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年有学者对古史起源问题的学术史做过梳理与回顾。舒铁指出,“古史起源多元论的三种代表性论著——蒙文通的《古史甄微》(1927年)、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1934年)和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年)早已为人熟知。经由蒙文通、傅斯年、徐旭生等人的研究,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种族、文化的起源问题”。傅斯年认为,“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也就是说,广大南方地域的政治演进尚无足观,故而略过不论。蒙文通与徐旭生则认为可分河洛、海岱与江汉三集团或华夏、东夷及苗蛮三集团。但对于三集团之间文化演进的先后与对比,二人的认识又有明显差异。徐旭生认为北部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的文化要先于南部的苗蛮集团;蒙文通则认为三区的文化各成体系,其文献的传承各有统绪,主要强调其差异,而不是先后或优劣。总的来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看法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原中心说”到后来的“满天星斗说”的发展历程。蒙文通在《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与产生地域》一文中指出,该书“记载了不少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但是,它的记载却和先秦时中原文化传统的说法不同”,它“并没有以黄帝作为传说中心。它更多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帝俊和帝颛顼”,“很多国家和历史人物都被认为是帝俊或帝颛顼的后代”,后稷“作为进入农耕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也被“认为是帝俊所生”,而非中原传统说法谓之为黄帝的后裔;该书“从不以黄河中游地区作为天下之‘中’”,而是把“古巴、蜀、荆楚之地都作为天下之中来看待”。(摘编自尹玲玲《“洪水”新解——兼及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史梳理》)材料二:在史前史的研究中,有学者较早注意到史前文化边缘发展现象,1968年就提出农业起源始于边缘地带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狩猎采集群体的人口增加,社群终将分裂,部分群体不得不进入边缘地带。为了生存,这些群体开始广泛利用资源,进而强化利用部分有驯化潜力的物种,驯化由此发生。以此为基础,人类的生计逐渐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史前中国农业首先出现于山麓、小盆地区域,经历了从山麓走向平原的发展过程。边缘地带带来了人类的发展与扩散。早在人类起源阶段,就可以看到边缘发展现象。人类灵长类祖先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环境中,黑猩猩、大猩猩至今仍然如此,但是随后出现的气候变化,让部分地区变成了热带稀树草原。对于人类祖先而言,这就是边缘环境,他们不得不改变体质以便适应,发展更好的直立行走姿态,减少阳光下暴晒的面积;以出汗的形式,更高效地散热。同时,旱季时为了利用埋在地下的植物根茎与死亡的动物,发展出挖掘与切割工具。按照“撒哈拉泵”假说,当气候适宜的时候,撒哈拉大沙漠变成人类可以利用的环境,部分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进到这里,然后随着气候的变干,他们又被迫离开。部分人群无法回到原处,向北走出撒哈拉,人类由此走出非洲,正是边缘条件造就了人类的扩散。边缘地带能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尤为有意义的是,边缘有利于革新的产生,因为这里的内部阻力更小。在农业起源进程中,与中心群体较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不同,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是从中心群体中分裂出来的人群,闯入新领地中的移民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狩猎采集让位于农业,意味着文化系统全方位的调整,从技术、社会到意识形态层面都需要如此。旧的文化系统往往对发展存在巨大阻力,而在边缘地带的人群遇到阻力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类似之,在文明化进程中,传统的等级不明显的平均社会让位于等级社会,挑战无疑是严峻的,阻力小的地方更有可能获得突破,此时边缘地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边缘效应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成本的,由于边界容易发生变化,边缘更不稳定,迫使物种不得不频繁迁徙。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发展,环境条件的内涵从完全指自然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与社会环境并重,甚至有时完全指社会环境,这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表现尤为明显。由此,边缘的含义也随之扩充,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意义上的。(摘编自陈胜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世纪中期前,蒙文通等人已围绕古史起源多元论展开研究并写成代表性论著,产生了广泛影响。