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考古学逋论
导论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
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
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词翻
译而来的。Ar电阻”皿一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
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
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
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
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
对象。
1.酗。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遗物一般以器物
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
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邈。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
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
壕沟、汲水的井等。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
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有些则是人
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皿。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古代遗址大部分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
的废墟。
4.|考古学文例。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占代人类遗
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
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及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如“旧石器
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期”。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
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
领域,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
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
分期方法。
二分法卜以文字记载的有无为标志,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
发展阶段的分期法。
三分法: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sen,1788—1865)依据馆藏古物的分
类,提出欧洲史前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三期说”: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丹芬湿:三分法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旧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中石器时代(英。
艾伦.布朗)——新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铜石并用时代(意。G基耶里克)-
一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中国考古分期。
任代中国考古分期三分法二分法
1644
不兀明有百
铁器时代
960隋唐五代考古
历史时期
581
魏晋南北朝考古
220
秦汉考古
-221,-475
夏商周考古青铜器时代
4000+-B.P
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考古
12000+-B.P史前时期
200力年+・B.P旧石器时代考古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
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
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地层层序律——新的再上,老的在下。
文化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划分地层。
地层关系。
(1)、|叠压关系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2)、|打破关系|。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建设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迹年代一般也
应晚于被打破者。
(3)、|共存关系在上述地层关系中,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
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凡属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角度来
看,它们的年代可视为是同时的。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禾厩窗。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
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当然,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并非是生物
学类型学的简单搬用,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为区别起见,一般称为“考古类型学”,也叫
“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I。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不断发展
变化的,器物的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因此,器物形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则是绝对
的;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考古类型学依据器
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的规律,进而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
的考古学文化。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I器物的分先1。“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大类的划分:首先,依据器物的质料
划分为石器、陶器、木器、骨器、铜器等。亚类的划分:每一个大类器物中,又可依据
器物的主要用途的划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若干亚类。次类
的划分:每一亚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具体功能再细分为若干类。如生活用具中有炊器类、水器
类、食器类等。每类都有若干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形态各异的器物组成,如炊器类的陶器有
鼎、釜等。
(2)、|器物的分型|。类之下次一级分类单位,是对某一形态器物共性的概括,主要依据
器物形态进行划分。不同形态的器物,可能各有各的源流,各有各的演变过程,故型是对一
类有演变序列的器物的总的特征的概括。型别号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如A型鼎、B型鼎等。有时为了充分表达器物形态变化成次,形之下还可再分亚型,亚型
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如Aa型鼎,Ab型鼎等。
(3)、|器物的分式|。式是型之下的次一级分类单位,每一型器物依其形态演变过程中阶段
性变化,选出从早到晚各个阶段的标准器,型分为若干式,代表这器物各个演化阶段的特
征。式别号用I.II.ni…表示。如I式瓶、II式鼎等。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树。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
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
法。用始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考古学文化分布地理空间范围。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考古
地层学和类型学,对有关遗迹、义务的研究而确定的。
