
方法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或复习回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组照片,照片里的人都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一起来看
看。(教师出示照片)
2.提问: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三、引导学习,合作探究
(一)怎样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
1.提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经历,都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你注意过
自己身体的变化吗?都有什么变化?
预设:学生能够从身高、体重等方面说出自己的变化
2.谈话:听同学们这么一说,大家都发现自己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对吗?你能拿
出证据来吗?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生长资料。
(二)计算自己身高和体重增加了多少
1.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灯具环境友好型设计与绿色制造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考核试卷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考核试卷
- 石墨矿石的浮选与熔炼过程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法律法规与政策考核试卷
- 糖果与巧克力品牌营销经验分享考核试卷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计算机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安全监测技术及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土建工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华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保温练习(二)语文试题含解析
- DPtech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培训胶片课件
- “四不伤害”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课件
- 阿特拉斯空压机保养课件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3年版
- 幼儿园中班语言《小兔子开铺子》课件
- 公司面谈表模板
-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形形色色的动物课件25张
- 超声诊断学:局灶性肝病(肝脏占位性病变)
- GB∕T 5019.8-2009 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 第8部分:玻璃布补强B阶环氧树脂粘合云母带
- 延期还款申请表
- OSN9800光传输网络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