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1/2F/wKhkGWbvYu2ABBmIAAIP2Qzp-WM811.jpg)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1/2F/wKhkGWbvYu2ABBmIAAIP2Qzp-WM8112.jpg)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1/2F/wKhkGWbvYu2ABBmIAAIP2Qzp-WM8113.jpg)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1/2F/wKhkGWbvYu2ABBmIAAIP2Qzp-WM8114.jpg)
![2022-2023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1/2F/wKhkGWbvYu2ABBmIAAIP2Qzp-WM81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陕西西安临渔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遗址是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且公社内有公共墓地,但各墓地随葬品都不多,差别也不大。该遗址代表了()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A.大汶口文化成就 B.河姆渡文化成就C.仰韶文化成就 D.旧石器文化成就〖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陕西西安临渔姜寨聚落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属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C项正确;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排除A项;河姆渡文化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陕西西安临渔姜寨聚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2.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东汉时期的()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A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唐朝孙思邈所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创立了世界最先进分类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政权并立与文化停滞 B.开放包容与对外交流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得到开发,根据材料“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综合起来,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材料“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得到一定发展,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内部交流,未体现中华民族与外部交流,不符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社会处在大分裂时期,不符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4.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据题干“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故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故A项错误;察举制以品德为依据,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职,不属于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故选D。5.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A.政治制度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C.文学艺术的繁荣 D.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6.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范仲淹本人还主动将守寡的儿媳妇续嫁与学生王淘为妻,并在《田约》中同意资助其再嫁的费用。王安石的儿媳妇也是对“从二夫并不忌讳的”。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B.社会风气的相对开放C.传统伦理观念的强化 D.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答案〗B〖解析〗根据“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可得出当时对于女性改嫁并不是太在意,反映出当时思想的束缚并不是很严重,社会风气较为开放,B项正确;儒学地位确立是西汉,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伦理观念及礼教束缚并不是很强,排除CD项。故选B项。7.中国古代赋税的征收“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始于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答案〗D〖解析〗“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是唐代杨炎推行的两税法的特点,D项正确;西汉、东汉和隋朝的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ABC项。故选D项。8.乾隆帝谕令:“喀尔喀四部落及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归降时,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据此可知,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A.扩大贸易 B.招抚授官 C.因地制宜 D.军事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可知,清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C项正确;材料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未体现扩大贸易,排除A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未体现招抚授官,排除B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军事控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朱嘉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李贽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国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主要侵略国是英国,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主要侵略国是日本,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1901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11.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轻工业发展迅速C.轻重工业发展平衡 D.重工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轻工业发展迅速(面粉业,纺织业),重工业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殖民势力的压榨,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发展并不平衡,排除C项;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B项。12.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了()A.“一边倒”方针 B.平等互利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互不侵犯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55年(亚非会议)。据材料“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C项正确;“一边倒”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平等互利原则和互不侵犯原则,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亚非会议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3.2001年,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2004年,又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主要是因为他()A.引领了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和献身科学的精神B.解决了能源危机和勇攀科学高峰的探索精神C.研制“两弹一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贡献D.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达到世界一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专研于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袁隆平获奖主要是因为他引领了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和献身科学的精神,A项正确;袁隆平的研究领域是杂交水稻,与能源、“两弹一星”无关,排除BC项;袁隆平专研于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并未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一次重要会议,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封君封臣制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由此可见,维系该制度的纽带是()A.血缘 B.土地 C.宗教 D.誓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封君封臣制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可知,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为纽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B项正确;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为纽带,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6.西欧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A.郑和下西洋 B.新肮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马可·波罗行纪》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肮路开辟,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与《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所引起的影响无关,排除A项;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与《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所引起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与《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所引起的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960-1038)在《珍闻谐趣之书》中写道:“被俘的中国士兵中间有些以造纸为业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既盛,抄写方便,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这一记载最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A.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成果 B.企图征服并占领中国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鼓励旅行家四处游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被俘的中国士兵中间有些以造纸为业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既盛,抄写方便,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可知,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认为,在战争中被俘的中国士兵中,有具有造纸技术的人,给予他们设厂造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世界影响也较大,反映了此时的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成果,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国学习域外文明成果,没有描述阿拉伯企图占领中国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国的文明交流,没有描述阿拉伯人进行东西方贸易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国的文明交流,没有鼓励四处游历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果西班牙放弃了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马尼拉大机船贸易),那么中国的信徒,据我们现有的对他们的了解,他们将不再信仰基督,会回头崇拜之前的偶像。”