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

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与曲线图相比,数学方程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在生物研究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A.作出合理假设玲提出问题玲用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玲检验或修正

B.提出问题玲作出合理假设玲检验或修正玲用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C.提出问题玲作出合理假设少用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玲检验或修正

D.提出问题玲用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玲检验或修正玲作出合理假设

3.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I,死亡率如图曲线n,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

到其所在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B.bC.cD.d

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

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请运用数学方法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

()

A.46只B.25只C.12只D.96只

5,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

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321000m3

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500kg

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

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

A.①B.②C.③D®

6.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表达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验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度可预测其K值

8.为了除去农田中对农作物有害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

变化进行调查,得到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的更快

B.在B期间,蜘蛛的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两个种群之间呈共生关系

D.在引入蜘蛛之前,可用性引诱剂将害虫控制在/达到除虫的效果

9.为研究重金属污染物P》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

别置于4〜E五种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盐藻密

度,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试卷第2页,总40页

3

E

、A:培养液+0爪Pb"

6

B:培养液+10MLPb2*

&

C:培养液+50WLPb”

3

D:培养液+100刖.Pb?*

虺E:培养液+500»xg/LPb2,

«

.

*|

H恫(天)

A.在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杜氏盐藻种群的种内竞争程度第8天比第16天强

C.P6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D.据图初步判断,培养液中的「川+浓度越大,杜氏盐藻密度越小

10.如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素随季节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

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A.提高光照强度破坏了硅藻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硝酸盐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强度增加了分解者的活力,其结果使养分降低

D.硅藻数量下降导致养分的降低

卷U(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1.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

甚至消亡。

12.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1)方法:»

(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玲提出合理的假设好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13.回答下列(1)、(2)两小题.

(1)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①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如图1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温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一个生

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的结果.

②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决定.

③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o,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

且4=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2)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人体在禁食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如图2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

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②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

去路.________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和.

14.在我国,红树林原广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

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素行地,也是多种水鸟营果繁殖的处所。

由于人类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请回答下列相

关问题:

(1)红树林中贝类、甲壳类、鱼类和水鸟等所有动物(填“能"或"不能”)构

成一个群落,理由是。

(2)由于人类的活动,林中水鸟的数量明显减少,对于水鸟保护的最佳措施是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面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

用,有人提出“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观点,例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

全禁止捕鱼;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使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g有利于对海洋生

态系统的保护,请分析其原因是o

15.某种成年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

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科研人员研究了某湖泊中此种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

试卷第4页,总40页

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064554239265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该鱼在3+时达到性

成熟即进入成年期,9+时丧失繁殖能力即进入老年期)

(1)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别

占据了水体的不同空间,形成的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结构。

(2)由表中调查数据可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理由是.

(3)科研人员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此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后来发现估算结果与实

际值偏差较大,造成偏差的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前后两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同②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③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该鱼的幼体部分死亡④两次捕获的该鱼的数量较小

(4)若在该湖泊中人工养殖了一些鲤鱼和^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需要定期投入

饲料的原因是。

16.在种群的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17.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

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等。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内因

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

②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0

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

(2)外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天敌、传染病等。

②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18.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是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饵料,其生长状况受紫外线B波段

(UU-B)辐射量的影响.科学家探究辐射量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实验,其结果

如表:

培养皿编号uv-B辐射剂量。/W)实验后小球藻数量

40020x104

4

410.227x10

420.826x104

431.614x104

442.210x104

453.06x104

实验设计如下:

一、材料用具:含小球藻的培养液、紫外灯(产生UP-B)、培养箱、培养皿、固定

液、显微镜等.

二、请你补充实验步骤:

(1)取6个培养皿,编号为4°、4、...45,分别加等量的含小球藻的培养液.

(2),放入同一培养箱,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一段时间后,取出40〜4,分别吸取样品,固定后.

三、请完成对实验的分析:

(1)在实验所用的辐射剂量中,能促进小球藻生长的剂量有个.

(2)请根据实验结果在答题纸上绘出辐射量与小球藻数量的关系曲线.

(3)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该实验还应设置平行实验组为〜Bs,同时进行重

复实验求平均值,其目的是.