B.蒙文通认为,与先秦时期中原文化传统以黄帝为中心不同,《山海经》以帝俊和帝颛顼为中心,记载了诸多古代帝王。C.边缘地带的环境变化促使人类祖先制造与使用工具获取更多生活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生存挑战。D.农业取代狩猎采集,涉及技术、社会、意识形态等每一个方面的彻底调整,边缘地带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撒哈拉泵”假说表明,边缘地带并不是绝对的,这对人类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B.人类历史上等级社会取代平均社会是一种进步,离开边缘地带该进步可能难以发生。C.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代社会,边缘的含义已由原来的自然环境演变为社会环境。D.材料一侧重中华文明起源的梳理,材料二侧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侧重点不同。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边缘效应收益观点的一项是()(3分)A.海平面上升,海岸地带狩猎采集者不断后撤,形成更具社会复杂性的“上山文化”。B.十八世纪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发源于欧洲边缘的不列颠岛,而非欧洲大陆的国家。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本位于西方边缘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西方中心。D.“红山文化”所在的地区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带,环境条件与生计模式始终多变。4.材料一提到“中原中心”,材料二提到“中心群体”,两则材料都提到“中心”,写作目的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5.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以下材料中石峁古城“开启文明新阶段”的原因。(6分)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古城,地处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区,非常适合狩猎;形制多样的箭镞的出土,也与其射猎优势相匹配。从考古材料来看,石峁古城所代表的力量入侵了黄河中游的陶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阶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青牧草了一容他想成为草原上最好的牧马人。伊斯哈格刚从内地跑到草原上时,先给哈力克放马,又到艾布家,后来到艾孜家,大家轮流请他牧马。伊斯哈格憨厚老实,从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给他一碗饭吃,他就心满意足了。在漫长的冬季,草原上马儿们喜欢吃的酥油草完全干枯了,各种青草已经没有那么丰富了。回到马厩,伊斯哈格还会给马儿们拌些草料。马槽被马儿们的嘴唇磨来蹭去,已经有些包浆了,青乌乌的,并且溜滑溜滑的,就像新疆和田的羊脂青玉一样,油油的、光光的。有几次,伊斯哈格就躺在马槽里睡觉,他和马儿不离不弃,夏天马槽里比毡包里的床铺还凉快惬意呢。马儿的嘴唇把他拱来拱去,就像是在给他按摩,一直把他拱醒为止。他醒来后,摸着马儿软软的嘴唇,肥乎乎、肉嘟嘟的,马儿会禁不住从鼻孔里喷出青草的香气,他闻着,有一种莫名陶醉的感觉。伊斯哈格热爱自己牧马的工作,对马儿能够悉心照料,他把马儿当成自己的亲人。哈孜大叔很喜欢他,称赞他说:“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牧马人。”伊斯哈格牧马的第三年冬天,那时天气预报也不那么准确,一开始中亚大地一派祥和,太阳挂在地平线上,晴朗朗的,他把马群赶到长梭梭草最多的禾木河对岸的一个峡谷里。下午,草原上突然刮起一阵旋风,过了不一会儿,就飘起雪花,接着彻底刮起了暴风雪。暴风雪携带着呼哨声,席卷着整个中亚大地,马儿们被冻得在草原上瑟瑟发抖,它们在风雪中迷失了方向,三三两两地走失了。伊斯哈格去追赶马匹,自己也迷失了方向,被狂舞的雪花阻断了视野,眼前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雪和风搅和在一起,旋转着,把他包围了起来。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变得非常渺小,就像一根被冻干了的梭梭草的草叶似的,随着风雪在中亚大地的天空里被卷了起来,迎风飞舞着。他狠狠地吹响了口哨,他心爱的坐骑黑豹听到他一声声的呼唤,长啸着,飞奔而来。黑豹卧倒在他的脚下,他爬上黑豹的背去寻找和驱赶在风雪中跑散的马群,他希望能赶着马群在被冻死前回到马厩里。这是一个合格的牧马人的责任和义务。可是,伊斯哈格赶了这匹马,又丢了那匹马,他和黑豹一起在跟风雪搏斗着。他觉得除了黑豹身上传递给他的一丝温暖,他的头和脚都已经快被冻僵了,身体的某些零件都仿佛要和自己的身体分离开来了。伊斯哈格在马背上把自己几近缩成一个毛线疙瘩的样子,他的眼睛无论怎么睁也睁不开,雪被风吹进眼睛里,就像奔跑的马蹄抛起的飞溅的小沙石,打得他的眼球针扎一样疼痛。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他感觉到天旋地转,大地好像倒了一个个儿。他昏昏沉沉的,不知什么时候,就彻底失去了知觉,什么也不知道了。是哈孜大叔找到了伊斯哈格,把他用马驮回了自己的那间粗糙的泥土夯就的小房子里。奶茶在火炉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伊斯哈格被几层毛皮包裹着,靠在火墙子跟前。哈孜大叔给他灌下去半碗奶茶。他终于从昏迷中醒过来。哈孜大叔告诉他,多亏那匹黑马救了他。黑马已经完全被风雪覆盖了,但它甘愿被冻死,也不离不弃。