2.|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即文化发展系统,只得是考古学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一个文
化簪箜我一般是由若干有纵向发展关系的考古学文化构成。
3.|文化类型|。在-•个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域内,往往由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和邻近其他文
化的影响,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存在主体因素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某种程度
的差别。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若干个文化类型。
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一、年代测定技术的应用。194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Libby,1908-1980)
教授,发明了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测年技术,是考古学家第一
次知道了各种史前文化的绝对年代,从而引起了史前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以后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应用于考古学上的测年技术越来越多。
年代测定方法表:
断代技术样品物质测年范围
放射性碳素(碳-14)含碳物质(动植物遗体)5万年以内
古地磁粘卜.3万年以内
热释光(TL)陶器、烧土100万年以内
含氟量(F)骨、牙等数百万年以内
钾■氮(k-Ar)火成岩10万年以上
裂变径迹(FT)火山灰、玻璃、石器、陶器数千年至数百万年
树木年轮木1万年以内
氨基酸外消旋TJ-数年至数百万年
黑曜石水含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
铀系碳酸岩、骨、牙、贝壳数千年至45万年
勘测技术的应用。
空中摄影:空中摄影勘测,即利用卫星、飞机等航空器从空中向地面观察和摄影。从空中鸟
瞰,视野广阔,比较容易发现地面上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如土壤、地形的细微差别,阳光斜
射产生的物体阴影,不同季节植物生长状态的对比及土壤湿度等因素在调查区域内形成的不
同标志。分析对比各种现象的差别,就可能找到地面或地下遗迹。这一方法对大型遗址或沙
漠地区的考古调查,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遥感技术:空中摄影勘查技术的扩展。人眼观察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可见光刺激而产生
的视觉。而遥感设备取自目标的信息,除了靠物体辐射或反射可见光外,还靠微波、红外线、
X射线等特征,调查时,是用能接收多个波段地面目标信息的多光谱遥感设备,就能同时获
得被勘查地区,突出显示不同目标的多幅图像或信息。分析这些图像或信息,就可能了解到
地面遗迹的分布情况。
地下勘探: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根据大地物理性质的差异勘查地下遗迹、遗物的方
法。由古代遗迹、遗物同周围土壤的电阻率不同,并存在着磁性差异,可用地电阻率计(电
探测)和磁性测量仪器(磁法探测)或地震雷达等进行探测,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
分析和人工解读,从而对地下的遗迹、遗物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陶器、石器、金属、玻璃等无机物之中的元素及其含量
确定的“X射线荧光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等。绘画、颜料及食物、油膏、树脂粘剂
等有机化合物鉴定的“红外线吸收谱分析”。确定陶器中的矿物成分及推定其烧制温度
的''穆斯堡尔谱分析”和“热分析”等。上述分析鉴定,可从各个方面获得许多研究
信息。如通过金属制品的金相分析可判断古代的金属制造工艺;对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则
可知道青铜器原料的来源,从而解释古代贸易及文化传播等问题;对人骨中碳的同位素碳-13
和微量元素锢(Sr)的含量分析则可了解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和生活环境等。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考古研究。计算机技术
主要应用于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的影像、图表、文字、数据等资料的贮存、检索、流
通和各种研究信息的分析、运算等。由于计算机的运用,大大减轻了研究者的各种繁重工作,
加快考古研究的进程。特别是由于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和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
的配合使用,进一步开辟了新的领域。
第四节、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中国古代的金石学。“金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曾巩的《金石录》(其
书不传)・书,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名称。所谓‘'金石学”,
是以传世的或少量出土商周以来有铭文的铜器(金)和秦汉以来的石刻文字(石)
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门偏重于著录和文字考证,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的
学问。
1.|汉唐金石学的萌笄在中国古史中,从传说的禹铸九鼎始,青铜器就被神化而看
作是王权的象征;商殷时期,青铜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地位、等级的标志;西周
时,“藏礼于器”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礼乐制度逐渐形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于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而导致“礼崩乐坏”,但旧制度的衰落并没有是传统的观念完全消
失,反而逐渐产生了由怀古而好占进而根据古代实物研究古代制度的风尚。东汉袁
康《越绝书.宝剑篇》中提出了古代兵器发展序列:“轩辕神农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
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西晋太康二年(281),
汲郡人盗发魏国古墓,出土大批竹简,学者们从中经整理出《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
等多种佚书。北魏郦道元为注《水经》曾考察、记录了许多古代遗迹和遗物。唐
初,在陕西凤翔发现先秦时期的“石鼓”,学者和书家多有称述。
2.|宋代金石学的创切。北宋时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由于统治者
为巩固政权而大力奖励经学,加之史学、古文字学、书学等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刺激了学者们对新资料的追求。于是,朝野人等竞相研究,形成金石学。现存最早的
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是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成于嘉佑八年(1063)。现存最早古
器物图录成于元佑七年(1092),|吕大临7t古甑。收商周、秦汉时期的铜、石、玉
224件,皆绘图形、款识。《宣和博古图》。薛尚功《历代钟鼎其款识法帖》。赵
明诚《金石录》。王象之《舆地碑记目》。
3.清代金石学的兴盛。乾隆年间梁诗正、王杰等先后奉敕编订《西清占鉴》、《西清
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被俗称“西清四鉴”,共收录了清宫所藏铜
器4000余件。刘鹦著录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材料的专著《铁云藏龟》(1903);孙诒
让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契文举例》(1904)。王国维著作了《宋代
金石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殷周制度考》等;罗振玉著有《流沙坠简》等。
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金石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金代金石学家中之集大成者,被称
为“罗王之学”。有清一代金石之学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传统铜器、碑刻外,
钱币、墨印、玉器、镜鉴、封泥、瓦当、兵符等也成为著录和研究的对象。据容媛
所辑《金石书目录》统计现存的金石著作中,北宋到乾隆以前的700年间,仅有67种,
而乾隆以后的200年间却有906种之多。又据统计,清代以前的金石学家有360人,而
有清一代达1058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二、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1.近代考古学的传入。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随着帝国主
义势力的扩张进而进入中国,开展考古活动。1893——1907,瑞典地理学家斯文.
