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_第1页
第四章-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_第2页
第四章-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_第3页
第四章-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_第4页
第四章-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编高德步王珏“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第二篇中古世界经济第四章东方国家的封建经济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本章重点中国、印度、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历朝历代工商业的政策特点一、中国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公元前1066年武王灭纣,建立周朝。由于没有足够的力量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周不得不采取分封制度。分封制还是一种宗法制度。封建领地里领主和农民的关系,不仅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往往还是血缘和非血缘的亲属关系。这种契约关系具有很浓厚的亲亲色彩。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一、中国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受封的诸侯在领地上建立采邑。采邑有大小之分。大邑为领主的居住地,筑城池,用兵守卫。庶民居住的村庄称小邑。在土地分封制度下,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即成为固定在土地上的依附农民,也就是农奴。农奴对领主形成依附关系。与夏商时代的普遍奴隶制不同,这已经是农奴制而不是奴隶制了。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一、中国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到了春秋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瓦解,封建领主制经济开始衰落。到战国时期,封建领主经济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地主制经济。而关键的变革始于商鞅变法。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二、印度的封建领主制经济笈多王朝时期印度开始向封建经济过渡。公元4—5世纪,国王将大片国有土地分封赏赐给婆罗门贵族、高级官吏和寺庙,从而出现永久赐地,形成贵族的私人土地占有。13世纪初到16世纪初,在德里苏丹王国统治时期,印度存在多种土地占有形式,包括:苏丹直接占有的王室领地“哈勒萨”、拨给清真寺的教田”瓦克夫“等。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二、印度的封建领主制经济16世纪上半叶建立的莫卧儿帝国,也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皇帝除自己占有一部分皇庄外,将土地以采邑的形式分封。在封建土地国有制原则下,主要存在两种封建土地占有形式:即”扎吉尔“和”柴明达“。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二、印度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印度封建领地制的特点是,领主一般不直接经营采邑,而是将土地分给农村公社,农村公社以向国家缴纳田赋为条件,对所耕种的土地享有永久占有权。莫卧儿帝国晚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这种封建经济开始瓦解。一方面,扎吉尔与柴明达的区别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公社内部也发生了变化。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三、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公元646年日本实行大化革新。大化革新仿效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度律令法典,宣布土地为国有,解放奴隶成为公民,实行”公地公民“制度。在此基础上,政府通过班田收授法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封地解除国税,职田的租税部分上缴国家,部分作为俸禄留用。这就是日本的律令土地制度。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三、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大化革新以后,日本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民的独立经营能力不断提高,土地越来越稀缺,促使人们开垦公田以外的荒地谋生。在班田制时代,在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国家统一掌握着行政司法权。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三、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镰仓幕府建立之前的封建领主制度主要是通过寄进制建立的,而镰仓幕府以后的封建庄园领主制度主要是通过恩给之或分封制建立的。日本领主从不经营自己的土地,而是在农庄设总管即庄官代为管理。庄园上的农民大体可分为五个阶层:大名主、小名主、作人、下人和所从。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三、日本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南北朝和应仁之乱以后,幕府势力被削弱,有实力的领主脱离幕府各自分立创建了大名领国制。大名在土地问题上实行的主要政策是:(1)大名保护领地内的领主和富裕农民旧有的领地并给予新的封地;(2)将得到封地者编成家臣团;(3)在大名直辖领地内,通过检地来确定农民年贡和家臣服役数额:(4)家臣受到大名的严格限制,没有独立发展的余地第一节封建领主制经济一、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建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制度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相辅相成的生产关系运动:一方面是封建领主制经济的瓦解;另一方面是新的土地制度和剥削制度的建立。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战国时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一、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建立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标志主要是:(1)商人日益增多,出现了家资数万的富商;(2)货币流通增加,黄金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和交换媒介经常被使用;(3)市场开始突破地域限制,出现远程远销的情况等。这些都表明交换的频率和交换的规模扩大。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一、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建立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侵蚀了原有的封建领地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加速了土地的私有化。一方面,一些封建领主为了满足奢侈消费和积累偏好,追求货币财富,不惜放弃对土地的权利;另一方面,一部分人手中积累起货币财富,从而有可能购置土地,这样就出现了土地买卖现象。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2.战功和赏赐。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就制定了鼓励耕战的政策,在战中中立下战功的人可以获得土地。封建主宰赏赐朝臣时,也往往赏赐土地。3.土地买卖。通过子宫恶化赏赐获得土地,是地主土地的最初来源,而且不可能十分普遍,地主土地主要靠买卖获得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主导形式是地主即“业主“所有制。