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1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2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3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4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开创殿试,“武太后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但殿试在唐代随意性较强。自北宋开始,殿试不仅制度化,且在考核内容和录取方式上不断加以改进。这反映出北宋()A.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加强B.更加重视科举考试C.迫切需要解决藩镇问题D.文官地位高于武官2.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谈话中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当时()A.政府重视决策的正确性B.中书省集中行使审核权C.三省之间需要紧密配合D.门下省单独行使决策权3.均田制下,“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A.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B.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化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加强D.土地兼并现象明显得到抑制4.“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A.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B.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C.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D.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5.“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隋朝统一前汉民族的胡风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在社会生活中都有所体现。这反映了()A.民族交流交融与发展B.统一局面影响了民族关系C.贾思勰是南朝农学家D.鲜卑族与汉族的习俗相同6.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抄书的高潮,还涌现了一批靠抄写养家甚至为官的抄书人,如阚泽、陶弘景、王僧孺、刘芳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官府对文化的控制B.书法艺术的繁荣C.造纸术的不断推广D.儒学教育的发展7.宋朝实行进纳授官制度。“兼并之家出粟数千硕即补官”的现象在宋代很常见,用员外、承务、郎等官名称呼富户渐成时尚。这一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宋朝()A.选官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B.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C.社会财政危机的弊端凸显D.社会阶层流动性下降8.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给辽送“岁币”;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赐予西夏“岁赐”;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纳“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合理的一项是()A.解决了两宋王朝的统治危机B.两宋的妥协是一种屈辱外交C.有助于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D.造成两宋国家财政濒于崩溃9.北宋王安石变法规定农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每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置备弓箭,进行训练。施行这项措施的目的是()A.“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B.“去冗官之患”C.“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D.“广蓄积,平物价”10.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认为:“武举而试墨义,何异学究诵书不晓理者,无补于事。”熙宁六年九月,罢武举兵书墨义,以策试武举之士。因进士试已罢词赋,所试内容与制举无异,熙宁七年朝廷遂下诏罢废制科。熙宁九年三月,神宗策进士,并试律义断案。材料所述言行()A.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B.有助于增强军队作战能力C.意在引导士子关心政治D.旨在为变法提供人才支持11.在汉式官僚制度的框架之下,辽朝出于统治契丹等非汉族群的需要,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族官,如南北府宰相、南北院大王等,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北面官系统。这说明辽朝()A.重视南北权力的制衡B.利用南北面官制消除民族矛盾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D.制度建设具有灵活性12.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形便来确定的。元朝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政策,在汉地诸行省表现最为突出。这一变化说明()A.地方与中央的矛盾激化B.地方区划受地理因素影响C.地方治理效率得以强化D.地方的权利受到中央节制13.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官职)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A.蕃汉分治B.民族分离C.因俗而治D.兵民合一14.宋代“平原沃土,桑柘甚盛,蚕女勤苦,罔畏饥渴。……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非贵非骄,靡不务此。……争为纤巧,以渔倍息。”这反映()A.家庭手工业已在从事商品生产B.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C.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得到新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宋代15.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中央曾公布伪造黄金罪律,企图维护黄金的通货地位。但在有宋一代,黄金的数量大量减少,已成为贵重物品,多用于贮藏价值或转移财富。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为()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白银渐趋货币化C.赋税制度有所改良D.户籍制度松弛化16.时之文”“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造成南北录取比例严重失衡B.反映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致科举录取人数大量增加D.杜绝了科举考试的舞弊现象17.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说明当时()A.基层治理较为松散B.租佃关系发展普遍C.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社会的流动性加强18.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9.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诗中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A.罢黜百家A.罢黜百家B.设置行省制度C.废除宰相D.实行八股取士20.郑和下西洋往往满载而归,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换取各国珍珠、珊瑚、香料等土特产。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A.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B.推动了中外交流C.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D.促进了南洋开发21.胡椒,原产地为印度,郑和下西洋后,被引种至南洋地区,并被大量贩运到中国,首次成为大众消费品,甚至还被政府用来支付官员和士兵的薪水。这一现象()A.使得明政府垄断了南洋的胡椒生产B.直接冲击了明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近600项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300余项高频词商、市、卖、买、典、钱、征等鬻、贩、货、店、楮、币、赊等数百项贸、榷、税、赁等数十项材料三: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得海禁政策相比明初实行时更不符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嘉靖倭乱”材料三: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得海禁政策相比明初实行时更不符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严行海禁并废除了市舶司,这使得番商失去了合法的贸易渠道,大兴走私贸易。海商也逐渐转为了海盗,“虽概称倭夷,其实多编户齐民也”。福建巡抚谭纶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凡也,大抓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若一切禁罢,则有无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引为盗也。”中央政府中也有很多同谭纶持相同观点的大臣,明朝上层最终开始考虑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政策。1567年,明穆宗宣布在福建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海”。“隆庆开海”带来了海上贸易的繁荣,朝廷也越来越重视海澄舶税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这是除了维持稳定海疆以外的又一重要好处。因此,明朝政府制定并不断完善海澄舶税的制度,以官方政策的形式将税收分类并固定下来,这为中国开启海洋贸易国际化奠定了政策上的基础。——摘编自薛振威《16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思想变革——以隆庆开海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并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商业变革”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隆庆开海”的背景,并简述“隆庆开海”的积极作用22.鸦片战争后,面对美法等国提出的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要求,清廷谈判代表耆英表示:“法穷则变,与其谨守旧章致多棘手,莫若因势利导,一视同仁。”这体现了清廷()A.积极应对时代变局B.缺乏近代主权意识C.开始近代改革之路D.采取务实谈判对策23.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自主外交意识增强C.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D.领事裁判权被否认24.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告诉人们:强和弱是可以变化的,只要变革,“人治日新”,可以变弱为强,转祸为福,中国仍可以得救。下列选项中,与之观点相同的是()A.“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政治根本解决问题,待吾人最后之觉悟”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5.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场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重大事件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年重大事件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二、材料分析题(共计50分;26题30分;27题2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司马迁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另一种是享乐。第一种本能是一切为了财富,第二种本能是要牺牲财富换取一切。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根据儒家的思想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对“富裕”采取否定的态度,耻谈富裕,耻谈经济;但司马迁对这一问题持反对态度,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衣食充足的社会,公众讲求礼节,热心公益;一个贫穷的社会,人民缺乏礼让,铤而走险,社会不安。——摘编自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宋词中商业词汇数目商人400项集市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400余项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3页)(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高三历史试卷·第3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1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