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_第1页
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_第2页
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_第3页
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_第4页
11鉴赏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6.20—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11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鉴赏古代诗歌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必备知识】常见结构技巧及作用1.开门见山特点及作用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第四句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以景结情特点及作用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一转而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示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赏析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3.卒章显志特点及作用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4.抑扬特点及作用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示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赏析先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门外;后写诗人看到满园春色,有所收获。前面遗憾是“抑”,后面高兴为“扬”5.铺垫特点及作用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示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6.照应特点及作用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下,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示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赏析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照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照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7.以小见大特点及作用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示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赏析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结构技巧。句子里“二乔”命运乃一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此乃大事8.重章叠句特点及作用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手法。作用:①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充分抒发情怀,深化主题。②回旋反复,便于记忆咏唱,增强韵律感和节奏感示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上片写年轻时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构技巧·关键能力】结构技巧题答题三步骤【微点拨】鉴赏结构技巧的几个角度

(1)关注把握诗歌的体裁。特别是律诗的起承转合,词的上片与下片的不同写法;还要注意伏笔与照应、过渡与承接,等等。

(2)关注诗词中的标志性语句。如在以时间或空间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那些表示时间变化或空间转移的词语、句子;在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注意卒章显志。

(3)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或情感变化。考生要熟悉古代诗歌常见的行文思路,如由景到情、由事及人、写景顺序等。

(4)分析诗歌某一句的作用时要从诗歌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常见的结构方面的作用有铺垫呼应、承上启下、总领全篇、卒章显志等。考生要依据上下文的内容变化分析诗歌思路的变化,以此判断该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教材引航·典例剖析】一、教材引航——从教材中来【例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在诗歌的构思上也是独具匠心的,请分析本诗首联在结构安排上有何妙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明技巧开门见山、设问第二步:释运用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蜀相》首联以问句引起。祠堂在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第三步:析效果开门见山,洒洒落落,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阖。答案:①开头一句,以问句引起。祠堂在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②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阖。二、典例再现——到高考中去【例1】(2024·武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惜红衣①姜夔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②。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③,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④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⑤,三十六陂秋色?

