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构建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_第1页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构建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_第2页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构建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_第3页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构建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_第4页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构建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构建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意义、显著特点和基本要求,深刻剖析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原因,积极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央八项规定的重大意义、时代特色和基本要求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抓作风建设,作出的八项规定,体现新风格、新思路。当前,在全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时代特征,明确基本要求十分重要。

(一)时代特征及重大意义

——“八项规定”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风格,映射出中国未来施政动向,是新形势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生动反映

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党风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中央八项规定,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作风,而且直面时弊、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实践性,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最大限度地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项规定”重申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体现了中央狠抓作风转变、整治沉疴顽疾的坚定决心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方针。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所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和实施的八项规定,掀起了阵阵新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狠抓作风转变、端正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的坚定决心,彰显了重塑党的三大作风的精神内涵和人格风范。当前,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加大对党风廉政方面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对于始终保持党在作风上纯洁性,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整治沉疴顽疾,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以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具有重大意义。

——“八项规定”显示了党中央“实干兴邦”的态度和魄力,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执政风格和形象,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

实干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知与行的具体、历史的统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也是成就一切伟业的根本途径。

早在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实践证明,中央八项规定强调求真务实、体现真抓实干、重在狠抓落实,是引领全党“实干兴邦”的旗帜,是勤政廉政,密切联系群众、促进作风转变的法宝,是挥向“空谈误国”的利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于大力弘扬“实干兴邦”精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弊病,在全省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知难而进、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推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鲜明特点及要求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切中时弊、求真务实、意义重大,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八项规定”内容具体明晰,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八项规定涵盖面广、具体细致,紧紧切中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的弊病,着眼于现实问题、细微之处,从与群众的接触到外出的坐车问题,从道路的管制到出访迎送问题,从出席什么样的会、说什么样的话到会议的内容。这些问题看起来虽然很小、很细,但都是老百姓直接能看得见、领导干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下手,顺应党心、顺应民意。

八项规定内容实在、贴近群众,从群众敏感在乎处入手,从“小事”做起抓作风转变。从改进调查研究方法,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从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到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作了具体明确规定。这不仅生动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作风,深切回应了基层干部群众期待,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重要的实践性。

——“八项规定”要求严格、措施有力,具有极强的约束性

中央八项规定从具体的标准与严格要求入手,从整饬党风、文风到转变会风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排场大,架子大,会议多,讲话空,生活奢”等突出问题改起,以体恤民情民力,展现真抓实干的作风。同时,对抓好落实提出严格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形成抓作风建设的联动机制,让良好作风推广开来、影响全党。

八项规定措施具体、督促有力。要求中办、国办定期督促检查,强调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抓作风建设的职能,增强了各地区各部门抓作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作风建设的倒逼机制。

八项规定明确了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要求严格、约束性强,像一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尚方宝剑”,为各级领导干部划出了一条遵规守纪的高压线、机体健康的保障线和清正廉洁的警戒线。

——“八项规定”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表率性

八项规定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约束自己开始,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展示了执政新姿态,体现了亲民、为民的执政新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转变作风开始;端正党风,从最高领导层做起,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带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致力于“实、真、勤、廉”,下决心“减、简、戒、控”,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

八项规定出台,犹如一股强劲的执政为民的清新之风吹遍神州大地,领导带头、上行下效,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上下联动,必将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端正党风、带动政风、淳化民风,增强血肉联系,凝聚党心民心。

二、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重点、难点问题及原因

实践证明:要真正把中央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根源在思想认识,贵在领导带头,难在长期坚持,重在完善制度、形成常态机制,这既是多年来影响党风、政风的根本症结所在,也是当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根源在于端正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认识

思想是作风的根源。无数事实说明:有什么样思想,就会有什么的作风,作风出了问题,根本在于思想出了问题。

一是“作风小节论”。有些领导干部把作风问题视为“小节”,片面认为“吃喝玩乐”是生活小事,“请客送礼、迎来送往”是人之常情,收受小小的“会员卡”不是腐败。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针尖小的窟窿能透斗大的风”。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干部眼里的作风“小节”问题,往往是群众最反感、最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干部政治生命的大问题。如,有的干部收受的高档消费“会员卡”,看似不起眼的“小便宜”,却异化为官商“勾兑”、权钱交易的利器。有的干部因生活作风“小节”问题不检点,而失足成恨、身败名裂。有的地方因干部作风“小节”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群体事件,酿成“大祸”。

二是作风建设“软任务”。有些领导干部对抓作风建设缺乏政治责任感,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是“硬指标”,视作风建设为“软任务”。有的看干部“重能力、轻作风”,有的抓作风“务虚、不务实”,往往是“规定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体现在嘴上”,敷衍应付,难以落实到行动上。

三是“官老爷”思想作祟。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一直把当官视为“高人一等”、“治人之人”,官越大,架子越大,排场越阔,特权和讲究越多,与老百姓的距离越远。这种旧社会“当官做老爷”的思想残余,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依然存在,他们忘记了“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把权力及权力带来的资源视为私有,成为权钱交易、大吃大喝、奢侈浪费、贪图享乐、脱离群众等不良作风的思想根源。