(4)将40中的小球藻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密度维持在8X106个/巾3则40中的小球

藻增长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

(5)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0分,)

19.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岩羊集中栖居的地方,种群密度居世界之首。在

保护区的每一个沟道里,几十只、上百只的成群岩羊经常可见。为调查保护区中岩羊

的种群密度,研究人员在lhn?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2只岩羊,放归后,第二

次捕获10只,其中有标记的7只,则该种群密度是只/hrr?。若有标志物脱

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小"或"偏大")。以上调查岩羊种群密度

的方法称为o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表是某农田弃耕之后150年间的

变化,请回答:

弃耕年数优势植物其他常见植物

0~1牛筋草

1飞蓬草艾叶

2紫荒豚草

3斑叶芒

5~10火炬松、刺柏沙柳

50-150山毛棒械树

试卷第6页,总40页

(1)图中属于演替类型中的,请说明原因

(2)采用样方法调查第3年斑叶芒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该群落的o

(3)科研小组对山毛棒(甲)和械树(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并

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M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M+i表示

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种群在时数量最少

B.甲种群在0~七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乙种群在O~ti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甲种群在S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4)农田弃耕后(填"一定"或"不一定")会演替为山毛棒优势群落,原因是

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表是某农田弃耕之后150年间的

变化,请回答:

弃耕年数优势植物其他常见植物

0~1牛筋草

1飞蓬草艾叶

2紫荒豚草

3斑叶芒

5~10火炬松、刺柏沙柳

50-150山毛棒械树

(1)图中属于演替类型中的,请说明原因

(2)采用样方法调查第3年斑叶芒的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该群落的。

(3)科研小组对山毛棒(甲)和械树(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并

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M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表示

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种群在J时数量最少

B.甲种群在0n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乙种群在0~匕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甲种群在七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4)与第20年相比,第100年时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填"更简单""更复

杂"或"无变化"),原因是o

(5)农田弃耕后(填“一定"或"不一定")会演替为山毛棒优势群落,原因是

22.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

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23.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这期间两种群没有迁入

和迁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abed时间/年

试卷第8页,总40页

(1)图中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这种关系对于甲种群的发展具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原因是o

(2)在a~b年间,甲种群的出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年

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型;乙种群数量先增后降,原因是

(3)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草地面积大量锐减,甲、乙两个种群的生物数量都会急剧下

降。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24.某生态小组欲开发某块荒地种植农作物,对该荒地的生态状况进行了研究,回答下

列问题:

(1)研究荒草地的各个种群之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属于(填"种群""群落"

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

(2)为了预测该荒地中某种主要害虫的数量变化趋势,应调查该害虫种群的

在范地中可以施加性引诱剂专一捕杀该害虫的雄性个体,其目的是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的肥力,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

群丰富度的一般方法为,土壤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属于

25.图1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

V

(1)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的生存。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

能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o

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

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o,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_______的作用。

(4)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

长的状态,这是由于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

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

的,也使生态系统的得以增强。

26.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因为N、P元素等无机污染引起了藻类的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研究人员拟采用生物控制技术进行防治,对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及能量流动进

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淡水湖泊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在湖泊中,从浅水区到

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图甲显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

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o

(3)研究及实验应用结果表明,在不投放饵料或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大量养殖能够

捕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显效果。

放养这些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等功能。后来该地成为了风景名胜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图乙为研究人员对该湖泊的两个种群的种群数量进行了动态调查,并分析了它们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的结果。0〜匕段甲乙两种群的年龄

结构分别为;乙种群数量最少的时间是。

(5)微囊藻是形成水华的主要类群。科研人员为修复出现水华的某湿地生态系统,适

量增加湿地原有的滤食性鱼、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生物的数量,并调整部分营养关

系,以有效控制水华。

①在修复该湿地时,采用增加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方式可以控制微囊藻的环境容纳

量,为什么?

②富营养化的湿地经过一段时间修复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水质清澈见底,这个修

试卷第10页,总40页

复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的能力,同时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27.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

请分析回答:

图1图2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o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图2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

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

型是,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28.受污染的水体中富含有机质和N、P等物质(COD表示有机质相对含量,TN、TP分

别表示总氮、总磷的含量)。某课题组探究"不同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处理废水的能力",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3

图1中小球藻对COD的去除能力在条件下更强,原因是此条件下小球藻生长

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o

图1和图2中COD、TN.TP均在第一天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种群数量变化方面分析,

原因是o分析图2曲线可推断在条件下去除氮、磷效果较好。

对小球藻进行取样计数前,需将培养液,样液取出后应立即加入固定液。将

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2mmx2mmx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

室中藻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个/ml。血球计数板使用

后,正确的清洗方法为,清洗后可使用________检查是否干净。

29.蚱蟠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蝌蚪、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

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蠕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蠕多为黄褐色,

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蠕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

究方案.