这位在草原上敬业地坚守了一辈子的牧马人说,牧民爱马儿胜于爱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常常与马儿相依为命,因为马儿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时间过得飞快,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哈孜这个老头儿在草原上一天天变得更苍老了,他步履蹒跚,连上马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迟缓和笨拙,需要马儿卧倒在他身边,他才能勉强爬上马背。他就要在这里和草原上的一块石头一样,成为这草原上的一道风物,历经风雨,慢慢地经历沧桑。伊斯哈格从哈孜大叔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尽管他的心劲依然挺大,还在向着一个理想、合格的牧马人的方向努力。他也有许多痛苦,最让他感到难过的是,那个对他期待了很久、盼着他有出息的老父亲永久地离开了他,他再也无法握到父亲的那双刻在他记忆深处的大手了,那一双厚墩墩的劳动者的大手。每当夜深人静,在草原的帐篷里,只要一闭上眼睛,他就仿佛清晰地听见父亲低沉地唤着他的名字:“哈格、哈格!”他记起父亲说的,“做一个踏实的牧马人,并不丢人!”父亲嘱咐过他:“不管干什么活,就要干到底。不要心花,许多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片草原上曾有过伊斯哈格的快乐和痛苦,也有他的荣光,有他流淌的眼泪和汗水浇灌过的牧草。他像一名灯塔守护人一样,习惯了看草原上的日落日出。此刻,夕阳红彤彤的,照在喀纳斯的大草原上,牧草仿佛被晚霞镀上一层金黄金黄的颜色,使得大地别有一番意境。伊斯哈格想,这青青的牧草,一定能给他带来多多的人间的欢乐。(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简明交代伊斯哈格的人生理想,结尾通过对草原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强化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B.小说开始写伊斯哈格“不离不弃”,后文写黑马“不离不弃”,通过写人和马的相依为命,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C.伊斯哈格从哈孜身上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未来的他可能也会变得迟缓和笨拙,但他并不为此感到悲观失望。D.在伊斯哈格回忆中出现的父亲被他视为精神支柱,在他质疑自己、沮丧低落的时候给予他慰藉、鼓励和教导。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语言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用“肥乎乎、肉嘟嘟”写马可爱的形态,用“长啸”“飞奔”写马的急切的动作。B.小说在描写暴风雪的场景中使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塑造了坚忍顽强的人物形象,也增加了作品的张力。C.小说不直接描写黑马如何保护伊斯哈格,而是通过插叙哈孜与他的对话进行说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D.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功能很多,既能够描绘祥和的场景,也能够渲染紧张的情节,还可以营造悲壮的氛围。8.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黑马,有何用意?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本描写了伊斯哈格遭遇暴风雪的场景,其中黑马在暴风雪中不离不弃、保护伊斯哈格的场面,真切感人。学校“光影翰墨”社团想把这场面拍成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根据文本,完成以下表格。(6分)分镜头脚本时长:20秒音乐特点(12字以内)①远镜头广袤草原上,天气阴沉,狂风呼啸,泛黄的牧草被雪击打着,失散的马匹在风雪交织中若隐若现,嘶鸣不已。特写镜头(40字以内)②画外音(60字以内)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①。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十三年春正月,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②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春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觖望③”。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者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谷应泰④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注】①剀(kǎi)切:切合事理,切实。②矧(shěn):况且,何况。③觖望:因不满而怨恨。④谷应泰: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官吏,历史学家,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涂黑相应位置。(3分)吏部尚书屠镛A疏请B禁内降C言D天下士事E诗书F而躬案牍G积数十年H不可得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提出天子应知稼穑艰难,节省用度,以解民困,言辞恳切,孝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全部推行实施。B.孝宗皇帝鼓励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马文升裁掉了两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罪。