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项目区位图1-1项目区位图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本项目为二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约824亩,本次设计范围内共包含明朗路、明辉路两条道路,四个地块平场及排水箱涵,其中:明朗路:城市次干道,长1064米,宽26米,双向四车道;明辉路:城市次干道,长556米,宽26米,双向四车道;地块1:占地100105.2㎡,工业用地;地块2:占地158175.1㎡,工业用地;地块3:占地120779.9㎡,工业用地;地块4:占地100413.7㎡,工业用地;箱涵:起于明朗路与明辉路交叉口东北角,止于天辰大道南侧,接入现状已建成的涵洞,长约1335米,最大埋深19米左右。根据业主建设时序,本项目共分为两个标段,其中标段划分如下:一标段:1、2号地块平场及边坡、明辉路、明朗路(K0+532.356~终点)、排水箱涵(Z0+205~终点)及支管;二标段:3、4号地块平场及边坡、明朗路(起点-K0+532.356)、排水箱涵(起点-Z0+205)。本次施工图设计为一标段,包括道路工程、平场工程(含高边坡)、给排水工程(含箱涵)、电气工程、交通工程,共五册,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合同(2)重庆中驰工程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巴南经济园区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工程1:500管线图》(3)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重庆市主城区李家沱组团P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4)《关于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立项申请的批复》(巴南发改发[2018]376号文件)(5)重庆市渝南水利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天明汽摩产业园金子沟排洪工程》方案图纸(6)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天明汽摩产业园排洪涵洞工程》(7)园区已取得征地批文用地红线图(8)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提供的《2号路(天辰大道)施工图设计成果》(9)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至江津区珞璜公路改建工程巴南段(K0+000~K3+496)竣工图(明晨大道)》(10)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直接详勘(11)重庆市渝南水利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天明汽摩产业园金子沟排洪工程行洪论证》(12)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明辉路、明朗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预审意见”(13)《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勘察设计》高边坡专项方案审查评估报告(14)重庆市巴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明辉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巴住建初发[2019]3号文件)(15)重庆市巴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明朗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巴住建初发[2019]4号文件)(16)本项目所在区域1:500地形图采用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5)《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2)《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1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满足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应齐全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已在说明1.5中补充《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道路平面图中应表示箱涵标高尺寸。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已在道路平面图中补充箱涵标高及尺寸,详见图DL-03等。(3)道路与平场的土石方工程有重叠的部分,应相应扣除,这部分土石方工程量对工程概算影响较大。回复:道路与平场的土石方工程已将重叠部分扣除。建设条件气象水文气象勘察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偏北气流控制,夏季受偏南季风影响,其特点为: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日照少,雾日多,无霜期长,雨热同季;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常有大风冰雹。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4℃,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32.8℃,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6.3℃,日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区内以降雨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77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6~8月多为暴雨,降雨量高达866mm,占全年的80%。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水文场区斜坡段发育黄溪河支沟地表水体,多为间歇性季节性水流,仅在雨季存在少量的暂时性坡面流,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一般非雨季流量小或处于干枯状态。黄溪河属长江的二级支流。据调查,黄溪河在拟建场地段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38.44~261.08m(勘察时水位235.92~258.36m,水深约0.3m,流量约3.5L/s)。边坡坡底平缓地段零星分布鱼塘,勘察时有少量地表水。区内气候适宜全年施工。工程地质情况地形地貌本次勘察场地总体南西高北东低,多呈单向斜坡,场地范围内最高高程330.39m,最低高程267.52m,相对高差为62.87m。场地呈斜坡与沟谷相间分布的地形特征,沿线经过区域多为林地等农业用地,民房零星分布,场地已征用。现状斜坡呈上陡下缓状,总体地形较陡,地形坡角一般13°~32°,局部陡坎处可达60°左右,坡底以宽缓沟槽为主,地形较平缓,地形坡角一般2°~10°。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场地地质构造位处金鳌寺向斜南东翼。岩层呈单斜层产出,岩层产状为:278°~302°∠5°~8°,本次取场地内优势产状288°∠7°、281°∠7°、296°∠8°,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有断层,地层连续。场地岩层呈中~厚层状构造,层面呈微张~闭合状,表面平直光滑,略有起伏,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受区域构造应力及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场地及邻近基岩露头中可见二组构造裂隙:①组:裂隙产状92°~118°∠55°~66°,延伸3.00~6.00m,间距0.40~2.20m,表面平直光滑,略有起伏,闭合~微张,张开度1~3mm,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局部无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②组:裂隙产状34°~47°∠53°~72°,延伸2.00~7.00m,间距0.60~2.50m,表面平直光滑,略有起伏,闭合~微张,张开度1~3mm,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局部无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范表3.1.4、表3.1.5、表3.1.6-2判定,裂隙的发育程度判定为较发育,岩体的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岩体的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地层岩性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及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分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少量粘性土组成,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块石粒径一般为2~19cm,块石含量约20~35%,稍湿,均匀性较差,主要分布于场地民房段,呈稍密~中密状,回填时间大于10年。经本次钻探揭露,该层厚度一般为0.60m左右。粉质粘土(Q4el+dl):褐黄、灰褐色,可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部分钻孔含少量砂、泥岩碎石,表层多含植物根系。分布于整个场地。该层厚度一般为0.50~3.40m。2.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J2s-ms):紫红~暗紫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较重,含砂质团块、条带。