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五四学制)_第1页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五四学制)_第2页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五四学制)_第3页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五四学制)_第4页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2024五四学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咏颂不尽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词名句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是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千年之前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吧。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

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疏通诗意、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观视频,知作者走近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背景资料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思乡愁绪油然而生。文学常识律诗: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文学常识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读一读:读准字音节奏次/北固山/下[唐]王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xínɡ五言律诗,押“ɑn”韵。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出节奏。

3、分组赛读1.读准字音。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文,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2.读出节奏。同学们已经可以把这首诗流利的读下来了,请注意把握五言诗的朗读节奏。分组赛读,做最美朗读者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最美朗读者。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独立思考、猜测,再在小组交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次北固山下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次:停宿。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北固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风正:风顺,指风平浪静。悬: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海日:从海上升起的红日。生:升起来。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入:进入,降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送到。归雁:北归的大雁。

小组合作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作者到达目的地了吗?

2.发挥想象,说说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乘着小船,放眼望去…”开头说话,想象船行的图景。

3.颈联中的“残夜”“旧年”各代表了什么时令?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联诗句蕴含了什么哲理?

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1.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作者到达目的地了吗?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2.发挥想象,说说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乘着小船,放眼望去…”开头说话,想象船行的图景。

春潮涨满,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堤岸相平,我的视线也因之开阔。顺风中平稳而快速行驶的船上,一张船帆高高直直地悬挂着……平原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多么惬意!【中考考点】画面描绘答题技巧①找出诗句中的景物和人物。②试着翻译句子。③充分调动五感,扩句。(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④有序串联成画面,组织语言。(时间,地点,景物,感受)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描述画面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补充思考】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中考考点品析诗歌炼字[答题思路]①释字(词)义,明手法:可结合字(词)性,解释其含义,或指出其所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②描景象,摹情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写出的景物特点或描摹出的情景、情态。③点作用,表感情:点出该字(词)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及其艺术效果。

【示例】一个“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3.颈联中的“残夜”“旧年”各代表了什么时令?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联诗句蕴含了什么哲理?残夜——夜未过将过旧年——残冬腊月(它们都代表旧事物)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王湾是在唐玄宗在位初年就考中了进士,五六年后才得到了一个小官荥阳主薄。又过了五六年,才得到别人的推荐得以进入首都去编撰书籍,然后才得到了洛阳令这个官职。王湾虽然“文翰早著”,但长期也得不到提拔,《全唐诗》中也仅留下十首诗。早年间,他曾经长期在风景秀丽的吴楚一带游玩,但秀丽的风景,并不能冲散对家乡的思念,故乡成为了他流浪旅途中心中的温暖。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温暖,才让他写出“海日生残夜”这样的诗句。

资料链接,补充知识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鸿雁传书”典故

传说西汉名臣苏武被匈奴扣押于北海多年,后汉使者说皇帝在上林苑射雁见到雁足缚有苏武的书信。此处诗人指雁可归去,但自己无法归去。虽不知乡书能否传到故乡,但依然希望大雁可将自己的思念带回。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同学们,也许有一天你也要离开家乡、远离亲人,独自去远方追求梦想,希望你也能保有一份乐观开阔的胸襟,把家人放心上,把责任扛肩头,用一双慧眼去看待生活,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

抢答:比比谁的速度快1.根据要求默写诗句。(1)王湾《次北固山下》写潮水涨满,江面开阔,好风相送,正宜扬帆向前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抢答:比比谁的速度快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