随着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增加,土地的产权形式也进一步发展,并在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演变,发展成为十分发达的土地产权制度。二、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基本特征1.国有土地分配。地主土地的最初来源是封建王朝的土地分配。二、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基本特征汉代的民田、私田称为”名田“,而土地所有权称为”名有“。宋代以后,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称为”业主“,业主与名有的不同在于业主权已经出现土地所有与土地占有的分离。宋代以后,中国封建土地的产权关系变动频繁,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三、地主经济的经营方式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地产经营上的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租佃经营。在漫长的岁月中,租佃经营在组织上不断变化,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和两种类型:(1)三国至隋代,主要是田客分种制田庄(2)唐代至清代,主要是佃农分钟制和佃农租田制田庄。在中国,劳役地租一致没有成为主导形式,而长期以实物地租为主。中国封建社会实物地租比较发达,主要原因是中国土地稀缺而劳动力充足。只要拥有地产,随时都可以得到劳动力的供应。四、地主制经济与土地兼并秦汉以后,中国的封建经济以地主和小农并存为基本特征。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决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土地集中即使仍采取租佃方式保持小生产体制,也必然会减少土地上的人口,就是说,必定有相当一部分人租不到土地。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四、地主制经济与土地兼并农民起义是对人口—土地资源关系与土地占有关系的调整:一方面,战乱造成大规模人口减少;另一方面,新政权建立后往往重新分配土地。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认识到土地兼并是社会动荡的原因,所以,都把抑制土地兼并作为基本国策。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各朝代统治者设计了各种制度安排。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四、地主制经济与土地兼并事实上,历代统治者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都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真正抑制土地兼并的是农民起义。每次农民起义都是土地兼并引起的,每次农民起义都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目标,而起义的结果都导致土地关系的重大调整。第二节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一、小农经济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土地兼并和大地产的产生,而土地兼并和大地产产生的结果,并不是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仍然是小块土地经营,所以仍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作为一种所有制形式或生产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至少存续了2600年,是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一、小农经济的产生中国小农经济是随着封建领主制瓦解和农奴对领主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解除而产生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主要是自耕农和佃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来看,唐代以前,自耕农数量较大,但在王朝晚期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小农的数量大大减少,出现大地产;唐代以后,自耕农数量减少,地主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不过是中小地主占多数。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一、小农经济的产生土地占有方式趋向集中,而土地经营方式则趋向分散,这种相反的趋势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低烧人多是导致小块土地占有的自然因素。第二,中国家产分割法和继承法中”多子均分“的制度,造成土地零星分散状况严重。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一、小农经济的产生第三。封建时代的农民不论是自耕农还是佃农,一般都是穷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比较贫乏,他们不可能购买或租用大片的土地。第四,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小块土地经营是一种最有效的经营方式。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二、小农经济的构成和基本特征中国封建时代的小农,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自耕农,或称”编户齐民“,指整蛊通过户籍直接掌握的平民户口。第二,佃农。自耕农丧失土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变成佃农。第三,依附农,指人身完全依附于地主、贵族门下的农民。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二、小农经济的构成和基本特征与封建领主制度下的农奴经济不同,小农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体,小农对地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或依附程度很小。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人口来说,土地都是稀缺的要素。男耕女织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最典型写照。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三、小农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小自耕农经济即编户纳税制经营和佃农租佃制经营,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小生产的主要经营方式。中国的佃农由各种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的依附农转变而来,由于存在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自耕农经济极不稳定,常常丧失土地而沦为佃农。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三、小农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中国长期的封建历史过程中,自耕农与佃农数量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就总的趋势将,唐代以前使自耕农占主导地位,而佃农比例较小,唐代以后佃农比例扩大。但从各个朝代来看,基本情况是王朝初期自耕农占主导地位,而佃农所占比例较小,而在王朝晚期则佃农所占比例较大。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三、小农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早成中国自耕农向佃农转化以及封建小农经济成长障碍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人口压力。第二,官府的赋税剥削。第三,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第四,战争、天灾、瘟疫等突发性因素。