四是“认识偏颇、随波逐流”。有些干部对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和外来影响等客观情况多,从自身主观上找问题、查病因少。有的对纠正歪风、改进作风,片面强调别人多、品头论足多,从自己身上找责任少,落实行动少。有的认为当前作风建设问题多、成因复杂,积重难返,对改进作风悲观失望;有的干部认为作风建设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政治敏感性,盲目跟风、随大流,片面认为“法不治众”,抓作风左顾右看,落实规定观望拖延,搞变通、打折扣。

(二)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带头、率先垂范

领导干部的作风决定和影响着领导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其自身形象影响着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起到“上行下效”作用。加强作风关键在领导干部,问题在于“关键少数”:

一是自律不严。古人云:“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有些领导干部持身不严、“衣冠”不正、言行不一,教育别人多,自我批评少,要求别人多,严于律己差,缺乏自揭“伤疤”、自我“开刀”的勇气。有个别领导者品行不佳,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有的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抓作风不敢碰硬,抓落实流于形式,往往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体现行动上。

二是自身不硬。“公生明、廉生威”。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修身”、管不好自己,不能“齐家”、管不住配偶子女,在干部群众中形象不好、威信不高,难以理直气壮地抓作风、整治歪风。有些领导干部党性原则性差,软弱无刚、是非不分,怕得罪人、怕失选票,患得患失,明哲保身,对同志的问题不能严肃地提出批评,对错误言论不敢理直气壮批驳,对难事硬事不敢抓,真理真话不敢讲,对歪风邪气不敢管,对腐败现象不敢作坚决斗争。

三是执行力不强。有的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淡漠,政治纪律观念不强,执行能力差,对贯彻执行中央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打折扣、作选择、玩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见了‘黄灯’赶着走,见了‘红灯’绕道走。”对党内生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对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事情,依然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地方领导不重视抓作风、不善于抓落实的问题严重,存在作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问题。

(三)难点在于常抓不懈、惩处不严、监督不力

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实在在地促进作风转变,以作风建设的实效取信于民,需要下功夫解决的难点在于:

一是常抓不懈、锲而不舍差。作风问题(如,吃喝玩乐风、奢靡浪费风),客观上具有固有性、反复性、习惯性和隐蔽性强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优良作风的养成”或“不良风气的形成”,都有一个日久积淀、潜移默化的过程,突出表现为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因此,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当前,有些地方和部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落实规定缺乏“持之有故、锲而不舍”的精神;抓整治作风,缺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改进机关作风存在着“虎头蛇尾”、“一阵风、走过场”的现象,以致作风建设实际成效差、成果难以巩固。

二是约束太软、惩处不严。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1)“一般规定多,保证措施少”。如,干部作风建设,规定“这个不准,那个不准”很多,如何保证“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往往习惯于一句“严肃处理”,缺少明确的标准。(2)“一般要求多,刚性约束少”。有的单位和部门抓干部作风建设满足于一般号召、空泛的要求,出了问题不能严格追责问责,规定缺乏威慑力;有的对权力的制约缺乏严格的规定,维护纪律缺乏刚性与权威。(3)“出黄牌多,亮红牌少”。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改进作风、落实规定、处理问题,口头喊得多、动真格的少,扮“红脸”多,唱“黑脸”少;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亮黄牌”警示多,较真碰硬少,“下不为例”了之;有的整治作风,不能自断其臂,不愿自亮其丑,从自己身上动刀子。因此,当前,有些作风问题屡禁不止,腐败问题蔓延滋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惩处不严、违纪成本过低,使之心存侥幸、顶风违纪。

三是监督不力,存在盲点和脱节现象。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在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力度,其表现为:组织监督不到位,下级对上级监督缺位,同级和部门相互监督乏力,群众监督较薄弱,舆论监督不规范;各种监督主体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对改进作风、落实规定的监督,从监督关口上存在滞后,忽视事前、事中的教育和监管;从监督对象上重点不突出,忽视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尤其是对一把手和管人财物领导干部的监督;从监督机制上存在漏洞和盲点,造成一些干部为牟取私利挖空心思、想方设法钻制度的空子,实施权力寻租,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从监督方式上不能只简单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不重视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从监督的成果运用上,存在对干部作风监督与干部奖惩和选拔任用“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挥监督在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激励和威慑作用。

(四)重点在于健全制度、立足常态、形成长效

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警惕“一阵风”,要靠全程改革,重在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上下联动,而问题在于:

一是改革不配套。有些地方和部门大吃大喝、高档消费、奢侈浪费之风屡禁不止;有的落实规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是“藏猫猫”、“游击战”,陈规旧习难改;有的改进作风、整治陋习成效不佳。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改革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最近,北京市在压缩“三公”经费,力戒奢侈、转变作风中,从改革财政预算制度入手,强化预算约束力,增强预算透明度,坚持“全程改革”、“全面改革”,切实促进转变作风、取信于民,取得实效。实践证明:坚持“全程改革”、“全面改革”的思路,做到“上下联动”,“上行下效”,实现靠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钱、管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作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从调研的情况,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健全道德自律、社会监督、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有效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何发挥民主监督和制度约束的作用,从事后的发现问题倒逼出事前的预防问题?如何更好地悬起法治的利剑,形成对违规违纪的有效震慑和精确打击?为此,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深化包括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和司法体制在内的各方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才能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形成长效机制。

