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检测及章末测验_第1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检测及章末测验_第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检测及章末测验_第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检测及章末测验_第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检测及章末测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1

2、地质灾害.............................................................8

3、防灾减灾............................................................15

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2

章末综合测验...........................................................29

1、气象灾害

基础练习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是洪涝等灾害多发的国家。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2.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北旱南涝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

解析:l.D2.B第1题,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的影响,我国旱

涝灾害频繁发生。第2题,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造成我国

东部地区北涝南旱。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B.风暴潮

C.干旱D.寒潮

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农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解析:3.C4.B第3题,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

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干旱,C正确。第4题,干旱

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

2020年8月4日,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江乐清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据此完成5〜6题。

5.台风多发生在()

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

C.冬春季节D.春秋季节

6.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④降温增湿

A.①②®B.②③④

C.①®@D.①②④

解析:5.B6.A第5题,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

狂风和特大暴雨;根据材料显示,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项

正确。第6题,台风登陆会带来狂风暴雨,使出行困难,洪涝灾害发生,农田长

时间积水导致作物受损,故A项正确;降温增湿不属于台风带来的危害,故④

错误。

2020年3月24〜26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这也是近十年来最

晚的寒潮预警。26日至27日,较强冷空气将继续南下。26日至28日中东部大

部分地区将经历雨雪和大风降温,多地累计降温幅度超过10℃,局地超15°C。

气象专家说,此次寒潮具有气温下降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范围大等特

点。据此回答7〜8题。

7.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

8.下列有关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冷空气就是寒潮②寒潮通常带来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③“寒冬不

寒,来年不丰”,这可能与寒潮是天然“杀虫剂”有关④寒潮不利于地球表面

热量交换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7.A8.C第7题,寒潮由快行冷锋所致,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

围剧烈降温,特别是在秋季农作物成熟期及春季农作物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对农作

物的危害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第8题,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

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

最低气温下降到4c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寒潮

来临时,风大,有利于地球表面热量传递,温度降低幅度大,是天然“杀虫剂”,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9.读我国洪水灾害和干旦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甲乙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平原、平原,此

外流域、__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省、省、

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我国旱灾多发区是、、和o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气候区,

其原因是进退变化异常,常造成北旱南涝或南旱北涝。

解析:第(1)题,读图甲可知,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淮海平原,此外珠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第(2)题,

读国甲可知,风暴潮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及江苏南

部、上海市。第(3)题,读图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旱灾多发区是华北、

华南、西南和江淮。第(4)题,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

润的东部季风气候区,其原因是夏季风进退变化异常,常造成旱涝灾害。

答案:(1)长江中下游黄淮海珠江四川

(2)广东福建浙江

(3)华北华南西南江淮

(4)东部季风夏季风

提升训练

2019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口受灾。这场少见的世

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

万人口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1〜2题。

1.这次干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A.正常的干季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

解析:LC2.D第1题,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

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

看,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

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第

2题,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墉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

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一淮河

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基本不存在春旱;华北地区由于

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

春旱特别严重。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广东省部分区域台风风暴潮灾害示意图

3.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4.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解析:3.C4.B第3题,直接依据图示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

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直接损毁不牢固的建筑物,故B项做法是不

正确的。

2020年2月15F1,武汉市迎来了鼠年的第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扫

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下表为武汉市2020年2月14〜17日天气资料。据此回

答5〜6题。

日期天气气温风力

14日多云0℃-17℃4〜5级

15日中雪一3℃〜4℃5〜6级

16日多云一3℃〜7℃3〜4级

17日多云—2℃〜12℃1〜2级

5.15日,武汉市进入“极速制冷”模式,其成因包括()

①风雪交加,寒风强劲②融雪释放热量,气温低③气温低、湿度大,体

感温度低④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6.17日,该地风力明显减小,其直接原因是()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解析:5.B6.D第5题,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15日有寒潮从武汉过境。

寒潮过境,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①③正确;融雪释放热量,天气晴朗,发生

在寒潮过境之后,②④错误,故选B。第6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

原因,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差。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14〜17日武

汉经历了冷锋系统过境,17日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武汉被冷气团控制,气温

下降,气压上升,B错误;单一气团控制,水平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D正确;A、C项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但不是风力小的直接原因,A、C

错误。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探究“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探究过程如下:

探究主题: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御

探究背景:历史上,长江流域多发洪水。长江洪灾主要发生在地势低平的中

下游地区,且主要集中于夏季。近40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达到每

三年一次。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

探究过程:

⑴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长江水系图6月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

S00022%73.

