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_第1页
专题26 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_第2页
专题26 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_第3页
专题26 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_第4页
专题26 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马说①韩愈世有伯乐②,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③辱于奴隶人④之手,骈死⑤于槽枥⑥之间,不以千里称⑦也。【注】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③[祗(zhǐ)]同“衹(只)”,只,仅。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lì)]马槽。⑦[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②尽粟一石③。食④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⑤,且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注】①[一食]吃一次。②[或]有时。③[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④[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⑤[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同“现”。⑥[且]犹,尚且。参考译文:一匹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表现在外面,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①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④,执策而临⑤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⑥?其真不知马也!【注】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③[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⑤[临]面对。⑥[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参考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马说》与《九方皋相马》(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穆公不说,召伯乐,曰:“败矣!子所荐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分)(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2分)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4分)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宁越困穷,欲谒齐桓公,自卫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望见桓公而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而见,说以天下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也,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选自汉·刘向《淮南子·道应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B.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C.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D.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宁越热爱音乐,有次在家唱歌时被齐公听到了。B.齐桓公觉得宁越是个优秀的歌唱家,主动求见他。C.群臣坚决反对齐桓公重用宁越,还派人调查宁越。D.齐桓公不同意群臣的意见,表明了他的用人之道。答案:马说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1.(2分)B2.(4分)(1)(2分)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2分)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3.(2分)D4.(4分)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马说》《九方皋相马》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译文:乙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