赫定(Sevn.Hedin)曾三次进入新疆考察。发现了著名的楼兰古城和许多古代遗迹。
从1895年起,日本学者乌居龙藏、白鸟库吉、八庄三郎等调查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
许多遗址。1902——1907,关野贞调查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1906——
1910,足利喜六调查了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1900—1904,匈牙利
人斯坦因(M.AStein)和法国人伯希和(P.Pelliot)多次进入新疆、甘肃等地进行调查
和盗掘,不仅发现许多古城,采集了许多文物,而且从敦煌盗走大量文物。上述
外国学者的活动,都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保护和支持下,采取了不正常甚至盗窃的
手段进行的,造成了许多珍贵文物的流失,因此遭到中国学者们的谴责。但另一方
面,他们多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故他们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不仅对研究中国
古代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考古学的诞生起了刺激作用。
1920,法国学者桑志华(E,Licent)在甘肃庆阳附近的黄土层中发现了3件人工石制
品。1921,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基
(O.Zdansky),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1921,
安特生发现并发掘了河南涌池县仰韶村遗址,并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1922,
桑志华同法国学者德日进(TeilharddeChardin)在萨拉乌苏河畔发现了一批石制品
和“河套人”化石。中国的学者们由信古到疑古,最终走向考古。1922,北大
成立了考古研究室,聘请马衡担任主任。1926,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
址的发掘。1928,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同年十月,派
董作斌前往安阳小屯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20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考古组的成立和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2.近代考古学的初步发展。从1928至山949,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主要由中央
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等进行。
(1)、|北京猿人遗址的爱朝。1927,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中美合作开始正式
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1929,裴文中主持发现了第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成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划时代事件。1931,在周口店首次发现了大量的人工石
制品和人类用火遗迹,从而确认了北京猿人文化。1933,又在龙骨山的山顶洞遗址发
现了3具完整的晚期智人头盖骨化石,被命名为“山顶洞人二
(2)、|殷墟的发掘|。1928——1937,在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和梁思永的先后主持下,对
安阳殷墟进行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清理了50多座夯土建筑基
址和包括商王陵在内的大量墓葬和祭祀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等文物。
(3)、方法论的建立。1931年,梁思永主持发掘安阳殷墟后岗遗址是,发现了著名商
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依次叠压的“三叠层”,解决了三者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
从而标志中国考古地层学方法的成熟。40年代,苏秉琦应用类型学的方法,对斗鸡台
沟东区墓地出土的陶鬲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探索周文化渊源的线索
问题,从而奠定了考古类型学的基础。
三、现代考古学的发展。管理、科研、教学体系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伊始,即颁布《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并设文物局。1950,