材料表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 B.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改变了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 D.促进了西班牙的传教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前后(西班牙和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活动的进行,便利了西班牙人在中国等地传播基督教,发展信徒,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了西班牙的传教活动,D项正确;“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和“他们将不再信仰基督”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世界贸易的促进作用,而是强调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宗教传播,排除B项;“改变了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9.1947年,苏联出台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代表在莫斯科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这一做法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援助、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贸易,以及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等做法,主要针对的是冷战背景下的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据所学,苏联回击杜鲁门主义的做法是组织和工人党情报局,排除A项;据所学,苏联针对美国为首的北约,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排除C项;据所学,材料现象与1949年5月23日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爱因斯坦曾评价圣雄甘地“是他们那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并且所有人都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去努力”。这个评价主要是基于甘地()A.作为国大党领袖的地位 B.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贡献C.设计民族服装影响深远 D.传播了印度教仁爱思想的主张〖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是他们那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并且所有人都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去努力”,结合所学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其影响,排除A项;设计民族服装,传播了印度教仁爱思想是因素之一,排除CD项。故选B项。21.如图为某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笔记,其笔记主题是()A.“空想社会主义” B.俄国十月革命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巴黎公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策略,俄历十月革命武装占领冬宫,可知笔记记录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过程,B项正确;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项;1848年《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材料不一致,排除C项;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22.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期间兴建的最大工程。兴办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就业 B.发展农业 C.保护环境 D.提高收入〖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政府投资举办大型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一种以工代赈的措施,A项正确;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大危机中,田纳西水利工程直接目的不是发展农业生产,排除B项;田纳西水利工程通过对流域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这是该工程的客观效果,不是应对危机的出发点,排除C项;田纳西水利工程作为应对危机的措施,目的在于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增强信心,稳定社会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23.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这一时期世界发展特点不包括A.文化多样性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政治一体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发展呈现多样化特征,并非是一体化,因此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选D。24.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在国际社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表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趋势 B.社会信息化 C.多极化趋势 D.文化多样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联解体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多极化趋势,C项正确;全球化趋势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5.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D项正确;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该理论的产生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人,在21世纪之初,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的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该理论的产生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于2003年提出,该理论的产生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材料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摘编自《简史》材料三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四(一)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国的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成立的时间,并简析其成立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年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胜利成果。〖答案〗(1)时间:1921年7月。
意义: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成果: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解析〗【小问1】本题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1年7月(中国)。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7月。意义:根据材料“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围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正确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中国)。意义:根据材料“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根据材料“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小问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成果:根据材料“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可知,“这一年”还未发动渡江战役,未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应该是解放南京的前一年,即194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的胜利成果包括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等。27.人类历史上农业、商业和工业的重大进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并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人民版《历史必修2》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材料三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早期文明的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征:相对独立。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交通条件限制、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条件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2)表现: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解析〗【小问1】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世界)。根据材料“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可知,早期文明的特征是相对独立。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世界)。根据材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并结合所学,可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条件限制、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条件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小问2】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可知,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根据材料“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可知,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可知,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小问3】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最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2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材料二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并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答案〗(1)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
根本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意义: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新的体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国王转向议会。
〖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2年(中国)。目的: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根本目的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意义: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并结合约法的相关内容,可从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等方面分析其意义。【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89年(英国)。新的体制:根据材料“1689年《权利法案》”可知,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几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可知,“国家的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议会。29.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二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及核心思想。(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答案〗(1)主要观点:“仁”、“礼”。(2)背景: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借助(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化。
