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类模拟题78_第1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8_第2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8_第3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8_第4页
刑法分类模拟题7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分类模拟题78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重大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建筑公司施工时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江南博哥)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该公司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对其判处罚金,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B.某矿厂采矿小组组长乙,明知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而放任不管,且命令工人在没有系保险带的情况下进入深坑采煤,导致两工人失足摔死,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C.丙酒后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庚当场死亡,在乘客戊指使下逃跑。戊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D.领导让司机丁违章超速行驶,造成一行人被撞死亡。领导和丁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正确答案:B[考点]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解析]《刑法》第137条规定,施工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单罚直接责任人员。甲公司偷工减料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构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但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故A项错误。

根据《刑法修正案(六)》的规定,《刑法》第134条第2款设立了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乙是采矿小组组长,命令工人不系保险带进入深坑采煤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刑法》第133条规定,丙酒后驾车造成重大事故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据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5条:“交通肇事后,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被害人当场死亡而非戊指使肇事人逃逸所致,戊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故C项错误。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7条的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领导和丁都构成交通肇事罪,但不构成共同犯罪,因为《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故D项错误。

2.

甲与乙是同事,由于乙从中作梗,致使甲未能升迁。甲为了报复乙,在乙楼下的垃圾桶里埋下了炸药和雷管,试图在乙倒垃圾时炸死乙,但连续5天乙都来到楼下倒垃圾,但是乙的邻居丙在倒垃圾时被炸成重伤,垃圾桶被炸坏。甲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故意杀人罪B.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C.爆炸罪D.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C[考点]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区别[解析]本题考查的难点在于甲对乙实施的报复行为的地点是公共区域,但是甲在主观上只是试图在乙倒垃圾时炸死乙,最后的结果是乙的邻居被炸成重伤,由此引发了难题,甲的行为究竟是构成爆炸罪,还是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伤害罪?爆炸罪作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爆炸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这也是爆炸罪同以爆炸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之间的本质区别。因而本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甲的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危及到公共安全,即是否危及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公私财产和生命、健康安全,如果是的话,就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如果没有,则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在本案中,甲放置炸药和雷管的地点是垃圾桶,不仅乙会来倒垃圾,居住在整栋楼的人都有可能来倒垃圾,因而该行为的危险性不仅仅是针对乙一个人而言,任何往该垃圾桶倒垃圾的人都面临着被炸伤的危险。所以甲的行为已经危及了公共安全,构成爆炸罪。需要注意的是,本罪中,行为人只要实施这些危险的行为,不要求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就可以构成犯罪既遂,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属于结果加重犯。所以答案C是正确的。

3.

孙某在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矿产开采许可证、爆破人员上岗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03年6月3日17时40分许,指挥其雇工赵某、张某、曹某在某采石厂界内,非法采石爆破作业,致3雇工被炸身亡。孙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______A.危险物品肇事罪B.重大责任事故罪C.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正确答案:B[考点]危险物品肇事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由于过失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体是生产、存储、运输、使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人员;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进入生产、作业领域的任何人员;危险物品肇事罪违反的是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发生损害的行为可能发生在危险物品的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各阶段中的任何时候;重大责任事故罪违反的是生产、作业活动中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在本案中,孙某指挥3名雇工非法采石爆破作业的行为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并与生产有直接联系,这一行为违反了关于生产安全的规章制度,同时造成了3名雇工被炸身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要件。因而孙某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4.

下列属于交通肇事罪中“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的是哪一项?______A.甲开车闯红灯撞到行人后慌乱逃跑躲闪不及又撞死一人B.甲违章开车撞伤被害人后将其抱上车送往医院,中途又把被害人遗弃在路边后逃跑,被害人因没得到及时抢救死亡C.甲醉酒驾车撞伤行人引起来往民众的公愤,遭到十几人的围攻殴打,甲拼命钻出人群跑到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延误抢救不治身亡D.甲超速行驶撞伤一行人后及时送往医院,办完住院手续后逃离,后被害人因伤势过重死亡正确答案:A[考点]交通肇事罪[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逃逸行为既包括不救助被害人的不作为也包括驾驶机动车逃离的行为,两种行为致人死亡均符合“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故A项当选。

根据上述规定第6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B项遗弃被害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不当选。C项甲并不是逃避救助义务而逃逸,而是受到众人殴打去公安机关自首的行为,不当选。D项属于交通事故本身造成的致人死亡的结果,非逃逸致人死亡,不当选。

5.

行为人赵某是某村村民,由于在分地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因而对生产队十分不满。为了泄愤报复,就把村外一个规模很大的、建在鱼塘边的库房给烧毁了。库房里面放有很多的养鱼饲料和工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赵某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故意毁坏财物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放火罪D.危害公共安全罪正确答案:B[考点]放火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解析]本案中涉及三个罪名,放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该定什么罪的要点是看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本案行为人的作案手段是放火,对象是养鱼场的库房。因为库房位于鱼塘边,没有左邻右舍,不会发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况,且其本身又不属于特别重大的财产,所以认为不是放火罪,C是不正确的。从表面上看,该行为定故意毁坏财物罪也可以。但是,这财物不是普通财物,而是生产资料或工具,是一种能够带来增值的东西,赵某出于泄愤报复的心理将库房烧毁,因此认定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更合适。因而A不正确,B正确。

6.

