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_第1页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_第2页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_第3页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_第4页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具体上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1.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韵律美,增强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的认知,提高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表达、抒情的能力,提升写作技巧,为后续文学创作奠定基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并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难点:把握诗词的韵律特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增强记忆。

2.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分享对意境的理解。

3.教师示范解析,通过图解、故事背景介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4.设计诗词填空、改写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词结构,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5.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性表达,如绘画、角色扮演等,以多元方式突破理解难点,深化学习体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意境和个人感受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

3.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人的情感,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诗词背景、朗诵表演,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记忆。

2.教学软件:运用互动软件进行诗词填空、知识问答等游戏化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诗词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在学这首诗之前,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送别的诗词?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送别诗词往往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第二环节:诗词背景与作者介绍(5分钟)

1.请大家翻到课本第XX页,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背景介绍。谁能来说说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为送别好友鲍浩然而作。鲍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王之涣交情深厚。当时,鲍浩然即将离开长安前往浙东任职,王之涣便以此诗相送。

第三环节:诗词朗读与感悟(10分钟)

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这首诗。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环节:课文主旨内容探究(15分钟)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色有何特点?

b.诗人是如何表达对鲍浩然的深厚友谊和依依不舍之情的?

c.诗中的“江山”和“行人”分别代表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a.诗中描绘了春日山水之美,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一句展现了景色的柔美与生动。

b.诗人通过对鲍浩然离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不舍和祝福。

c.“江山”象征着国家、民族,而“行人”则代表着鲍浩然以及即将远行的朋友。

第五环节:诗词解析与技巧分析(10分钟)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诗词,分析以下问题:

a.这首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b.诗中的关键词汇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a.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关键词汇如“送”、“别”、“浩然”等,突出了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不舍之情。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反复朗读这首诗,进一步体会其韵律美和意境。

2.作业布置:

a.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b.结合本课所学,尝试创作一首送别诗。

第七环节:课后反思与评价

1.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学生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完成作业,并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知识点梳理1.诗词背景与作者:

-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诗词是为送别好友鲍浩然而作,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鲍浩然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与王之涣有着深厚的友谊。

2.诗词内容理解:

-诗词描绘了春日江山的美丽景色,以及行人离去的情景。

-诗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色的特点。

-诗人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祝福。

3.诗词韵律与节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七言绝句,具有严格的平仄格律和音韵美。

-诗词的节奏流畅,平仄搭配得当,给人以朗朗上口之感。

4.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通过将自然景色比作人的眼眉,增强了诗词的形象性。

-拟人:诗词中将自然景色赋予了人的情感,如“行人”的离去,赋予了山水以情感色彩。

5.关键词汇解析:

-“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别”:突出了诗词的主题,即离别的情景。

-“浩然”:指的是鲍浩然的名字,也象征着其人格特质。

6.诗词意境与情感:

-诗词通过对春日江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离别时的哀愁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7.文化内涵与拓展:

-诗词体现了唐代文人送别的习俗和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这首诗词,了解古代文人间的友谊和人际交往。课堂1.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提问、观察和即时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提问,我会检查学生对诗词背景、作者、内容、韵律和修辞手法的了解程度,确保学生能够把握诗词的基本知识点。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朗读和表达个人观点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对诗词意境的感悟。

-安排课堂小测试,如填空、改写句子等,以检验学生对诗词细节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深度、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以及创意写作的技巧。

-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在作业反馈中,我会强调诗词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提高文学素养。

-对作业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定期收集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度,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板书设计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知识点:诗词背景、作者简介、诗词内容、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关键词汇、意境情感。

-重点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重点词:送、别、浩然、江山、行人。

②简洁明了:

-板书以大纲形式呈现,左侧列出知识点,右侧对应重点句和词。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层次的信息,如背景用绿色,重点句用红色,关键词汇用蓝色。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在板书设计中融入山水画的元素,如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以简笔画形式展示,增强视觉效果。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出并圈出关键词汇,增加课堂趣味性。

-使用诗词中的意象,如绘制简化的行人背影,以图示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重点题型整理1.简答题:

-请简要介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背景和作者。

答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为送别好友鲍浩然而作。鲍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王之涣交情深厚。

2.分析题:

-分析诗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柔和和山的俊秀,增强了诗词的意境美。

3.解释题:

-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送”和“别”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在诗中,“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别”突出了诗词的主题,即离别的情景。

4.应用题:

-请运用比喻手法,创作一句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

答案:示例:“月如银盘挂夜空,星似珍珠撒碧波。”

5.综合题:

-结合诗词内容,谈谈你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的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理解。

答案: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春日江山美景的描绘和对行人离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诗中所展现的朋友之间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感动。

补充和说明:

1.简答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