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区域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图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肯定的比例
缩小后,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类型
地形图、行政图、交通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气候图、人口图、历史地图、卫星影像等等。
3.地图的作用:
旅行、航海、军事、工程建设、学习等
4、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方向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推断方向常用的三种方法
指向标定法一一在有方向标的地方地图上,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看箭头指的方向)。
一般定向法-----般的地图的方向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推断。
经纬网定向法一一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站在北极,四周都是南;站在南极,四周都是北。)
6、比例尺的计算
①已知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求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X比例尺
③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7、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8、比例尺的大小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0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9、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a、当图幅大小相同时
b、
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10、比例尺的缩放
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xn;
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x(1+n);
②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xl/n;
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x(1-1/n)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改变: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n、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线)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
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二.等高线
1.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⑴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假如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几条特别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袤平坦一一平原地形;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丘陵地形;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特别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一一高原地形
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
山顶示坡线画在等
山四周低
高线外侧,坡
顶中间高
山腰度向夕卜倒降
四启J示坡线在等高线内
盆9
中间低侧,坡度向内侧降
地"7在r三队”
800600400200
从山顶到山脊线也叫
山〜山脊
山麓凸起分水线
脊高耸部分
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
600400
山谷山脊之间山各线也
^cr</2c>or
山台低洼部分叫集水线
鞍部相邻两个鞍部是山谷线
鞍部山顶之间最高处,山脊
呈马鞍形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
峭壁壁。蜡壁上部突出处,
睡崖称悬崖或隧崖
3、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相对高度=肯定高度之差即H相小甲-H乙
②有关悬崖的高度计算
悬崖顶部和底部肯定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悬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y,最小值
为x,等段)距为h。贝ij:
x-h<底部肯定高度(海拔)Wx
yW顶部肯定高度(海拔)<y+h
悬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悬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贝I:
(n-1)-hW相对高度<(n+1)-h
③推断坡度大小:
同幅图: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不同幅图:可依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其次讲相识地球一地球和经纬网
一、地球的大小和形态
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的形态: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二、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
启废者东西方力杯统.地地裱住上,逐挂而北用册,
旗在一用的囿圈并与纬建委或粕麦的遥
4出圜阕》且郑平行
林半回,且却不平行
长度不等,赤逢录长,由
长长度部粕等,的2万千米
氏
年
指示南乂匕方句
用指示东西方句
度数
度数起点线代号半球的划分
划分
赤道向南向
北纬赤道把*地球^分为南
纬北各分CNJ
度co°纬遥)北卒硬
作90°南纬csj
向东向
20°W和160°E电
经本初子午或南各分东经CEJ
成的绛美国通*H
度o0经线作
180°西经CWJ平安的分界纨
特别纬线
0°: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低中纬度分界线。
60。:中学纬度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
90°:南北极点。
23。26':回来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66°34,: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特别经线
0°: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20°W: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
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三、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地理坐标
确定与书写地理坐标(纬度。N/S,经度。W/E)
计算某地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
(2)据经纬网推断方向一东西南北
①位于同一纬线或经线上两点方位的确定
A、位于同一纬线上两地推断东西方向
⑴两比较地点同在东经
⑵两比较地点同在西经
⑶两比较地点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当经度差小于或大于180°时)
B、位于同一经线上两地推断南北方向:
依据纬度的分布规律