某铁路机械工作人员刘某,因工作失误被领导责罚,心怀愤懑,伺机发泄。一日,在对火车的例行检修中,刘桌趁人不备破坏了该火车的几个重要的机械装置,幸好第二天的车次因故取消,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了装置遭到破坏,刘某的行为构成何罪?其犯罪形态如何?______A.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未遂B.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C.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既遂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遂正确答案:B[考点]破坏交通工具罪;危险犯;犯罪形态[解析]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是指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刘某明知自己的破坏行为足以引起火车的倾覆、毁坏危险,依然采取破坏行为,主观上为故意,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该罪为具体的危险犯,并不要求发生具体的危害结果,故刘某的行为已经是既遂。

7.

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______A.过失爆炸罪B.意外事件C.过失致人死亡罪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和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C[考点]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爆炸罪的区别;意外事件与过失的区别[解析]过失的情形下,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与侵害人身类犯罪的区别仍在于对“是否危害公共安全”的判断。在本题中,甲与乙在“水库僻静处”炸鱼,由此可见,甲的过失爆炸行为并不能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故不可能成立过失爆炸罪。但甲的爆炸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乙的死亡,且主观上也存在过失,故应认定其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故C正确。

8.

出租汽车司机甲因被领导单位批评,为发泄不满、私愤,驾车驶入闹市区向密集的人群冲去。当场轧死5人,撞伤19人,对甲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______A.交通肇事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B[考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以放火、决冰、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疾病原体等物质以外的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手段的社会危害性相当的危险方法。所以,判断一种行为是否能够归入“其他危险方法”,就是要看该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以及其社会危害性能否与放火、决水等相提并论。在本案中,甲将其车辆驶入“闹市区”,并向着“密集的人群”驶去,并造成了5死19伤的严重后果,社会危害性非常严重,对公共安全造成了现实的严重威胁及损害,应认定其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9.

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C.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正确答案:D[考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认定[解析]出于故意毁坏财物的故意,实施毁坏财物的行为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本题中甲不存在故意毁坏财物的故意,因此不构成该罪,A选项错误,不当选。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以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方法之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注意:本罪的危险行为不能归纳为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等。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此属于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因此甲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选项错误,不当选。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之间存在区别: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表现为生产、销售了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投放危险物质罪则表现为在食堂、河流和水井等公共场所投放有毒有害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使得食品数额增加、成本降低、吸引顾客等牟利目的;此外,两罪的主体不同,投放危险物质罪只能由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构成。但不排除二者发生竞合的情形。本题中,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该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而甲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此行为又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此甲同时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D选项正确,当选。

10.

甲某涉嫌伤害罪,被警察追捕时,甲某驾驶一辆小轿车进入某高速路口,为急于摆脱,甲某没有停车,高速冲过收费站。值班交警知道后,在下一个路口设置障碍阻拦甲某。甲某驶进路口时,看到前有障碍,路口右侧站着多位交警,路口左侧有一位交警,但他仍不接受交警人员的停车指令,驾车冲向路口的左侧企图逃跑,结果将站在此处的一名交警撞飞几十米,造成交警人员颅脑损伤死亡。甲某的行为:______A.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C.构成交通肇事罪D.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正确答案:B[考点]交通肇事与故意杀人罪的认定[解析]甲某在看到路障和多数交警人员后,没有向右冲向他们,说明他不希望也未放任发生危害多数人人身安全的后果,可见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甲某也看到了站在路口左侧的交警人员,明知继续冲撞可能会造成交警人员伤亡的结果,但他仍拒不停车,放任可能发生的后果,致使交警人员被撞击而死,因此,甲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的构成要件。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条件为过失,甲某的主观状态明显不符合交通肇事罪的要求。

11.

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按照规定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木板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业。结果炙热的电焊渣掉落到下方的物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火烧死。甲某的行为构成:______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失火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正确答案:D[考点]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与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区别[解析]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如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危险物品肇事罪往往也是发生在业务活动的场合(注意危险物品肇事罪并非完全属于责任事故型犯罪)。而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如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等。二者的一般区别是:

(1)发生的场合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一般发生在业务活动中,具有业务过失性质;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则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日常生活不够小心谨慎而导致严重后果,属于普通过失。

(2)主体不同,有些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如铁路、航空职工;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3)行为特点不同,责任事故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业务规章;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生活常理。这两类犯罪往往容易混淆。比如,废品站收购的废品里有一个炸弹,有人就拿回家去摆弄,炸死几个人。这是过失爆炸罪还是危险物品肇事罪呢?应当定过失爆炸罪。因为危险物品肇事罪有些特别的限制,就是在危险品的使用、运输、生产、储存过程中,违反危险物品特有的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本案虽然涉及危险品,但不是在正常的使用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危险品好奇,不能谨慎处置,与正常使用无关,也很难说违反了哪个管理规定。同样道理,造成列车事故,致使交通工具毁损的,是定过失毁损交通工具罪还是铁路运营重大责任事故罪,也看是否与业务活动有关。如果凡是涉及危险品就一律定危险物品肇事罪,那么过失爆炸罪恐怕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有时定罪同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的联系有关。比如说,甲用烧水的壶装汽油带回家中,家中老太太误认为是水一类的东西,放在炉上“烧水”引起火灾。因为失火结果是老太太造成的,并非甲直接造成的,也有对甲按危险物品肇事罪追究责任的。理由是,把汽油这种易燃危险品乱装乱放,违反了有关危险品管理规定。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严厉了一点。从法律适用上讲,上述案件定危险物品肇事罪可能比定过失爆炸罪、失火罪更为合理些。

综上,本题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12.

