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分类模拟题75一、单项选择题1.
从2005年一直到2008年,A厂的效益每况愈下。至2008年冬,A厂的领导班子决定停止对本单位的职工宿舍供暖,以节省开支(江南博哥)。但这一举措得到工人们的坚决反对。后厂长胡某提议盗接市供热站的供热管道,这样既可解决取暖问题,又可将更多的资金用在工厂的发展上。这一提议得到了整个领导班子的一致赞成。厂长胡某指派工会主席肖某负责此事。至案发时A厂免费使用的取暖总价值已达200万元。请问应如何处理此案?______A.A厂构成盗窃罪,胡某和肖某作为主要责任人员与A厂共同承担责任B.A厂构成盗窃罪,胡某和肖某不用承担责任C.A厂不构成犯罪,胡某和肖某也不构成犯罪D.A厂不构成犯罪,胡某和肖某构成盗窃罪正确答案:D[考点]单位犯罪的主体[解析]依照刑法规定,盗窃罪不能由单位构成。所以A和B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在A厂不成立犯罪的情形下,能否追究胡某和肖某个人的刑事责任呢?答案是肯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由此可见,A厂不成立犯罪的情形下,完全可以以盗窃罪追究胡某和肖某的刑事责任。故D正确。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者对该问题存有不同意见,但在应付司法考试时考生仍应以司法机关的有权解释为准。
2.
周某是A公司的董事长。2004年4月,周某欲从海外走私汽车,无奈资金有限,不足以赚取巨额的利润。所以周某向董事会提出由公司走私汽车的建议,并声称自己在海关有很多朋友,以公司名义走私汽车风险很小。同时周某还主张公司走私所得利润的10%归他个人所有。董事会通过决议。后A公司走私车辆20余辆,利润达400万元,其中的40万给了周某个人。请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A公司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周某作为主要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B.A公司无罪,周某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C.A公司与周某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犯D.可对A公司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正确答案:C[考点]单位犯罪;共同犯罪[解析]首先,依照刑法规定,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其次,根据共同犯罪理论,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即为共同犯罪。此处之“人”并不限于自然人,单位和自然人完全可能成立共同犯罪。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该自然人同时还是单位的董事长。那么周某的走私行为究竟应被认定为单位犯罪的组成部分,还是与单位犯罪相对独立的自然人行为呢?该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判断周某走私是否纯粹为了单位利益。由于本案中周某与单位约定了其利润分成,这也就表明周某为单位谋取利益的同时也在直接的谋取私利,故在此情形下应认定周某与A公司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同犯罪。故选C。依照我国刑法,单位犯罪时,可对其判处罚金,但不能适用没收财产刑。故D错误。
3.
某市的A公司租赁B公司的房屋,用来开设超市,对外经营,并为该超市投了40万元的保险。后因超市经营业绩不好,A公司长期以来无力支付租金,B公司屡次派人前来索要,并声称再不缴清租金就要封锁超市。A公司的领导班子针对此事专门召开会议,并集体讨论应对的策略。后经全体一致同意,决定将超市烧毁,因为这样就可以通过从保险公司获取赔偿来支付租金。A公司在放火后又买通了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由张某出具了对A公司有利的评估意见,最终顺利地得到了保险赔偿金。那么以下关于A公司和张某触犯罪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______A.A公司和张某都只构成保险诈骗罪B.A公司构成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张某构成保险诈骗罪C.A公司只构成保险诈骗罪,张某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D.A公司构成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张某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正确答案:A[考点]单位犯罪的法定性[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在于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分别能否由单位构成。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并非所有的罪名都可能成立单位犯罪,而只有那些明确规定可由单位触犯的罪名才有成立单位犯罪的可能性。从《刑法》第114条和第198条可以看出,放火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即使单位集体决定放火仍不能构成单位犯罪;而保险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本案中A公司就成立保险诈骗罪。另外依照《刑法》第198条第4款的规定,保险事故的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所以张某成立保险诈骗罪。故A正确。
4.
罗某在街上趁王某不备,突然将其价值2000元的手机夺走。随后罗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王某损失话费7300元。后由于欠费停机,罗某将该手机丢弃,后被人捡到并送交公安机关。通过调查通话记录公安机关将罗某抓获。则罗某构成什么?______A.牵连犯B.想象竞合犯C.事后不可罚行为D.数罪正确答案:D[考点]牵连关系的认定[解析]在本案中,罗某趁王某不备,将其手机夺走的行为,构成抢夺罪。之后罗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造成话费损失7300元,依据《刑法》第265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应该以盗窃罪论处。但若认为抢夺手机行为与盗拨电话行为之间构成牵连关系,则罗某的行为将构成牵连犯。不过罗某抢夺手机的直接目的并不一定是盗打电话,所以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牵连关系。其次,两种犯罪行为所针对的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手机,后者是电信资费。所以不能将盗拔电话视为抢夺手机的结果行为,也不能将抢夺手机看做盗拔电话的手段行为,罗某并不构成牵连犯。另外,所谓“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侵犯同一法益范围内,先前犯罪行为的自然继续与顺延,且法律不再重复评价和处罚的行为。比较典型的事后不可罚行为是盗窃后的销赃行为。但在本案中盗拔电话的行为并不能被抢夺罪所评价,所以罗某盗拔电话的行为不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最后,想象竞合犯要求只能有一个犯罪行为存在,本案中显然不满足这一前提。所以答案是D。
5.
孙某欲强奸王某,但在其跳进王家院内开窗户时被王某发现,孙某赶紧逃跑。一周后的晚上,孙某趁王某的丈夫不在,又来到王家。他撬开一块玻璃并打开王某卧室的窗户,躺在熟睡的王某旁边企图奸淫她。王某惊醒,大声呼救,孙某心中害怕,便一把扯下王某的手表,之后逃离。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______A.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夺罪数罪B.孙某构成强奸罪(预备)、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数罪C.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的牵连犯D.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数罪正确答案:D[考点]连续犯;牵连犯[解析]首先,依照刑法理论,对判决宣告前的同种数罪或者连续犯都是不用实行数罪并罚的。在本案中,孙某第一次到王家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预备犯,而第二次到王家的行为则构成强奸罪的未遂犯,因此可以用强奸罪(未遂)对这两次的强奸行为进行合并的评价。其次,在强奸未遂的情况下抢夺被害人财物,也就意味着暴力、威胁方法已然具备,因为这是强奸罪的构成要件所要求的。所以抢夺被害人手表的行为应构成抢劫罪。最后,抢劫是孙某在强奸未遂时临时起意实施的,强奸与抢劫之间既不存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也不存在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因此二者并不成立牵连。所以应认定孙某构成强奸罪(未遂)和抢劫罪数罪。D正确。
6.
