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_第1页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_第2页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_第3页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_第4页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

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

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

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

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

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

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

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

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

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一思考一交流一修

正一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

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

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

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

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

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

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倍数越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能通过反复探究来收集具有放大作用的镜片,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

验证据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增强对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3.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在探索微小世界的中的应用。

2.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过程中发现放大镜的作用及

特点。

难点:探究放大镜的特点,知道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教学准备】

教师:放大镜、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袋、水等。

小组:放大镜、1号放大镜片、2号放大镜片、围棋子、玻璃片、近视眼镜片、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引出问题(预设3分钟)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提问:它是什么样的呢?(预设:人类的最高视力只能观察到1/5毫米大小

的物体。)

提问:那又该怎么观察呢?(预设:放大镜、显微镜等。)

2.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

解微小世界的有关信息的。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放大

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探索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2个放大镜、学习单(网状图)]

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它的构造怎样?

课件出示放大镜的构造图一一镜架、镜片。

(1)提问: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使用放大镜?

(2)学生交流,发表观点,记录于网状图中。

小结:放大镜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公安、考古、鉴定等。

三、探索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材料准备:每组2个放大镜、学习单、报纸、布料纤维、书本、皮肤指纹、

不同笔的笔迹]

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1)放大镜放大镜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公安、考古、鉴定等领域,它有

什么作用?(学生说,展示前概念,预设:放大)

追问:怎么用?(预设:学生说使用方法)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试试。

(2)课件出示放大镜2种使用方法。

挑战活动:分别用2种方法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课件出示100元纸币,学生比较肉眼和放大镜下的观察有什么区别。(预

设:放大镜可以使纸币放大,纹路清晰。)

(2)比较用放大镜与肉眼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我们也来试一试?

A.根据学习单明确要求,完成观察任务,并记录。

B.比较用放大镜与肉眼观察同一物体有什么不同。

C.领材料,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研讨放大镜的作用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吗?(预设:适时板书,并点出:

放大镜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A.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B.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视机屏

幕、计算机屏幕,我们还发现: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四、探索3:放大镜的特点

[材料准备:1号放大镜片、2号放大镜片、围棋子、玻璃片、近视眼镜片、

学习单。]

1.挑战一:

(1)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些材料具有放大功能?与没有放大功能

的每一种材料比一比,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2)学生领材料,开始探究,完成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研讨放大镜的特点。

它能“放大”物体图像的秘密在哪里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根据

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并点出:根据它这样的特点,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A.(凸)中间厚、边缘薄

B.(透)透明

小结:通过用放大镜分别与玻璃片、围棋子、近视眼镜片的比较我们发现:

放大镜片具有的特点,中间—,边缘o

1.挑战二:

(1)出示操作提示:

①留下1号、2号放大镜片,其它材料放回材料盒。

②以本课课题“放大镜”为观察对象观察进行比较。

③每个同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找到放大镜放大倍数的秘密。

(2)学生观察实验,完成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研讨放大镜的特点2:交流放大倍数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问:你们组里2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相同吗?它和什么因素有关?你是怎

么发现的?

A.请个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补充。

B.形成共识: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号镜片的放大倍数最大。放大镜的放

大倍数跟有关,它们的关系是:放大镜的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五、总结拓展:

1.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发现或收获吗?

2.寻找生活中的放大镜

3.放大镜的历史。

(1)放大镜的发展历史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4.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

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作用:1.放大物体的图像

2.观察到更多细节

特点:1.中间厚,边缘薄

2.透明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相关表单】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习单

小组:

物体名称肉眼观察的发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报纸上的字

碎报纸的边

布料纤维

书本上的图

皮肤指纹

不同笔的笔迹

《放大镜的特点》学习单

小组:

【作业设计】

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材简析】

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教学内容,昆虫世界是一个

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

习性。本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

利于我们对昆虫的了解。本课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

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内容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蜥虫和它的天敌一