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石质软,强度较低。中等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质较硬。为场地主要岩性。钻探揭露最大厚度53.90m。砂岩(J2s-ss):褐红、褐灰色,中~细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钙、泥质胶结,局部泥质含量较高,夹泥质团块、条带。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质较硬。以透镜体或薄夹层状赋存于粉砂质泥岩中。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1.80m。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勘察场地大部基岩出露,坡顶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红粘土,基岩面最大埋深3.40m(ZK81)。基岩面倾向与边坡坡向近一致,总体较为陡倾,一般15°~35°,基岩面总体南西高北东低。基岩顶面埋深0.00m~3.40m(ZK81),基岩面高程260.24m(ZK7)~334.05m(ZK123)。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风化网状裂隙及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揭露厚度0.30m(ZK120)~5.70m(ZK152)。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柱长5~33cm,局部呈碎块状,块径2~4cm。本次钻探最大揭露深度56.60m(ZK123),底部未揭穿。各孔风化带厚度及底界高程统计于勘探点地层情况一览表。水文地质情况勘察中对拟建场地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拟建场地仅北侧为原始地貌,地表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及人工填土;据拟建场区分布的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1)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无地表水体分布。(2)地下水类型a、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水场地素填土零星分布,孔隙度较大,厚度不均,为透水不含水地层,地下水不连续分布于场地素填土中,水量及水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显著,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厚度薄,分布不均,透水性弱,对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阻隔意义不大。该类地下水随季节变化明显,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多沿基岩面运移至坡底或场地低洼处排出地表,存在少量上层滞水,粉质粘土层孔隙水多在雨季存在,其透水性相对较弱,大气降水主要以地表坡流的形式径流,渗入地下的水量较小。b、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两个亚类。构造裂隙水分布零散,其特点是贯通性差,富水性贫乏。风化裂隙水分布于基岩的强风化带中,其水量由风化带厚度决定,富水性贫乏。强风化基岩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呈微张~张开状,为弱透水含水带;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裂隙多呈闭合状,少数微张,为相对隔水层;中等风化砂岩中裂隙呈微张~闭合状,为裂隙含水层,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一部分沿裂隙排泄出场地,另一部分向下补给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易沿砂岩与泥岩接触层面排泄。所有钻孔终孔后,抽干孔内施工用水,待24小时后观测,孔内水位不能恢复,且无统一的地下水位,说明地下水贫乏,只存在季节性的局部上层滞水。场地南西高北东低,地形条件有利于水体的自然排泄。但丰水期施工时,应严格采取截排水措施。场地属斜坡地貌,斜坡段雨季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地表水沿坡面散排,少量地表水沿裂隙下渗,于坡体内部临空面排泄出坡体,易造成岩体软化,故地表水对斜、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综上说明,在勘察期间钻孔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总体贫乏,雨季土体及岩土界面低洼处存在一定量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水土腐蚀性评价(1)水腐蚀性评价勘察区内无污染源,本次勘察结合地区经验并利用临近场地《天明汽摩配套产业园项目明朗路》水样试验成果,成果见表3.6.1,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Ⅱ类环境水判定:勘察区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表4-1水腐蚀性试验成果统计表水样编号项目黄溪河-S1评价标准评价结论PH值7.45>6.5(A类环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2判定,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侵蚀性CO2(mg/l)0.00<15(A类环境)HCO3-(mmol/l)3.36>1.0(A类环境)Cl-(mg/l)18.20<100(干湿交替)SO42-(mg/l)129.77<500(Ⅲ类环境)Mg2+(mg/l)5.94<3000(Ⅲ类环境)总矿化度(mg/l)490.55<50000(Ⅲ类环境)(2)土腐蚀性评价勘察场地及附近无化工厂及污染源,根据重庆当地工程经验并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该区域内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不良地质现象据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内及其附近无滑坡、泥石流、岩溶、地下硐室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无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明辉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规范,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本次勘察范围内覆盖层为填土、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及砂岩。根据相关经验,场地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值可取130m/s,未来压实的填土的剪切波速以实测值为准,为保守起见,先按现状填土波速进行评价;粉质粘土剪切波速为160m/s,为中软土;强风化的粉砂质泥岩和砂岩为剪切波速值介于500~800m/s之间,中风化岩体剪切波速大于800m/s。各段道路地震效应评价详见表4-4所示。表4-2各构筑物地震效应评价表位置里程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s)地段类别道路K0+000~K0+0400.00(ZY77)>500Ⅰ00.20一般地段(岩质边坡)K0+040~K0+37025.2(ZY42)135.8Ⅲ0.45不利地段K0+370~终点2.68(ZY101)130.0Ⅰ10.25一般地段箱涵K0+000~K0+240>15(ZY118)130Ⅱ0.35不利地段K0+240~K0+5500.00(ZY93)>500Ⅰ00.20一般地段(岩质边坡)K0+550~K0+68011.8(ZY112)131.8Ⅱ0.35一般地段Z0+000~Z0+1100.00(ZY80)>500Ⅰ00.20一般地段(岩质边坡)Z0+110~Z0+2027.35(ZY45)134.8Ⅱ0.35一般地段备注:压实后的路基填土剪切波速值以实测值为准,再对改段路基重新复核地震效应;整个场地填土厚度较大,填土结构呈稍密状,为非液化类土,抗震性能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进行分层压实。粉质粘土为非液化类土,抗震性能差,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及砂岩岩体破碎,抗震性能一般,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及砂岩岩体较完整,抗震性能好。2)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本次勘察范围为金鳌寺向斜南东翼,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势整体上南东高、北西低,整体地形较缓,现状山丘主要为荒坡,沟谷多为耕地、零星分布鱼塘,岩层倾角单一,变化不大。场地整体地下水贫乏,靠河流岸坡段存在地下水,但范围较小;场地出露地层多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和填土,土层厚度小,多表层分布,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和砂岩,岩层分布连续稳定。黄溪河两岸岸坡覆盖土层1.6~4.9m,基岩面倾角约2~11°,地面倾角约3~8°,河岸坡土层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较小,岸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场地附近无断层通过,地震活动微弱;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当做好平场后形成的各段边坡支护的前提下,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3)明辉路道路分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道路K0+000~K0+040挖方段(代表剖面1和I、Ⅱ)K0+000~K0+040段为挖方段,主要为原始斜坡地貌,地形较陡,地形坡度一般16°~27°。