甲某见村外新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带电,认为不会有危险,就爬上电线杆,割下200余米,价值3000余元。经查,该部分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算下个月通电。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在2007年5月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2008年8月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甲某的行为:______A.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通信设备罪和破坏交通设施罪B.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军事通信罪和破坏交通设施罪C.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D.构成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正确答案:B[考点]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与盗窃罪的认定[解析]已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并拟通电的电线,视作正在使用的电线,盗窃即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而非盗窃罪;而铁路专用电话线属交通设施,盗割即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盗割国防通信线路,触犯《刑法》第369条规定的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注意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界限在于对象的特殊性。故B项正确。

13.

甲系某公司经理,乙是其司机。某日,乙开车送甲去洽谈商务,途中因违章超速行驶当场将行人丙撞死,并致行人丁重伤。乙欲送丁去医院救治,被甲阻止。甲催乙送其前去洽谈商务,并称否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于是,乙打电话给120急救站后离开肇事现场。但因时间延误,丁不治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交通肇事罪B.甲、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C.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甲是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共犯D.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B[考点]交通肇事罪[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的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乙违章超速驾驶,应对事故负全部或主要责任,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严重后果,后又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故排除C、D两项。另根据该解释第5务第2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本题中在肇事后因甲对乙的“阻止”和“催促”,使甲成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因此甲和乙均构成交通肇事罪,正确项应为B。

14.

孙某驾驶两轮摩托车驮载其朋友刘某(二人均喝酒过量)超速行驶时,因路上颠簸,刘某从摩托车上跌落头部着地,致颅脑损伤而当场死亡。而当时孙某对此一无所知,仍然继续驾车狂奔,直至被人发现将其截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孙某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B.孙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并且存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D.孙某仅构成交通肇事罪,不存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正确答案:D[考点]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解析]本案中,孙某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超速行驶,并造成刘某死亡的严重后果,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存在着法条竞合,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所以A、B是不正确的。另外,孙某虽然离开了现场,但因其主观上对刘某坠地身亡这一交通事故并不“明知”,故不宜认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孙某过量饮酒驾车的行为还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增加的第133条之一第2款的规定,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以处罚较重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所以D正确。

15.

赵六早上上班乘坐公交车时因投币买票少投五毛钱与司机发生争执,赵六站在司机身边辱骂近十五分钟,快到下一站时突然从后面猛击司机的头部,司机紧急中双手抱住头准备刹车停站,由于慌乱脚踩到了油门之上,导致公交车猛然加速撞到了候车的乘客,致使一人死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哪一项?______A.赵六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赵六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赵六构成交通肇事罪D.赵六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C[考点]交通肇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区别认定[解析]《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赵六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殴打司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了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C项正确。赵六的行为虽然也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但其是一般法条,交通肇事罪是特别法条,并且《刑法》第233条中明确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优先适用交通肇事罪,A项错误。赵六的行为与放火、决水、爆炸不具有相当性,B项错误。赵六的行为也不是故意杀人的行为,D项错误。故C项当选。

16.

甲是铁路的巡道工,乙和甲存在着个人恩怨,企图报复甲。于是在甲负责的一段铁路上,安置了个道钉,他想致使火车出轨。甲就会因此失去工作。幸亏乙的行为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任何后果。事后根据工程师的鉴定:这个道钉存在着足以致使火车出轨的现实的危险性。则乙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破坏交通工具罪B.不构成犯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破坏交通设施罪正确答案:D[考点]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区别[解析]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行为的指向,而不是目的的指向。如果行为人行为的指向是交通设施,就应当定破坏交通设施罪,若致使交通工具毁坏,视为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如果行为人破坏的是正在使用的汽车的制动刹车装置,其行为指向是交通工具,则这种情况就应当定破坏交通工具罪。如果在破坏交通工具的时候,使交通设施也毁坏的,视为破坏交通工具的结果加重犯。由于本案中李某的行为针对的是交通设施,而不是交通工具本身,所以李某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D是正确的,其他选项不正确。另外,需要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经常成为出题者设题的陷阱:(1)破坏交通工具罪的行为对象包括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不仅如此,根据司法解释,农村在春运期间载客的农用拖拉机也属于公共交通工具。考生对此要高度注意。(2)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破坏的手段主要是破坏交通工具的关键部位。

17.

甲利用到外国旅游的机会,为了自用,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了手枪1支、子弹60发,然后经过伪装将其邮寄回国内。后来甲得知乙欲抢银行,想得到一支枪,就与乙协商,以5000元将其手枪出租给乙使用。乙使用该手枪抢劫某银行。随后被抓获。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______A.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B.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非法出租枪支罪并罚C.以走私武器、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D.以走私武器、弹药罪、非法出租枪支罪、抢劫罪并罚正确答案:C[考点]帮助犯;走私武器、弹药罪与邮寄枪支、弹药罪的区别[解析]甲从国外通过邮寄的方法把手枪寄到国内,而不是在国内运送,应成立走私武器、弹药罪,不成立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或者是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甲不属于二者之中。甲明知乙要抢劫银行,而提供枪支供其使用,应认定为抢劫罪的帮助犯。

18.