一草蛉”。教科书的首段提出本课的观察活动任务,并了解学生已有的昆虫知识。

第一部分的活动主要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观察主要在课

堂上进行。观察的内容有: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

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观察内容不限于昆虫

的这几方面,这里只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进人昆虫世界,教师完全可以

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自己确定观察的内容。观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为

此教师在课前要准备足够的昆虫标本,供分组观察用。

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从观察静止的昆虫标本过

渡到观察活体昆虫的生活习性,难度有所增加。教材仅是一个举例,希望能激发

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乐意参与这个活动。能选择12种昆虫在放

大镜下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学情分析】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

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

探索的好奇心。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

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

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与功能,

了解蛎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科学探究目标

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

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晴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科学态度目标

在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工具在生活中的运用,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蟋蟀的外部特征,并延伸到对其它昆

虫的自行探究。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到小昆虫的细微构造,并描述或记录下来。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PPT出示]苍蝇复眼

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请你猜猜这是什么?(选取放大的苍蝇复

眼,先第一次猜,然后缩小一次猜一次,直至全部呈现。)

2.解释:原来这是一只苍绳,放大后的昆虫竟然有那么奇特的结构,今天就

让我们起走进放大的昆虫世界。

[PPT出示]课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二、奇特的身体构造

1.出示一些昆虫的图片,问:蟋蟀的耳朵在哪里?苍蝇为什么能吸附在玻璃

上?苍蝇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并把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学习单上。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控制放大镜: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

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

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学习单上。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

察发现。

3.[PPT出示]昆虫的耳朵、昆虫的复眼、蝴蝶的翅、昆虫的触角等图片。

结合学生的观察发现,补充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

的兴趣。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三、蜥虫和它的天敌一一草蛉

1.[PPT出示]教材上的观察范例“蜘虫和它的天敌一一草蛉”

2.组织学生说说这部分内容和我们前面的观察有什么不同?(前面我们的观

察是昆虫的标本,是静态的,而这部分内容是小朋友动态的观察)

3.组织学生说说想不想像小作者一样,到教室外面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昆

虫的运动、生活。

4.[PPT出示]《观察活动记录表》

观察内容

所需材料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记录

5.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表格的内容进行观察方案的设计。

(师下班巡视并指导)

6.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

1.组织学生说说利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有什么优点。

2.引导学生根据课内设计好的观察活动方案,课后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

【板书设计】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苍蝇:复眼

蟋蟀耳朵:长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扁平的细毛

附:观察活动记录表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小结构

第()小组年月日

名称

肉眼

画图

放大镜

名称

肉眼

画图

放大镜

《观察活动记录表》

第()小组年月日

观察内容

所需材料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记录

【作业设计】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一扁平的细毛,蟋蟀

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3.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棒状\(

天丝状一^二

蝴蝶/鞭状广、f—

蚂蚁\羽状

\/

蝗虫膝状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三课,是在用放大镜观察生命世界之后,带领

学生进入晶体世界进行观察。晶体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

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

水的晶体。

本课教材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观察晶体”;二是“制作晶体”。由于在课

堂内制作较完整的晶体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基于保证学生能拥有充足的活动时

间和空间,把教材中关于“晶体的制作”部分内容简略化处理,把本课的主要活

动放在了4种晶体的观察活动以及根据晶体的特征来分辨上,并在此基础上以视

频的形式把长时晶体制作进行展现。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观察了昆虫世界之后又探索的新的领域,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

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关于晶体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不清楚,

以前没有仔细观察过。因此,要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晶体:白糖、食盐、

味精、小苏打入手,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让学生知道晶体的

一些共同特征,也认识到其实晶体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最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

生活中的晶体,把观察活动引向课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周围常见的晶体,知道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一般是不同的;而同一种物

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几何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晶体,并用图画或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