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科院。1950,成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设古人类研究室,从事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1973,
成立中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后改称中国文物研究所,负责文物保护工作。1952,
北大创立考古专业。4/956,西大设立考古专业。☆70年代以后,吉林大学等也
设立考古学专业。新中国建立后,考古学家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进一步发展。考古地层学、类型学不断完善,考古区
系类型论的提出;国内外考占学交流不断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考占学中。
第二章、旧石器时代考古(约200-1万年前)
第一节、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一、旧石器的制作、鉴别与分类。
1.|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用石头制作的工具或武器叫“石器”;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
器叫“旧石器”;人类主要用旧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1)、选择原料|。首先,所选择的石料要有一定的硬度。通过对考古发掘获得的大量
旧石器岩石硬度鉴定得知,旧石器时代人类,一般选用5度以上的岩石制作石器,大部
分石器的硬度在6——7度之间。其次,所选用的石料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韧性。有些岩
石虽然硬度较大,但韧性较差或是太脆,用这样的石料制作石器,在使用过程中,刃口
易坏,影响寿命。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制作石器的主要原料有燧石、石英(分结晶体
的水晶和块体的脉石英两种)、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硅质灰岩、角页岩、砂
岩、安山岩、闪长石等。
岩石硬度表
硬度岩石硬度石uLl石-7-
1滑石6长石
2石膏7石英
3方解石8黄k
4萤石9刚玉
5磷灰石1()金刚石
(2)打击石片——第一次加工。所用工具:石锤、角锤、石砧
旧石器详解图
石核:剥落石片的剩余部分。阳面又叫劈裂面。打击点;石便在台面上的着力点。
打击石片的方法:
直接打击法I:|A.锤击法|:用石锤直接敲击石核产生石片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打下的石片,
一般较薄而长,台面较小,;石片角多在90—110度之间;打击点集中,半锥体明显;
在质地较好的石片上可清楚地看到同心波纹和辐射线等特征。
B|.碰砧法卜用石核直接碰击石砧产生石片的方法。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石片一般较厚,
台面较大,石片角多在100度以上;打击点粗大而散漫。半锥体浅凸或不清,一般不见
锥疤。
c.|砸击法I:把石核放在石砧上用石锤砸击石核而产生石片的方法。典型的砸击石片一般
形体较小,常呈近长方形,多无台面、半锥体和同心波纹。由于打击时尾端受到石砧的
反作用力,也有类似打击点的痕迹,因此常被称为“两极石片”。
间接打击法:A击钎法卜把石核放稳固,然后用一根带尖的硬木棍或骨棒压在石核台面
边缘,再用石锤打击棍棒的长端,使打击力通过木棍传向石核,从而产生石片。用这种
方法剥落的石片一般较薄而长,两侧缘接近于平行;石片台面较小,打击点和半锥体均
不明显;石片背面常有一条或两条纵向的棱方,横断面多呈三角形或梯形。
B.压剥法卜把石核在地上放平并用双脚夹牢,再把一个尖端装有硬尖的“T”形工具压
在石核边缘,用胸部压紧横木,即可剥下细长规整的石片或石叶。
⑶、加」:修整——第二次加工。
A.锤击修整——单面加工:只修整石器的一面,即加工的痕迹(石片疤)只遗留在石器
的一个面上,故也称“一面加工”。两面加工:加工修整石器的两面,即石器的两
面都遗留有加工痕迹。若在石器的一侧边缘上,连续交互向背面和劈裂面打击,使之形
成一弯曲状刃口,就叫“交互加工”。
制法|:是将被加工物握在手上或放在石砧上,然后另一手握带尖的硬木棍或骨棒,
用手腕的力量不断地连续挤压石片的边缘等部位,使之形成一个个排列有序、平远窄长
的小石片疤,最后加工成非常规整的石器。
3.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
旧石器
加工工具使用工具
4-1
砧锤
击
石
.刻
状
割
形
(砸
器
器
器
器
法
器
钻
器
类
类
)()类
间
接
4人工石制品的鉴别。
(1)、人工石制品的特征:人工石制品的石质要求有一定的硬度、韧性和脆性;石片
上一般有台面、打击点、半锥体、同心波纹、辐射线等体征;有一定的加工方式;石器
上的加工修整疤痕有一定规律性;有一定的形状。
(2)、自然营力所造成的碎片的特征:河流或泥石流推动石块相撞造成的碎片,有时
也能产生半锥体,但较散漫而不清;标本上往往有因多次撞击而造成的“遍体鳞伤”,
疤痕有新有旧,无规律性,其周身还有明显的流水冲磨的痕迹。山坡上岩石滚动造成
的碎片,岩石的种类单纯,往往同山坡的基岩相同,虽然有时出现“打击点”,但往往
无台面。地壳运动挤压造成的碎片,多没有半锥体和台面,有时碎片的边缘可产生一
些挤压、摩擦的疤痕,但无规律性,且碎片表面也常有擦痕。啮齿类动物啃咬而造成
的假石器,岩石往往较软,并留有啮齿类动物门齿的弧形啃痕。