苗某搭乘陈某驾驶的大卡车返回A市。行驶途中,苗某在征得陈某同意后开始驾车(苗某有实习驾驶证)。苗某驾驶车辆过马路时,与对面一辆汽车会车。由于目测不准,采取措施不当,卡车将公路右侧骑自行车前行的女子嵇某撞倒致伤。在围观群众的要求下,陈某将嵇某放进车内向附近的医院驶去。途中苗某要求把嵇某扔掉,陈某同意。于是二人将嵇某扔进了公路旁边的水沟内。后二人归案,但嵇某因失血过多死亡。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______A.苗某构成交通肇事罪B.陈某构成交通肇事罪C.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D.苗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正确答案:C[考点]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解析]依照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并不另外构成其他罪名,而是构成法定的结果加重犯,构成法定的一罪。但是在本案中,苗某和陈某实施的行为绝不仅仅是逃逸,而应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的实行行为。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某在某日晚上,见一妇女乙某在前行走,就顿生歹念,准备强奸乙某。甲某乘乙某不备,将乙某扑倒在地。在解乙某的裤带实施强奸时,发现乙某身上有钱,甲某就将乙某的钱包抢走。甲某的行为只构成一罪B.甲的亲属乙犯盗窃罪,甲为其窝藏赃物,乙被追查中,甲又窝藏乙。在侦查中,又为乙作假证明进行包庇,在法院审判中,又作伪证。甲的行为属于牵连犯C.甲某连续实施了多个诈骗行为,其中有的数额较大,有的没有达到数额较大,但整体上达到数额较大,甲的行为不能成立连续犯D.非法行医罪是集合犯的一种正确答案:D[考点]另起犯意;牵连犯;连续犯;集合犯[解析]我国区分罪数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着手实行犯罪后另起犯意,一般情况下都按数罪处理。A中甲某即属于另起犯意,成立数罪。
牵连犯在主观是为了实施一种犯罪,而采取的某种方法行为或者实现的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其他犯罪,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必须要具有事实上直接的不可分离的关系。B中虽然主观上为一个包庇犯罪的主观意思,客观的四个行为虽具有某种关联,但没有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所以,不成立牵连犯。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通说认为,连续犯仅限于每次行为都独立构成犯罪的情形。但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连续犯的数次行为,应包括每次行为都构成犯罪、每次都不构成犯罪,有的构成犯罪,有的不构成犯罪三种情况。C项是连续犯。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和营业犯。犯罪构成预定具有常习性的行为人反复多次实施行为的,称为常习犯;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者业务反复实施的,称为职业犯;犯罪构成预定以营利为目的反复实施一定犯罪的,称为营业犯。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常习犯。《刑法》第303条中的“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属于营业犯。《刑法》第336条的非法行医罪属于职业犯。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将行医作为一种业务而反复从事行医活动。
8.
乙某出于勒索钱财的目的,从幼儿园将老板的儿子甲骗走,但乙某写给老板让他交钱赎人的信由于不知道确切地址无法送出,因而无法进行勒索。乙某嫌成天照管孩子吃喝太烦,就将甲带到异地以5000元卖掉。对乙某应当如何处理:______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B.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D.以绑架罪一罪处罚正确答案:A[考点]另起犯意[解析]本题中乙的行为符合绑架罪的构成,但由于无法达到索财的目的,于是另起犯意,将被绑架者卖掉,符合拐卖儿童罪的犯罪构成,二罪之间无牵连关系,应当并罚。
9.
关于罪数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甲在车站行窃时盗得一提包,回家一看才发现提包内仅有一支手枪。因为担心被人发现,甲便将手枪藏在浴缸下。甲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B.乙抢夺他人手机,并将该手机变卖,乙的行为构成抢夺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当数罪并罚C.丙非法行医3年多,导致1人死亡、1人身体残疾。丙的行为既是职业犯,也是结果加重犯D.丁在绑架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将其杀死,对丁不应当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并罚正确答案:B[考点]罪数理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解析]依照刑法通说,盗窃枪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明知是或可能是枪支而故意盗窃,对于行为人为了窃取一般财物而实际上窃取了枪支的案件,依照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只能认定为盗窃罪;如果盗窃后非法持有、私藏的,则另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而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故A正确。吸收犯是指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吸收犯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数个独立的符合犯罪构成的犯罪行为。(2)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罪名。(3)数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发展的所经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发展的当然结果。乙抢夺手机后变卖,其抢夺行为和变卖行为分别触犯抢夺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由于后行为是前行为发展的当然结果,因此成立吸收犯,只应定抢夺罪一罪。故B错误。《刑法》第336条第1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见,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了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另外,职业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业务反复实施的犯罪。非法行医罪的成立要求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将行医作为一种业务而反复从事行医活动,属于典型的职业犯。C正确。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杀害被绑某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因此,丁在绑架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将其杀死,仍构成绑架罪一罪,而不数罪并罚。D正确。
10.
田某与周某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两人为骗取保险金,经长期密谋后,由周某与黄某恋爱并结婚。在与黄某结婚前后,周某诱使黄某先后三次购买人寿保险,金额达21.5万元,受益人为周某。2004年2月19日,田某和周某经过预谋由周某将黄某引诱到郊区的僻静场所。周某借故离开,田某即从隐蔽处冲出,持刀猛刺黄某背部,致黄某当场死亡。之后周某去保险公司领取黄某的人身保险金21.5万元,并同田某一起逃离。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田某和周某构成保险诈骗罪一罪B.田某和周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C.田某和周某构成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D.田某和周某构成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但应当并罚正确答案:D[考点]牵连犯的成立要件和处断原则[解析]首先,在本案中,田某和周某诱骗黄某购买保险,并将被害人杀死,之后又到保险公司索赔,显然他们已经实施了数个行为。另外田某和周某将黄某杀死、造成保险事故,其主观上完全是为了骗取保险金,客观上杀人行为也确实为其诈骗保险金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可以认定二人实施的保险诈骗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存在牵连关系,杀人行为是诈骗的手段行为,诈骗行为是杀人的目的行为。因此应肯定田某和周某构成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牵连犯。其次,根据《刑法》第198条第2款的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由此可见,本案这种情形下,必须对二人的杀人行为和诈骗行为实施数罪并罚,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由此可见,法律对于某些特殊的牵连犯专门设置了数罪并罚的处罚规则,成立这些特殊的牵连犯时必须对相互牵连的各罪实行并罚。所以答案是D。
11.