2008年5月24日凌晨4时许,赵某与文某等十余人乘坐赵某的无牌照机动三轮车去某市买大蒜。赵某本应自己驾驶机动三轮车,但因其当晚拉肚子感觉身体不适。虽然其明知文某无驾驶证,仍指使文某驾驶三轮车,当车行至村桥头附近转弯时,车辆翻入道路西侧沟中,造成乘车人中两人当场死亡,两人抢救无效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对赵某和文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______A.赵某不构成犯罪,文某构成交通肇事罪B.赵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文某不构成犯罪C.赵某和文某均构成交通肇事罪D.赵某和文某的行为都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考点]交通肇事罪[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因此,机动车车主如果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事故,同样会被司法机关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案赵某作为车主,指使文某无证驾驶并造成四名乘车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无疑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19.

姜某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一造纸原料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姜某虽奋力扑救,仍造成20万元损失,自己也被火烧伤,对姜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______A.危害公共安全罪B.放火罪C.破坏集体生产罪D.失火罪正确答案:B[考点]放火罪[解析]依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行为、放火行为已经或者足以危及到公共安全;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姜某点燃草垛的行为是故意实施的,而且客观上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其主观上的真实目的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因为,主观目的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所以,此案中姜某成立放火罪。

20.

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关于刘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谎报安全事故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正确答案:D[考点]重大责任事故罪;谎报安全事故罪[解析]刘某不存在杀人的故意,因此不构成故意杀人罪,A选项错误,不当选。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认定,应当注意如下问题:主体方面,涉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既包括国有,也包括非国有企业的职工,原则上为直接处于生产、作业岗位的一线人员;时空条件方面,其行为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这两点是与其他事故犯罪,如危险物品肇事罪、玩忽职守罪的关键区别之一。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具体而言,包括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对于企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的相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虽未明文规定,但反映了生产、作业中安全操作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因此也属于“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本题中,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的行为属于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注意:本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适用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因此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当选。

在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等发生后,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本罪的主体为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即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负责经营的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成立本罪还要求因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本题中,虽然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但此时危害结果已经发生,并没有因为谎报而贻误事故抢救。因此刘某不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C选项错误,不当选。本题应选D。

21.

下列甲乙丙丁四人中成立危险驾驶罪的是?______A.甲在高速路上屡次超车,以此为乐,但未违反交通法规B.乙喝醉后在地下车库中驾驶摩托车绕圈行驶C.丙是客运车司机,春运期间严重超载,但平安到达终点站D.戊驾驶丁的车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十分恶劣,丁在副驾驶上一直劝阻无效正确答案:C[考点]危险驾驶罪[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133条之一修改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选项A中,甲的行为仅仅是多次超车,并且是按照交通规则进行,并不构成“追逐竞驶,情节严重”。选项B中乙虽然是醉酒驾驶,但是乙是在地下车库中,并不是在道路上醉酒驾驶,因此也不构成危险驾驶罪。选项C中,丙是从事旅客运输工作,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构成危险驾驶罪。选项D中,丁虽然是机动车所有人,但丁此时对于戊的危险驾驶行为并不负有直接责任,因此也不能依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22.

王某家中饲养了10只猪,但普遍没有周围邻居家养的猪精神,而且肥肉居多,卖不到很高的价钱。王某去邻居家打听,得知在猪食里添加含瘦肉精的猪饲料可以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王某遂购买添加了瘦肉精的饲料喂猪,并将上述猪肉销售,结果造成10户人家中毒,其中4人死亡,5人重伤。对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______A.非法经营罪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正确答案:B[考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根据该解释第3条的规定,使用盐酸克仑特罗(瘦肉精)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或者销售明知是使用该类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故选B。

23.

某药厂研制出了一种抗癌新药,为了抢占市场,在未取得批准文件的情况下,就马上投入生产和销售,药厂获得的利润高达500万元,服了该药的人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则该药厂的行为应如何定性?______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生产、销售假药罪C.生产、销售劣药罪D.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考点]生产、销售假药罪[解析]《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1款规定,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第3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该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该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3)变质的;(4)被污染的;(5)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在本案中,某药厂研制出来的抗癌新药,未获得批准文号,就投入生产和销售。根据规定,某药厂的新药应当按照假药论处。《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114条进行了修改,生产、销售假药罪不再要求“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只要有生产、销售的行为即可构成本罪。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4.

孟某租住的郊区房子内,采用高纯度工业酒精里加入自来水的方法,生产出大量假酒,并大量销售给商店,获利达4万多元。后来被举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时查处了这批假酒,阻止了其流入消费市场,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孟某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B.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未遂)C.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未遂)正确答案:C[考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构成和既遂标准[解析]由于工业酒精,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孟某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为了牟取暴利而故意以工业酒精为原料制成假酒,从而使人民的生命健康处于危险状态。虽然由于市工商局的及时查获,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但是孟某并不因此免责或者构成犯罪未遂。根据《刑法》第144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行为犯,即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就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如果出现了严重后果,则属于结果加重犯。因而C是正确的,D错误。另外,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特别法和一般法的关系,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本案孟某的行为应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5.