二、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分类。
1.遗址和地点。|遗址——原地酶□日石器时代遗址•般规模较小,遗迹的种类较
少,多以居址为中心。因此,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般理解为人类居住或活动过的地
方。地点——搬运埋藏。那些由于流水等自然力的作用离开遗址被搬运到其他地
方的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散布地或包含点。
2.遗址的分类:
(1)、洞穴遗址:利用天然洞穴作为长期居所而形成的居住、生活遗址。洞穴应为便于
出入、背风向阳并有一定居住空间的水平洞。洞穴周围应有丰富的动植物等生活资源。
洞穴应靠近水源,但又可避免水害。
(2)、岩棚遗址:岩棚是岩石经过长期的自然作用(风化、侵蚀等)而形成的屋檐状结
构。由于可遮日避雨,故往往被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作为居所。由于岩棚的一侧、两侧甚
至三面暴露于外透风性强而保暖性差,故并非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一般作为临时性、
季节性的居所。岩棚类居址内的文化堆积一般较薄,化石及文化遗物较少,且易受各种
因素的破坏而保存状况较差。
(3)、旷野遗址。人类在露天旷野之地自己动手建造的简易房屋。
三、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初期:200—100万年前;早期:100~~20万年前;中期:
20—5万年前;晚期:5—1.2万年前。
第四纪地质、人类发展阶段与旧石器考古分期对比表
第四纪划分人类发展阶段划分文化分期距今时间(万年)
更新晚期后段晚期智人旧石器晚期5-1.2
世前段早期智人时代中期20~5
中期晚期直立人早期100〜20
早期早期直立人初期200~100
第二节、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一、什么是化石经过自然的石化作用后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1.化石形成的条件:生物体本身必须有诸如硬壳、骨骼、牙齿、角、树干等不易遭受
氧化腐烂的硬体部分。生物体死亡后,尸体必须很快被沉积物所掩埋,以免遭受其
他生物的破坏或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而消失。掩埋后尸体必须经过长期(一
般须一万年以上)的自然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2.石化作用。
(1)、填充作用。即生物体的硬体部分空隙,如骨髓腔、顿腔等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
(主要是碳酸钙)填充,化石保存了原有的组织结构,但物质成分增多,重量增加了。
(2)、置换作用。即生物体的硬体部分被地下水中的氧化硅、碳酸钙、黄铁矿等置换,
化石保存了原有的形态和细微结构,但成分改变了,如硅化木等。
3.化石的类型
(1)、实体化石。即生物遗体本身(多为硬体部分)经过石化作用而保存下来形成的
化石,如骨化石、牙齿化石等,是最常见的一类化石。
(2)、印模化石。即生物体表面或内面在岩层中印下的痕迹而行的化石,可分为外模
(生物体表面形态印下的痕迹)和内模(生物体内表面形态印卜的痕迹)两种。
(3)、遗迹化石。即生物在其生活活动中遗留下的痕迹而形成的化石,如足迹、爬迹、
粪便等形成的化石等。
二、中国发现的古猿类化石
1.人类起源于古猿类。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在《自然系统》一书中
创立了科学的生物分类系统,并提出了人猿相近的理论。1809,法国学者拉
马克在《动物学哲学》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并第一次试图论证人类起源
于猿类。1859,英国学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对进化论作了广泛的
论述,总结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的规律,解释了不同物种的起源。
1863,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1871,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解释了从猿到人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变化,
并指出人与现生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旧大陆的某种已灭绝的古猿类。1876,恩
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进一步回答了古猿怎样变
成人的问题: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动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了这样的
程度,以致我们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化石证据:埃及法尤姆渐新世地层发现的古猿化石。1930发现的腊玛古猿化石。
1924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