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最高17.22m,右侧形成最高13.16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地表分布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60~2.10m,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厚度小,中等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281∠7°,裂隙L1产状:35°∠66°,裂隙L2产状:99°∠63°。左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0.45~17.22m,坡向约203°,横向地形坡度一般5~10°。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一般小于1.0m,岩土界面平缓,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2.3-1分析,层面与坡向呈大角度相交,边坡为切向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2°,破裂角建议砂岩取61.7°,粉砂质泥岩取55°。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图4.2-1道路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右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0.00~13.16m,坡向23°,地形坡度较为陡倾。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薄,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2.3-2分析,层面与坡向呈大角度相交,边坡为切向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L1和边坡呈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易沿L1产生滑移,中风化基岩设计坡角53°,按设计坡率放坡,L1的倾角大于坡角,故边坡稳定。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破裂角建议取55°。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该段建议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5KPa。图4.2-2道路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2)道路K0+040~K0+370填方段(代表剖面3~7和I、Ⅱ、Ⅲ)K0+080~K0+370段为填方路基段,为原始沟槽地貌,地形平缓,地形坡度一般3°~6°。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中心形成最大20.23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形坡角及岩土界面较为平缓,一般小于9°,未来填筑后边坡沿现状地面和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较小,边坡破坏模式多为圆弧滑动。设计拟对该段道路填方边坡采取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8m,放坡坡率1:1.50~1:1.75,设计方案可行,建议对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由于填方高度较大,建议对坡角设置护脚挡墙,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该段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该段K0+230~K0+290段鱼塘,黄溪河河床(详见平、剖面图)钎探及钻探揭露表层范围约0.5~1.6m粉质粘土呈流塑~软塑状,为淤泥(软弱土),建议对该段软弱土加强排水,采取直接清除处理。(3)道路K0+370~K0+512.458挖方段(代表剖面8~10和I、Ⅱ、Ⅲ)K0+370~K0+512.458段为挖方段,主要为浑圆状丘包地貌,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一般3°~28°。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最高5.66m,右侧形成最高5.62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表分布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75~2.15m,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厚度小,中等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281∠7°,裂隙L1产状:35°∠66°,裂隙L2产状:99°∠63°。左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0.00~5.66m,坡向约203°,横向地形坡度一般小于10°。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75~2.15m,岩土界面平缓或反倾,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2.3-1分析,层面与坡向呈大角度相交,边坡为切向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2°,破裂角建议砂岩取61.7°,粉砂质泥岩取55°。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右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0.00~5.62m,坡向23°,地形坡度较为平缓。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85m~1.90m,岩土界面平缓或反倾,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4.3-2分析,层面与坡向呈大角度相交,边坡为切向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L1和边坡呈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易沿L1产生滑移,中风化基岩设计坡角53°,按设计坡率放坡,L1的倾角大于坡角,故边坡稳定。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破裂角建议取55°。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该段左侧局部存在少量填方边坡,填方边坡最高2.65m,位处斜坡地段,现状地面和岩土界面均较陡,一般20°~24°,未来填方填筑后由于素填土自身稳定性差,易沿现状地面或岩土界面滑移,破坏模型为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场地不具放坡条件,建议对该段填方边坡采取重力式挡墙支挡处理,挡墙基础可置于基岩中,同时满足抗滑移要求。该段建议以基岩、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5KPa。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明朗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规范,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本次勘察范围内覆盖层为填土、粉质粘土,基岩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及砂岩。根据相关经验,场地填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值可取130m/s,未来压实的填土的剪切波速以实测值为准,为保守起见,先按现状填土波速进行评价;粉质粘土剪切波速为160m/s,为中软土;强风化的粉砂质泥岩和砂岩为剪切波速值介于500~800m/s之间,中风化岩体剪切波速大于800m/s。各段道路地震效应评价详见表4-5所示。表4-5各构筑物地震效应评价表位置里程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s)地段类别道路K0+000~K0+0801.8(ZY6)160Ⅰ10.25一般地段(岩质边坡)K0+080~K0+80022.1(ZY32)133.1Ⅲ0.45不利地段K0+800~K0+9600.00>500Ⅰ00.20一般地段(岩质边坡)K0+960~终点20.0(ZY74)130.0Ⅱ0.35不利地段箱涵K0+680~K0+8456.65(ZY111)132.2Ⅱ0.35一般地段K0+845~K1+0900.00>500Ⅰ00.20一般地段(岩质边坡)K1+090~K1+1004.60(ZY104)146.3Ⅱ0.35一般地段备注:压实后的路基填土剪切波速值以实测值为准,再对改段路基重新复核地震效应;整个场地填土厚度较大,填土结构呈稍密状,为非液化类土,抗震性能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进行分层压实。粉质粘土为非液化类土,抗震性能差,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及砂岩岩体破碎,抗震性能一般,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及砂岩岩体较完整,抗震性能好。2)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本次勘察范围为金鳌寺向斜南东翼,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势整体上南东高、北西低,整体地形较缓,现状山丘主要为荒坡,沟谷多为耕地、零星分布鱼塘,岩层倾角单一,变化不大。场地整体地下水贫乏,靠河流岸坡段存在地下水,但范围较小;场地出露地层多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和填土,土层厚度小,多表层分布,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和砂岩,岩层分布连续稳定。