4300140)01

20世纪50年代11%20世纪50年代

12800□□

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

森林水土流

洞庭湖鄱阳部万

覆盖率失面积/knf

湖泊面积/km?长江流域

(3)思考长江滨湖农业区防治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可

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题干材料,长江洪涝

灾害的人为原因可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和湖泊面积的

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

析。

答案:(1)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夏季多暴雨;6月份雨季来临时,干支流

同时进入汛期,且汛期较长.

(2)上游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进入中下游河道、湖泊,河

床抬高,湖泊淤积;中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

(3)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

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等。

2、地质灾害

基础练习

2021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3周年。汶川大地震庚级里氏8.0级。据

此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2.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下列灾害的发生与地震无关的是()

A.山体滑坡B.出现堰塞湖

C.暴雨D.泥石流

解析:l.D2.C第1题,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她方为烈度最大的地

点,震源是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较小的地

震是没有破坏性的。第2题,地震往往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会形

成堰塞湖。暴雨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与地震的发生没有直接联系。

读某种灾害类型现场图,完成3〜4题。

3.图中灾害类型是()

A.干旱B.泥石流

C.滑坡D.地面沉降

4.该灾害类型()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解析:3.C4.D第3题,图中灾害类型是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

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

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从图中看没有特殊的

洪流。第4题,滑坡的特点:多发生在山地地区;多发生于我国夏、秋季;成因

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人类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二程建设;发生过程

具有突发性。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

水量关系。读图,完成5〜6题。

5o6o

2

su0月均降水用5o

0o次

<-滑坡频率内

穹4o

5o>

3o囊

姿0o

2o

卬5o1O

O0

123456789101112

月份

5.上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加大

C.水位上升D.水位稳定

解析:5.B6.C第5题,由图可知,降水与滑坡发生次数呈正相关,且滑

坡发生最多的季节为夏季,故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第6题,修建三峡

水库后,由于水库库岸水位比修建水库前涨幅增大,对滑坡的发生起到润滑作用,

因此发生滑坡的概率增大。

下图为某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

题。

7.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滑坡和泥石流B.地震和滑坡

C.火山和泥石流D.地震和火山

8.甲、乙、丙三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

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C.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起伏大

解析:7.A8.D第7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图中地质灾害

气象等级最高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处和台湾山脉处,因此图中反映的主要地质灾害

是滑坡和泥石流。第8题,甲、乙、丙分别位于武夷山、雪峰山、南岭附近,三

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为山地地形,坡度大,

地势起伏大。

9.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

原因。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

(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解析:第(1)、(2)题,泥石流的形成条件:①陡峻的地形:②破碎的岩石疏松

碎屑物质;③植被覆盖率较低;④短时间产生大径流量的气象条件。结合泥石流

发生的条件及A、B所在地区进行分析。第(3)题,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不仅可能改

变地形,还可能产生大量疏松碎屑物质等。植被覆盖率会因砍伐森林等活动减少,

从而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致使暴雨过后的地表径流增大。

答案:(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

水量大且多暴雨。

(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提升训练

读我国地震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西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解析:l.C2.D第1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

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西藏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2题,随

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得地

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

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

4.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

C.③©©②D.③②①④

解析:3.C4.D第3题,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

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

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

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第4题,图中所

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

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

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

故选D。

如图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回答5〜6题。

5.如果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

质灾害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地震②泥石流③滑坡④沙尘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最有可能是()

A.甲村B.乙村

C.丙村D.丁村

解析:5.B6.D第5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区,地

势起伏较大,林木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如果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夏季

暴雨后最可能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第6题,丁村位于陡崖下,该处最可能发生滑

坡,因此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是丁村。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江流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干流沿断裂带发育,泥石流灾害频繁,有“泥

石流自然博物馆”之称(图l)c2018年某地质队在小江干流某处选取横向剖面(图

2),沿剖面自西向东选择甲、乙、丙、丁四地垂直向下钻探,获得了同一沉积岩

层埋藏深度的有关数据(下表)。该地质队考察中发现,当地人利用人工阶梯改造

河床微地貌形态,使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形成“人工阶梯―深潭系统”,

该系统有效地减少了泥石流灾害,并改善了生态环境。

103'E

图1小江流域主要泥石流沟分布图

地点甲乙丙T

海拔/米2500150015002500

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米150075001250

(1)请在下面图中标注甲、乙、丙、丁四个勘探点的位置,然后绘制沉积岩层

(2)分析小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地形和地质原因。

(3)说明“人工阶梯一深潭系统”减少泥石流灾害的作用原理。

解析:第(1)题,该题绘制中需要注意四地的海拔以及四她同一沉积岩层的埋

藏深度(需要理解埋藏深度是该沉积岩层距离地表的深度),另外需要注意该河谷

是“沿断裂带发育”,因此在河谷两侧该沉积岩层并不连续。第(2)题,注意题干

限定从“地形”和“地质”的角度回答。从地形的角度来看,小江流域位于长江

上游地区,地处山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流域多沟谷,地势起伏较大,易发生

泥石流;从地质的角度来看,根据材料可知,小江流域干流沿断裂发育,所以地

质不稳定,岩石较为破碎,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所以导致泥

石流灾害多发。第(3)题,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一是泥沙石

块多,二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而该系统能对水沙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减少泥