②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两点方位的确定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推断范围大小
1.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间隔1。的弧长约是111km。
2.赤道上,跨经度『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纬度为e)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lllxcos<t>)km。
3.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4)两地间最近航线的问题
①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
a、两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
b^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②若两地间的经度差不等于180°
a、若E位于F的东方
从E到F的最短距离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若G位于H的西方
从G到H的最短距离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一自转与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的具体分析
地球的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旁边
①从不同的方向看地球自转
a、从北极上空看:
b、从南极上空看: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
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③地球自转速度:15度/小时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其余各地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上升而递减;
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地球公转的具体分析
1、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每日向东推动约线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约
30km/S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主要是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叠加运动。
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四、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肯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
角也是不变的(肯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o
五、太阳直射点的改变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
即南回来线。
从冬至日到其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
23°26'即北回来线。
六、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作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1回来年。
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安排具有回来年改变。
七、昼夜交替
由太阳直射点引入平行的太阳光线照耀地球,半个地球被照耀到半个地球照耀不到分为昼半球、
夜半球。
1、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八、地方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产生缘由: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因此,不同经线上
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公式:
已知地方时士经度差+15(小时/15°)=所求地方时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一”)
经度差: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一”,不同侧为“+
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公式:
已知经度±15°/小时X两地地方时差数(小时)=某地经度
九、时区和区时
时区
①基准(起点)-本初子午线
②每个时区的范围及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范围
③标准经线:每一个时区的中心经线
④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小时,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⑤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为一个时区
区时(标准时)
定义:每一个时区,以每一个时区的中心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运用的时间
十、有关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每一个时区中心经线(标准经线)确定的方法
标准经线的经度=时区数X250(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②每一个时区的范围确定的方法
(中心经线的经度数-7.50,中心经线的经度数+7.50)
③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
时区数=经度+150=商+余数
(若余数<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数;若余数>7.5。,则所求时区数为商数再加1;若余数
等于7.5,则该点在时区界限上)
④时区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二者相减;
两地一在东时区,另一在西时区,时区差=二者相加。(应以中时区为基准,如以东西12区为基准,
时区差=24—二者之和)
⑤求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土时区差XI小时
(东加西减)
十一、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②随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十二、日界线
1、概念:国际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日”和“昨天”的分界线,叫作“国际日
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2、特点:
A、两侧日期要变更
B、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C、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
3、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线一样。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
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应加一天
4、自然日界线(。时经线)
0点所在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向东越过该经线,日期加一天,为新的一天;向西越过该经线,日
期减一天,为旧的一天。
0时经线的特点
①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
②当0时经线落在东经度时,S新<S旧
③当0时经线落在西经度时,S新>5旧
④当0时经线落在0°经度时,S新=5旧
