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1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1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1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1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1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练习试题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4、下列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定序变量的是()A.中位数B.百分数C.斯皮尔曼相关D.t检验5、“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A.张之洞B.康有为C.蔡元培

D.晏阳初6、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B.弦琴学校C.体操学校D.修辞学校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A.“培养完人”B.“培养独立个性”C.“培养国际理解”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8、“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相似性和差异性D.现实性和潜在性9、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的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这所学校做法违背了()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遵守儿童观点原则10、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核心课程11、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A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12、“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A.实战能力B.创新能力C.理性思维能力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赫尔巴特的研究处于()A.直觉观察时期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期14、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思潮中有一派认为,“工读”只是用自己的劳动换一些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A.周予同B.胡适C.李大钊D.王光圻15、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A.描述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C.解释性定义D.规定性定义16、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A.中央教育审议会B.临时教育审议会C.学生管理局D.教学局17、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A.统一学校B.国立中学C.中间学校D.综合中学18、某团队在进行职业教育调查时,将×职业高中里没上课的老师都召集到一个会议室进行访谈。这种形式是()A.结构性访谈B.非结构性访谈C.重复性访谈D.集体访谈19、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20、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21、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22、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可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A.爱尔维修B.狄德罗C.拉夏洛泰D.卢梭23、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案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A.昆西制度B.葛雷制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24、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25、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A.道德认知发展B.道德情感发展C.道德意志发展D.道德品格发展26、中国近现代教育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27、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A.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B.集中识字和分等识字的教学效果则是差异C.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D.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正相关28、下列选项中关于学术论文的序言部分表述错误的是()A.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B.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C.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D.简要交代研究结论29、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A.返回基础B.普及科学C.天才教育D.大众教育30、研究者要检验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类型是()A.t检查B.z检查C.F检查D.X2检查31、奥古斯丁关于教学的基本方法是()A.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的现实世界的能力B.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C.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料D.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教学32、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A.经述之才B.吏治之才C.辞章之才D.货殖之才33、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B.《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C.《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34、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A.结果期望低

B.结果期望高C.效能期望D.效能期望高35、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36、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民主自治,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A.《福尔法案》B.《哈比改革》C.《阿斯蒂埃法案》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37、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访谈法B.问卷法+访谈法C.问卷法+实验法D.实验法+观察法38、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A.帖经

B.策论

C.诗赋

D.经义39、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0、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41、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4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A.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20年代的教育改革C.30年代的教育改革

