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6700字(论文)】_第1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6700字(论文)】_第2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6700字(论文)】_第3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6700字(论文)】_第4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6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问题的标准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量力性、针对性强的原则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出问题是师生交往互动中最基本的途径。实现高效的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一番调查,为了找出课堂提问中行之有效的策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实施目录TOC\o"1-3"\h\u12406一、引言 一、引言在中国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知科教兴国的战略。教学质量已开始成为人们瞩目的热点,大部分人都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课堂提问被视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古今中外,中外教育者无不以为然,“提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课堂提问必须有实效,课堂提问应该是有效的,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高效化教学成为当今一个流行面临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及方式均会对其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产生显着影响。有效地提出问题,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生成,也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但受某些因素制约,小学语文教师应用课堂提问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一)调查设计与实施1.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师在语文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剖析原因,根据探寻到的已有问题,思考可以提高教师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为教师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2.调查对象在A小学随机选择20名小学语文老师当做调查目标,对其发放20份问卷,收回20份。3.调查方法通过自编老师问卷搜集信息。共下发20张问卷,回收20张,该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高达100%。问卷主要是从“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理解,当前语文教学中问题实施情况、对提问的效果满意度及反思”等展开调查。(二)调查结果1.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原则性情况课堂上提出问题,可以诱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拓宽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教师而言,可指导,检查,救济,诊断教学等等;另外课堂提问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推动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提问是良好交流的基础,是好的、引人入胜教学所应具备的”。所以教师提出问题时应该遵守一些原则,才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教育学家认为语文课堂提问标准有兴趣性、针对性等。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语文教师认为自己在进行课堂提问时秉持坚定的原则。55%的教师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原则。表2-1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原则性情况选项人数比例有明确原则420%没有明确原则1155%根据具体情况而定525%2.教师设计问题的类型问题中词语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它的教学效果也很不相同。从问题触发思维角度出发,可将问题划分为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就是提问者(教师)规定主题范围,使彼此(学生)对某一具体范围作出很短的想法与答复,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些判断性或者结论性的词,如“是不是”、“是的,不是的”、“好不好”、“能不能”;而开放性提问,正是为了给指导对方(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思维,提供所需要的材料,不限话题范围,也不说话题范围很广,提问时常用“哪些”、“怎样”之类的疑问词,语气中多以征求,磋商等形式出现,如“请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呢”。显然,“开放性提问能创设一种民主教学氛围,能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想象”。其一,学生大胆的话语促进了教师对教学信息的深入理解,对教学进行反馈和决策。其二,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对话和对学习问题的深入讨论,这无疑大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结果表明,小学语文老师设计的问题主要以封闭式提问为主,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快速得出答案。表2-2教师设计问题的类型选项人数比例主要以封闭性提问为主1470%主要以开放性提问为主630%3.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兴趣老师设计课堂提问,势必希望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但是只有25%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课堂提问有强烈兴趣。25%的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反映学生一听到自己要提问了,就立马低下了头,生怕被自己点名。表2-3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兴趣4.课堂提问的效果与反思从表2-3中可以看出,仅有10%的老师对课堂提问效果表示满意,觉得一般满意的占15%,75%教师因各种原因,对提问效果不满,感到难以满足的教师大约有50%。依此可以看出,需要加强教师提问效果。表2-4课堂提问的效果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一)提问原则含混不清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大多数老师提问时没有明确的原则,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针对性、递进性,他们只是在课堂上随意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其实,小学部编版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要具备明确的原则。比如在观察中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时没有秉持针对性原则,提出的问题比较模糊,比如在教学《怀念母亲》这一课时,某位语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希望学生说出的答案是这篇课文提到了日记,让学生理解日记形式,理解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思念。但是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时,没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因为教师的问题没有针对性,提问的范围比较广泛,学生不知道教师的提问目的,所以他们抓住的重点不一样,如果教师能够再次发问:“这篇课文和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可能更有针对性的思考,发现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区别,回答出这篇课文加了日记。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缺少针对性原则,会让学生抓不住思考的重点。造成教师没有明确提问原则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只从职前教育的学习中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职期间几乎没有进修过,从而在专业知识掌握上出现遗忘与不足,不能够深刻领会问题的重要性;二是教师没有重视对其他优秀教师优质课的参考和研究,没能看到好问题产生的直接活动效果,以及问题对小学生诸多方面发展产生的影响。(二)问题开放性不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知,小学生教师在提问时选择的问题答案有一定固定性,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提问具有开放式。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答案可能具有生成性,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创意性回答,但是教师进行提问时基本设置了固定答案,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重复很多关于“谁”“什么”“干什么”“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水平不高,只是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学生只要翻一翻书就可以找到答案。不利于学生问题思维发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学活动的紧张性,在40分钟内整合纪律、回顾内容、新授等都要兼顾,时间较为紧张,封闭提问较为省时,能较快得出答案。但是教师一直使用封闭性提问,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他们无法延伸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三)学生兴趣点把握不准调查表明,一些教师对其教学提问效果不满,也就是小学生的参与度、情绪状态与回答情况都没有教师认为的那样肯定,这是由于老师的问题抓不住小学生们的兴趣所导致。