黄溪河两岸岸坡典型剖面如图9~13剖面所示,覆盖土层1.6~4.9m,基岩面倾角约2~11°,地面倾角约0~8°,河岸坡土层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较小,岸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场地附近无断层通过,地震活动微弱;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当做好平场后形成的各段边坡支护的前提下,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3)明朗路道路分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道路K0+000~K0+080挖方段(代表剖面1、2和I)K0+000~K0+080段为挖方段,主要为原始斜坡地貌,地形较陡,地形坡度一般5°~22°。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最高24.63m,右侧形成最高15.22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地表分布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60~5.80m,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厚度小,中等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296∠8°,裂隙L1产状:43°∠72°,裂隙L2产状:104°∠66°。左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2.25~24.63m,坡向约114°,横向地形坡度一般小于10°。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50~2.60m,岩土界面平缓,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2.3-4分析,层面与坡向反向相交,边坡为反向坡,L1和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L2和边坡呈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易沿L2产生滑移,中风化基岩设计坡角53°,按设计坡率放坡,L2的倾角大于坡角,故边坡稳定。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破裂角建议砂岩取61.1°,粉砂质泥岩取60.8°。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图4.2-3道路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右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0.00~15.22m,坡向294°,地形坡度较为平缓。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一般3.10m~5.80m,岩土界面平缓或反倾,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2.3-5分析,层面与坡向顺向相交,边坡为顺向坡,岩层层面为外倾结构面,但由于层面倾角(8°)远小于边坡等效内摩擦角,故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破裂角建议砂岩取61.1°,粉砂质泥岩取60.8°。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该段建议以基岩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122KPa,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48KPa。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图4.2-4道路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2)道路K0+080~K0+800填方段(代表剖面3~17和I)K0+080~K0+800段为填方路基段,为原始沟槽地貌,地形平缓,地形坡度一般5°~15°。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中心形成最大19.92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形坡角及岩土界面较为平缓,一般小于9°,未来填筑后边坡沿现状地面和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较小,边坡破坏模式多为圆弧滑动。设计拟对该段道路填方边坡采取分阶放坡处理,分阶高度8m,放坡坡率1:1.50~1:1.75,设计方案可行,建议对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由于填方高度较大,建议对坡角设置护脚挡墙,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该段建议以压实填土、可塑状粉质粘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可塑状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该段K0+065~K0+100段、K0+240~K0+255段、K0+470~K0+510段、K0+600~K0+625段、K0+685~K0+695段鱼塘,K0+400~K0+685段右侧黄溪河河床(详见平、剖面图)钎探揭露表层范围约0.5~1.5m粉质粘土呈流塑~软塑状,为淤泥(软弱土),建议对该段软弱土加强排水,采取直接清除处理。(3)道路K0+800~K0+960挖方段(代表剖面18、19、20和I)K0+800~K0+960段为挖方段,主要为浑圆状丘包地貌,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一般3°~18°。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最高14.83m,右侧形成最高13.02m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表分布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75~1.55m,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岩体破碎,厚度小,中等风化岩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288∠7°,裂隙L1产状:35°∠66°,裂隙L2产状:99°∠63°。左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0.00~14.83m,坡向约113°~124°,横向地形坡度一般小于10°。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95~1.55m,岩土界面平缓,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2.3-6分析,层面与坡向反向相交,边坡为反向坡,L1和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L2和边坡呈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易沿L2产生滑移,中风化基岩设计坡角53°,按设计坡率放坡,L2的倾角大于坡角,故边坡稳定。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破裂角建议取60.8°。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图4.2-6道路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右侧挖方边坡,该段道路形成的挖方边坡高度0.00~13.02m,坡向293°~304°,地形坡度较为平缓。地表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75m~1.05m,岩土界面平缓或反倾,上覆土体不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整体滑塌,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厚度小,下部岩体属较完整岩体,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根据赤平投影图2.3-7分析,层面与坡向顺向相交,边坡为顺向坡,岩层层面为外倾结构面,但由于层面倾角(7°)远小于边坡等效内摩擦角,故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破裂角建议取60.8°。设计拟对该段边坡采取分级放坡处理,设计坡率:中风化岩体1:0.75,强风化岩体及土层1:1.5,设计坡率可行,但强风化基岩坡率偏缓,建议可采用1:1.00的坡率。建议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该段建议以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122KPa,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0KPa,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48KPa。图4.2-6道路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4)道路K0+960~K1+064.569填方段(代表剖面21、22和I)该段为填方路基段,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于道路两侧形成最大2.80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由于已建天辰大道的修建,已初步整平,上覆土体厚度12.20~13.50m(未揭穿),现状地形平缓,设计拟对该段道路填方边坡采取放坡处理,放坡坡率1:1.50,放坡后填方边坡稳定,设计方案可行,建议对坡面进行防护,坡顶及坡脚设置截排水沟,确保边坡及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由于填方路基位于厚层素填土上,建议对素填土层进行强夯处理措施,压实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该段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及现场钻探情况,对地基均匀性评价如下:(1)填土(Q4ml):填土结构稍密~中密状,为修建道路、民房及周边构筑物大量回填而成,在沿线上局部分布,厚度变化大,土体内部由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石等组成,内部不均匀,地基均匀性差;(2)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可塑状,局部区域为流塑状(淤泥),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部分钻孔含少量砂、泥岩碎石。