C.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2)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14.《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盛赞“孝宗之世”可谓“和乐”,和乐之景有哪些表现?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县中池竹言怀钱起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笙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上的漆园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B.诗歌第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C.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D.诗歌末尾运用与庄子相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16.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夫妻久别重逢,伤痛难已,此语格外有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同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作为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之歌》通过实地走访,使现实与历史在故事发生地“相遇”。“现场实景+白描动画”的手法,不仅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创新,更体现了对大运河活态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认识,真正实现了创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欣向荣的今日运河,是活的历史,更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有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①一大批题材各异、形态不同的优秀纪录片,②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③深受广大观众所好评。④虽然这些优秀纪录片千姿百态,⑤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⑥即深挖“新”与“常”,⑦于新处见常,于常处出新,⑧以守正创新呈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每集聚焦一个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书简阅中国》通过30封古人书信,联通古人与现代人的共同情感,纸短情长;《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无穷宝藏。坚持守正创新,纪录片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方面,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08月16日,有删改)18.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用法与文中相同的是()(3分)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B.他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用……的人!”C.看着他留给我的这幅画,良久,我的心底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D.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光,没有温情……没有法律,没有人道。19.文中划框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优秀的纪录片的命名往往也很有艺术性,请结合文本,从“‘字’从遇见你”“大运河之歌”“鲜生史”三个片名中任选两个,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阅读随感也叫读书随笔,其实是散文的一种,你读了一部作品,有所触动,有所思考,写下来就是一篇阅读随感。阅读随感篇幅短小,①__________。既可以概述文章的人物、事件和情节,又可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还可以评论作品的情感和主题,也可以联系实际,借书讽今,指桑骂槐。阅读随感分“读”和“感”两部分。②_________,“感”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谈。比如要谈作品的语言,就要举出具体的例子,不然感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叙写原文要写得简洁,大量复述原著内容,大量叙述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就难以成为佳作。既要叙事,③_________。要结合作品谈出自己的看法展现自己的理性思考,使文章呈现出“理趣”。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22.请结合文段内容,为“阅读随感”下定义,不超过48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儒家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于“格物致知”。