2008年3月,王某经事先踩点后,携带作案工具,于3月9日晚上偷偷溜到某供水站,将该站一台价值8000元的备用变压器拆除。之后其将盗拆的变压器的铜芯于当日藏匿于附近的水坑内,案发时尚未销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______A.应对王某以破坏电力设备罪论处B.应对王某以盗窃罪论处C.应对王某以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数罪并罚D.王某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A[考点]想象竞合犯的认定和处断[解析]王某盗窃的变压器虽然不是正在通电使用的变压器,但备用变压器也属于已投入使用的变压器,其随时都有通电使用的可能。盗拆该变压器,对安全供用电构成威胁,已经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符合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构成要件。当然,王某的行为不仅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同时也构成了盗窃罪,即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构成典型的想象竞合犯。依照刑法理论,对于想象竞合犯的处理遵循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即按照其中一种较重的罪定罪处罚。依照刑法规定,破坏电力设备罪在未发生危害结果时其法定刑为3年到10年,而盗窃罪的法定刑一般更低一些。因而应对王某以破坏电力设备罪论处,所以选A。
12.
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B.强奸罪、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犯罪客体相同,强奸、强制猥亵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C.甲将乙拘禁在宾馆20楼,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乙无力还债,深夜跳楼身亡。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D.甲以胁迫手段抢劫乙时,发现仇人丙路过,于是立即杀害丙。甲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他人,因抢劫致人死亡包括故意致人死亡,故甲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正确答案:C[考点]结果加重犯[解析]结果加重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即基本犯罪,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根据中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结果加重犯的罪名与基本犯罪的罪名是一致的,即结果加重犯不成立独立的罪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就属于典型的结果加重犯,仍构成故意伤害罪,而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A的说法是错误的;强奸罪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性自主权,强制猥亵妇女罪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性自主权和人格尊严。强奸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属于结果加重犯,加重处罚,但是强制猥亵妇女罪并未将此规定为加重处罚的情形,因此不成立结果加重犯,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甲为了让乙还债而将乙拘禁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拘禁致人死亡要求被拘禁人的死亡结果与拘禁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但是乙跳楼死亡是因为无力还债,并非拘禁行为导致的,因此不能将死亡结果归因于非法拘禁行为,因此不构成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C的说法是正确的:D选项中丙的死亡行为与甲抢劫行为无关。甲实施的是两个行为,对乙实施了抢劫,对丙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应分别评价,予以数罪并罚。因此,甲不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D的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237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罪名变更为“强制猥亵、侮辱罪”。修改后的第23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3.
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持刀抢劫妇女,妇女不为所动大声呼救,甲恐事情败露欲逃,被妇女抓住,甲捅妇女数刀致其重伤放手,则甲构成抢劫致人重伤(加重犯)B.乙长期虐待继女,情节恶劣,最后一次酒后又对继女实施打骂行为,造成重伤,则乙构成虐待致人重伤(加重犯)C.丙尾随年轻女子欲实施奸淫,控制女子过程中遭到强烈反抗,丙担心事情败露将其杀害,随后对尸体实施了奸淫,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与侮辱尸体罪,应予并罚D.丁将一名赶路女子打昏拖入路边树林欲实施奸淫,脱去衣裤发现正值月经期,丁相信与经期女子交欢必引血光之灾,随将女子佩戴的手表、金项链等物取下扬长而去,则丁构成强奸罪与盗窃罪,应予并罚正确答案:D[考点]抢劫罪、虐待罪、强奸罪的罪数[解析]A项不当选,甲成立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并罚。B项不当选,乙成立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并罚。C项不当选,丙成立强奸罪(未遂)、故意杀人罪和侮辱尸体罪,应并罚;丙杀死女子是担心事情败露,另有犯意,成立故意杀人罪,若丙杀死女子同为实施奸淫行为,则属于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D项当选,丁成立强奸罪(中止)与盗窃罪,应并罚;丁打昏赶路女子为实施奸淫,而非取财,因此昏后取财为盗窃。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行为人之间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是:______A.甲某成立一个恐怖活动组织,乙某为甲某提供了交通工具、物资和通信工具B.甲某涉嫌故意杀人,其辩护人李某帮助甲某将凶器扔到河里去C.甲某明知乙某正在实施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仍然为其提供了现金和物资D.甲某组织乙某等偷越国边境正确答案:ABCD[考点]从犯独立定罪的情形[解析]选项A,应选,帮助恐怖活动罪,不成立共犯。选项B,应选,辩护人毁灭证据罪,独立定罪,不作为共犯处理。选项C,应选,行为人构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不作为共犯处理。选项D,应选,甲单独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不作为共犯处理。
2.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______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B.甲某(女)与乙某(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在甲某的帮助下将乙某强奸C.甲某唆使一个15周岁的中学生乙某从某商场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拿到集市上兜售,分给乙某一半款物D.惯窃犯甲某一次酒后向乙某吹嘘自己在公共汽车上屡屡得手的绝招,第二天,乙某就在公共汽车上试手,一举窃得财物价值约3000多元正确答案:CD[考点]共谋共犯、实行犯、间接正犯、教唆犯的成立条件[解析]选项A,共谋共犯,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甲乙属于共同犯罪。选项B,女性可以是强奸罪的教唆、帮助犯。甲与丈夫构成强奸罪的共犯。选项C,15周岁不构成盗窃罪,不形成共犯关系,间接正犯。选项D,甲没有教唆的故意,成立教唆犯要有具体的教唆故意。甲乙二人不形成共犯关系。
3.
甲某、乙某二人鱼塘中的鱼经常被偷,于是二人决定晚上埋伏在鱼塘边抓到小偷揍一顿。果真遇到同村人丙某前来偷鱼,甲、乙二人上前殴打丙,丙亦与二人对打,一时三人扭打做一团。丙将甲某踢入鱼塘,甲某顿时怒从心起,爬上岸后,掏出偷偷带在身上的大匕首,照丙某胸部猛刺数刀,致其心脏破裂,当即死亡。关于本案:______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不构成甲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乙二人在故意伤害的限度内属于共犯正确答案:ABD[考点]部分共同犯罪;共同实行过限[解析]甲某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且造成死亡结果,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罪的特征。要点在于:共犯成立须具有共犯的故意。乙某仅有伤害的故意,与甲某犯意的性质不同,不构成共犯。
4.