晶体形状。

科学态度目标

知道晶体是怎样形成的,并愿意尝试自制各种晶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晶

体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晶体不仅美丽,而且有着广泛的分布,生活中用处大。

【教学重难点】

引领学生探究周围常见的晶体,知道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一般是不同的;而

同一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几何形状。通过自己的观察、研讨形成“同一

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几何形状”的共识。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每组4个编好号的纸杯分别装4种晶体(糖、盐、味精、

小苏打)

演示材料:课件,晶体图片(张贴用)趣味制作结晶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在厨房里有两份调料,其中一份是味精一份是白糖,有什么办法能区分它

们?(看、尝)

2.那如果场景发生改变,在实验室里有两份粉末,其中一份是味精一份是白

糖,又该用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不能吃,只能看)

3.用肉眼观察的时候白糖和味精的颗粒十分细小,所以我们应该用?

(放大镜)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像白糖这样的颗粒物,

它的几何形状是什么样的?同一种颗粒物在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贴,放

大镜)

二、探索:观察、记录、总结(预设10分钟)

1.除了白糖,我还给大家准备了其他一些颗粒物供大家观察,它们分别是2

号一一、3号一一(依次出示已编号的食盐、味精、小苏打)。不过观察之前老师

有几点要求(课件图文结合展示):1特别注意:不能尝;2每种物质每个人都要

观察;3边观察边把它们的形状用简图画下来,每人都要画。(课件出示各种几何

形状。)

2.还有问题吗?那待会儿拿到材料后,一边观察一边画,观察一种画一种。

(学生领取材料并开始分组观察。)

3.学生汇报展示。

这两种物体的颗粒在形状上有怎样的特点呢?(有棱有角)颗粒与颗粒之间

相似么?(相似)这样的彼此相似有棱有角的形状被我们统称为规则几何外形。

①每种物质的颗粒物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根据学生小结意见板演

相应的外形简笔画)

②如果我把这四种颗粒物混合在一起,你能区别吗?怎么区别?(看来晶体

的几何形状还可以作为判断物质的一种一一依据。)

③完善板书,揭示晶体概念。

三、研讨:晶体的定义,诞生途径以及辨认晶体(15分钟)

1.研讨:晶体的定义

具有一定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由晶体

组成的。(板贴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自然界中还有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质么?展示各种矿物晶体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说出其几何外形。

2.研讨:晶体的诞生

衔接:我们发现晶体都具有美丽的?(规则几何外形)那么这样美丽的结构

是怎么形成的呢?

①晶体诞生途径:(蒸发)结晶和物态变化

这里有两张图片(海水晒盐,雪花结晶)引导学生分析(蒸发)结晶和物态

变化两种产生晶体的方式。(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

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

成矿物的晶体。)

重点强化:出示花岗岩图片,找出石英,云母,长石,解说花岗岩的形成。

②对碱面进行重新结晶

白糖和味精都有了晶体称号,我们拿着放大镜对食盐进行了观察,它是不是

晶体?为什么?(有规则几何外形,是晶体)。

碱面也用放大镜进行了观察,它是晶体吗?(不确定)怎样能让他恢复自己

的身份呢?(重新结晶)用什么方法(放入水中进行溶解后蒸发形成结晶再观察。)

出示初始结晶后的样本(图片)

碱面是晶体吗?为什么?(结晶有规则几何外形,是晶体)。

3研讨:晶体的辨别

(利用晶体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对物质进行辨认)

以下各种物质,你认为哪些是晶体呢?(图片板贴)

难点辨析:玻璃(对碎玻璃进行观察)珍珠(观察形成过程)没有规则几何

外形不是晶体。

四、拓展:观察晶体制作过程(5分钟)

1.利用视频了解晶体制作过程

晶体很漂亮,你想自己制作吗?(出示一个大的硫酸铜晶体实物)(视频介

绍制作过程)

2.结晶实验

有兴趣的还可以自己做一些好玩的结晶实验。(展示树枝、锻带、绢花结晶

图片)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填空:

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晶体组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蒸发

水分的方法来自己制造晶体。

二、判断: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V)