(1)假设:;

(2)实验步骤:①选择绿草丛区4和_______区B;

②收集蚱螭,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蠕和黄褐色的蚱螭若干;

③.

试卷第12页,总40页

④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内数据绘制4、B两区域不同体色蚱嘛回收率的柱形

图.

区域项目黄褐色蚱螭绿色蚱蛹

绿草丛区a释放数400500

回收数52150

干草丛区B释放数500600

回收数6030

(.4)结论是

(5)分析与评论:

①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30.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的对其它植物直接或间接

的有害作用。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可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芦苇抑藻效应”的初步研究。步骤如下:采集芦苇当年新出植株,

取根、茎、叶等器官,干燥粉碎,浸泡一段时间,离心取上清液,微孔滤膜过滤,去

除可能带有的微生物,配制成储备液。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各器官储备液30ml,配

制成化感物质浓度为40g/L水浸出液,接入等量蓝藻,在光照强度为3500x1,温度为

25度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每个实验样本及对照样本设置3个重复实验。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o每个实验样本及对照样本设置3个重复实验目的

是O

(2)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3)由实验结果可知,芦苇不同器官水浸出液对蓝藻生长的影响是-从种间

关系推测芦苇和蓝藻关系为。

(4)在实验室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藻细胞密度以IO7个/mL计),采用

的计数工具是o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O

(5)将第7天样液稀释100倍后,用25x16型计数工具(规格为:ImmxlmmxO.lmm)

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则对照组计数室每个中方格藻细胞的数量为个。

31.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分别于a、b、c、d、e时进行了农药防治或生物防治(引

入螃蟹捕食稻田害虫),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经济阈值是指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

害虫密度).该生态系统引入螃蟹后,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回答下列问题:

&包

无i经济算值

t

(1)图中进行农药防治的时间点是,生物防治的时间点是.

(2)a〜/害虫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的区间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区间是

(3)e点是否是害虫的K值?.

(4)如果忽略其他因素影响,为什么螃蟹丰收,则水稻也一定丰收?

32.为研究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浓度复

合氨基酸对其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细胞数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复合氨基酸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细胞数倍增的时间(天)

(mg/L)3glmL)(mg/L)

0(对照)0.116.855.8

2.30.148.675.5

11.10.259.214.9

12.50.227.565.7

20.80.127.348.4

注:每2天测量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和细胞数;表中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为第

10天数据.

请据表分析回答:

试卷第14页,总40页

(1)在叶绿素a含量检测时,将小球藻烘干、粉碎后,加入制成色素提取液,

进行测量;在细胞数量检测时,需将小球藻培养液滴到,并在显微镜高倍镜

下镜检计数.

(2)表中氧气释放量________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2产生

于叶绿体的(结构).

(3)表中数据说明,添加了复合氨基酸后,小球藻增加,促进光能吸收,光

反应产生的增加,加快CO?被还原为的速率.

(4)表中数据说明,复合氨基酸的浓度和小球藻种群增长的关系是

33.为比较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在相同条件下的繁殖速度,某学校研究

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各取1个原生动物4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的容

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独培养;

第二步:定期统计两个容器中的原生动物种群数量,记录在表格中.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分别指出:

①;②

(2)若修改后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单位:个)

种类246810121416

个数

天数

A1560808180828180

B123550606162606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②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8种群增长都属于_______型曲线增长.

③如果将4.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在生存中占优势的是4请通过表格

数据,写出判断的理由是.但当它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

要(填"多"或"少").

(3)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

质.请你设计-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平确,你的实验思路是(写出基本思路即得

分).

34.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州地的,迁入初期种群

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

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I.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

息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II.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II.Nt=%•无(其中,时代表t天后东方田

息,用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入表示倍数,No表

适当的_______对事物的性示最初的东方田鼠数量)

质进行抽象表达

III.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III.________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

察等,验或修正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

述或的数学形式.种群的数学模型形式有、等.

(2)请填写表中〃和/〃空白之处的内容.

(3)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Mo)为:

Mo=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4)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35.某学习小组欲利用以下材料用具,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动,

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实验用具:高吸水性树脂球(代表某种微生物,吸水膨胀可表示微生物个体长大),清

水(相当微生物培养的营养液),lOOznL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取多只烧杯,每一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清水.

②在第1只烧杯内放一粒树脂球(相当于一个微生物个体),在第2只烧杯内放2粒树脂

球(相当于繁殖一次后的微生物个体数量),在第3只烧杯内放4粒树脂球,依此类推…

(1)请以时间(繁殖代数)为横坐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微生物增长的

曲线图.