三是制度http:///news/B2AD4632B256F709.htMl规定不规范。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党员干部的党内法规意识淡薄。有些制度规定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党风政风建设的实践,有的制度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性和公信度。有些规定太多、太繁,内容重复或相互冲突,没有形成一整套协调配套、完备有效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有的地方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不规范、不管用,有的与上级的规定、党内的法规不一致,影响了执行制度、落实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的《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专门会议的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以改革创新的举措,进一步把中央八项规定落到实处,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教育先行、端正认识,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

干部的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是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重视发挥思想教育对作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是我们党历来加强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当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思想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从端正思想认识、触及灵魂入手,才能有行动上的主动性和高度的自觉性。

第一,把干部作风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效。

第二,把干部作风教育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弘扬云南精神结合起来。紧紧把握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奋斗主题,切实加强全省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弘扬云南精神,聚集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义利观。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提高干部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和糖衣炮弹的诱惑,努力做优良作风的楷模和廉政建设的带头人。

第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改进作风和端正思想认识、思想教育与纪律约束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着力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不强、党风不正、遵守或执行党纪不严的问题,克服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小节论”、“应付论”、“无关论”等错误认识,破除在整治“公车私用、大吃大喝、高档消费、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中存在的贪小便宜心理、特权心理和侥幸心理”。要创新教育方式、注重教育实效,把正面教育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和表彰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教育、鼓舞、鞭策、激励干部,促进党员干部良好作风养成,保证党的优良作风的贯彻落实。

(二)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为弘扬优良作风作出榜样

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和整个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示范作用。领导干部作风正,就能潜移默化地带动党员、感染群众,释放“上行下效”的社会示范效应,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改作风,率先垂范执行规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发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表率作用,做到领导抓、抓领导,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齐动、改进作风的“正能量”,产生真抓实干、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正效应”。

其次,领导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带头端正作风、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更要带头真抓实干、抓好落实,敢于抵制歪风邪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整治不正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带头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确保所在地方和部门的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第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勇于拿自己开刀,勇于亮丑揭短;领导干部要带头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自觉让人民群众来评价、来检验自己的作风;要敢于担当、勇于实践、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和弘扬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好作风。

(三)敢于动真、重拳治理,着力整治“沉疴顽症”

当前,转变干部作风、匡正社会风气,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动真格、出硬招,标本兼治;必须出重拳,下猛药,整治“顽症”,让人猛醒、催人奋进。

一是立下“硬规矩”,增强改进作风的约束力。最近,省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述廉的意见》、《云南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定》、《关于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行总结报告制度的规定》等制度规定。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大兴务实为民之风,打出的一套有力的“组合拳”。这些“硬规矩”具有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树立优良党风、政风的殷切期待,展示了省委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落实“硬规矩”,铁腕正作风,必须一级一级带头、一层一层落实,一级督促一级办,定能收到实效,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二是敢于“动真格”,增强落实规定的执行力。新规已立,关键在执行。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毅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坚决、坚定、坚韧上下功夫;贯彻落实《规定》,切实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下不为例”;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明察暗访,敢于发现问题、盯住问题,敢于把刀真斩下去;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敢于动真格、零容忍。对滥用权力搞腐败,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三是敢出“重拳”,增强整顿作风的威慑力。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弊病,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如,弄虚作假、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甚至越来越触目惊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惩处偏轻,违法成本过低,使之心存侥幸、顶风作案。党内存在的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等不正风气,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顶风违纪的行为屡禁不止,与查处不严、追究不力、违纪成本低,心存侥幸有很大关系。整治这些“歪风、弊病”,必须“重拳”治理,斩断背后的利益链,加大惩处力度,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

(四)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进作风,一方面要靠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靠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常态化、规范化,发挥约束功能。

第一,积极推进法规制度建设。最近,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标志着保障我们党“依法执政”、“依规管党”迈出的重要步骤,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把法规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宪法为核心的反腐倡廉法律体系,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筑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不能腐败的“制度防线”,不敢腐败的“监督防线”。当前,完善干部作风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按照“为民、务实、效能、管用”的思路,对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对制度修改完善。密切联系群众不能泛泛而论,对太“空”、太“繁”、不管用的制度要废止,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信度。

第二,树立制度至上权威。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弘扬“制度至上”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制度一旦形成,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而且要履行责任抓好落实,靠制度管人、管物、管事,杜绝一切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发生。要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各项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有效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建立健全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干部的一系列制度,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以及群众评议评价党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做到客观化、常态化、制度化。

第三,完善监督机制。首先,要突出监督重点。重点监督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改进工作作风、联系群众、廉洁自律的情况,检查干部宗旨观念、艰苦奋斗精神和实事求是作风。其次,要整合监督资源。进一步协调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