某国有银行行长甲指使负责贷款业务的科长乙向申请贷款的丙单位索要财物。乙将索要所获15万元中的9万元交给甲,其余6万元自己留下。后来,甲、乙均明知丙单位不具备贷款条件,仍然向丙单位贷款1000万元,使银行遭受800万元损失。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的受贿数额是9万元B.乙的受贿数额是15万元C.甲、乙均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D.对于甲、乙的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应当数罪并罚正确答案:BCD[考点]共同犯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罪数[解析]根据《刑法》第186条的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在本案中,甲、乙作为银行工作人员,相互通谋,公然违法发放贷款,且放贷数额巨大,造成重大损失,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共同犯罪。C正确。另外,甲、乙向丙索要贿赂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刑法》第358条规定的受贿罪。综上,对甲、乙应该以受贿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实行数罪并罚。D正确。关于共同受贿的犯罪数额,学界存在分赃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之争。分赃数额说认为,各共同犯罪人只对自己实际分得的赃款、赃物的数额承担刑事责任;犯罪总额说则认为以共同犯罪的总额作为确定各共犯的刑事责任的尺度。后者是通说。具体来讲,在共同受贿犯罪中,“个人受贿数额”指的是各共同犯罪人个人实施受贿行为涉及的犯罪总额。故本案中甲、乙的受贿数额都是15万。因此A错误,B正确。
5.
郭某教唆王某去偷盗邻村养鸡场的特种鸡(价值昂贵),王某于是独自一人前往养鸡场,恰好天降暴雨,王某假借避雨为名进入养鸡场偷鸡,但在尚未偷出时被饲养员发现,饲养员大声呵斥王某,王某怕人发现,遂将饲养员杀害,并将一百只特种鸡背出了养鸡场。因为天黑路滑,鸡又很重,王某打手机给其好友胡某,嘱咐其过来帮忙,胡某到后,二人连夜将鸡背回本村,至地界处,胡某告诉王某:“进了村啦,这回不用怕,已经安全了。”此时王某又打手机给其好友卡车司机牛某,嘱咐其速来接应;牛某开车来到并将鸡运走,事后四人将鸡出卖并平分赃款。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有:______A.郭某与王某不构成共同犯罪,王某的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罪B.王某未犯郭某教唆之罪,对于教唆犯郭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胡某成立事中共犯,构成抢劫罪D.牛某成立事后共犯,不构成抢劫罪正确答案:ABC[考点]教唆犯中的实行过限;事中共犯的判断和处理;事后共犯的判断与处理[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首先,依照刑法理论的通说,也称部分犯罪共同说,应认定郭某与王某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但对郭某以盗窃罪的共犯论处,对王某单独认定为抢劫罪。因而A是错误的。其次依照《刑法》第29条第2款,“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本案却不能适用这一条。因为事实上如果没有郭某的教唆,王某不会实施盗窃行为,更不会转化为抢劫行为,郭某的教唆行为与王某的抢劫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这种场合,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应当认为王某实际上犯了郭某所教唆之罪,而且还不仅于此。所以不但不应对郭某减轻或者从轻处罚,反而还应适当从重处罚。因而B是错误的。最后,抢劫罪原则上以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为标准,即只要行为人强取财物的行为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就是抢劫罪的既遂。所以王某将鸡偷出养鸡场时,抢劫罪就已经既遂,至于是否进村并不会对其构成影响。因此胡某和牛某一样,都是在犯罪既遂之后又为甲提供帮助,不能构成事中共犯,而只能构成事后共犯。因而C是错误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只有事中共犯才会构成共同犯罪,事后共犯的情形下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只有D的说法是正确的,应当选ABC。
6.
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二人商定,由甲进入丙家盗窃,乙在外望风。甲刚翻墙跳入丙家的院子,就被丙发现。在丙抓捕甲的过程中,甲为抗拒抓捕,捡起地上的石头将丙砸昏。乙听到响声后,也翻墙进入院子,对着已经倒在地上的丙说:“老家伙,还想跟我们斗”之后,二人一起立即逃走,丙重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乙二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由于甲的盗窃行为未遂,没有构成盗窃罪,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C.乙是盗窃罪的从犯D.乙的行为是盗窃罪未遂正确答案:CD[考点]共同犯罪;转化型抢劫罪[解析]根据《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理论上也称这一规定为准抢劫罪的规定。尽管刑法条文表述的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并不意味着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既遂,而是意味着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的故意与行为。即行为人以犯罪故意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只要已经着手实行,不管是既遂还是未遂,不管所取得的财物数额大小,都符合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条件。因此,本案中甲的行为转化成抢劫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等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也可以转化为抢劫罪。共同犯罪必须有共同的故意,并且是事前或者事中形成的故意,而不能是所谓的事后故意。本案中,甲、乙二人合谋的是盗窃犯罪。在盗窃过程中,甲超出了原先故意的范围,单独转化为抢劫罪。乙是甲的转化抢劫行为实施完毕后,才进院,其对甲的行为表示赞同,不能由此推定其与甲在转化抢劫这一点上存在共同故意,所以,不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按照前述的部分犯罪共同说,甲与乙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在盗窃罪中,乙是从犯,甲是主犯。
7.
下列属于间接正犯的是:______A.甲用枪威逼仓库保管员打开仓库,抢走财物近3万元。甲成立间接正犯B.乙将装有毒品的包裹交给不知情的旅客,让其带出境外。乙成立间接正犯C.丙强制被害人自杀身亡,丙成立间接正犯D.某市交通局局长丁让其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妻子接受贿赂,丁成立间接正犯正确答案:ABCD[考点]间接正犯[解析]间接正犯是指利用非正犯的他人实行犯罪的情况。即存在直接行为者与幕后支配者,幕后支配者支配了直接行为者的行为。间接正犯最常见的是利用没有达到法定责任年龄或者没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进行犯罪活动。实际上还包括:(1)利用他人不具有行为性的身体活动或者受强制的身体活动,如A;(2)利用缺乏故意的行为,如B;(3)利用他人的正当行为,如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现犯罪;(4)利用被害人的行为,如C;(5)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如D。
8.