并简要分析该增长曲线需满足的条件

(2)建立模型.种群的起始数量以N。表示,t代后的种群数量以此表示,种群数量每

一代以一定数量增长,第二代是第一代的4倍,则t代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

实验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烧杯内的树脂球吸水胀大;某一烧杯容纳的树脂球达到

了最大量.

(3)自然条件下,某种生物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称为

试卷第16页,总40页

(4)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

36.图1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

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生长状况的曲线图;图2为将湖水培

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xlmmxO.lmm)观察到的一个计数室中

三类藻细胞分布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鱼鳞藻O脆杆藻▲微囊藻

图2

(1)科研人员调查时每天定时取样,取出的样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据图2分析,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个/mL。

(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1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微囊藻(一种蓝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

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的原

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至少答两项)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竞争的关系。现代

生物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较多的类有

机物。

(4)现欲对这一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采取的措施有(至少答两项)。

37.图1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Ko表示野兔种群在理

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图2为图1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A-D表示相应能量.请

据图回答问题.

(1)据甲1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o值的

主要外部原因有的限制、气候变化和存在等.

(2)图2中未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

草原化为一片灰烬,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原地会逐步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的演替

属于•

(3)图2中B表示D属于第营养级的能量.

(4)B比4的能量少主要是因为

38.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是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饵料,其生长状况受紫外线B波段

(UV-B)射量剂量的影响。科学家探究UV-B辐射剂量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实验,其结

果如下:

培养皿编号UV-B辐射剂量(〃瓶2)实验后小球藻数量(个)

^0020x104

0.227x104

“20.826x104

“31.614x104

442.210x104

“53.06x104

实验设计如下:

I,材料用具:含小球藻的培养液、紫外灯(产生UV-B)、培养箱、培养皿、固定液、

试卷第18页,总40页

显微镜等。

n.请你补充实验步骤:

(1)取6个培养皿,编号为2°、41、..*5,分别加入等量的含小球藻的培养液。

(2),放入同一培养箱,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一段时间后,取出Ao~4,分别吸取样品,固定后。

m.请完成对实验的分析:

(1)在实验所用的辐射剂量中,能促进小球藻生长的剂量有个。

(2)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该实验还应设置平行实验组Bo〜B5,同时进行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其目的是o

(3)将4。中的小球藻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密度维持在8x1。6个/mL,则2。中的小球

藻增长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o

(4)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o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

【答案】

D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

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估算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

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

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

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

【解答】

解: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A错误。

B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

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B错误、D正确。

C.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C错误。

故选:Do

2.

【答案】

C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C项,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观察研究对象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

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

验或修正,C正确。

故选Co

3.

【答案】

C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据图分析,a~c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c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

量达到最大;c~d段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使得种群数量减少。

【解答】

解: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所在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时,种群数量到达K值,出生

试卷第20页,总40页

率和死亡率相当,为图中C时期。

故选:Co

4.

【答案】

D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

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

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解答】

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

志的个体数,即N/46=25/12,解得N=96只。

故选:Do

5.

【答案】

C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采收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关键表格信息,计算出生物的年增长量

并与采收量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解答】

解:①马尾松的年增长量是200000X2%=4000巾3,大于年采收量100063,种群密

度增加;

②淡水湖泊鲫鱼的年增长量是10000X34%=3400kg,年采收量是3600kg,基本持

平,种群密度略有下降;

③山地甘草年增长量是1000X20%=200kg,年采收量300kg,大于增长量50%,种

群密度下降快;

④滩涂沙蚕年增长量是10000X30%=3000kg,年采收量500kg,小于年增长量,

种群密度增加;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③.

故选:C.

6.

【答案】

D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观察并提出问题.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

弄清楚对象的特征。

第二步:提出合理的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

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

第三步:建构模型.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

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

第四步: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当数学公式这个模型构建出来后,可以进一步求算出各月的具体数值,再绘制出坐标

曲线图,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故选D。

7.

【答案】

B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1、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

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

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

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解答】

解:4、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o入t,呈现/型曲线,

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4正确;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

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了'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

曲线增长,B错误;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

低其K值,C正确;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度可预测其K值,D正确.

故选:B.

8.

【答案】

B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着食物链:农作物一昆害虫―蜘蛛,引入捕食蜘蛛后,蜘蛛由于食物

充足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由于蜘蛛数量过多,害虫数量减少,

蜘蛛由于食物不足,数量下降.