分布于整个场地,地基均匀性较差。(3)强风化岩体:据钻探资料揭露,强风化岩体的厚度一般为1.1~3.7m,地基均匀性一般。(4)粉砂质泥岩(J2s):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区,岩体连续、稳定,地基均匀性较好;(5)砂岩(J2s):岩体分布不连续、稳定,地基均匀性较差,为场地次要岩性。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场地地下水主要以第四系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根据调查及钻探揭露:第四系松散介质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土层孔隙进行径流,向场地沿线地势低洼之鱼塘、黄溪河进行排泄。勘察期间未见稳定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构造裂隙中,经裂隙向低处排泄,场地的岩性主要为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其中,粉砂质泥岩为相对的隔水层,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地下水赋存条件总体较差。由于整个场地地下水贫乏,不见稳定的地下水位,因此路基基础不用考虑水浮力的影响。原勘察区及邻近无大污染源,根据环境地质调查和经验判断场地内地下水和土对砼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特殊性岩土评价本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土及淤泥,填土主要由强~中等风化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稍湿,结构稍密,硬质含量20~45%左右,局部夹块石,粒径达350mm,堆填时间一般2年,整个场地厚度分布很不均,厚度范围一般为1.00m~13.50m。其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宜直接利用,建议对素填土层进行强夯压实处理,压实系数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淤泥:灰色,流塑状~软塑状,含有机腐植质,主要分布于水田及地势低洼积水处和黄溪河河床地段,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此类区域的排水措施。路基持力层评价道路起止里程段多为挖方段,开挖后中等风化基岩出露,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是理想的路基持力层,建议以基岩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中部为填方段,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箱涵前半段为填方段,建议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后半段为挖方段,开挖后中等风化基岩出露,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是理想的路基持力层,建议以基岩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基回填土要求(1)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当压实机械可以保证压实度并经现场试验、检测合格后可适当加大压实厚度),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为20cm(遇特殊情况不满足设计要求是,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2)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2%之内。
(3)以下填料不能作为路堤填筑材料:含有树根、草皮和易腐朽物质的土。沼泽土、淤泥、泥炭、冻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因其具有透水性差,塑性大、粘结性和膨胀性较大,承载力低等特性,故不准作为路堤填料。(4)土石路堤填料: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其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度的2/3,大于的应予清除;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所含石块为软质岩或极软岩(强度小于15Mpa)时,易为压路机压碎,其粒径可与压实层厚度相同,但不宜超过层厚,超过的应打碎。填石路堤的石料来源主要是指路堑爆破后的石料,石料饱水试件极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5Mpa,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5cm。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场地呈现浑圆状中丘与宽缓沟槽相间分布的地形特征,道路沿线经过区域多为耕地鱼塘等农业用地,场地已完成征用。K0+563.22处与明辉路交叉,存在交叉施工,施工面限制较大,在基坑及边坡开挖前应详细考虑弃土位置。然后根据弃土区的位置,运土距离、开挖设备能力等因素,对降水工程、土方工程和支挡工程进行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及边坡开挖土方应及时运走,不能在基坑或边坡旁堆放,以免引起边坡变形而发生意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现场的文明施工,降低噪声及施工排渣对环境的影响。场地由于进行黄溪河改道工程,需设置排水箱涵,应先进行排水箱涵的建设,待完成后再进行道路建设。道路终点为已建天辰大道避免对道路管线正常运营产生影响,应注意与周边项目作业的交叉、配合问题。采取恰当的施工方法和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临近场地正常作业,避免影响场地安全及沿线管线的正常运营。道路两侧为城市发展规划用地征地范围,道路区内的民房建筑施工前将全部拆除,拆除后无相邻建筑物。结论及建议1)结论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岩土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辅以资料收集及调查访问的方法,查明了边坡的地质背景条件、未来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了边坡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有如下主要结论:(1)场地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应对路堑边坡填方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经支护场地稳定性满足后,适宜工程项目建设。(2)边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为粉砂质泥岩和砂岩。(3)各段岩质边坡坡体主要由强~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边坡属反向坡和切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未来平场开挖边坡存在外倾结构面和外倾不利组合结构面,随着时间推移、应力释放和雨季雨水冲刷及下渗等不利情况下,边坡稳定性将大大降低,导致边坡岩体沿外倾结构面产生整体滑移现象。需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4)工程区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微地貌为斜坡地貌,边坡表面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零星分布素填土,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粉砂质泥岩夹砂岩。(5)勘察期间钻孔深度范围内场地地下水总体贫乏,雨季土体及岩土界面低洼处存在一定量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场地地下水主要以第四系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该区域内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若在雨季施工基础,需考虑水的导排措施。(6)对于该平场边坡的防治,建议放坡支挡工程与截、排水工程和坡面防护相结合,建议采取边坡报告中5.3章节支挡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和治理经济,由于各段边坡高度较大,有坡顶坠落物体等的可能,建立健全边坡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特别是正式治理前的时间段,发现变形加剧要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及施工安全。(7)治理工程的截、排水系统及支挡防护工程应与规划建设相协调,避免治理与建设相矛盾。(8)边坡施工采取逆作法、分段跳槽开挖,分段长度建议由设计根据具体设计方案确定,尽量避免大药量爆破作业。必须爆破时,建议严格控制爆破点与挖方边坡之间的距离,防止爆破对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不合理的施工开挖及爆破作业下,会诱发局部滑动及跨塌。应作好对边坡的变形监测,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边坡安全,防止工程事故发生。