石流的发生。读图可知,人工阶梯一深潭系统使得原先平顺的河床出现了跳跃,

人工阶梯降低了水流速度,一方面,减轻了流水对沟谷的侵蚀;另一方面,水速

的降低使得被搬运的部分沙石沉积,可以阻挡和沉积沙石,从而使流水和沙石产

生分离,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答案:(1)绘图如下:

(2)小江流域地处山区,多沟谷,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不稳定,岩

石破碎,导致泥石流灾害多发。

(3)该系统可降低水流速度,减轻流水对沟谷的侵蚀;阻挡、沉积沙石,使水

沙(石)分离,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防灾减灾

基础练习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9日19时19分,克罗地亚发生里氏6.4级地震,震

源深度10千米。地震造成7人死亡,多人受伤。据此完成1〜2题。

1.能够生还关键是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地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

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E寸,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l.B2.C第1题,被压在废墟下时,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

量减少体力的消耗。第2题,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

年;先救“生”,后救“人”。

2020年9月15日6时40分,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突发泥石流灾

害。泥石流冲进白坡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导致大批人员被困。如图为泥石流示

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诱发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因素最可能是()

A.暴雨洪涝B.地势陡峭

C.山石松动D.植被破坏

4.发生泥石流逃生时应()

A.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

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

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

解析:3.A4.C第3题,据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谷中,应该是暴

雨洪涝引发的。故选A。第4题,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

山谷中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开、远离泥石流路径,应向与

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即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故选C。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

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据此何容5〜6题。

储备基地

应救灾物品救灾人员

间应急交通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

灾区

抢救生命抢救设备抢救财产发放救灾物资

5.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偌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

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泥心流

C.旱灾D.水灾

6.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5.D6.C第5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水灾所需要的

物资,故判断该基地附近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应为水灾。第6题,应急时间即从储

备地到灾害发生地所需要的时间,故一般受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据图完成7〜8

题。

7.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

①地震②滑坡③泥石流④崩塌⑤山洪

A.①®@B.②③④

C.②®©⑤D.①②③@@

8.图中边坡上网格状建设的主要功能是()

A.加速径流B.保持水土

C.促进蒸发D.美化环境

解析:7.C8.B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止滑坡、崩塌;排水边沟

可减轻泥石流和山洪灾害危害。方边坡上网格状工程建设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拦

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9.由于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

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泥石流②山崩

③火灾④水灾

⑤地震⑥地震

(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

保存体力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内容。第⑴题,①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

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臬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⑤抱头屈膝躲在屋梁下;

⑥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第(2)题,结合图形内容可知,地度发生后若被埋压,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求救和静卧。

答案:(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

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

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

(2)首先,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以防

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提升训练

1.下列自然灾害的预防和自救,错误的是()

A.龙卷风将袭来时,恰好你在室内,应将窗户关好

B.台风袭击时,应靠近窗户以减小压力

C.在山区扎营时,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

D.遇到沙尘天气时,应避免外出

解析:选B当台风袭击时,应远离窗户,特别是向风的窗户,以免受到强

风吹破的玻璃碎片的损伤。

2.减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

①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②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人的观念的进步④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⑤人类完全控制自然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解析:选B自然灾害不可能根除,只能依赖经济、科技和人的观念的进步,

认识它发生、发展的规律,趋利避害。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

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

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读用该方法球化的边坡图,完成3〜4题。

3.建设边坡主要为了防止()

滑坡B.地震

落石D.泥石流

4.我国南方地区边坡喷播草种后,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

防止扬起风沙B.减少土壤板结

C.增加水分下渗D.防止雨水冲刷

解析:3.C4.D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设边坡主要是固定坡面表层,防

止落石对道路的影响,C正确:滑坡是大量山体沿滑动面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边坡绿化客土法对滑坡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地震是来自地球

内部的力量,B错误;泥石流发生在河谷,D错误。第4题,我国南方地区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多暴雨,故在上方覆盖无纺布可以防止雨水冲刷,