【注】①惜红衣:词牌名,取惜荷花凋零之意。②并刀:指快刀,古代并州出产快刀,当时以利、快闻名。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③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④维舟:系船。⑤同赋:这里作“同赏”。这首词结构曲折精微,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明技巧层层铺垫第二步:释运用“簟枕邀凉”至“城南诗客。”刻绘了种种生活细节,看似与怀人无关,但层层暗透寂寞之感,正是怀人之苦的铺垫与烘托。“墙头唤酒”至“说西风消息”句描写时序变迁的消息,则暗示离别已久,别易会难之悲。“虹梁水陌”至“不共美人游历”句,才一气倾注出望远怀人相思期盼之苦。最后两句又叹何时能同赏荷花,与词序所述自己“数往来红香中”遥遥映射,既有照应,又有发展第三步:析效果纵观全词,结构曲折而意脉精微,层次分明答案:示例一:层层铺垫。本词意在怀人,先描写种种生活细节,表现词人的孤寂;后通过描写时序变迁、荷花凋零,暗示离别已久;最后才直接表达怀人相思期盼之苦。层层铺垫,曲折精微。示例二:内容层次曲折表达。小序写荷花盛丽,词作上片不写荷花,下片却写荷花凋零,曲折表达怀人之思。【即学即练·巩固提升】1.(2024·烟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落梅律然①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②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注】①律然:清代僧人,工诗画。②孤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端一小山名,以多梅著称。宋代诗人林逋隐居于此,种梅养鹤,其《山园小梅》诗中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句。请简要分析本诗行文构思之妙。(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首联扣题,开头就进入正题,写梅花伴随风雨而落;②继而从香、色等角度描绘落梅之美好情态;③颈联突转,表达对梅落枝空再无笛声相和的惋惜;④尾联再度上扬,写落梅依然可以引得霜禽粉蝶纷纷前来,更显不凡;⑤行文起承转合,情调起伏跌宕,颇具曲折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行文构思的理解与分析。“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首联承题,说随着和煦春风的吹拂,淅淅春雨的沥洒,梅花也开始凋谢了,凋落的琼英玉蕊点缀在绿茸茸的青苔上,而在风消雨停、平心静息时面对落英,缕缕梅馨又不时地潜入嗅觉。颔联接着便更进一步描写了梅落的景象:“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落英陨蕊为雪为云,极言其多,极言其洁白,极言其轻盈。从香、色等角度描绘落梅之美好情态。颈联诗意突转,“不须横管吹江郭”说梅花是自生自灭,不须于江畔城边吹起美妙笛曲;“最惜空枝冷夕曛”,落去繁花的空梅枝在夕阳昏冷的余晖中可是够可怜的,一个“惜”字表现出一点怜物伤景的情怀,也有对自己一生清苦生活的喟叹。尾联再度上扬,巧妙化用林逋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典故,写落梅依然可以引得霜禽粉蝶纷纷前来,表现作者的高洁情操及隐逸情怀。全诗行文起承转合,绘尽落梅之态,写尽落梅之况。铺张渲染,极尽能事,描摹绘写,动静得宜。2.(2024·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一丛花·初春病起[宋]苏轼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①,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①悰:欢乐、乐趣,心情、思绪。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虚实结合,有实景,也有虚写,如游人寻芳,“应已争先”是虚写(答“想象”也可);②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小桃杏、应已争先”;③侧面衬托,通过人的内心感受来写春已到、生机勃勃;④通过感觉(视、听、触觉)来写春意。【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虚实结合:“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描写了作者在阁楼中所见到的景象,是眼前实景,是实写;“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的意思是春天已到,人们开始计划着外出踏青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经争相开放了,词人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想象到“小桃杏、应已争先”,属于虚写。虚实结合,使画面更生动。拟人:“小桃杏、应已争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争先”意为争着抢着,竞相开放,写出桃花、杏花都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繁花竞开的状态,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意趣盎然。侧面烘托:“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在寒且长的初春夜晚,人们觉得厚被子盖着有些热了,就连那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这种感受侧面烘托了春意已到的温暖与生机。感官:本词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春意。“柳际花边”“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等是视觉描写;“钟鼓渐清圆”是听觉描写;“寒夜纵长,孤衾易暖”是触觉描写。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解析】本题考查塑造人物的方法。解答本题需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李将军形象的句子,注意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大类把握。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4.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5.(2023·成都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汉宫春·初自南郑①来成都作陆游②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南郑:地名,今陕西省汉中市,自古为军事重镇,南宋时的抗金前线。②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行抵成都,这首词是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作,时作者年四十九岁。请简要赏析本词的对比艺术。(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上下片两种生活形成对比。上片写南郑的从军生活紧张辛苦,但让词人振奋、回味;下片写成都的繁华都市生活反而引发词人心酸落泪,抒发词人对这种状态的痛心。②上片写自己才气超群与下片写自己壮志难酬形成对比。上片写自己将略超然,下片写自己不能征战沙场却只能过闲散生活,抒壮志难酬之悲。③下片中成都市民与词人形成对比。成都药市,万人游赏,贪享欢乐;而词人却“欹帽垂鞭”“闻歌感旧”“时时流涕尊前”,突出了词人的悲愤。④上下片所写意象意境形成对比。上片选择最惊人的场面,以沉雄之笔,书写军旅场景和雄壮氛围;下片选择成都地方典型的事物,以婉约之调,书写后方的热闹繁华、安乐生活。在雄放与婉约的意境对比中引发作者的报国呐喊,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下片跟上片形成鲜明的对照。上片回忆战场生活,虽然辛苦危险,但词人豪情满怀;下片写成都的繁华,元宵节灯市如昼、繁花似锦,却引发词人万千感慨,心酸落泪,两相对比,写出了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上片“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写自己既有诗情,又有将略,充满自信;而下片写自己看似悠闲却不能征战沙场的苦闷,两相对比,抒发壮志难酬之情。下片中成都市民的欢乐与词人的落寞感伤形成对比;上下片意象构成的意境形成对比。上片写军旅生活,意象构成的意境壮阔;下片写成都美景,意象柔美。在对比中展现词人的报国之志。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郑户曹①苏轼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公业②有田常乏食,广文③好客竟无毡。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②公业:东汉郑泰的字。《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③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澹如也”。全诗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陋巷何人似子贤”借颜回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安贫乐道;②“公业有田常乏食”借郑泰的典故,赞美朋友的大方好客;③“广文好客竟无毡”借郑虔的典故,赞美朋友的清贫廉洁(或清贫好客)。【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陋巷何人似子贤”明显借用了颜回的典故,孔子赞美颜回说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