(9)建议在边坡坡顶、马道及坡脚修建完善的截、排水设施,避免降水对边坡坡体的冲涮及浸泡,破坏坡体结构等特征。支护工程中应预留泄水孔等,使其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10)对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应坚持治理与长期监测相结合,支挡工程与排水工程相结合的原则。(11)边坡设计施工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工作,校核结构面产状,特别是层面、结构面及软弱夹层等,由于岩层及裂隙面抗剪参数随时间效应的增加而降低,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对勘察报告进行复核。(12)高度大于15m的岩质边坡、高度大于12m的岩土混合边坡、高度大于8m的土质边坡,属于渝建发(2010)166号文规定的高边坡,其支护设计应按渝建发(2010)166号文的规定执行。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将作为可行性评估和施工图设计审查的重要依据。请业主充分重视。(13)加强施工阶段的地质工作,如发现边坡异常问题,请及时与勘察、设计及业主联系,以利于共同协商解决,若未来规划对该段临时边坡坡体、坡顶及坡脚有开挖、加载、破坏等,形成新的边坡,则应重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1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15)通过对挖方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调查、钻探和工程地质类比,对工程场地内挖方段岩土分布情况结论如下:场地内挖方区土主要由粉质粘土、素填土组成,岩石主要由粉砂质泥岩和砂岩(注:砂岩以透镜体或薄夹层赋存,建议按15%考虑)组成。场地挖方区硬土Ⅲ占11.25%;强风化基岩Ⅳ占14.12%;中风化基岩占74.63%。场地挖方区土比例占11.25%,岩石比例占88.75%。以上比例含清理场地弃土成分。2)建议(1)边坡支护治理设计年限不应低于道路设计年限。(2)坚持“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监测,大气降水及生活污水的拦截及排放措施。(3)路堑边坡施工采取逆作法施工,尽量避免大药量爆破作业。必须爆破时,建议严格控制爆破点与挖方边坡之间的距离,防止爆破对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不合理的施工开挖及爆破作业下,会诱发局部滑动及跨塌。应作好对边坡的变形监测,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边坡安全,防止工程事故发生。(4)不同路基持力层段及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土质地段过渡段宜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填筑,岩质地段过渡段可采用填石路堤。(5)施工时应加强排水、降水措施,道路区局部为鱼塘和黄溪河河床分布地段,粉质粘土呈流塑~软塑状。建议开挖前将鱼塘水抽干,对鱼塘内软塑~流塑状粉质粘土进行清除或换填。(6)若以强夯后的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应按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并辅以物探、动力触探、密实度试验。(7)加强施工阶段岩体结构面检验及裂隙调查工作,及时调整边坡设计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8)施工中应加强监理和验槽工作,并在有代表性的基坑中采岩样试验,以确保试验值不低于设计的取用值。(9)高度大于15m的岩质边坡,高度大于8m的土质边坡,属于渝建发(2010)166号文规定的高切坡、高填方,其支护设计应按渝建发(2010)166号文的规定执行,请业主充分重视。(10)加强施工中地质服务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前来处理。(11)采取爆破开挖时应控制爆破范围,靠近开挖边坡区域不宜大爆破,避免对开挖边坡整体稳定性。岩质边坡应进行分阶开挖,并采用逆作法施工。应针对不同的边坡按不同坡率值进行放坡。(12)本报告为施工平场土石比调查报告,其目的主要为平场开挖计算岩土开挖方量、开挖岩石强度分类提供初步依据,针对挖方区仅采用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和工程地质类比结合少量钻探手段,深度不够,本报告不能用作设计依据,可作为工程场地内挖方地段岩、土类型及土石比情况的初步判定依据使用。(13)场地鱼塘及黄溪河河沟段表层分布软土,平场前建议可采用清表、抛石挤淤等,同时加强排水措施对其进行处理。(14)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进行进一步校核、检验。项目施工建设条件(1)石料工程所需石料可在周围地区解决,石料主要为砂岩和灰岩,石质坚硬,强度高,抗风化、抗软化能力强,是较好的硬质岩。(2)砂料长江沿线细砂、特细砂及混合砂均可使用,运输方便。(3)钢材、水泥、木材、沥青钢材、水泥、木材和沥青均可在重庆市区内解决,且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4)供水、供电及通讯条件项目所在区域为城市开发区,许多地块及道路建设均在开展中,水、电、通信等设施接入方便,利于道路建设。(5)运输条件项目区域内天辰大道、明晨大道,是本项目范围内的主要运输道路。同时,项目区域乡间公路较多,多为水泥路面,可见拟建场地内交通便利,运输条件较好。道路工程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设计原则(1)尊重城市规划,保证道路的功能及美观。(2)遵照国家技术规范,合理选择各项设计指标。(3)理顺排水体系,合理布置综合管网,更有利于地块开发。(4)遵从功能合理、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置道路。(5)本次设计项目一标段与二标段只划分各标段范围内设计道路的主要工程量,道路各项设计指标按整体考虑。设计技术指标选用情况表5.1明朗路、明辉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指标规范值明朗路明辉路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km/h)404040车行道最小净高(m)4.54.54.5人行道最小净高(m)2.52.52.5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年)15151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51515标准路幅宽度(m)/2626路拱横坡1.5%1.5%1.5%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50500直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停车视距(m)404040最大纵坡(一般值)6.0%2.9%1.48%最小坡长(m)110491.927556.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700110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00//设计荷载城市B级,3.5KN/m2(人群)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6度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设计理念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保证使用功能,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综合性。满足与周围规划路网及场地的竖向衔接,以及与相交道路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线性顺缓。结合场地整治、周边路网优化成果,优化道路竖向设计。结合规划排水走向,排水与道路设计有机结合。道路平面设计(1)平面设计明朗路平纵线形与初步设计阶段一致。明朗路呈南北走向,起于南侧规划道路,向北延伸,与明辉路平交,止于天辰大道,道路全长1064米,路幅宽26米,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全线共设置两处平曲线,平曲线半径均为500m,无需设置缓和曲线。明辉路平纵线形与初步设计阶段一致。明辉路起于规划道路,与明朗路平交,止于明晨大道,道路全长556.3米,路幅宽26米,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线形为直线。(2)超高与加宽本次道路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设置超高和加宽。最大超高值为2%,超高过渡过度方式为绕中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需进行道路加宽,本次设计道路最小圆曲线半径为500m,无需进行超高与加宽。道路纵断面设计1)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3)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4)道路平、纵指标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2)纵断面描述明朗路起点接规划道路,高程为280.0m,与明辉路交叉口高程为263.752m,终点接现状天辰大道,高程为253.850m,全线共设1处变坡点,最大纵坡为2.9%,最小纵坡为1.94%,道路最大填方高度为20米,道路坡度与坡长均满足规范要求。明辉路起点接规划道路,高程为261.050m,与明朗路交叉口高程为258.07m,本次设计终点止于明晨大道西侧,近期不跨越明晨大道,高程为261.260m,明辉路道路纵坡设置为单向坡,纵坡为1.48%,道路纵坡平顺,指标高,利于工业厂房布置。图5-1明朗路路纵断面设计图图5-2明辉路纵断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本次横断面与初步设计阶段保持一致,明朗路与明辉路均为双向4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即:26米=5米人行道+8米车行道+8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主要考虑周边为工业用地,大型车辆居多,因此,车行道采用3.75m。