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_第1页
第2课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课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_第3页
第2课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_第4页
第2课 《杠杆的科学》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

械中的一部分。本课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

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

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

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

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

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

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

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

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

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

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

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较直观,很

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

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

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

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

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

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

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PPT、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引出主题

1、设疑引入

请个别学生试着把两桶水提起,之后谈感受。

师: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五年级同学,能把一块重100千克的石头给移动

了(出示图片),猜猜看他是用什么办法将石头移动?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

2.引出杠杆概念

师解释: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

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出示概念: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为什么用上杠杆后,就会很容易的撬起石头.(板书:

杠杆的科学)

【设计意图:选用撬棍撬大石头的这个情景开始这节课的研究,学生有

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

二、巧设梯度认识杠杆

1、介绍杠杆的三个点

师:要研究杠杆用力。首先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

(出示杠杆撬棍示意图)

师:(边演示边讲解)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板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辨认变形杠杆的三个点

师:在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出示压水井的压杆图片和

跷跷板的图片)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它们

的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请学生上台指出三个点,再课件标出。

3、判断杠杆类工具

①认识工具

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

②判断杠杆工具

4、小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杠杆类的工具,其作为杠杆的

三个点的位置也是常常不同。

【设计意图:从撬棍形式的杠杆到生活中变形、组合后的杠杆,有助于学生

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应用。】

三、科学实验探究原理

过渡: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使用撬棍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

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1、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图片及实物,这就是杠杆尺,①、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②、横

杠处于平衡状态。③、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我们可以在格子上挂钩

码。

师:今天方便我们的研究,我们暂时规定把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看作是重

物,当作阻力,钩码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我们用格数表示;

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钩码挂的位置就是用力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

离也是用格数表示。

2^示范实验

教师演示杠杆尺的三种用力情况:省力、费力、不费力也不省力

并指导填写在教师的记录单中。

3、分组实验

实验小贴士:

A、左右只能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

B、挂出一种平衡后马上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要在表中选择前面的序号填好就行。)

C、尽量挂出更多的平衡。

D、实验时,小组成员观察的方向要一致。

E、听到音乐声后马上停止手中的操作。

4、整理材料,汇总数据

5、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师小结:今后凡是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长时,

就是省力,如果两则距离相等,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6、思考: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来收集数据的呢?

师:我们是大量的、随机地去搜集数据。同学们以后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

研究类似的其他科学问题。旦这种方法也是比较科学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工作并

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填填:。OOOOO

2、断一断:联系课始情境图,说说这样的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

么?

3、比一比:分析理发剪、铁皮剪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突

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

2、课外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

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由于前两节课的内容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这一课的解释非常的顺畅。在

对书中介绍的10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中,比较有争议或是学生不能十分确定

的工具是筷子。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大姆指的位置是支点,食指和中指夹筷

子的位置是用力点,而夹食物的位置是阻力点。而学生在分析中,往往找不准筷

子使用时的支点。因此,我在上课时,让每个小组用两只笔做出一双临时的“筷

子”,在研究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使用,边使用边找杠杆的三个作用点。这样可能

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另外,我还补充说明了另外两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

一是剪刀,书中提供的剪刀比较特殊,一般认为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工具(当

物体放在剪刀尖口处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放在靠近支点的位置,那就是费

力杠杆了),除了这种剪刀,我提供提供其它两种剪刀的图片,一种是裁缝剪刀

(费力杠杆),另一种是一般家用的剪刀(省力杠杆);二是钉书机,它的用力情

况也是根据使用者用力的位置不同而定,当用力部位是在钉子的正上方时是不省

力也不费力,当用力位置在钉书机的中间位置时就是费力杠杆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