胡某在某国有银行工作,他的表姐廖某自己办了一个私营企业。廖某欲扩大企业的规模,但融资非常困难,便找到胡某说:“你帮我弄点钱花吧。你在银行上班,这对你来说不难。”胡某不好推辞,就要求廖某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在一个月内将这笔款项还上,廖某照办。后胡某成功从所在银行提取了现金50万元,并交于廖某。后廖某做生意亏本,该笔款项已不能还上。胡某怕被银行发现,便潜逃出国。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______A.胡某和廖某构成共同犯罪B.胡某和廖某不构成共同犯罪C.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D.胡某构成贪污罪正确答案:BC[考点]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解析]首先,依照刑法规定,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具体要求人数在二人以上,行为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行为人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当然共同犯罪行为并非要求行为人均实施了构成要件行为,一人教唆、帮助另一人犯罪的情形下二人也成立共同犯罪。在本案中,廖某确实要求胡某给她“弄点钱花”,而且确实使用了胡某挪用出来的款项,但是廖某既没有明确要求胡某“挪用公款”,也没有帮助胡某设计挪用公款的具体方法,更没有帮助胡某实施任何挪用公款的相关辅助行为,所以廖某的行为并不会成立挪用公款罪的教唆行为或者帮助行为。二人之间缺乏共同的犯罪行为,而共同犯罪的故意也不好确定,所以并不成立共同犯罪。其次,依照刑法相关司法解释,携带公款潜逃的,以贪污定。但本案中胡某潜逃时并没有携带其挪用的公款,所以不能适用该规定。另外从其要求廖某写保证书这一点来看,胡某是不具有占有目的的,因此应认定其成立挪用公款罪。故选择BC。
9.
王某欲杀害张某,但又不想自己动手。所以就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吓唬他,结果李某向张某开枪,但由于瞄的不准,打死了张某身边的钱某。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正确答案:BD[考点]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间接正犯中的打击错误[解析]首先,由于王某的行为基于杀人故意,李某的行为则基于过失,二人之间缺乏意思联络,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其次,在这种利用他人过失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下,可适用间接正犯理论,即将李某视为王某犯罪的工具,如此则李某的行为可被视为王某的行为。那么李某的行为导致了意外结果,也就相当于王某自己的行为导致了意外结果,王某自然应当对其承担责任。最后,尽管出现了打击错误,但这种事实认识错误并没有跨越构成要件,所以依照刑法理论并不会影响刑事责任的承担,王某在杀“人”故意的支配下利用李某的行为成功杀死了一个“人”,已经满足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所以在本案中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所以应当选BD。
10.
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为了杀乙,故意唆使乙杀丙,同时将乙要杀丙的事实告知丙,让丙做好防卫的准备。乙在杀丙时,被丙将其杀死。甲与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B.甲为报复乙举枪(自制火药枪)欲将其家价值数万的屏风击碎,但是不知乙正坐在屏风后,而整个情景被丙看得清楚,丙持枪亦欲杀害乙。在甲因火药受潮无法完成射击时,丙便将自己的枪借给甲,甲开枪后,屏风被毁,乙被打死。甲丙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同犯罪C.甲在公交车站扒窃乙的钱包后,被乙发现一边追赶一边喊抓小偷,甲的朋友丙骑摩托车路过将甲带离逃脱。甲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属于承继的共犯D.甲抢劫乙的挎包,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乙仍紧抓挎包不放,甲的朋友丙路过参与进来帮助甲也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使得挎包得手,乙倒地因脾脏破裂死亡,但是无法证明是谁踹的。甲丙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但仅甲对乙死亡结果负责,丙对乙的死亡结果不负责正确答案:ABD[考点]间接正犯与承继共犯[解析]A项当选,利用他人的正当行为,如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现犯罪,为间接正犯;B项当选,甲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同犯罪,同时,丙是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最终的结论是丙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甲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C项不当选,甲已经盗窃既遂,不成立承继共犯,丙另行构成窝藏罪;D项当选,甲对乙死亡负责,丙不负责。注意:即使甲未踹乙,仅丙踹乙致死,甲也与丙共同对乙亡承担罪责。
11.
二手手机店老板甲提供摩托车,让乙和丙配合去飞车抢夺手机,然后将抢来的手机在其店内销售,乙、丙一共抢得手机30多部,共卖得赃款5万多元。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_____A.甲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B.乙、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帮助犯C.三人仅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D.三人都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应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BD[考点]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区别[解析]由于甲教唆、帮助乙丙二人抢夺手机,已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而销售赃物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2.
下列哪些分析是错误的?______A.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在小郑送来汽油后,陈某又后悔了,把汽油卖给了一司机。陈某成立犯罪中止,小郑则成立犯罪未遂B.邓某教唆丈夫毒死患病在床的婆婆,丈夫想到经济负担就答应了。在丈夫正要将毒药喂给婆婆时,邓某产生悔意,将碗打翻,邓某成立犯罪中止,但丈夫并不必然成立犯罪中止C.宋某基于杀人故意朝仇人肚子捅了一刀,见被害人非常痛苦,宋某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经查明,宋某的一刀刚好割断被害人发炎的阑尾,即使不被宋某及时送往医院也不会死亡。由于宋某的救助行为与被害人不会死亡的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宋某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D.杨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某客户网上银行的10万元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上,后来怕出事又将资金转回。由于杨某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杨某成立犯罪中止正确答案:ACD[考点]共同犯罪人的中止成立条件[解析]A项中陈某成立中止,小郑应该是犯罪预备,因为陈某没有着手实行犯罪,对于小郑来说,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预备。B选项,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有效防止结果发生的,可以成立犯罪中止,但中止的效力并不及于没有采取中止行为的共犯,没有自动有效防止结果发生的共犯成立犯罪未遂,所以B项正确,不选。C项中宋某在能够达到既遂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符合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应成立犯罪中止。D项中杨某已经成功控制了财物,达到既遂状态,不能再成立中止。
13.