车行道为人字坡,坡度为1.5%,人行道坡度为2.0%。图5-3标准路幅图道路交叉口设计本次设计的明朗路与明朗路的交叉口见下表,其中明辉路上跨明晨大道,上跨桥不属于本次实施范围,故不纳入设计范围内。表5.2明朗路交叉口一览表相交道路名称规划道路明辉路天辰大道道路等级支路次干路主干路道路宽度16m26m46m交叉口形式平B2类平A1类平A1类表5.3明辉路交叉口一览表相交道路名称规划道路明朗路明晨大道道路等级支路次干路主干路道路宽度16m26m44m交叉口形式平B2类平A1类上跨立交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次干路与主干路相交为平A1类交叉口,进口道展宽长度取60米,渐变段长度30米,渐变段采用直-圆-直的方式连接,圆半径为60米。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为平A1类交叉口,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展宽长度取60米,渐变段长度25米,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的方式连接。次干路与支路相交采用平B2类交叉口,采用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路基设计路基概况明朗路总长度为1064.569m,路基类型有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其中填方路基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8.7m,挖方路基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6.4m,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占路线长度分别为75%、25%。道路沿线K0+240~K0+255段、K0+730~K0+750段分布鱼塘,K0+400~K0+685段右侧为黄溪河河床。明辉路总长度为556.319m,路基类型有填方路基、挖方路基与半填半挖路基,其中填方路基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9.6m,挖方路基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4.3m。填方路基、挖方路基与半填半挖式路基占路线长度分别为70%、15%、15%。道路沿线分布较多的建筑物,在K0+230~K0+290段分布鱼塘与黄溪河河床。1标段明辉路右侧形成的临时填方边坡在2标段实施后取消,因此后期不存在高填方边坡。一般路基设计1)路床路基一般由路堤、下路床、上路床或路堑挖方路床组成,自路面底部深度0~80cm为路床,大于80cm深度的为路堤。根据《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路基压实度与路基填料强度(CBR)设计标准如下: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路基填料强度CBR(%)填方路基0~30≥95≥630~80≥95≥480~150≥94≥3>150≥92≥2零填及挖方路基0~30≥95≥630~80≥95≥42)填方路基填方路基边坡采用分级开挖的原则进行路基设计,按8m分级,路堤高度小于8m按1:1.5坡率进行施工,路堤高度大于8m小于16m按1:1.75坡率进行施工,路堤高度大于16m按1:2坡率每8m分级放坡,,各级边坡之间设置2m宽边坡平台,坡度外倾4%。横坡陡于1:5的坡地上的填方路基,在填筑前,须将地面挖成台阶,且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台阶顶面应做成4%的反向横坡,以防路基滑动。当道路穿过农田或水塘时,必须先将水放干,并清除淤泥。地基为耕地、粉砂或其它松散土时,应在填筑前进行清除处理。回填填料应分层碾压,填料选择及填料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3)挖方路基本次根据地勘,岩质挖方边坡坡率按1:0.75开挖设计,表层素土厚度为0.5m~1.5m左右,开挖边坡为1:1.5。边坡分级设置,每级边坡高度为8m,级间设2.0m宽平台。4)零填零挖路基对于不填不挖路基的处理,如土质成分含水量较大,直接碾压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采用换填或翻挖晾晒后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水泥后再碾压,换填或碾压厚度为路床以下30~80cm。5)填挖交界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当地面陡于1:5时,要求清表后开挖成内倾斜不小于4%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当地表坡度陡于1:1.25且沟谷填方高度大于8m时,为避免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开挖台阶外,还应在填挖交接处的填方区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碎石或砂岩片碎屑填筑形成过渡段,同时,在路面底面下铺设3层土工格室。特殊路基处理1)清除表土路基施工前必须对场地进行清表处理,清表厚度为30cm,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全部树木、杂草、废渣及有碍开挖的障碍物等。清理后的弃土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场或作为绿化用土。2)房屋建渣清除本次设计道路沿线有较多建筑物,需对房屋建渣进行清除,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在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建筑暂按1.0m深度进行清除。3)鱼塘及河床软土处理本次设计范围内存在稻田、鱼塘、黄溪河河床等软基。根据地勘资料,黄溪河河床范围内深度约0.5~1.6m为淤泥,路基范围内的鱼塘及河床淤泥直接清除处理,平场范围内鱼塘及河床淤泥采取抛石挤淤的处理方式。抛投片石的最短边尺寸不小于30cm,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从高向低处扩展,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以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级配碎石,厚度50cm,再行填土分层碾压。抛石挤淤处理范围详见特殊路基处理平面图DL-29。4)高填方路堤处理本次设计仅对道路范围内高填方路堤进行强夯处理,地块范围内是否需要强夯,由地块使用方决定。高填方路堤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者采用轻质材料。高填方路堤宜优先按排施工。在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和宽度,并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宜进行沉降观测,控制填筑速率。为了保证高填方区路基的稳定,尽量减少路基沉降,对填方高度大于8m的高路堤增加强夯处理。5)路基强夯路基强夯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6.3条进行设计。(1)强夯指标确定①有效加固深度:强夯区域的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8m,每一次得单击夯击能不小于5000kN·m。②夯点夯击次数:根据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应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③夯击遍数:采用点夯2~4遍,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适当增加夯击次数。最后已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采用轻捶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④两遍夯击时间间隔:根据路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路基,间隔时间不少于2~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路基可连续夯击。⑤加固深度范围内的压实度要求达到路基设计要求值。⑥夯锤质量宜为10t~60t,底面形式采用圆形,锤底面积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为25kPa~80kPa。锤地面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排气孔,孔径为300mm~400mm。(2)夯击点采用梅花型布置,第一遍夯点间距为夯锤直径D的2.5~3.5倍,第二遍夯点位于位于第一遍夯点之间。之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3)试夯:强夯前,应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指标参数提出的强夯实验方案,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选取若干试验区,进行试夯,每个试验区面积不小于20m×20m,实验区数量根据场地复杂程度与道路规模确定。待试夯结束一周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指标参数。具体强夯范围见特殊路基处理平面图,处理方式详见特殊路基处理大样图。边坡防护一标段中,1号地块与2号地块的平场与道路同步实施,明朗路两侧无边坡。3号地块与4号地块暂不实施,在明辉路右侧形成的边坡为临时边坡,待2标段开始实施后,临时边坡因平场取消,因此不进行坡面防护。路基临时排水设计本项目一标段只实施1号地块与2号地块的平场工程,二标段中的3号地块与4号地块暂不实施,为保障路基稳定,明辉路靠近二标段一侧的边坡需设置临时截水沟。在挖方坡顶外5米与填方坡脚外2m设置梯形截水沟,截水沟的水流引至临时排水管进水口。截水沟可根据施工后地形考虑是否增设或减少其设置。路面设计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1)道路路面结构的拟定车行道路面设计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用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下的弹性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进行面层控制设计,从而确定路面结构厚度。