⑤当0时经线落在180°经度时,全球同一天
十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偏转规律
①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没有偏向;
②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加大偏转;
十四、昼夜长短纬度改变规律:(北半球)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改变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恒久昼夜平分。
十五、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改变
1、夏至日:直射北回来线,北回来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
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来线,南回来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
以北)达到最小值。Y
3、春(秋)分日:太阳直k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十六、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Ia±|H一正午太阳高度a-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求地点的纬度
当a与6处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减;当a与B不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加。
十七、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杆影的计算
2、热水器的调整
3、楼高、间距的选择
十八、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天文四季: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象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五带的划分
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
其次部分世界地理
第一讲世界自然地理
考点分布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考点解读
1.熟知世界海陆分布,其中重要的海、海峡、岛屿、半岛的分布及地理特征须要重点关注。
2.运用各大洲地形剖面图考查各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重要的地形单元及分布是命题的另一
重点。
一、重、难点突破
1、主要大洲、地区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大体区域定位
(1)北半球陆地轮廓
90°120°180°
3。。J\i
(2)回来线和赤道穿过
的大陆
------------------------------23。26"
―1十一◎工"
(3)亚洲和欧洲
60。90"120°"c。
:,回、彳六击平时
空d欧型/呼T⑯雪洲7&TX・
"噫.一
赤道苏门答腊岛、马来群岛、新加坡
①苏伊士运河、②波斯湾、③伊朗高原、④青藏高原、⑤长江三
30°N
角洲
⑥北海、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⑧东欧平原、⑨乌拉尔山、⑩西
60°N
西伯利亚平原、⑪中西伯利亚高原、⑫东西伯利亚山地
0:经线⑥北海、⑳地中海
30°E⑳地中海、⑧东欧平原
60°E⑨乌拉尔山、⑬咸海
90°E⑪中西伯利亚高原、㉑阿尔泰山脉、④青藏高原、⑭孟加拉湾
12。至⑮勒拿河、⑯大兴安岭、⑤长江三角洲、⑰马来群岛
ISO^E⑫东西伯利亚山地、⑱鄂霍次克海、⑲千岛群岛
(4)非洲
0°
①刚果盆地、刚果河,②东非大裂谷,③东非高原,④维多利
赤道
亚湖
30°N⑤加那利群岛、⑥撒哈拉沙漠、⑦尼罗河三角洲、⑧红海
30°S⑨南非高原
0°经线⑥撒哈拉沙漠、⑩尼日尔河、⑪几内亚湾
⑦尼罗河三角洲、⑫尼罗河、②东非大裂谷、⑬坦嚼尼喀湖、
30°E
⑭赞比西河
①加利福尼亚半岛、②墨西哥高原、③墨西哥湾、④密西西比
30oN
河河口、⑤佛罗里达半岛
0⑰白令海、⑥阿拉斯加半岛、⑦落基山脉、⑧哈得孙湾、⑨拉布
60N
拉多半岛
150°W⑥阿拉斯加半岛’
120°W⑦落基山脉、⑩旧金山、⑪洛杉矶
90°W⑧哈得孙湾、⑫苏必利尔湖、⑬密西西比河、③墨西哥湾、⑭中
90美地峡
60°W⑮格陵兰岛、⑨拉布拉多半岛、⑯纽芬兰岛
(5)北美洲
(6)
南美
洲赤道①安第斯山脉、②亚马孙平原、③亚马孙河
30°S①安第斯山脉、④拉普拉塔平原
60°w⑤圭亚那高原、②亚马孙平原、⑥巴西高原、④拉普拉塔平摩
6°⑦布宜诺斯艾利斯
(7)大洋洲
赤道①美拉尼西亚、②密克罗尼西亚、③波利尼西亚
30°S④西部高原、⑤澳大利亚大盆地、⑥大分水岭
120°E④西部高原
150°E⑦大堡礁、⑥大分水岭
180°经线⑧夏威夷群岛、⑨图瓦卢群岛
2、七大洲的典型经纬国^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地形唯
线地形剖面图祁
太
连
华
行
图
内至
安纳托山
北
山
兰
八
遹
太
利亚高属日
平
、
平
平
渤
里
40°N纬线本
泊
原
海
洋
海
海
一
】
))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亚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i
洲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大
马
马
澜
长
六
沧
来
甲
江
半
海W
100°E经线岛
峡叶尼塞河\洋
A原
东非高原
维多利亚湖
地形单一,以高原为
主,被称为“高原大陆1
洲
南非高原曹刚果
好
望
20°E经线得
23°26'S纬线
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
南
美部是安第斯山脉;中部
拉
洲
拉
亚是亚马孙平原和拉普
蕉
亚
马
潘
意巴西高原
塔
马拉塔平原;东部是巴西
孙
帕
X大
大
塔
平
平
斯
孙
西高原
原
草
西
河
河
经线原
60°W洋
,
原
P一
》
洋L
啰
-
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
南
极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
纬线
洲80°S
地面冰雪覆盖,有“冰
雪高原”之称
海
岸
大
山
纬线西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40°N脉
少东部三大地形区.西
4t一
」3部属科迪勒拉山系北
*
.段;中部是大平原和密
西西比河冲积平原;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保证与补救课件
- 生活用品租赁协议
- 铁路市场营销市场细分的原则课件
- 河池脱硫塔防腐施工方案
- 中国主要旅游线路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分销商合同框架协议
-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影视传媒法律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潭理工学院《建筑结构抗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仁爱学院《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预应力张拉安全操作规程
- 常见眼压计对比分析文档
- 呼吸科常用吸入药物介绍
- 人行道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 《自相矛盾》的说课课件
- 2023年-2024年电子物证专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室内线路的安装-课件
- 儿科学:21-三体综合征课件
-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题
- 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铜陵恒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铝锭和5万吨铝棒项目(重新报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