被告人杨某与张某长期通奸,为达到结合为夫妻之目的,预谋要杀害杨某的丈夫王某。他们共同商定由张设法搞来毒药,由杨伺机下毒。张找到在医院担任药剂师的钱某要砒霜。钱问张干什么,张讲出真情,钱拒绝。张便以揭发钱私生活方面的隐私相要抉,钱无奈,给张一包硫酸铜(一种仅仅会引起呕吐而不会致命的药物),张将药交给了杨。某日,杨在王的饮食中下了药,王吃后翻胃呕吐,十分痛苦,杨观察了一段时间,见王仍在痛苦之中,便后悔,遂急送王到医院抢救(王很快恢复了健康)。于是案发。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杨某等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B.杨张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而钱不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对于杨某,应当免除刑罚处罚;对于张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杨某与张某,属于犯罪未遂;而钱某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C[考点]共犯中的中止、未遂[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钱某没有杀人故意,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选项B,杨某与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钱某不是共犯,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C,杨某中止,没有造成损害,所以应当免除处罚;张某属于未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选项正确。选项D,杨某是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能”与“不能”的认定根据是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尽管客观上不会达到既遂。该选项说法错误。
14.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项是正确的?______A.单位犯罪不是共同犯罪,但在追究刑事责任时存在主犯、从犯的区分B.单位犯罪适用双罚制时,对单位只能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财产刑C.刑法未规定单位构成单位犯罪时,单位实施犯罪的,可以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或管理人的刑事责任D.单位犯罪后,单位负责人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犯罪事实的,直接责任人只要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构成自首正确答案:ACD[考点]单位犯罪[解析]依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关于单位犯罪问题的规定,具体案件可以分清主、从犯,且不分清主、从犯,在同一法定刑档次、幅度内量刑无法做到罪刑相适应的,应当分清主、从犯,故A项正确。
B项错误,不当选,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双罚制,但也有单罚的情形;双罚制时,对单位只判处罚金,单罚制时,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
C项正确,符合司法考试所持立场,但司法解释对个别案件有不同规定,如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罪,因我国刑法规定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因此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单位实施该罪的,可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按照司法考试所持理论,则无需认定为合同诈骗罪,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即可,即可以贷款诈骗罪论处。
D项正确,在单位构成自首的前提下,直接责任人或直接主管人只要如实供述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即可以视为自首,不需要自动投案的条件;反之,单位未构成自首,则需要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的条件。
15.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中,有哪些是正确的?______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合伙企业实施犯罪的,按照个人犯罪论处B.某子公司设立以后,专门用于为母公司洗钱,则该洗钱罪的犯罪主体是母公司,该犯罪属于单位犯罪C.某书店负责人以该店名义盗印畅销书数万册,并以单位名义销售,经营额达100万元。之后将卖得钱款据为己有。该案件属于单位犯罪D.在审理单位故意犯罪案件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区分主犯、从犯,也可以不区分主犯、从犯,根据各自的责任处罚正确答案:AD[考点]单位犯罪[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单位犯罪可由国有、集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构成,也可由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构成,但不可由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合伙企业构成。故A正确。根据该解释第2条,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故B错误。根据该解释第3条,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故C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在审理单位故意犯罪案件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不区分主犯、从犯,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处刑罚。由此可见,对于单位犯罪区分主从犯并非必须,故D正确。
16.
A公司系上市公司。2004年3月,A公司为了取得配股权,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采取虚增利润的形式骗取配股权。并由公司董事长吴某全面负责,分管证券的副董事长陈某具体负责,授意和组织其各下属企业制作虚假财会报告,2005年至2007年期间,A公司在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的财会报告中,共虚增利润1000万余元,致使该公司股票于2008年5月9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并强制停牌一天。那么以下对A公司、吴某和陈某的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有哪些?______A.判决A公司成立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判处罚金,同时分别判处吴某和陈某一年有期徒刑B.判决A公司、吴某和陈某成立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共犯,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吴某和陈某分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C.判决吴某和陈某成立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共犯,并对二人分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D.判决A公司成立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并分别判处吴某和陈某一年有期徒刑正确答案:ABC[考点]单位犯罪的处罚[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采取了单罚制,即只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会受到处罚,公司并不会被判处罚金。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的行为损害了股东的利益,而对公司判处罚金实际上归根到底是对股东的一种惩罚,因此若对该单位犯罪采取双罚制会给公司股东造成双重打击,非常不合理。所以立法规定了单罚制的处罚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只是处罚个人,但是该犯罪仍然是单位犯罪,这与自然人之间的共同犯罪截然不同。在本案中吴某和陈某只是执行了董事会的决议,其恶性与自然人实施的共同犯罪不可同日而语。只有D是正确的,本题选ABC。
17.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中,有哪些是正确的?______A.强迫劳动罪只可以由单位构成,但是仅仅处罚直接责任人员B.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C.洗钱罪可以由单位构成D.在我国现行刑法中不存在可成立单位犯罪却仅仅处罚单位的罪名正确答案:BCD[考点]单位犯罪[解析]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2011年2月25日的《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244条进行了修改,罪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调整为强迫劳动罪,犯罪主体由原来的单位变成了一般主体(单位+自然人),因此A错误。根据《刑法》第180条第2款和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和洗钱罪均可由单位构成,B、C正确。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单位犯罪实行的是“以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其中所谓单罚制是指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少量条文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单位不适用刑罚。故D正确。
18.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B.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C.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D.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正确答案:ABCD[考点]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处罚[解析]本题考查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与处罚。A选项错误,单位不仅可以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也可以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如《刑法》第137条规定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就是单位过失犯罪。B选项,单位犯罪不同于共同犯罪,单位犯罪是指单位本身犯罪,不是单位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的共同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行为实际就是单位的行为,所以B项错误。C选项,单位犯罪的单罚制是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有时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所以C错误。D选项,《刑法》第31条明文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因此对于单位只能适用罚金刑,不能适用没收财产。因此四选项均错误,全选。
19.
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但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B.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C.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正确答案:AD[考点]单位犯罪的特征[解析]选项A涉及《刑法》第200条,该条对金融诈骗罪的单位犯罪作了规定。在这一规定中不包括《刑法》第193条规定的贷款诈骗罪和第196条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不能是单位。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选项B涉及《刑法》第30条。该条规定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行政机关是机关的一个部门,因而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由此可见,选项B是正确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显然,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是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选项C是正确的。
选项D涉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该批复指出,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这一批复并未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成立单位犯罪,而只是规定在单位不构成盗窃罪的前提下,对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按照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20.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公司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因为盗窃罪为自然犯,因此单位决定实施盗窃电力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只对单位予以行政处分C.行政机关因为其财政支出多为国家划拨,因此不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单位可以构成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正确答案:BCD[考点][解析]A项,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的公司、单位,不具有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资格。当然,如果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公司,公司是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因此A项正确。
B项,凡是《刑法》没有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即使单位实施了,也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但是对于单位实施的盗窃行为,并非不构成犯罪,只是不构成单位犯罪,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按自然人犯罪处理,因此B项错误。
C项,《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因此C项错误。
D项,根据《全国人民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注意:金融诈骗罪的八个罪名中,有三个罪名是纯正的自然人犯罪,包括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因此D项错误。
21.