郭某持盗来的身份证及伪造的空头支票,骗取某科技公司电脑内存3000个,票面金额4万元。物价部门进行赃物估价鉴定的结论为:“该批内存因生产过早与当今的插槽无法对插,现已经淘汰,无法使用,故毫无价值。”对郭某骗取内存的行为应如何定性?______A.郭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B.郭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未遂C.郭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D.郭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正确答案:C[考点]票据诈骗罪[解析]郭某使用盗窃来的身份证及伪造的空头支票,签发票面金额达到4万元,骗取他人电脑内存数量较大,符合冒用他人名义伪造票据,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票据诈骗罪的特征,虽然物价部门对赃物的鉴定结论是无价值,但不影响对郭某票据诈骗罪既遂的认定,对犯罪数额应以票面金额计算。

26.

某外贸公司在缴纳50万税款后,采取虚报出口的手段,骗取了80万退税款,后被查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该公司构成逃税罪,逃税数额为50万B.该公司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骗取出口退税数额为30万C.应对该公司进行数罪并罚D.该公司是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正确答案:D[考点]逃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解析]逃税罪的核心特征是“应缴税款而不缴”。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纳税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的成立要求领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当时,行为人主观上就已经有骗取的故意,客观上就实施了假报出口等行为,采取正当手段领取出口退税款不可能构成本罪。《刑法》第204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逃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量刑。该公司应当数罪并罚,所以D项错误。

27.

许某与朋友闲聊中了解到贩卖走私的物品很赚钱。于是许某以做生意为由向其表哥借15万元,只身前往厦门的一些地方,直接从当地走私人手里购买100台松下彩电,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全部脱手,非法获利20余万元,许某再次前往厦门,在收购走私彩电时,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抓获并移送司法机关。许某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不构成犯罪B.非法经营罪C.走私罪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正确答案:D[考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非法经营罪[解析]被告人直接向走私人收购彩电进行贩卖渔利是否构成犯罪,这需要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直接向走私人收购彩电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由相应的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如果行为人直接向走私人收购彩电数额较大,则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本案中被告许某非法向走私人收购走私彩电多达100台,非法获利20余万元,按照《刑法》第155条的规定,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而D是正确的。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走私罪在《刑法》里面是一个类罪的概念,不是具体罪名。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选它作为罪名。只有具体的走私罪,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文物罪等。因而C选项是不正确的。

28.

李某受雇于香港商人杨某,负责从香港走私进口商品的接货、重新包装、联系下家运走、向委托代理报关方式交付有关费用等工作。2008年4月,李某接到杨某指示向佛山海关申报进口一个20尺货柜沥青时,佛山海关查验发现货柜沥青桶内夹藏了大量的光盘。经鉴定,其中有6000张光盘属淫秽物品。走私盗版光盘经海关核税部门核定,偷逃税款人民币203830元。但是李某并不知道走私沥青中夹藏有淫秽光盘。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走私普通货物罪B.走私淫秽物品罪C.走私罪D.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A[考点]走私普通货物罪;走私淫秽物品罪;事实认识错误[解析]刑法对不同的犯罪规定了不同的犯罪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与走私淫秽物品罪的犯罪构成不同。首先,两者的故意内容在认识因素上不同。走私普通货物罪只要求对普通货物有认识,但走私淫秽物品罪在认识因素上要求对淫秽物品有明确的认识。其次,走私普通货物罪的主观上只要求故意,但对主观目的没有特别的要求,走私淫秽物品罪除要求主观上要求故意之外,还要求行为人有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最后,从客观要件上,刑法是根据犯罪对象的不同区分了走私普通货物罪和走私淫秽物品罪。本案中,被告人对淫秽物品的这个客观事实没有认识。按照刑法上的错误理论,在走私淫秽物品罪中,淫秽物品是行为的对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这种事实中包含有一定的评价内容,而该内容又是客观事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仅仅认识外部的事实(一般货物),还不能认为行为人对作为客观事实的行为对象有正确的认识。因而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应视为事实错误,从而阻却故意的成立,其行为不能成立走私淫秽物品罪,只能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罪。

29.

李某与某市领导孙某关系甚好。孙某在任期间将建设用款500万据为己有,后来有人检举孙某的行为。孙某嫌随身携带巨款不方便,于是找到李某,希望李某协助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李某欣然同意,以汇给自己在国外读书的女儿的名义,将这500万汇往国外。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______A.贪污罪的共犯B.洗钱罪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包庇罪正确答案:B[考点]贪污罪;洗钱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包庇罪[解析]《刑法修正案(六)》第16条将刑法第191条第一款修改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根据该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扩大到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所以本案中李某的行为符合洗钱罪的犯罪构成。B是正确的选项。

30.