D正确;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降水多,风沙少,A错误;覆盖无纺布不会减

少土壤板结,B错误;覆盖无纺布对增加水分下渗影响不大,C错误。

应急避难中心是在灾害发生时,为大量人口提供暂时避难与救灾的场所,它

的建设要考虑人口分布、容纳性、可达性、安全性等因素。读深圳市14个避难

中心分布图(图a)和2015年各区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速图(图b),回答5〜6题。

•避烟中心

匚二I中心城区

①深圳大学②高尔夫广场③莲花山公园

④龙华文化广场⑤大运中心⑥聚龙山公园

图a

密度/(万人/平方千米)增长速度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南山福田宝安罗湖龙华光明盐田坪山大鹏龙岗

图b

5.莲花山公园被评价为较不适宜的避难中心,最可能的因素是()

A.周边人口密度小B.公园地势低洼

C.交通通达度差D.离危险品仓库近

6.从人口角度考虑,需增设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A.南山区B.福田区

C.罗湖区D.盐田区

解析:5.D6.B第5题,莲花山公园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通

达度好,莲花山地势相对较高,A、B、C错误。离危险品仓库近,安全性差是

最可能的因素。第6题,用区域人口密度除以应急避难场所,可得该区域1个应

急避难场所对应的人口密度,所得人口密度越大,说明当地应急避难场所越稀缺,

越需要增设应急避难场所。计算可得,福田区最需要增设。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2021年2月22日消息,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级以上

地震73次,其中3.0到3.9级52次,4.0至"4.9级17次,5.0至U5.9级4次,最

大地震是2月9日在台湾宜兰县海域发生的5.3级地震。如图是某次地震造成建

筑物倒塌示意图。

(1)在地震多发区,应以什么为单位进行防震准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假如地震时,你正在家中,应该怎样避震?

(3)假如地震后,你被掩埋在废墟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的机会?

解析:第(1)题,考查灾前准备的内容,在地震多发区,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

行防震准备。第(2)题,在地震发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就地躲藏还是跑。

第(3)题,震后的自救,要谨防烟尘呛闷窒息,尽快想办法摆脱困境。若不能自

救,要保存体力,寻找食物等。

答案:(1)在地震多发区,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防震准备。内容包括让每一

个成员树立防震意识,清楚地震时逃生的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2)如果是在平房或者一楼,应选择快速跑出室内,选择较为空旷的地带避震。

其他情况应以就地躲避为主,可以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问

和厨房等处。

(3)要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可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尽快想办法摆

脱困境。如果只能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要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尽量减少体力

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并想办法与外面的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在此过

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基础练习

地理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在自

然灾害的监测、管理、预测、预报和预警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据此完成1〜

2题。

1.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一自然灾害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自然

灾害的()

A.发展趋势B.地理位置的变化

C.历史意义D.区位特征

2.关于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获

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

B.从时间尺度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C.遥感在灾害变化研究中,是其他方法和技术无可替代的

D.遥感在灾害发展过程中和消除后,对灾害发生的规模、速度可进行监测,

但对是否复发无法监测

解析:LA2.D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发展分析自

然灾害的发展趋势。第2题,考查学生对遥感技术特点及应用的掌握,对基础知

识的理解与识记。遥感技术可以在灾害消除后,对是否复发进行监测。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1日5时30分左右,清江上游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

滑坡,造成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随时有溃坝形成洪水下泄的危险。据此完成3〜

4题。

3.为快速了解该堰塞湖水域面积,需要借助()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该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

A.珠峰高度测量B.辽宁作物产量估算

C.南京城市规划D.淘宝货物跟踪查询

解析:3.A4.B第3题,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快速了解该堰塞湖水域面积,

A正确。第4题,辽宁作物产量估算需要利用遥感技术,B正确。

2020年2月蝗灾席卷东非之后扩散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区暴

发饥荒。2月24日,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帮助巴方应对二十七

年来最严重蝗灾。据此回答5〜6题。

5.与蝗灾暴发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干旱

C.暴雨D.寒潮

6.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治蝗过程中()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

快速到达指定地点并开展工作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5.B6.D第5题,蝗虫繁殖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干湿季分明,且旱灾

多发。第6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因此可以确定救灾

人员的位置,并提供线路导航。

读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7〜8题。

7.叠加甲与乙图层,最可能应用于预防()

A.泥石流B.地震

C.台风D.寒潮

8.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B.丙与乙

C.丙与丁D.乙与丁

解析:7.A8.D第7题,甲图层为地形图层,乙图层为河流图层,研究地

彩与河流的关系,最可能应用于预防泥石流。第8题,水污染主要考虑水域和人

口居住区,与公路和地形关系不大。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

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乙与丁。

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开展

研究性学习。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队

搭乘“雪龙2”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考察计划航程3万余海

里,预计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

材料二下图为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