2.玻璃、琥珀和珍珠都是晶体。(X)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V)

4.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X)

4.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前提下,尝试用两个放

大镜把细节放得更大。课文首先提出怎样把物体放得更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

考,然后启发学生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比较用两个

透镜和一个透镜看到的物体图像有什么不同?从中发现把两个透镜组合起来观察

物体,放大倍数会大大提高。这个活动引领学生经历一个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接

下来的活动是让学生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际验证一下物体的图像在显微镜

下是不是被放得更大了,是不是又会发现一些用肉眼和自制放得更大的装置不能

看到的细节,并把新的发现记下来。止匕外,课文资料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

事,能激发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的兴趣,并学习列文虎克坚持不懈、

刻苦钻研的精神。

本课可分“做个简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发展”两部分,引领学生经历一

个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领悟显微镜发明中的科学性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们都用过放大镜,会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那么使用两个放大镜观察

到的物体是怎样的呢?用两个放大镜和一个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又有什么不同

呢?怎么叠放两个放大镜可以使放大倍数大大提高呢?学生的体验是不多的。这

也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一个最早期简易显微镜的发明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学会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并且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了解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

察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体验一个简易放大装置的效果。

2.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感受到放大物体的图像之后可以看见微小

的细节。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

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会利用两个透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难点: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放大镜、简易显微镜、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印有

图文的纸(微小视力表)、松花粉、食盐、糖、蝴蝶标本工艺品等。

教师演示器材:放大镜,自制的放大装置,简易显微镜、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及简易放大装置观察(预设10分钟)

1.前几课我们用肉眼、放大镜分别看到了身边的昆虫世界,观察了熟悉的食

盐晶体等,大家觉得效果怎么样?

2.我们希望能看见更大、更清晰的图像。如果现在两人一组,你们有一个5

倍和一个3倍的放大镜,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物体的图像(微小视力表)放得

更大呢?

3.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

4.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

5.那我们来试一试吧。学生操作。

6.师导:把观察物体图像放得更大了的小组请举手?这两个放大镜放大的倍

数不同,两个放大镜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放大的效果一样吗?

二、探索:简易显微镜观察(预设15分钟)

(一)自制放得更大的装置,简单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尝试感觉非常难做好,因为受实验器材的限制,物体的图像也

不能达到理想的放得更大的效果。我们一定迫切想有更好的材料来观察,来体验

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介绍一个新材料,它是“简易显微镜”。

(二)用简易显微镜观察

1.出示简易显微镜:这是一个简易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得比我们用自制的

放大装置更大些。谁来猜猜这个简易显微镜的结构原理?

2.了解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结合课件教师指导:这个简易显微镜就是由

两个放大镜片组成的。上面的是目镜,也就是眼睛观察的地方,下面是物镜,也

就是接触观察物体的地方;中间是一个调焦旋钮,如果看不清楚,就要用旋转的

方式调整焦距;物镜边上有一盏灯,用手指轻轻拉开灯就亮了,可以增加观察物

体的亮度。

3.观察材料有每组4个简易显微镜,2个蝴蝶标本以及装在培养皿里的食盐、

白糖晶体和松科植物的干燥花粉松花粉。同学们轮流观察,有时间多,还可以选

择你身边其他的观察物体,把其中你最感兴趣的,看得最清晰的两种物体的细微

结构画在作业本第6页上。

4.请每个小组上来领取简易显微镜和观察材料。

5.各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简易显微镜在培养皿上直接观察松花

粉、食盐、白糖、书本彩页、小视力表等。)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9分钟)

1.请同学们把实验材料放中间。下面我们来开一个科学报告会。谁来介绍一

下你的新发现。

2.交流:一节课下来,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其他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要

问大家?(图像放大,看到更细微的东西,工具真好。)

3.教师总结:放得更大的装置的出现,特别是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

一个崭新的微小世界。(板书:显微镜,微小世界)

四、拓展: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史和发展史(预设6分钟)