D.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43、在道德问题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A.道德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B.德性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C.道德教育应戒绝使用斥责或鞭挞一类惩罚手段D.道德教育应以《圣经》有关诫命的学习为主4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句话蕴藏着()A.负强化B.替代强化C.内在强化D.外在强化45、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2、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3、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2、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3、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4、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5、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论。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两天数学课学习“8加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最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1”的例题,她似乎回了,但当换成“7加1”、“9加1”等其它计算题时她又开始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啦?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利对教学的启示。2、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3、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A2、D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B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变量的变量特点。定序变量中,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它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因此,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斯皮尔曼相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5、C6、D7、A8、B9、B10、A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11、C12、C形式教育论主张发展人的理性。1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直觉观察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培根、笛卡尔、康德、夸美纽斯。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4、B,解析:工读主义分为三种:一是做工的人求学;二是求学的人为了实验学理而劳作;三是贫苦学生为补助学费而半工半读。以胡适等为代表的是纯粹的工读主义,胡适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故本题选B。15、D16、B17、D1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访谈调查的类型。根据访谈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以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9、B20、B21、B22、B23、B24、B,解析:《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故本题选B。25、A科尔伯格主张发展道德认知(道德判断)。26、C27、B2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的序言部分的内容构成。序言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序言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三是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序言部分的写作要求开宗明义,条理清楚,据理分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29、A,解析:经过二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美国教育从数量上统计已跃居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在70年代美国教育又暴露出一些新的弊端,主要是中小学校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普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针对存在的问题,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了两个概念,即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故本题选A。30、B,Z检验适用于小样本(n﹤30),T检验适用于大样本。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X2检验还可用于检验总体的次数分配是否属于正态分布及进行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中位数检验等。31、B32、C33、D34、C35、B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题目从选项直接出发,C体现是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作用,是属于负向功能;D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而非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是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对教育的影响,而非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因此,选项为B。36、A福尔法案中提出了高等教育三原则。强化班专门总结出的选择题点。37、B问卷适合了解普遍一个地区老师的情况。访谈适合深度了解老师们的思想。38、B39、D40、B41、B42、C43、B44、C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圆满完成工作就是最好的奖励。这是典型的内在强化,无需任何外在的奖励物。45、D只有A和D是张之洞所为,但张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体西用思想理论化的人物,也就是说A表述有误。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答案:错误。英国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应该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2、答题要点:错误。(1)孔子主要是以西周的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吸收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教授的学科都做了调整,充实了内容。(2)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3)《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在创办私学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整理之后形成的六种教材。3、答案:错误。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答案: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只有当实验的结果仅仅是由于操作自变量和控制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所致,一个实验才是有效的,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的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景、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所以又可以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在实验设计中,常常会由于变量的混淆而影响实验结果,即实验结果不仅仅是实验操作变量的结果,而是操作的变量与未控制变量相混合的结果。心理学家把由变量的混淆而引起的典型错误概括为心理效应。影响实验效度的典型效应如实验者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和霍桑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望效应,是实验主试情感的某种偏向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干扰。霍桑效应也被称为被试效应,指实验对象情感上的变化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影响。2、答案: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进入观察情境;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3、答案:菲茨与波斯纳提出了经典的操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已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操作技能主要发生两类变化:一是先前流畅性和节奏感较差的部分技能逐渐变得富有节奏和流畅;二是一些个别的子技能被整合为互相协调一致的、稳定的总技能。此时的练习策略也有两种变化:当总技能中各部分技能相对独立时,部分技能的学习可先于总技能的练习;当总技能需要对各部分技能加以协调才能获得时,总技能的学习可先于部分技能的练习。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此时,技能的执行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4、答题要点:(1)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第二,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的兴致兴趣会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从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滞的现象。5、裴斯泰洛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好地学习。教育也如此。(1)智育。数目、形状、语言。(2)体育。(3)道德教育。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1)计算教学。(2)测量教学。(3)言语教学。影响:在语言教学上,至今人们都还延续着从词开始的这种要素教育的方法。这种思想为我们指出一种有效的,便捷的教育途径,教育史上的一大贡献。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答案:(1)根据学习层次理论,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①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即是一种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学习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③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是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④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如将单词组合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⑤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对之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识别,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识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做出正确的反应。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而作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⑦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之间的联合。⑧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即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该学生处连锁学习与言语联想学习阶段。老师在这个阶段不断指导学生,对同一个刺激--反应,即“8加1”进行巩固,而没有进行辨别学习阶段的辅导,学生只能识别已经掌握的一个刺激--反应的联合。不能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引导。具体教学策略: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法的加工,力求使所传授的内容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基础。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④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认知策略中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在复述策略的基础上,要学会精细加工策略,它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2、答案要点:(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2)材料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③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⑤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评分说明】①关于第(1)(2)点,考生的回答若与要点意思相近,但表述不同,可酌情给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②关于第(3)点,只要求考生答出3点,每个要点5分。其他合理答案,每论及一个酌情给1~3分。3、参考答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实践(1)晓庄学校:从1926年起,陶行知专注于乡村教育运动,成立乡村教育研究会,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培养乡村教师,为农民服务,他主张师范教育要下乡。其目标是培养“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2)山海工学团:30年代初,陶行知从事普及教育运动,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和儿童科学通讯学校,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以此来普及大众的教育,在国内及东南亚一带,影响很大。所谓工学团,即“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实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运用民权、节制生育六大训练。(3)“小先生制”: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优点: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华民族返老还童,使成人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不花钱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白天学习,晚上教人。(4)育才学校:1939年7月,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苦心兴学。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由上可知,“生活即教育”主张包涵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四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五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首先,“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的学校,生活是大众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其次,“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进步的意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结合陶行知的整个思想,“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其次,“教学做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