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表达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物质循环。2.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3.理解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4.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1.综合思维:结合案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表现,并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2.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整体性原理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和意义(1)途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意义:形成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开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eq\a\vs4\al()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关联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判断题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3.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4.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最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地形。()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答案:1.√2.×3.×4.×5.√二、选择题6.现代大气的主要成分中,其形成与生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是()①氮②氧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A7.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能够产生的新功能是()①新陈代谢②生产功能③光合作用④平衡功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C8.(2021·嘉峪关高一期末)“植树造林〞“人工降雨〞主要改变了自然地理要素的()A.土壤、大气B.植被、大气C.生物、岩石D.土壤、水文解析:选B。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大气、地形、水文、生物等,“植树造林〞“人工降雨〞主要改变了自然地理要素的植被和大气。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答复9~10题。9.哪些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10.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解析:第9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第10题,恐龙灭绝后,通过平衡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根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答案: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材料一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材料二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75m,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1)你能说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描述的是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哪个循环过程吗?并说出参与该循环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2)材料二中所说的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3)两材料反映出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物质迁移。生物、土壤、水文、大气等。(2)水文。(3)整体性。1.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产生的过程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eq\o(→,\s\up7(光合),\s\do5(作用))化学能eq\o(→,\s\up7(分解),\s\do5(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所示: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根本恒定读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那么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答案:(1)东北整体(2)春季夏季春汛主要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3)对土壤的影响: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阅读以下图,探究以下问题。(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问题产生的核心自然环境要素是什么?(2)说明图示中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3)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开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间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将以下图中有关内容填写完整。提示:(1)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的最关键原因是植被破坏。(2)随着地表植被的不断减少,降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流水侵蚀地貌不断发育,土壤肥力不断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3)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体演化过程如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局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共同构成了该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下图表示森林破坏导致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变化的因果关系。(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结合典型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1)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以下图所示:(2)东北林区的环境效应及森林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如以下图所示:(3)滥伐森林与植树种草所引发的环境效应截然不同(见以下图)。读图,答复1~2题。1.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表达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解析:第1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析如下:①当地地势起伏较小,植被为森林;②当地中部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当地中部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地形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形变化的结果,故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2题,地理环境中的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表达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2021·长沙长郡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开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11km;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十年向西迁移km,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答复3~5题。3.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4.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A.年均温降低B.蒸发量减少C.自然灾害减少D.土地开发利用5.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解析:第3题,裸子针叶植物耐寒,一般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热量增加会使裸子针叶植物关闭气孔减少蒸发,植物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因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4题,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了,蒸发量更强,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害虫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成影响,故C错,D正确。第5题,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迁主要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而北迁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因素引起,故A、B、D排除,C对。答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答题模板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多以某种地理事象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中各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地貌、水文、植被这四大要素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思考方向总分值术语气候位置、地形、洋流等①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②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③洋流影响气温和降水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①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②河流、海洋、冰川对地貌造成影响。③植被覆盖率的上下也影响地貌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土壤①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水能等。②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水能等。③植被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水量变化。④土壤主要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植被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不同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大局部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以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解析:(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小于200米,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000米,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米升到1000米,为太行山区。(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修养水源,滞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还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灾害。答案:(1)东侧: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增加夏季降水;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3)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修养水源,滞留降水,防止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枝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有利于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等。对点练一自然界的物质循环(2021·重庆重点中学高一月考)读图,答复1~2题。1.上图可以简单地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物质循环〞。能正确表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的是()A.a-动物b-绿色植物c-O2d-CO2B.a-动物b-绿色植物c-CO2d-O2C.a-绿色植物b-动物c-CO2d-O2D.a-绿色植物b-动物c-O2d-CO22.此图还可以说明()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CO2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可知,b可以变为泥炭、煤等,可确定其为绿色植物,其他几空便可迎刃而解。第2题,读图可知,发电厂向大气中排放CO2,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CO2的浓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对点练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21·北京东城区期末)以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答复3~5题。3.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4.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5.图示演变过程表达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解析:第3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第4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第5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表达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项正确。答案:6.(2021·武汉调研)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答复以下问题。(1)指出图中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解析:(1)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其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气候、生态环境、河流等方面分析。(2)应主要从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和建坝条件进行分析。答案:(1)热带雨林。地理环境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修养水源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2)地势落差大,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道较窄,建坝工程量小,本钱低。[根底稳固](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质检)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如以下图所示。读图答复1~2题。1.上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2.以下对图中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地方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解析:第1题,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水库的修建,可以增加下渗,使库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地方气候;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因此丁应是减轻。答案:以下图为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答复3~4题。3.上图表达了()A.地理环境要素的单向性影响和变化B.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C.多种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才能影响地理环境整体的变化D.地理环境的独立性4.以下关于水土流失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B.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C.水土流失都会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D.东北平原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而水土流失可引起水文、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的变化,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第4题,水土流失在导致土壤被侵蚀的同时,也会导致地貌变化、植被退化、地方气候变化,因此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答案:(2021·烟台高一期末)某考察团在非洲考察时发现东非高原(图中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护生命活动。结合图文资料答复5~6题。5.猴面包树适应当地什么样的环境变化()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枯燥,冬季多雨C.干湿季明显D.全年高温少雨6.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A.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大C.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D.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解析:第5题,图中甲地为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猴面包树要适应干湿季明显的环境变化。第6题,德班位于沿海,其东部的海洋上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答案:(2021·郑州重点中学期末)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答复7~8题。7.以下关于生物循环的图示,正确的选项是()8.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解析:第7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合成有机物。植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实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所以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答案:9.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图,答复以下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2)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3)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解析:(1)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可缺少的局部,同时某一要素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植被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从而形成了目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3)气候要素中温度的变化会加快岩石的风化,降水会对地表进行冲刷;岩浆活动导致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尘埃会影响太阳辐射和气温。答案:(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2)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垦殖等,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形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3)气候要素会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如温度变化会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喷发产生的尘埃可能会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这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能力提升]读以下图,答复1~2题。1.图中反映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是()A.a、b、cB.d、e、fC.a、c、eD.b、d、f2.以下关于图中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举例,不正确的选项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的人们将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当地的土壤盐碱化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所示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其中a、b、c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d、e、f为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题,江淮平原气候湿润,人们将旱地改造成水田,改变了地貌形态,但不会加剧盐碱化。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据此答复3~4题。3.以下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C.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力侵蚀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开展4.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以下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选项是()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了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解析:第3题,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减少;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开展。第4题,森林使昼夜温差和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植被减缓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答案:(2021·潍坊质检)读早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答复5~6题。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早春短命植物分布在内陆地区,这些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②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③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④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我国伊犁(伊宁)一带短命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是()A.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B.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C.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D.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区落差大,植物种类多解析:第5题,从图中分布的地区看早春短命植物一局部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这些地区会受到海洋气团控制,①错;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②对;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夏季炎热,短命植物在长期开展过程中也形成了逃避干旱的夏季休眠现象,这些地区不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错;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④对。选择D。第6题,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这些只能说使植物生长好,不是物种多的主要原因,A、B错;条件差异大,植物种类多,D对;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不是植物种类丰富,C错。答案:(2021·辽宁师大附中期中)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以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仍在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