1.自读故事:我们把课本翻到第11页,自学“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显微镜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断的发展着。我们来了解一下显微

镜的发展史。课件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一放大镜一简易装置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微小世界

【作业设计】

1.用下列器材观察物体,能将物体图像放得最大的是)0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

2.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D.望远镜

3.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是)发明的。

A.列文虎克B.伽利略C.牛顿D.胡克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五课的内容,在前一课用自制的显微镜

观察了周围常见物体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习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用显微镜观

察身边世界的第一课。教材内容主要由“观察前的准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两部分组成。其中“观察前的准备”包括制作洋葱表皮标本和学习使用显微镜。

这两块需要学生习得规范操作的内容较多,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微

视频等信息化学习资源,自主地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解答对微小世界的疑问。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课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的

特征。在学习了前几课的基础上,学生渐渐打开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认识微

小世界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对于显微镜这个操作起来略有难度,但它能让人观察

到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世界,学生操作显微镜并且观察身边世界的欲望是非常强

烈的。在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料及操作微视频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

学习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并应用于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微视频资料

小组:洋葱、小刀、清水、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镒子、

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生活中吃过洋葱吗?说说自己的印象中,洋葱是怎么样的?你们观察过

洋葱的内表皮吗?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

二、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洋葱内表皮

(一)肉眼观察洋葱内表皮

1.这是一个洋葱,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

2.分组肉眼观察洋葱内表皮。

3.交流观察发现。

(二)用放大镜观察洋葱内表皮

1.猜测:如果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我们能观察到洋葱内表皮的哪些特点?

2.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记录洋葱内表皮特点。

请将观察到的洋葱内表皮结构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3.投影展示小组记录,交流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洋葱内表皮结构特点。

4.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一)猜测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结构

1.猜测:如果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的结构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把

你们的猜测记录在表格中。

2.投影展示各组的猜测并交流想法。

(二)了解显微镜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还得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验证。老师给同学

们带来了显微镜,观察之前还需要了解什么?

1.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功能资料自主学习显微镜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交流各部分的作用(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三)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需要先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具体需要用到哪

些工具,需要如何操作呢?一起学习一下。

1.视频学习

①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滴清水)

②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镶子取下洋葱内表皮;(划“产

字、取表皮)

③用镜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

折叠;(放表皮)

④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即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

注意不要有气泡;(盖上盖玻片)

⑤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

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染色、吸多余的水)

2.学生分组进行标本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平板提供视频资料可反复观看学习)

(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玻片标本制作好了,那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呢?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

些学习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按照操作的步骤边学习边操作,并把观察到的洋葱

表皮结构画下来。

1.自学显微镜操作步骤微视频。

①安放②对光③上片④调焦⑤观察

2.边学习边按照步骤观察,并画下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结构。

3.对比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与自己的猜测有什么不同之处,与肉眼、放大镜下

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

(五)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1.了解细胞的组成。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

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2.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板书设计】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滴清水安放

切洋葱划对光

放表皮上片

盖盖玻片调焦

染色、吸水观察

【作业设计】

1.要想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可行的做法是()

A.把整个洋葱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B.掰下一片洋葱,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C.将洋葱内表皮制作成玻片标本,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2.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X、16X”,那么用这个显微镜观察,

图像将被放大()倍

A.16倍B.160倍C.1600倍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观察的目标出现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观察目标出

现在视野的中间,应该如何操作()

A.将载玻片往左下方移动

B.将载玻片往右上方移动

C.将载玻片往上方移动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教材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

单元第六课。本课是在对显微镜结构的了解和初步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的基础上,对多种生物细胞继续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发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科学结论。

本课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多种生物的细胞,让学生在观察中

建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概念。同时渗透科学探究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

过程。第二部分是了解细胞对生命体的作用,通过阅读资料和查阅材料完成细胞

作用的网状图。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认识和了解了生物的一些特征,但对于生物在

“微观世界”方面的特征知道的很少。本课需要学生在初步了解和使用显微镜的

基础上继续用显微镜去观察更多生物的细胞,学生会对观察和研究微小世界产生

极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知道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