【解答】

解:4、在4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由于食物减少,蜘蛛的数

量将减少,4错误;

8、在B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8正确;

C、在C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由于两者是捕食关系,相互制约的

原因,C错误;

D、在泄,种群增长率最大,D错误.

故选:B

试卷第22页,总40页

9.

【答案】

B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图中的五条曲线均呈"S”型增长,并且可以看出重金属污染物Pb2+浓度越高,种群的K

值越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P》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解答】

解:4、由图解可知,1〜8天内,在4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迅速增加,8〜12

天时,种群数量增加减缓,12天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种群的数量增长属于典型的

"S"型增长,故a正确;

B、4培养液16天时,杜氏盐藻种群的数量早已经达到了K值,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已

经被消耗子很多,因此种内竞争程度强,即第8天时比第16天时竞争强度弱,故B错

误;

C、分析图解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含PA?+(或B、JD、E)培养液中的杜氏盐藻密

度比不含PF+(或4)培养液的小,培养液中的Pb2+浓度越大,杜氏盐藻密度越小,

说明P》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故C正确;

图中可以看出,重金属污染物PF+浓度越高,杜氏盐藻密度越小,而且浓度越大

该作用越强,故D正确.

故选B.

10.

【答案】

B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本题曲线描述种群数量与光照强度和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春季

光照逐渐增强,此时矿质营养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硅藻数量急剧增加,随着矿

质营养的逐渐消耗,环境中矿质营养降低,虽然光照强度继续增加,但由于矿质营养

的缺乏,硅藻的种群数量减少,秋季由于死亡的硅藻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环境中

的矿质营养又升高,硅藻的种群数量又增加,以后虽然矿质营养持续增加,但是由于

光照强度减弱,硅藻数量又减少.

【解答】

解:4、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光照强度有利于硅藻的数量增加,4错误;

B、硅藻生长繁殖需要消耗磷和硝酸盐,因此硅藻数量增加消耗的磷和硝酸盐的数量增

多,环境中磷和硝酸盐的数量会下降,B正确;

C、光照强度与分解者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D、硅藻吸收矿质营养,随着硅藻数量上升导致养分的降低,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1.

【答案】

波动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

【解答】

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

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而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12.

【答案】

(1)构建数学模型

(2)数学形式,检验或修正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3.

【答案】

减少,另一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1.69%,脂肪分解形

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来源;肝糖源的分解、非糖物质转

化;去路;氧化分解,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种群的特征

【解析】

由图1可知,在温度为32.5。。,相对湿度为90%时,种群数量最大,所以在温度偏离最

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都会减少;由此可以得出,昆虫种群数

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图2分析,禁食初期,血糖浓度基本不变后减少,肝糖原含量持续下降,脂肪酸含量

增加.禁食初期,由于肝糖元含量充足,分解后补充血糖,使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进一步下降,此时随着肝糖元含量的降低,脂肪分解成

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甘油等非糖物质转化补充血糖.

【解答】

解:(1)①由图中三条曲线的最高点的差别可看出,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32.5。。

时,种群数量均会下降.在每一条曲线中分析,如温度为32SC时,相对湿度低于或

高于90%时,种群数量也会下降.从以上两方面可看出,温度和湿度是有相互影响的,

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大小.

③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此,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4=

1.3,则第三年(两年后)该种群数量为M=N0¥=NQx1.32=1.69N。.

(2)①据图分析,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

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由于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

脂肪酸含量增加.

②图中血糖在4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来源:肝糖源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主

要去路;氧化分解.

试卷第24页,总40页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

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

故答案为:

(1)①减少另一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1.69N。

(2)①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

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脂肪分解成甘油和

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②来源;肝糖源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

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14.

【答案】

不能,群落是指该地区所有种群(生物)的集合

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就地保护

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并保留》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且此时种群的增长

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1、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多。

当种群数量大于?时,可以猎捕一定数量该生物资源,且获得量最大。过度猎取时,种

群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资源总量减少。

(2)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解答】

红树林中贝类、甲壳类、鱼类和水鸟等所有动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理由是群落是指

该地区所有种群(生物)的集合。

对于水鸟保护的最佳措施是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就地保护。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捕鱼;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使鱼类种群数

量维持在与有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其原因是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并保留

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且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

复。

15.

【答案】

竞争和捕食,垂直

保持相对稳定,幼年、成年和老年的个体数量相近

①②④

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考点】

群落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间关系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标志重捕法:

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

无迁入和迁出。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

昆虫等动物。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群落的结构特征: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

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