赵某在香港以60万港币购买了10斤金条,从香港乘坐飞机回内地,为了逃避关税,于是未经报关,随身私自携带10多斤黄金从免检的绿色通道闯关入境,被缉私人员抓获,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______A.走私罪B.走私贵重金属罪C.走私普通物品罪D.逃税罪正确答案:C[考点]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普通物品罪[解析]这一行为显然是一种走私黄金进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根据《刑法》第151条第2款之规定,走私贵重金属罪是指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的行为。显然,只有走私黄金出口才构成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黄金进口则并不构成该罪。所以B、D是不正确的选项。根据《刑法》第153条之规定,走私普通物品是指走私《刑法》第151条、第152条、第347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其含义是《刑法》第151条、第152条、第347条规定为犯罪以外的犯罪行为。黄金虽然在《刑法》第151条第2款己有规定,从表面上看似乎应当排除在普通货物、物品之外。但是《刑法》第151条规定仅仅将走私黄金出口的行为定为走私贵重金属罪,但走私黄金进口并未被《刑法》第151条规定为犯罪,因而从在逻辑上看,进口黄金的行为完全可以涵括在《刑法》第153条的走私普通物品罪中,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走私普通物品罪的特征。在本案中,赵某的行为显然符合该罪的特征,因而赵某私自携带黄金入境的行为构成走私普通物品罪。所以答案C是正确的。

31.

纪某利用自己的工厂生产了一批伪劣家具,为了使该批伪劣产品得以顺利销售,纪某指使工人伪造了某著名品牌家具的商标标识贴在伪劣产品上,并假冒该著名品牌将自己的产品销售给5个家具销售商,销售金额20万元。纪某的行为:______A.应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B.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应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罚D.应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C[考点]假冒注册商标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牵连犯[解析]为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而实施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或者说以假冒注册商标的方式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两个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32.

甲在北京的几家商场购买了购物券,然后回到老家,模仿真购物券伪造几家商场的印章,再伪造购物券,票面金额80多万元。再回到北京在这几家商场进行购物,获取了价值60多万元的商品,并将其中20万元的假购物券倒卖给他人。对于甲的行为,应该认定为:______A.诈骗罪B.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C.倒卖票证罪D.有价票证诈骗罪正确答案:A[考点]诈骗罪;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牵连犯[解析]有价票证诈骗罪,我国刑法中没有这一罪名。甲的行为构成了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和伪造有价票证罪,但是这与甲的诈骗行为构成牵连犯,我们只需认定其构成诈骗罪。另外,还构成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故C也不正确。

33.

下列哪一行为不成立使用假币罪(不考虑数额)?______A.用假币缴纳罚款B.用假币兑换外币C.在朋友结婚时,将假币塞进红包送给朋友D.与网友见面时,显示假币以证明经济实力正确答案:D[考点]使用假币罪[解析]根据《刑法》第172条的规定,使用假币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将其作为真货币置于流通的行为。使用假币既可以是以外袁合法的方式使用,如A选项中的将假币缴纳罚款、B选项的将假币兑换外币以及C选项中的将假币塞进红包送给朋友,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如将假币用于赌博、购买毒品等。D选项中行为人仅仅是自己持有,用于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但未将假币置于流通,并未危害货币的流通秩序,因此D选项的行为不属于使用假币的行为,不构成使用假币罪,当选。

34.

甲欠乙人民币1800元,经多次催讨,甲提议用购得的假人民币8000元偿还债务,乙就收下了,甲、乙的行为分别构成何罪?______A.甲构成出售假币罪,乙不构成犯罪B.甲构成出售假币罪,乙构成购买假币罪C.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购买假币罪D.甲和乙都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考点]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解析]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是指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进行运输,数额较大的行为。成立该罪主观方面须为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然出售、购买或者运输,客观方面有出售、购买或者运输的行为。必须注意的是,对于其中的“出售”和“购买”都应实质的理解,不能将其局限于那些极为明显的假币交易行为。在本案中,甲、乙均明知8000元人民币是假币,而且甲有以其抵消债务的意思,乙有以其抵消债权的故意,而债的抵消其效果恰恰就相当于乙用1800元真币从甲手中购买了8000元假币。所以认定甲和乙分别构成出售假币罪和购买假币罪不存在任何问题,应当选B。

35.

关于货币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他纸张,制作成假币的,属于变造货币B.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属于变造货币C.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D.运输假币并使用假币的,按运输假币罪从重处罚正确答案:C[考点]伪造货币罪;使用假币罪;运输假币罪[解析]《刑法》第173条规定了变造货币罪。伪造与变造的含义不同:伪造是模仿真实的货币,即存在与所造的假币相对应的真货币,也可能是行为人自行设计制作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货币的假币;变造则是对真正的货币本身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改变其面值、含量的行为。A选项,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他纸张,制作成假币的,此情形属于以真货币为材料,制作成丧失真货币外观的假币的行为,属于伪造货币,而非变造货币,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B选项,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也属于伪造货币,B选项错误,不当选。

使用假币罪中的使用,既可以是以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前者如购物、存入银行、赠与别人等;后者如赌博等。因此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的行为,C选项正确,当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依照《刑法》第171条、第172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因此运输假币并使用假币的,应当以运输假币罪与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注意: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71条的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两种情形不要予以混淆。因此D选项错误,不当选。

36.