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知道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几种植物和动物及人体的细胞,发现不同的细胞形态是不同的。

2.通过画图,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细胞,帮助交流分享。

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观察和研究生物细胞产生兴趣。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细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显微镜、多种生物切片玻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3分钟)

1.胡克用放大14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壁结构,我们用放大400倍的显

微镜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观察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

3.要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渗透技术发展给我们观察微观世界带来的便利,同时聚焦问题,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让孩子们去寻找证据,梳理实证意识。

二、探索: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PPT出示多种生物切片玻片,安排每组2-4片。]

1.讨论方案。(3分钟)

、正确使用显微镜。

2.要怎么观察?1

2、仔细记录你的观察(画一画)。

(预设: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3、分析记录表,能得到哪些信息?

3.观察到什么能证明你的猜想?

4.温馨提示:

5.小组实验并记录。(15分钟)

6.学生交流汇报。(7分钟)

①让学生自由表达显微镜下的发现。

②将汇报小组的记录单拍成一个页面,说说有什么发现?

③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是高效完成探究目的的关键。学生通过显

微镜观察并记录了每一种玻片下都有细胞结构,同时又通过组间交流了解到其他

小组也有细胞的发现,从而建构起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

多样的科学概念。

三、研讨(7分钟)

1.Ppt出示各种细胞图片。

2.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

3.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都相同吗?

4.同种生物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相同吗?

过渡:通过显微镜,我们发现了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在19世纪的科学家,

他们要发现这个结论要比我们更加艰辛。

5.阅读ppt细胞学说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细胞学生建立

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许多学者用显微镜经过了大量的观察,在大量

事实的基础上才总结出来的。同时也希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

发现细胞。只有在显微镜发明后,人们发现和认识细胞才成为可能。

四、细胞对生命体的意义(5分钟)

1.阅读p21,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填写书上网状图。

2.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网状图。

五、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

功能。

【板书设计】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细胞的功能是不同的

【作业设计】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C)

A、气孔B、叶脉C、叶绿体

2、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A)

A先用手捏住滴管的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吸取药水

B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开

C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来即可

3、(A)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

4、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整(A)的距离。

A、物镜与切片B、目镜与眼睛C、物镜与目镜

5、下列物体的内部,不存在细胞的是(C)

A、松树B、蝗虫C、花岗岩

6、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B)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达尔文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教材简析】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

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常见微

生物。通过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

力,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并力求

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通过介绍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一话题,引

发学生对“有没有微生物?它们长什么样?”等问题的探究欲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图,比对,认识到水中一些常见而又神秘的微生物。

同时也认识到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具有生命的特征: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吃

食物或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呼吸;排泄;繁殖等。

【学情分析】

与观察生物细胞相比,运动着的、活生生的微生物会令学生倍感兴奋,同时,

也会增加观察的难度。因此,教材把观察微生物放到用显微镜观察生命世界的最

后一课,使观察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显微镜能力的基础上。

关于微生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只是停留在知其名的层度,

并没有深入了解,更没有亲历观察与亲身体验,对于“水中还存在着奇妙的微生

物世界”这一说法他们大多是将信将疑的。

在技能方面,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和基本的使用方法,但由于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操作起来还难以达

到熟练程度,尤其在对光和调焦方面仍需要再次指导操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水中生活中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

征。

科学探究目标

会制作微生物的标本并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

行为特征;会从观察到的信息中寻找证据进行判断。

科学态度目标

在用显微镜观察判断微生物的过程中,提高实证意识,激发探索微小世界的

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能让我们观察到自然界中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通过观察到的特点来判断微生物是否有

生命。

难点:发现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建立“微生物是生物”的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电子显微镜、水、盖玻片、载玻片、镜子、托盘

小组材料:显微镜、水、载玻片、盖玻片、镶子、滴管、托盘、科学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水里有微生物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旅游景点中河水的照片、水样]

1.谈话:“上个周末,**同学外出旅游,非常口渴但忘记带水了,他小河里

的水看上去很干净,想蹲下去喝个痛快!行吗?为什么?”(出示图片)

2.他的家长也这么说!可是**同学还是不太相信,因为他没看到水里有什么

微生物。他把水样带了回来,请大家帮忙仔细观察一下!