有人把“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还有人解释为“格除物欲,获得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3分)答案:C解析:A.“围绕古史起源多元论展开研究”偷换概念,蒙文通等人研究的是古史起源。B.“《山海经》以帝俊和帝颛顼为中心”无中生有。D.“彻底调整”曲解文意,原文是“全方位的调整”。故选C。2.(3分)答案:C解析:C.边缘的含义“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意义上的”,而不是“演变为社会环境”。故选C。3.(3分)答案:D解析:D.该论据强调的是“边缘效应的成本”。故选D。4.(4分)答案:①材料一提出“中原中心说”,意在与“满天星斗说”一起介绍中华文明起源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同观点。②材料二提出“中心群体”,意在与“边缘地带”的人群形成对比,论证边缘地带有利于革新的观点。解析:①结合“总的来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看法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原中心说’到后来的‘满天星斗说’的发展历程”可知,材料一提出“中原中心说”,意在与“满天星斗说”一起介绍中华文明起源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同观点。②结合“边缘地带能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尤为有意义的是,边缘有利于革新的产生,因为这里的内部阻力更小。在农业起源进程中,与中心群体较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不同,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是从中心群体中分裂出来的人群,闯入新领地中的移民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可知,材料二提出“中心群体”,意在与“边缘地带”的人群形成对比,论证边缘地带有利于革新的观点。5.(6分)答案:①石昴古城位于生态交错带,属于边缘地带,这里更具有边缘发展的优势。②石昴古城的群体善于广泛利用资源,利用环境、冶炼等条件,在狩猎中发展了作战能力。③石昴古城位于边缘地带,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更有利于革新的产生,从而开启文明新阶段。解析:①结合“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古城,地处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区”可知,石峁古城位于生态交错带,属于边缘地带,这里更具有边缘发展的优势。②结合“形制多样的箭镞的出土,也与其射猎优势相匹配”可知,石峁古城的群体善于广泛利用资源,利用环境、冶炼等条件,在狩猎中发展了作战能力。③结合“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是从中心群体中分裂出来的人群,闯入新领地中的移民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狩猎采集让位于农业,意味着文化系统全方位的调整,从技术、社会到意识形态层面都需要如此。旧的文化系统往往对发展存在巨大阻力,而在边缘地带的人群遇到阻力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类似之,在文明化进程中,传统的等级不明显的平均社会让位于等级社会,挑战无疑是严峻的,阻力小的地方更有可能获得突破,此时边缘地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从考古材料来看,石峁古城所代表的力量入侵了黄河中游的陶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阶段”可知,石峁古城位于边缘地带,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更有利于革新的产生,从而开启文明新阶段。6.(3分)答案:B解析:“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说法不当。根据原文“做一个踏实的牧马人,并不丢人。不管干什么活,就要干到底”的说法,以及伊斯哈格对牧马工作的热爱和努力,可知,小说的主题是对“父亲”、哈孜大叔、伊斯哈格等踏实劳动者的歌颂。7.(3分)答案:C解析:“插叙哈孜与他的对话进行说明”说法不当。“插叙”的内容删掉不会对作品的内容造成影响,而“哈孜”说的话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插叙”。8.(6分)答案:①通过描写黑马在风雪中和伊斯哈格一起搏斗,塑造了勇敢、有责任心的伊斯哈格的人物形象。②通过描写黑马在风雪中帮助寻找走失的马、保护倒下的伊斯哈格,推动了情节发展。③以黑马为典型形象写出了草原人与马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小说充满地域色彩。④叙述黑马拯救了伊斯哈格,突出马的忠诚,印证了马儿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解析:物象的作用可从物象本身、主人公塑造、情节、主题等角度分析。从人物塑造看,“黑豹卧倒在他的脚下,他爬上黑豹的背去寻找和驱赶在风雪中跑散的马群,他希望能赶着马群在被冻死前回到马厩里。这是一个合格的牧马人的责任和义务。可是,伊斯哈格赶了这匹马,又丢了那匹马,他和黑豹一起在跟风雪搏斗着。他觉得除了黑豹身上传递给他的一丝温暖,他的头和脚都已经快被冻僵了,身体的某些零件都仿佛要和自己的身体分离开来了”“伊斯哈格在马背上把自己几近缩成一个毛线疙瘩的样子,他的眼睛无论怎么睁也睁不”,黑马一直和伊斯哈格在一起,在风雪中和伊斯哈格一起搏斗,写黑马,其实是写伊斯哈格,从而塑造了勇敢、有责任心的伊斯哈格的人物形象。