这一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一方面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很多教师会以“发号施令”的方式要求小学生,不在乎小学生是否愿意,因此小学生被动参与活动,不民主平等关系下的教学不会使小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对应的小学生答非所问;另一方面,抛出来的问题又太苍白无力,仅仅根据教材内容,一些小学生很早就知道了答案,单调乏味,不用动脑筋,自然不能引起小学生解答。所以教师善于寻找并合理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组织活动、提问,能获得良好的作用。四、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对策(一)明确提问原则1.针对性原则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从小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的问题需要引起孩子的共鸣,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习氛围,让小学生积极自信地融入教育活动中。提问时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提问。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时要精心准备提问,考虑到每一处细节,准确把握目标的指向性,结合每一位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平不一。对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儿童,可以适当增加提问深度,让他们增长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部分接受能力中等的儿童可以逐渐加大提问的难度,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有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儿童,可适当减少题目难度,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性。2.递进性原则一、提问时注意提问水平同时提问时也应循序渐进,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提问应能够紧紧围绕语文重难点、关键点,综合考虑并了解语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以及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等,层层递进,稳扎稳打地进行设问。提出问题应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为重要目的,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密度、有深度地进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问应该从简到繁,浅显易懂的问题较易为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就整个语文活动而言,教师应合理地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题目,既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题目,又要打开思路思考排序问题。给孩子合适的时间答对,然后让题目增加难度梯度,唯有如此循序渐进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我教《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就给学生设了问题: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内容?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您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出作者的情感?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传达什么思想?5.如果您可以和作者对话,您想对作者说什么?这样的问题紧密结合课文内容,难度层层递进,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3.适量性原则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多则惑,少则明。教师要把握适量性的原则,精心设计,做到高质少量。仔细审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有些问题指向是一样的,只是换了种问法而已,完全可以将其合并;有些问题,与别的问题之间界定不清,泾渭不明。交叉重合,造成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问题,要学会取舍。该合的合,该并的并,该去的去,就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实施板块教学,是理想的选择。将一篇文章的教学分为几大板块,每一板块设计一两个能波动全局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深入对话文本,回旋复沓,举一反三。问题要有综合性:力求能照顾到“字、词、句、篇”的内在联系,能照顾到“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要有整体性,要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至于破坏文本的完整性。要有开放性:能巧妙总结规律,链接生活,沟通社会,指导实践,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灰雀》一文,可以设计两个问题:灰雀到底是自己飞走的,还是被小男孩捉走的?在对话的过程中,列宁和小男孩各自在想什么?4.预设性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以读者、教者、学生、编者(教材编写者)等多重身份,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对话,制定好清晰简洁、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提问要坚守学科本位,紧扣教材重难点及精彩之处,切忌提“漫”问题,一味追求气氛活跃、课堂热闹。为了避免课堂提问混乱,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预设得越充分,设计的问题就越科学,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教学环节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哪几个问题来实现,教师要心中有数。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梅花魂》一文,抓住点睛之“魂”,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什么是魂?梅花有魂吗?课文的“梅花魂”究竟指的是什么?你从“梅花魂”中体会到什么?四个问题覆盖全文,由表及里,一气呵成。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是主体和主导的和谐共生,形式可变,规律永恒,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坚守”和“应变”之间的关系。(二)掌握提问技巧1.注重问题表述的明确性准确是教师语言的基本标准,更是对课堂提问的具体要求。教师提问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甚至与所学内容毫无关联,学生必定认识模糊或产生歧义。教师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提问形式自然简明,如果问题中包含着几个层次,最好逐一罗列出来;叙述要浅显易懂,与学生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相符。让学生一听便能心领神会;问题要精要恰当,要抓住要领,有利于学生切中要害,集中思维。教师要有“牺牲”精神,尽量避免那些文绉绉、生僻古怪的词汇,追求语言的“儿童化”与“口语化”,让大家能听懂并喜欢听。在教学《穷人》一文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课文重点写桑娜,为何不使用“桑娜”做标题?这个问题就比较明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用意。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白课文中的“穷人”不单指桑娜,勤劳善良是穷人共有的品质。2.注重预留时间的充分性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一堂课应该由学生来上,由老师来指导自主学习。“创造始于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产生问题。所以,对数十分钟的教学,既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抑制学生提问题,也不能为提问题而提问题,要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真正的不解和疑问。(三)激发学生兴趣1.问题设计开放化提问境界的极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思考的自由王国。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合适的方式提问,淡化问的痕迹,让学生情不自禁进入思考,获取知识。提问的目的,不是为难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生动,讲得精彩。因此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要尽量杜绝“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精神。问题必须有情趣性,学生能乐于思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智力竞技”。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第一,我们来进行一场打假运动,找找课文中“以假乱真”的情节。第二,如果有一天,皇帝醒悟了,论功行赏变成了论罪行罚,你觉得他会惩罚谁?第三,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时,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实现了文本与生活的融合,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表达。2.灵活运用语言评价老师还要加强及时评价,在抛出一个有效问题之后,采用得当的表情对于小学生进行及时的回应,支持和鼓励孩子去勇敢的表达自己。教师进行评价时要采用适当的言语同时机智的运用肯定或否定性评价。比如在否定小学生的观点时不用全盘否定,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给小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在肯定和赞扬孩子时,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增加其对于学习的兴趣。比如问题不可以太浅显,也不能太深。太浅显,就比较无趣,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不知所措,挫伤其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五、总结总之,课堂教育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情况,我们必须面对课堂和思想层面的新鲜生命的交流。课堂教育的重点是交流的动态性。此外,动态的知识生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作为教师引导的工具。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