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使用暴力强迫赵某与自己进行商品交易,造成赵某重伤。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与强迫交易罪实行并罚B.乙借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李某要求归还时,乙谎称摩托车被盗。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C.丙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未及实施杀人行为而被抓获,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预备)罪与盗窃枪支罪的想象竞合犯D.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属于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吸收犯正确答案:BC[考点]罪与数罪[解析]罪数问题主要涉及行为人的行为是以一罪处理还是以数罪处理。而一罪与数罪的区分主要看行为人符合几个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226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强迫交易罪。甲使用暴力的行为属于手段行为,不单独构成犯罪,因此选项A错误。乙借用摩托车后不想归还,产生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将摩托车藏匿,其行为构成了侵占罪。至于乙谎称摩托车被盗,只是为了掩饰其非法行为以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选项B正确。丙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未及实施杀人行为而被抓获,既属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预备行为,又触犯了盗窃枪支罪。丙这种只实施了一个行为,但是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属于想象竞合犯。因此选项C正确。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应直接以盗窃罪论处,因此D选项不正确。
22.
下列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有:______A.甲某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B.乙某为了骗取保险金,深夜放了一把火,将已经投保的一檀房产烧毁,结果火借风力,殃及周围其他民房,经村民的奋力扑救才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后来乙某如愿地得到巨额保险金C.因为受贿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D.盗窃汽车作为绑架犯罪工具使用,在绑架过程中使用该汽车,用后将汽车随意丢弃的正确答案:BCD[考点]一罪与数罪[解析]选项A,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公私财物,造成其他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不需要数罪并罚,不选。选项B,放火罪与保险诈骗罪,应数罪并罚。选项C,挪用公款又受贿,挪用公款后又实施其他犯罪的,需要数罪并罚。选项D,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10条的规定,盗窃机动车实施其他犯罪,用后丢弃的,数罪并罚。
23.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连续犯的有哪些?______A.王某和李某有仇,一周之内先后杀死了李某的父亲、母亲和老婆B.丁某以妻子怀孕为借口,将其年迈的父亲赶出家门,使父亲沿门乞讨;一周后丁某又因与妻子争吵而将其杀死C.郭某在两个月之内先后实施了行贿和受贿行为D.朱某在连续一年时间内,持续针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的孩子以打骂、冻饿等方式进行虐待正确答案:BCD[考点]连续犯的成立条件[解析]所谓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构成连续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连续犯必须基于连续意图支配下的数个同一犯罪故意,这是构成连续犯的主观要件;(2)连续犯必须实施数个足以单独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这是连续犯成立的客观要件之一。也就是说,行为人实施的数个危害行为必须能够构成数个相对独立的犯罪,这是成立连续犯的前提条件;(3)连续犯所构成的数个犯罪之间必须具有连续性。(4)连续犯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这是连续犯的法律特征。所以,B、C都不满足(4),D不满足(2)。所以只有A属于连续犯。
24.
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说法中,有哪些是正确的?______A.绑架并杀害人质的,无需数罪并罚,以绑架罪一罪论处即可B.因为受贿而徇私枉法的,择一重罪论处即可,不实行数罪并罚C.非法组织他人卖血致人重伤的,以故意伤害罪一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D.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人有强奸行为的,择一重罪论处即可,不实行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BC[考点]罪数理论;数罪并罚[解析]根据《刑法》第239条第2款的规定,犯绑架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由此可见绑架并杀害人质的,无需数罪并罚,A正确。根据《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犯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或者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同时又构成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种情况不要数罪并罚。故B正确。根据《刑法》第333条第2款的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重伤害的,依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故C正确。根据《刑法》第318条第2款的规定,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由此可见,D错误。故选ABC。
25.
甲承租乙的房屋后,伪造身份证与房产证交与中介公司,中介公司不知有假,为其售房给不知情的丙,甲获款30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的行为触犯了伪造身份证件罪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同时是诈骗罪的教唆犯B.甲是诈骗罪、伪造身份证件罪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正犯C.伪造身份证件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与诈骗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D.由于存在牵连关系,对甲的行为应以诈骗罪从重处罚正确答案:BCD[考点]伪造身份证件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正犯的含义;牵连犯的认定与处断原则[解析]本题中,甲伪造身份证与房产证的行为,已经构成伪造身份证件罪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因为中介公司不知有假,因此该公司与甲不成立共犯关系,甲也不成立教唆犯,A选项错误。不当选。
正犯包括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其中直接正犯是指亲手实施犯罪,实现了犯罪构成要件,并对此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本题中,甲亲自实施了伪造身份证与房产证的行为,并利用不知情的中介公司实施了诈骗行为,成立诈骗罪的间接正犯,因此甲是诈骗罪、伪造身份证件罪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正犯,B选项正确,当选。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本题中,甲伪造身份证与房产证,其目的是为了伪造自己是房主的假象,从而实施诈骗行为。因此其伪造身份证与房产证的行为与诈骗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伪造证件的行为是手段行为,诈骗行为是目的行为。因此C选项正确,当选。根据牵连犯择一重罪的处罚原则,对于甲应以诈骗罪一罪处罚,因此D选项正确,当选。
26.
下列哪些情形不能数罪并罚?______A.投保人甲,为了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B.15周岁的甲,盗窃时拒捕杀死被害人C.司法工作人员甲,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D.运送他人偷越边境的甲,遇到检查将被运送人推进大海溺死正确答案:BC[考点]数罪并罚[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刑法》总则和分则中关于罪数的规定。A选项,《刑法》第198条规定:“……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A选项情形需要数罪并罚,不当选。
B选项,依照《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因此甲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一罪,不能数罪并罚,B选项应选。
C选项,《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因此C选项情形应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不能数罪并罚,C选项应选。
D选项,《刑法》第321条第3款规定:“犯前两款罪,对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杀害他人的,应当数罪并罚,D选项不当选。本题应选BC。
27.