3.发材料:装有河水的杯子,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汇报:“你觉得这杯水里有微生物吗?”

5.揭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学生熟悉的旅游情境,以“这水能喝吗?”“水中

有微生物吗?”等问题引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

探究的兴趣。再组织学生通过亲眼观察,对“这杯水中有生物吗?”提出个人观

点,以此来展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组织观察,寻找证据一水里微生物是怎样的?(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显微镜、水、载玻片、盖玻片、镶子、滴管、托盘、科学记录

单。]

1.谈话:”对于这杯水是否有微生物,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事实是不

是和我们认为的一样呢?让我们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寻找证据,看能不能证明自己

的猜测。”一一引出显微镜观察

2.谈话:“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要先制作水滴的玻片标本。”

播放微视频并指导:“用滴管从水面吸取少量水,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

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分组活动:两人小组制作水滴玻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PPT出示实验提示:①持续、仔细地观察一滴水,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

记录;②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观察,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后

再滴水与观察,观察时,显微镜调焦到能清晰地看到一根根棉线再进行观察;③

为了使观察效果更明显,本实验也可以不用盖玻片,但调焦时不要让物镜碰到水

面。

【设计意图:借助“制作水滴的玻片标本”微课和温馨提示,帮助学生规范

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为获取客观、科学的现象提供保障。】

三、组织汇报,交流发现一一水里有哪些微生物?(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常见微生物的图文资料卡等]

1.小组论证。

(l)PPT出示引导学生汇报的几个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观察到

的现象能不能为你们的观点提供证据?与预测是否一致?③水中到底是否有微生

物?你现在是怎样认为的?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论证。

2.集体论证。

(1)教师:“现在咱们来开个‘科学交流会',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观点,其

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有其他的发现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展示小组的记录单并发表观点。

3.辨认微生物。

(1)教师:“想不想知道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什么微生物?”

(2)教师提供一些微生物的图文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比对与辨认。(预设:

草履虫、变形虫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初步证明自己猜想的过程,也是进行科学论证的

过程。通过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链,促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尽可能充足的信息,

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成为能够证明观点的证据,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四、阅读资料,提升认识一一水里还有什么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吗?(预

设5分钟)

[材料准备:视频、资料库]

1.谈话:“这小小一滴水中有这么多的微生物,那这杯水中会有多少微生物

呢?这片池塘又有多少微生物呢?我们的大自然里呢?”

2.水里还有更多微生物。

(1)组织观看视频;

(2)组织阅读书本资料库。

3.提问:“你认为微生物是生物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微生物的共同特征,如:是否由细胞组成的?是否需要一定的

生活环境?是否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否需要呼吸?是否排泄

废物?是否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是否有繁殖现象?你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

息的?刚才有没有观察到?

(板书:细胞、生活环境、吃食物或制造食物、对刺激产生反应、繁殖、排

泄...)

【设计意图:课内的探究只是引领学生初步地展开对微生物的探究,更重栗

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对微生物探究的方法及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本课围绕“水中

有没有生物?”展开探究,以寻找证据为整堂课的线索,至始至终体现科学学科

的本质——实证。学生在找证据的过程中把获得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

构中,不断地丰富对微生物内涵的认识,从而较好地建构''微生物也是生物”的

科学概念,丰富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板书设计】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根据实际观察情况板书)

2.微生物的生命特征:细胞、生活环境、吃食物或制造食物、对刺激产生反

应、繁殖、排泄……

【作业设计】

1.判断

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