思想:人文主义。(3)趋势:从器物(技术)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
活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主要观点是“仁”“礼”。【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意大利)。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从14—15世纪意大利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分析,如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借助(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化等等。思想:根据材料“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趋势:根据材料“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是从器物(技术)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活动:根据材料“从‘制造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并结合近代史实可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陕西西安临渔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遗址是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且公社内有公共墓地,但各墓地随葬品都不多,差别也不大。该遗址代表了()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A.大汶口文化成就 B.河姆渡文化成就C.仰韶文化成就 D.旧石器文化成就〖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陕西西安临渔姜寨聚落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属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C项正确;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排除A项;河姆渡文化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陕西西安临渔姜寨聚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2.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东汉时期的()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A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唐朝孙思邈所著,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创立了世界最先进分类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政权并立与文化停滞 B.开放包容与对外交流C.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得到开发,根据材料“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综合起来,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材料“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得到一定发展,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内部交流,未体现中华民族与外部交流,不符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社会处在大分裂时期,不符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4.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据题干“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故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故A项错误;察举制以品德为依据,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职,不属于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故选D。5.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A.政治制度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C.文学艺术的繁荣 D.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6.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范仲淹本人还主动将守寡的儿媳妇续嫁与学生王淘为妻,并在《田约》中同意资助其再嫁的费用。王安石的儿媳妇也是对“从二夫并不忌讳的”。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B.社会风气的相对开放C.传统伦理观念的强化 D.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答案〗B〖解析〗根据“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可得出当时对于女性改嫁并不是太在意,反映出当时思想的束缚并不是很严重,社会风气较为开放,B项正确;儒学地位确立是西汉,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伦理观念及礼教束缚并不是很强,排除CD项。故选B项。7.中国古代赋税的征收“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始于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答案〗D〖解析〗“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是唐代杨炎推行的两税法的特点,D项正确;西汉、东汉和隋朝的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ABC项。故选D项。8.乾隆帝谕令:“喀尔喀四部落及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归降时,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据此可知,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A.扩大贸易 B.招抚授官 C.因地制宜 D.军事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皆不去汗名……本朝之维持黄教,原因众蒙古素所皈依,……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可知,清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C项正确;材料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未体现扩大贸易,排除A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未体现招抚授官,排除B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施的政策是因地制宜,“军事控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朱嘉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李贽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国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主要侵略国是英国,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主要侵略国是日本,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1901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11.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轻工业发展迅速C.轻重工业发展平衡 D.重工业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轻工业发展迅速(面粉业,纺织业),重工业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殖民势力的压榨,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发展并不平衡,排除C项;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B项。12.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了()A.“一边倒”方针 B.平等互利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互不侵犯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55年(亚非会议)。据材料“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C项正确;“一边倒”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平等互利原则和互不侵犯原则,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亚非会议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3.2001年,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2004年,又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主要是因为他()A.引领了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和献身科学的精神B.解决了能源危机和勇攀科学高峰的探索精神C.研制“两弹一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贡献D.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达到世界一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专研于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袁隆平获奖主要是因为他引领了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和献身科学的精神,A项正确;袁隆平的研究领域是杂交水稻,与能源、“两弹一星”无关,排除BC项;袁隆平专研于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并未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一次重要会议,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封君封臣制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由此可见,维系该制度的纽带是()A.血缘 B.土地 C.宗教 D.誓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封君封臣制度,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可知,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为纽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B项正确;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为纽带,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6.西欧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A.郑和下西洋 B.新肮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马可·波罗行纪》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肮路开辟,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与《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所引起的影响无关,排除A项;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与《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所引起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与《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所引起的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960-1038)在《珍闻谐趣之书》中写道:“被俘的中国士兵中间有些以造纸为业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既盛,抄写方便,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这一记载最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A.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成果 B.企图征服并占领中国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鼓励旅行家四处游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被俘的中国士兵中间有些以造纸为业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既盛,抄写方便,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可知,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认为,在战争中被俘的中国士兵中,有具有造纸技术的人,给予他们设厂造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世界影响也较大,反映了此时的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成果,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国学习域外文明成果,没有描述阿拉伯企图占领中国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国的文明交流,没有描述阿拉伯人进行东西方贸易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阿拉伯帝国的文明交流,没有鼓励四处游历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果西班牙放弃了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马尼拉大机船贸易),那么中国的信徒,据我们现有的对他们的了解,他们将不再信仰基督,会回头崇拜之前的偶像。”