从情节上看,没有黑马,伊斯哈格根本不可能去寻找走失的马,最后是黑马救了伊斯哈格,才有小说情节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描写黑马在风雪中帮助寻找走失的马、保护倒下的伊斯哈格,推动了情节发展,“黑马已经完全被风雪覆盖了,但它甘愿被冻死,也不离不弃.牧民爱马儿胜于爱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常常与马儿相依为命,因为马儿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黑马是草原马的代表,以黑马为典型形象写出了草原人与马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小说充满地域色彩。“哈孜大叔告诉他,多亏那匹黑马救了他。黑马已经完全被风雪覆盖了,但它甘愿被冻死,也不离不弃”“他们常常与马儿相依为命,因为马儿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叙述黑马拯救了伊斯哈格,突出马的忠诚,印证了马儿是人类最忠诚可靠的朋友。9.(6分)答案:①音乐特点:紧迫低沉,悲壮慷慨②特写镜头:伊斯哈格蜷缩着,躺在雪地上。黑马跪下,依偎在他身边,用身体护着他,阻挡暴风雪。③画外音:暴风雪中,人以生命驱赶着马,担当着责任;马用身躯温暖着人,彰显着忠诚。人与马相互扶持,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发挥想象,赏析场景,深入理解情感、意蕴。音乐特点。黑马在暴风雪中不离不弃、保护伊斯哈格,不惜生命为伊斯哈格抵挡风雪,这一场景危险重重,又感人至深,故宜用紧迫低沉,悲壮慷慨的音乐作背景。特写镜头,即是黑马在暴风雪中保护伊斯哈格的具体场面。结合“伊斯哈格在马背上把自己几近缩成一个毛线疙瘩的样子”“黑马已经完全被风雪覆盖”想象可知,可设置为,伊斯哈格从马上掉下来,应是蜷缩着躺在雪地上。此时黑马跪下,依偎在他身边,用身体护着他,阻挡暴风雪。画外音,简单解释场景并阐述这一场景的意义。伊斯哈格为了找回走失的马而冻昏在风雪中,马儿不离不弃舍生忘死显示对主人的忠诚。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草原上独特的生命的赞歌。据此可整合出答案。10.(3分)答案:CDG解析:画线句子断句应为:吏部尚书屠镛上疏请求禁止从宫内直接发出诏令,说:“天下的读书人研读诗书并处理公务,几十年不能达成愿望。“事诗书”和“躬案牍”是并列结构,共用主语“天下士”,中间不必断开11.(3分)答案:C解析:“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错误,“乞骸骨”是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是官员年龄为七十岁时辞去官职,相当于现在社会的到了退休年龄申请退休。二者不同。12.(3分)答案:A解析:孝宗赞许并采纳的是马文升分条陈述的政事,“应知稼穑艰难”是在孝宗宴请群臣的时候马文升对教坊杂伎说的话。13.(8分)答案:(1)警戒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2)讨论完毕,皇帝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解析:(1)宾语前置1分,“励精”1分,“庶”1分,句子通顺1分。(2)补充主语1分,定语后置1分,“小”1分,句子通顺1分。14.(3分)答案:(1)表现:君臣和谐,天下太平;人口繁多,盗贼不作。(2)用意:借古讽今,讽谏清朝统治者应像孝宗一样重用贤臣,虚怀纳谏,清朝的官员能如明时的贤臣各尽己能,辅佐君王。解析:由“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知,孝宗之世天下安定,民众繁多,战争停息,盗贼也不再横行;由孝宗和众多臣子的表现可知,孝宗之世,君臣之间极为和谐。然后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用意。结合注释可知,作者是清初官吏,那么他提到孝宗之世的“和乐之景”自然有借古讽今之意,希望清朝统治者能如孝宗一般虚心纳谏,重用贤才,也希望清朝官员能如马文升、戴珊、刘大夏等人一样,忠心侍君,各尽其才。译文:孝宗弘治元年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三月,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在宫内节省费用一条,说:“一切供应的物品,陛下减少一分,那么百姓就能享受一分的恩赐。”言辞切中事理。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上疏请求禁止从宫内直接发出诏令,说:“天下的读书人研读诗书并处理公务,几十年不能达成愿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有的凭借一技之长蒙受宠幸,就好像捡起一根草(那么容易),不可把这作为准则。”下达主管的官吏知晓。”大学士刘健上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得到大治的国君,必然很早上朝很晚退朝,日理万机。祖宗黎明时分就临朝听政,每天奏事两次。陛下近来上朝太晚,散朝归去时有时到了傍晚。四方朝贡之人,还怎么瞻仰观看我朝风范?况且现在各边引发嫌隙,挑起争端,四方灾难泛滥,尤其令人担忧。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十五年正月,大举考课天下官吏。皇上召马文升到暖阁,吩咐他说:“天下的官员名单都在这儿,爱卿一定要用心考量,不要放纵他们,也不要使他们受冤屈,来彰显官职变迁的公正。”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呢?”于是让宦官抱着这些名册下了台阶。自此,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召两广总督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皇帝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现在天下百姓贫穷,财力困窘,万一有不测之事,罪责在兵部。