次干路设计基准期取15年,车行道路面结构组合如下:上面层:4cm厚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粘层:0.3~0.5L/m2乳化沥青粘层下面层:6cm厚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封层:0.7c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透层:0.6~1.5L/m2液体沥青透层基层:16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3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分二层碾压施工)(2)路面设计参数的确定本项目属新建路面,其中土基回弹模量按40MPa取值,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附录C及结构计算中所用结构层设计参数确定如下表。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mm)20℃抗压模量(MPa)1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401400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012003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6016004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30013005土基40(3)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如下。第1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1(0.01mm)第2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3.1(0.01mm)第3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6.6(0.01mm)第4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48.8(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237.3(0.01mm)注:以上验算结果为不利季节的弯沉检测值,施工单位检测时可根据检测时的季节,采用相应季节的影响系数进行换算后,作为检测标准。与现状路接顺设计1)明朗路与周边路网的衔接本项目明朗路设计起点与规划支路平交,设计终点与现状天辰大道平交,明朗路与天辰大道交叉口规划为两层,地面层为平交,天辰大道主线下穿交叉口,因天辰大道近期半幅路已建成,且沥青混凝土路面,为本次设计道路近期与现状天辰大道接顺,接顺标高为253.85m,新旧沥青路面相接处理详见大样图DL-34。2)明辉路与周边路网的衔接根据规划,明辉路设计起点与规划支路平交,设计终点上跨明晨大道。规划支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新旧沥青路面相接处理详见大样图DL-34。人行系统设计人行道设计本次道路设计中,明朗路与明辉路沿线两侧设置人行道,其宽度均为5m。为确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本次设计在交叉口处根据具体人流去向采用人行横道线的方式组织行人过街。人行道铺装及结构设计(1)人行道结构设计根据目前市场透水材料,主要有普通透水砖、陶瓷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考虑到道路周边用地性质,本次设计采用普通透水砖,具体样式由业主确定,结构组合如下: 透水砖25cm×15cm×6cm/盲道砖25cm×25cm×6cm 中粗砂找平层厚4cm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15cm透水砖抗压强度单块最小值≥35MPa,平均值≥40MPa;抗折强度单块最小值≥4.2MPa,平均值≥5.0MPa。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大于3mm,接缝用水泥砂罐实。人行系统结合道路景观考虑,力求风格一致,总体采用人行横道线的形式过街,红绿灯控制人车通行,人行横道线一般划在交叉口和停车港处。(2)路缘石与路边石路缘石:C30砼预制立式路缘石(150×350×1000mm)路边石:C20砼预制路边石(120×200×1000mm)路缘石与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路缘石与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路缘石高出路面15cm。(3)防撞护栏因明辉路近期建设不上跨明晨大道,因此在明晨大道上方形成断头路,高差约10米,为防止车辆误入此路段,不慎掉入明晨大道,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在明辉路终点设置26米防撞护栏,以示警示。明朗路一标段实施起点K0+532.356为断头路,填方高度大于8m,为保证行车安全,防止车辆误入造成人员伤亡,需在明朗路K0+535处设置防撞护栏,待二标段明朗路施工完成后可拆除防撞护栏。防撞护栏由交通工程专业设计,详见交通工程图纸。(4)临时人行道护栏明辉路K0+050~K0+350段右侧填方段填土高度大2米,为保障行人安全,需在人行道边缘设置临时人行道护栏,待二标段施工完成后可拆除临时人行道护栏。人行道护栏构造详见图DL-38,具体样式可由业主选定。无障碍设施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在靠人行道绿化带一侧,以及公交车站、人行过街地道、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单面或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盲道宽0.5m,三面坡缘石坡道宽1.5m。公交停车港设计根据控规,场地北侧天辰大道和风华路上均布置有公交停车港,可辐射本项目片区,故根据规划,本次设计未增设公交停车港,道路土石方调配经过计算,本次设计的土石方汇总如下:一标段设计道路总挖方量12.7万方(考虑1.2松散系数),填方量39.6万方,缺方26.9万方,土石方不平衡,经与业主沟通,缺方可由周边项目调配,借方运距约10km。道路绿化设计道路绿化设计概况本次设计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间距6米种植行道树进行绿化,行道树共种植317株。绿化率本次新建道路标准路幅宽度均为26m,红线范围内面积约为42120平方米,行道树绿化覆盖面积约为23.7%,高于《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对道路绿地率指标的规定。行道树及树池行道树采用树池式种植,树池大小为1.2×1.2米,树池间距为6米,共种植行道树317株。行道树为乔木,乔木品种选择天竺桂,胸径为15~18cm,冠幅为3.0~3.5m,分支点2.0~2.2m。节能及环保设计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其它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单位应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文明施工、环保施工。运营期:通过加强交通管理、采取禁止行驶车辆经过敏感点时鸣笛以及降低车速等交通管制措施降低对全路段敏感点的影响。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废水通过沟槽收集,经沉淀、隔油等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运输车辆冲洗、防尘洒水等,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邻近市政设施。运营期: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雨水系统,最终排入水体。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现场定期洒水,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覆盖,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外购沥青,施工材料遮盖等。通过以上措施,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运营期:本项目道路均采用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对道路扬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工程投入运营后应该纳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ilon骨折诊断与治疗
- 单层门式刚架结构农业温室设计方案
- 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 旅游行业运维服务体验提升方案
- 2024年大型活动临时围墙搭建分包合同
- 2024年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含弃土场)
- 钢结构酒店施工方案标准
- 2024年商业房产抵押借款协议
- 2024年互联网医疗:在线诊疗服务平台服务合同
- 2024年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合同
- Unit 4 Autum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一起)英语二年级上册
- 设计变更控制程序
- 2024全球量子产业发展报告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医院招聘护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全文)
-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场地移交安全管理协议书
- TSG+11-2020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 NB-T31030-2012陆地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