关于假币的犯罪,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______A.因为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中的“假币”不包括变造的货币,因此,出售、购买、运输变造的货币,不构成犯罪B.赵强在购买了大量假币后并使用,触犯购买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但只以购买假币罪论处C.张三在运输假币的途中,停下车住进旅馆休息,在给旅馆支付住宿费时,使用假币。张三构成运输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D.李四在与王五签订合同过程中,为了骗取王五的信任,拿出5万元假币让其观看,王五要求将这些“货币”作为定金交给自己,李四照办。李四不构成使用假币罪正确答案:D[考点]假币犯罪的认定[解析]A项不当选,法条中的“假币”都是指伪造的货币,而不包括变造的货币。例如,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也就是说,出售、购买、运输变造的货币,不构成犯罪。B项不当选,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的,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不再定使用假币罪(吸收犯原理)。C项不当选,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同时使用假币,数罪并罚。D项、当选,因为将假币作为定金付给对方,所以构成使用假币罪。

37.

下列哪些案例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认定?______A.王某购进宣传台湾独立的图书数百万册,并在自己的书店中公开出售B.李某用自己的电脑刻录淫秽影碟后在网上售卖,案发时已卖出数百张C.赵某在“黑市”倒卖外汇,非法买卖的外汇在50万美元以上D.黄某纠集大量群众共同传销某种药品,并鼓励大家积极发展新的传销者,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正确答案:C[考点]非法经营罪;煽动分裂国家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解析]根据《刑法》第225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经营行为”包括: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行为;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行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行为;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对于非法出版涉及罪名的认定如下:内容包含煽动分裂国家内容的,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盗版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内容淫秽的,构成出版淫秽物品牟利罪;涉及出版歧视少数民族作品的,构成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无出版号的,构成非法经营罪。故A、B项错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4条的规定,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故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24条之一的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不再成立非法经营罪。故D项错误。

38.

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实施假冒注册商标罪,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一罪)定罪处罚(不需数罪并罚)B.实施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为牵连犯,应从一重处断C.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运输、储存、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以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共犯论处D.违法所得指已经收取的违法所得和应收取的违法所得正确答案:B[考点]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解析]《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实施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又销售明知是他人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39.

甲某受某林业公司委派在某市设立办事处,以该办事处的名义向顾客许诺,只要一次性投资人民币1000元购买一块林地,就为其开具“允许进出口证明书”,1个月后给投资者返还300元,第2月给投资者返还600元,第3个月给投资者900元,第4个月给投资者1200元,第5个月给投资者1500元,第6个月给投资者1800元,第7个月给投资者2100元,以此类推,并且鼓励投资者发展新投资者。通过此方式甲某得款2000万余元。案发后除600万余元被依法收缴外,其余损失已经无法挽回。甲的行为如何认定?______A.甲某构成诈骗罪B.甲某构成集资诈骗罪C.甲某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D.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正确答案:D[考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的规定,对于买卖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经营许可证明,同时触犯《刑法》第225条、第280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题选D。

40.

下列关于扰乱市场秩序罪的说法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组织近一千人共同推销某化妆品,要求参加者一次性缴纳入会费1000元,并鼓励会员发展下线,承诺每发展一个下线即可得回报500元,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非法经营罪B.张某仇恨A公司,并捏造虚假事实损害A公司的商业信誉。虚假事实传到乙处,乙明知消息为假仍旧大肆传播。乙的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C.丙多次发放高利贷,非法获利数百万元。丙的行为不构成任何犯罪D.广告商丁在拍摄某化妆品广告时,以赵某皮肤粗糙的本来面目拍摄使用化妆品前的画面,再用电脑软件进行光滑处理后作为使用化妆品后的画面呈现,以证明化妆品的神奇效果。事后查明,该化妆品有一定的美颜作用。丁仍旧构成虚假广告罪正确答案:C[考点]非法经营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虚假广告罪[解析]根据《刑法》第224条之一的规定,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不再成立非法经营罪,故A项错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他人的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因此仅仅散布虚伪事实不能成立本罪。故B项错误。C项中,发放高利贷的行为对金融秩序的确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现行刑法只规定了高利转贷行为是犯罪,并未将发放高利贷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也并未将发放高利贷的行为归入非法经营罪。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罪刑法定原则,不能将发放高利贷的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中“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的非法经营行为”。C项正确。D项中,广告商拍摄的广告的确有虚假的内容,但是由于该化妆品的确具有一定的美颜作用,对商品性能的宣传并非完全脱离实际情况,尚未达到虚假广告罪所要求的“情节严重”的程度,并不构成犯罪,只是属于经济法上的虚假宣传行为。故D项错误。

41.