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四、对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基本评价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小农经济的自我激励机制,使中国用极为稀少的土地面积养活了最大规模的人口,并创造了传统农业阶段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导致封建社会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也是向新的生产力阶段发展的严重阻碍。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第三节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二一对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基本评价小农经济史中古农业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是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动荡、不断反复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史自然经济的基础,它排斥商品生产,排斥规模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主要原因。三一、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周灭商时承袭了商代的手工作坊,俘虏了不少手工工匠,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种种手工作坊。这种官办作坊一般规模较大,作坊内实行一定程度的分工。特别是当时青铜器制造,已经比较发达。西周和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有很大的发展。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封建领主经济体制被破坏,即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但同时,也是由于新的封建体制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没有立法的环境下,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了汉代,封建地主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封建统治者开始实行抑商政策。这种政策一直贯穿于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始终。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建立了一整套抑制工商业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官工业制度。第二,土贡制度。第三,禁榷制度。第四,规制交易。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中国历朝历代基本上实行抑商政策,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保证农业基础。第二,抑制土地兼并。第三,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大一统。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的封建行会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行“的名称。唐代两京的行都在100—200个,有的是商业行,有的是手工业行。行作为工商业组织出现的标志,是城市行户的贸易垄断权在诏令中出现。到了宋代,由于行业的进一步增多,为行会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封建行会的定型时期。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二、中国古代的封建行会行会成员间是不平等的,同行从业者的经济地位相差非常悬殊,每个人都凭自己的资本和经营才能,尽量最求最大财富;各行都是由行头大户把持,他们勾结官府,随意摊牌,将各种负担转嫁到小工商业者身上;另外,行会并不限制竞争,各行大户甚至通过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进行不正当竞争。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三、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周代仍使用贝币,但由于贝的来源有限,遂用铜来代替,这就是铜币。除了仿造贝币外,还仿造刀币、铲形的布币。正式以国家命令统一全国货币制度,并由法律赋予黄金以主币资格是从秦代开始的。秦代规定以黄金和铜钱为主要货币,其他如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再作为货币使用,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三、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由于秦代存在时间较短,秦代建立的货币制度,事实上由汉王朝推行。西汉以后,由于兵祸连年,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遭到严重破坏,商品货币关系发生严重的倒退,开始进入实物货币时期。唐代是金属货币复兴的时代。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三、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在唐末至五代时期,白银进入流通。这是中国货币史的另一个阶段。但铜钱一直没有退出流通,中国一直采用银通复本位制度。中国货币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纸币的出现。纸币源于唐之飞钱,成于北宋交子。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四、中国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变革中国城市兴起主要是在封建时代,可以说是从西周开始的。周原来是一个文化较落后、力量比较弱小的部落,灭殷后,面对着极为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得不大规模”封建亲戚,以潘屏周“,将全国划分为一个个区域,”封建邦国“。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四、中国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变革到春秋战国时代,一方面,由于各诸侯国割据称雄,互相征伐,战争不断,各诸侯或是为了进攻,或是为了防御,都积极扩大旧城和建立新城,这就导致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城市往往成为工商业中心,因此获得迅速发展。秦以后,城市制度发生较大变化。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四、中国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变革根据不同的起源和发展道路,中国封建城市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郡县城市。这种城市是郡县治所所在地,是封建政权建立的,所以是封建统治的区域中心。第二,工商城市。这类城市是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第三,交通城镇。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四、中国封建城市的兴起和变革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明代城镇的勃兴,始于15世纪中叶以后的成化、弘治年间,全盛于16世纪初至17世纪初的嘉万年间,江南其他城镇到晚明时期人口也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变化产生了独特的市民生活。第四节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五、日本封建时代的工商业和城市律令制时代,国家把手工业者编为若干个品部,置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之下,并在官员的率领下从事手工业生产,为政府服务或缴纳手工业产品。这种手工作坊的特点是:生产场地、工具和原料以及生产者的生活资料都由国家供给,生产者只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