材料表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 B.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改变了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 D.促进了西班牙的传教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前后(西班牙和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活动的进行,便利了西班牙人在中国等地传播基督教,发展信徒,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了西班牙的传教活动,D项正确;“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和“他们将不再信仰基督”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世界贸易的促进作用,而是强调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宗教传播,排除B项;“改变了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9.1947年,苏联出台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代表在莫斯科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这一做法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援助、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贸易,以及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等做法,主要针对的是冷战背景下的马歇尔计划,B项正确;据所学,苏联回击杜鲁门主义的做法是组织和工人党情报局,排除A项;据所学,苏联针对美国为首的北约,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排除C项;据所学,材料现象与1949年5月23日成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爱因斯坦曾评价圣雄甘地“是他们那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并且所有人都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去努力”。这个评价主要是基于甘地()A.作为国大党领袖的地位 B.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贡献C.设计民族服装影响深远 D.传播了印度教仁爱思想的主张〖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是他们那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并且所有人都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去努力”,结合所学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其影响,排除A项;设计民族服装,传播了印度教仁爱思想是因素之一,排除CD项。故选B项。21.如图为某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笔记,其笔记主题是()A.“空想社会主义” B.俄国十月革命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巴黎公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策略,俄历十月革命武装占领冬宫,可知笔记记录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过程,B项正确;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项;1848年《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材料不一致,排除C项;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与材料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22.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期间兴建的最大工程。兴办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增加就业 B.发展农业 C.保护环境 D.提高收入〖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政府投资举办大型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一种以工代赈的措施,A项正确;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大危机中,田纳西水利工程直接目的不是发展农业生产,排除B项;田纳西水利工程通过对流域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这是该工程的客观效果,不是应对危机的出发点,排除C项;田纳西水利工程作为应对危机的措施,目的在于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增强信心,稳定社会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23.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这一时期世界发展特点不包括A.文化多样性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政治一体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发展呈现多样化特征,并非是一体化,因此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选D。24.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但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在国际社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表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趋势 B.社会信息化 C.多极化趋势 D.文化多样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联解体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多极化趋势,C项正确;全球化趋势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社会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影响和改造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过程。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5.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D项正确;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该理论的产生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人,在21世纪之初,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的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该理论的产生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于2003年提出,该理论的产生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材料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摘编自《简史》材料三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四(一)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国的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成立的时间,并简析其成立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年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胜利成果。〖答案〗(1)时间:1921年7月。
意义: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成果: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解析〗【小问1】本题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1年7月(中国)。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7月。意义:根据材料“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围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正确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中国)。意义:根据材料“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根据材料“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小问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成果:根据材料“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可知,“这一年”还未发动渡江战役,未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应该是解放南京的前一年,即194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的胜利成果包括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等。27.人类历史上农业、商业和工业的重大进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并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人民版《历史必修2》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材料三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早期文明的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征:相对独立。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交通条件限制、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条件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2)表现: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解析〗【小问1】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世界)。根据材料“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可知,早期文明的特征是相对独立。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世界)。根据材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并结合所学,可从生产力水平低、交通条件限制、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条件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小问2】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航路开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2 Shopping Lesson2(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年三年级品社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说课稿 山东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4章 旅游与区域的发展 第1节 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3
- Unit 1 Growing up 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下城区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保安奖罚合同范例
- 医用耗材寄售合同范例
- 加贸合同范本
- 专利注册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购销合同范例
- 河南2025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长沙穗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华鲁海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综合考核评价指标表及评分细则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读书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课件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讲座
- 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沙发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统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