甲某系科技公司老板。2005年底,甲某未经任何机关审批,在某市向公众发行名为“IT特种股”的股票,并承诺股息可高达100%。在高回报率的吸引下,许多人不问是否可信而争相抢购。在短短的半个月内,甲某共“募集”到资金1000万元。2006年初,甲某携巨款利用假护照欲逃往国外,结果被海关查获,继而案发。经查,甲某用以集资的“IT特种股”股票也是他伪造的。甲某的行为构成:______A.擅自发行股票罪B.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C.集资诈骗罪D.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正确答案:C[考点]集资诈骗罪[解析]甲某以欺诈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集资诈骗,构成牵连犯,按照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应该认定甲构成集资诈骗罪。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行为不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是:______A.甲某在乘坐飞机时,由于一点小事与邻座乘客发生争吵,并大打出手,殴斗中,甲某将金属行李撞在飞机舷窗,使其破损,致使机舱内气压下降,乘客出现骚乱现象B.乙某因其携带违禁物品被航空公司扣留,心怀不满,在飞机起飞后,乙某突然站起来大喊,“飞机上有炸弹”,致使乘客秩序大乱,后被及时控制C.丙某购得天津至上海的机票一张,携带早已准备好的火药包及引燃线,登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某次航班飞机。飞机起飞后不久,丙某以引爆火药包相威胁,胁迫机组人员将飞机飞往台湾,并对机组人员说:“我的炸药是真的,要是不去,我马上就炸飞机。”机组人员采取措施后,丙某在南京机场被抓获D.丁某和某航空公司的副驾驶员有仇,寻机报复。一日,丁某携带刀具躲过检查登上飞机,飞机起飞后不久,丁某趁人不备进入主驾驶舱,向正在专心驾驶飞机的副驾驶员后背猛刺一刀,使其死亡,后在机组人员极力控制下,飞机才没有倾覆正确答案:BCD[考点]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犯罪构成与认定[解析]甲某对航空器上人员使用暴力,危及了飞行安全,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乙某采取传播虚假信息的方法危及了飞行安全,由于没有使用暴力,不构成该罪,应该定虚假传播恐怖信息罪;丙某使用暴力和胁迫的方法劫持航空器,构成劫持航空器罪。丁某以杀人的故意对机组人员实施暴力,客观上危及了飞行安全,与故意杀人罪构成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断,应该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2.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BCD[考点]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的区别;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共同犯罪[解析]爆炸罪,是指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使用爆炸的方法杀人的,要注意分析其爆炸的行为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即是否使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如果行为人虽然使用了爆炸的方法杀人,但其行为并没有危及公共安全,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则应当认定为爆炸罪。本案中,乙意欲杀丙,且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故应认定其爆炸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故D错误。打击错误也称方法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误差,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刑法理论的通说采取法定符合说,即在上述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的杀人行为也导致他人死亡,二者在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因此BC错误。甲雇佣乙杀丙,二者之间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因此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故A正确。

3.

王某驾车过失撞倒他人后,在众多路人的要求下,拦下一辆出租车,请求出租车司机林某协助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去医院途中,王某谎称因太过紧张需要上趟厕所,于是乘机逃走。林某久等王某不回来便知其已经逃走,遂在行驶的途中将被害人拖下出租车,没有送往医院,最终被害人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下列对林某的行为说法不正确的有哪些?______A.交通肇事罪的共犯B.故意杀人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遗弃罪正确答案:ABC[考点]交通肇事罪、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分[解析]《刑法》第261条规定的遗弃罪的主体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其中,具有扶养义务的人,不能仅根据婚姻法等来确定,而应根据不作为义务来源的理论与实践,如法律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履行的义务、法律行为导致的义务、先前行为导致的义务等来确定。基于同样的理由,遗弃罪的对象也不限于家庭成员。本题,林某的自愿接受行为与职业内容使其负有将被害人送往医院的作为义务,即具有救助被害人生命的义务;特别是在王某逃走后,被害人的生命安全完全依赖于林某的救助行为,导致其救助义务程度更高。另外,林某能够救助而拒不救助,并且将被害人弃置路边,从而使被害人的生命从一种危险状态转变为更加危险的状态,进而造成了死亡结果。而且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与结果具有不救助的故意心理状态。因此,林某的行为成立遗弃罪。

4.

某通信公司拟新建设一条通讯电缆,在铺设通讯电缆施工时,甲某乘夜晚无人看守之机,潜入施工场地切断电缆线数百米,价值10余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B.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如果该电缆已经交付使用,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D.如果该电缆已经验收合格,只是由于雨季原因尚未开始通信,甲某的行为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正确答案:ACD[考点]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与处理[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案中甲某的行为只能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实践中“正在使用中”一般以是否验收合格为标准,如果已经验收合格,只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暂时没有投入通信的,破坏行为依然可能认定为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5.

下列有关涉枪犯罪的刑事责任判断正确的有:______A.某甲系省射击运动队的教练,依法配置有枪支。一日,某乙向某甲借枪打猎,某甲碍于情面,就将枪支借给某乙用了两三天。则某甲的行为应当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B.某乙系一名公安民警,一日与朋友在酒店喝酒中,不小心将所配备的枪支丢失,因害怕承担责任,一直隐瞒不报,所幸被酒店老板拾到后交给了公安机关才未造成重大损失,但某乙的行为已构成了丢失枪支不报罪C.警察丙因急需用钱,以公务用枪作质押,向一个体户借了10万元钱,为期100天。3个多月后,甲如数偿还借款。但甲、乙的行为已经分别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非法持有枪支罪D.丁某在火车上窃取了一便衣警察的手提包,但回家打开一看,很失望,原来包内只有报纸包着的一把六四式手枪和十几发子弹,并无钱包。失望之余,丁某偷偷将其私藏起来,以备后用。则对丁某应以盗窃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并罚正确答案:CD[考点]涉枪类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