顾某是某高校后勤处处长,利用其负责为该高校食堂采购蔬菜和肉类的职务之便,向其朋友朱某经营的公司大量购买劣质肉蔬,且价格高出市价一半左右,致使该高校多支出费用20余万元。顾某也多次从朱某处分取利润约5万元。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______A.顾某的行为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一罪B.顾某的行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应数罪并罚C.顾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应数罪并罚D.顾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应从一重罪论处正确答案:ABC[考点]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国家工作人员;罪数[解析]根据《刑法》第166条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在本案中,顾某作为高校后勤处处长,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利用职务便利,从朱某处高价购买肉蔬的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构成本罪。除此之外,顾某从朱某处分取利润的行为实际上属于“收受他人财物”,顾某收受朱某财物,为其谋取利益,已经构成受贿罪。根据通行的刑法理论,顾某收受贿赂的行为与为亲友非法牟利的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属于牵连犯,应从一重罪论处,因而D的说法是正确的。故应当选ABC。
2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行为人走私侵犯知识产权的非淫秽的影碟、电子出版物等物品,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侵犯著作权罪进行数罪并罚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购买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不符合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材罪定罪处罚D.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或者其成员被公司企业要求提供需要虚假财会报告,于是向其出具虚假财会报告,应该成立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共同犯罪正确答案:ABD[考点]罪数的认定;分论中有关罪的认定[解析]根据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走私《刑法》第151条、第347条、第350条规定以外的已被国家明令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也应依《刑法》第153条所规定的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追究刑事责任,不需要认定其他犯罪,所以A项当选。根据最高人民法《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第1款规定,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物品的,或者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应当按照走私物品的种类,分别适用《刑法》第151条、第152条、第153条、第347条、第350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可知B项当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不符合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材罪定罪处罚,C项正确,不当选。D项中,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或者其成员出具虚假财会报告的,应构成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因而,对于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与公司共谋出具虚假财会报告的行为,就不能按本罪的共犯论处,而应成立单独的罪名,D项为应选项。
29.
以下情形中,不需要对行为人数罪并罚的有哪些?______A.甲为了促使王某卖淫,将其强行奸淫B.乙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李某并与其结婚,晚上又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C.国家工作人员丙在收受赵某的贿赂之后,利用职务便利从本单位挪用钱款给赵某使用D.邮政工作人员丁在私拆客户胡某的邮件之后,将其中夹带的价值1000元的代金券扣留正确答案:AD[考点]牵连犯的处断规则[解析]依照刑法理论的通说,对于牵连犯原则上应认定为一罪,即采取从一重的处断规则。但是刑法分则中对于一些特殊的牵连犯明确设置了不同的处断规则:有的规定数罪并罚,有的规定从一重处断,有的规定从一重从重(即依其中较重的罪名从重处罚)处断,还有的被规定为结果加重犯。首先,以上各选项中,行为人都实施了数个有牵连关系的行为,且都触犯了数个罪名。例如A选项中,甲的强奸行为是强迫卖淫行为的手段行为,强迫卖淫行为则是强奸行为的目的行为;在B选项中,乙收买李某的行为是原因行为,与其强行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结果行为;在C选项中,收受贿赂的行为是目的行为,挪用公款的行为是手段行为;在D选项中,私拆邮件的行为是手段行为,扣留代金券的行为是目的行为。所以应当肯定以上四个选项中行为人都成立了牵连犯。其次,成立牵连犯并不意味着就可避免数罪并罚。依照《刑法》第358条、第241条、第253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的规定,A、D情形下分别认定甲和丁构成强迫卖淫罪和盗窃罪,B、C情形下则对行为人所犯数罪实行并罚。所以答案为AD。
30.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吸收犯?______A.制造枪支、弹药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B.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的汽车出卖他人的C.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又高利转贷他人的D.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正确答案:AD[考点]吸收犯[解析]本题考查处断一罪中的吸收犯。吸收犯是指事实上存在数个不同的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A选项,非法制造枪支、弹药后持有、私藏的,属于吸收犯,仅以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论处。A选项当选。B选项将盗窃来的汽车出卖的行为属于销赃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B选项不当选。C选项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是《刑法》第175条高利转贷罪的实行行为,只评价为一个行为,不成立吸收犯。D选项,实施制造毒品行为会伴随着持有毒品,因此持有行为被制造行为吸收,成立吸收犯。D选项当选。本题应选AD。
三、不定项选择题1.
甲乙二人共谋杀人,杀人过程中甲放弃了杀人念头,乙不同意,二人发生争执,因乙较为强壮便强行将甲制服捆在树上,甲眼睁睁地看着乙将人杀死,则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为中止,乙为既遂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为未遂,乙为既遂C.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乙是主犯,应当从重处罚正确答案:ACD[考点]共犯关系的脱离[解析]AC项当选,B项不当选:共犯中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是“一部行为,全部责任”,作为例外的情形则是共犯关系的脱离,共犯将其行为对危害结果的物理或心理因果性消除,即可构成脱离。题干中,甲消除了自己行为的心理因果性,构成脱离,不需对既遂负责。同时,虽然甲自动消除其行为的心理因果性,但并未能阻止乙实施犯罪,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不能构成犯罪中止。D项当选:我国刑法量刑是以既遂和主犯为基准设定的,所以对主犯和既遂行为无特殊情况直接适用法定刑即可,不必从重。
2.
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甲绑架乙后,未参与绑架的丙与甲共同杀害了乙。则甲丙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甲成立绑架罪,适用绑架杀人的法定刑,丙成立故意杀人罪B.甲为抢劫乙将其打昏,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科学与农村文化创新教材考核试卷
- 2024区块链技术应用合作协议
- (2024版)文化艺术节演出赞助协议
- 海水养殖与海岛交流与合作考核试卷
- 2024年信贷协议样本:个人借款条款
- 工厂采购杂粮合同模板
- 2024年创意设计外包专项合同
- 新材料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评估考核试卷
- 叉车钥匙保管协议合同模板
- 游乐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考核试卷
- 酒店连锁突发事件处理考核试卷
- 运用PBL教学法探讨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加答案(考点梳理)
-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贵州民族大学
-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 2024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试卷试题真题
- GB/T 43947-2024低速线控底盘通用技术要求
- 精神分裂症个案护理查房
- 智慧农业数字化产业园项目节能分析报告
- 设备维修保养流程优化与管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