我估测自己没有能力办理这件事,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十八年正月,皇上召刘大夏、戴珊当面议论政事。讨论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并且嘱咐他们:“不必廷对谢恩,恐怕他人会心怀不满。”戴珊曾经因为年老生病而乞求退休,皇帝没有答应。刘大夏替戴珊说话:“戴珊确实生病了。”皇上说:“主人挽留客人之意很坚定,客人尚且为主人而勉强留下,难道就不能为了我而留下吗?况且天下还没有太平,怎么忍心舍弃我呢!”之后,流泪伤心很久,戴珊和刘大夏都叩头哭泣。戴珊出来告诉刘大夏:“我要死在官任上。”谷应泰说:“孝宗一朝,明朝拥有天下一百多年。天下安定,人口繁多,战争平息,盗贼没有四处横行,可以说是和睦安乐啊。”15.答案:B解析:“‘宁’是宁愿的意思”错误,本诗塑造的是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他应该是不“厌贫”的,故“宁”应该是“岂,难道”的意思。16.答案:①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做一个小小的县官已实现他的志向,高官的荣耀他并不关心。②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处的自然环境。他喜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③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此发愁。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本题要求分析县官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在诗歌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内容进行分析。“官小志已足”四句主要写的是诗人的志向。其中“官小志已足”说的是虽然官职很小,但是诗人的志向已经得到满足,说明诗人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县官;“荣耀不关身”说明诗人不羡慕高官的荣耀,淡泊名利。“自爱赏心处”四句主要写的是诗人的生活环境。一丛丛的竹子旁流水淙淙,荷花的香气充溢室内外,山色苍翠怡人。“自爱”二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居处的自然环境的喜爱以及生活于其中的自得其乐。“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的心志。“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两句是借用庄子的典故委婉抒发心志。联系前面的诗句和诗歌注释可知,诗人想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所以“愁丹凤诏”“来访”,这与一般人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完全相反。17.(6分)(1)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3)修我矛戟,与子偕作18.(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与文中省略号作用都是列举未尽。A.引文的省略。B.语音的断断续续。C.语意未尽。故选D。19.(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
- 2025年九年级统编版语文寒假复习 03 第三周:九上第四、五单元复习
- 【全程复习方略】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时作业(九)-2.2.3
- 【名师一号】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3-双基限时练4
- 2022届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 【全程设计】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致讲解练:选修3-第一讲-基因工程
- 【与名师对话】2022高考地理课标版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38世界地理概况-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数学文(广西用)课时作业:第七章-第四节曲线与方程
-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导学案】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7单元-复习课
- 移相变压器计算程序标准版
- 期末测试(试题)-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药剂科门诊中成西药房利用PDCA循环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发生率品管圈QCC成果汇报
- 物料员工作计划与总结
- 浙江省金华市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JGT292-2010 洁净工作台标准
- 圣诞节元旦搞笑小品就剧本:浪子回家
- 2023年海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银行工会个人总结报告
- 部编版小学语文2-6年级词语表
-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2024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