2.中国发现的古猿类化石。
化石地点发现时间化石材料属种生存年代(万年)
开远龙潭1955-1057牙齿10枚森林古猿中新世
1980〜1982牙齿、上颌骨腊玛古猿开远种早中新世
1400-1500
禄丰石灰坝1975下颌骨腊玛古猿禄丰种上新世早期
1980〜1988头骨、下颌骨、禄丰西瓦古猿晚中新世800
肩胛骨、牙齿禄丰古猿同
名种
元谋竹棚豹子洞1986牙齿1枚早期直立人?人早更新世200
菁猿超科
1986-1987牙齿10枚东方人?人猿超上新世或更早
科250
元谋小河蝴蝶梁1986〜1987牙齿10枚蝴蝶腊玛古猿,上新世300-400
子人猿超科
三、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1.人类发展阶段的划分。距今约300万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会制造并使用工具进
行劳动的真正人类。从最早的古人类到现代人,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人类学家将古人类的发展划分为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四个阶段。
人类进化与分期表:
地质年代距今年龄人类进化过程人类文化分期
(万年)
新第全新世0.4±现代人历史时期
生四1±新石器时代史
代纪更晚期5±智人晚期智晚期旧前
新人石时
世20±早期智中期器期
人时
中期100+直立人晚期直早期代
立人
早期300或200早期直初期
立人
第三纪上新世500南方古猿人类的祖先
中新世2500腊玛古猿人类的远祖
渐新世4000埃及猿
始新世6000古猴类
古新世7000
(1)、早期直立人(300700屏)。早期直立人发现较少,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如
60年代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能人”和1972年在肯尼亚卡纳胡东岸库彼富勒发
现的“KNMER1470号人”,1965早中国云南发现的“元谋直立人”等,早期直立人刚刚
从其动物祖先分离出来,体质特征上仍带有许多猿的性状。如头骨较低平,脑量仅约700
毫升左右,下肢骨的特征表明已能直立行走,但远不如现代人完善,牙齿较粗大等。总的
形态间于现代人和猿类之间。
(2)、晚期直立人(100~20万年)。晚期直立人化石在亚洲、欧洲的许多地方均有发现。
如1907年在德国发现的“海德里人”,1980在非洲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利基直
立人”,1891在亚洲印尼发现的“爪哇直立人”,1921在中国发现的“北京直立人”等。
晚期直立人的主要体质特征为:头骨低平且向后倾斜,眶伤圆枕粗硕且左右相连成屋檐状,
吻部明显突出,脑量多在8007000毫升之间,牙齿仍较粗大,上、下肢骨的形态和现代
人很相似。
(3)、早期智人(20~5万年)早期智人化石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广大地区。
早在1856就曾在德国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化石,1908又在法国发现“莫斯特人”,1921
在非洲赞比亚发现“布罗啃山人”,1931在印尼发现“昂栋人”,50年代以来,在中国先
后发现了“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大荔人”等。早期智人脑量有了显著增长,
已达到了现代人水平,(1350T400毫升),上、下肢骨除稍粗短外,儿乎同现代人无区别。
(4)、晚期智人(5~1万年)晚期智人比早期智人分布更为广泛,不仅广布于亚、非、
欧三大洲,且在美洲和澳大利亚也有发现。人类发展到晚期智人阶段,已基本上完成了体
质上的进化过程,达到了现代人的水平,亚、非、欧各地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己明显地带
有地域性人种的特征,说明现代主要人种已基本形成。
2.中国主要古代人类化石及其年代
表:
发展阶段发现地点发现时间化石概况年代化石研究者
(B.P,万年)
早期直立重庆巫山1985下颌骨1201〜204(M)黄万波1985
人龙骨坡段、牙齿1
枚
云南元谋1965门齿2枚170(M)胡承志1973
上那蚌50〜60(M)
陕西蓝田1964头盖骨175-80;吴汝康1965
公王岭具、牙齿1100;
枚110-115(M)
晚期直立陕西蓝田1963下颌骨150;吴汝康1965
人陈家窝具65(M)
北京周口1921〜1954头盖骨623〜58Zdansky1927
店第1地具、牙齿(A,E,F,U)Weidcnreich1936-1940
点吴汝康1954
安徽和县1980头盖骨、20〜30(A)黄万波等1981
龙潭洞牙齿15~19(U)
湖北哪县1989头骨2具中更新世早李天元1991
学堂梁子期
南京汤山1993头骨2具30+-(E,U)汤山考古队1994
葫芦洞
早期智人辽宁营口1984头骨1具、21-30(U)吕遵谭1985
金牛山体骨若干吴汝康1986
陕西大荔1978头骨1具18〜23(U)吴新智1981
甜水沟
湖北长阳1956上颌骨残17〜22(U)贾兰坡1957
龙洞块
山西襄汾1954牙齿3枚、16〜21(U)吴汝康1958
丁村顶骨一块
广东韶关1958残头盖骨11.9~14(U)吴汝康1959
马坝一块
安徽巢县1982上颌骨、16〜20(U)许春华1984
银山枕骨残块
山西阳高1976顶骨、枕10〜12(U)贾兰坡1979
许家窑骨、牙齿
晚期智人广西柳1958头骨1具、6.7(U)吴汝康1959
通天岩体骨若干
黄河河套1922额骨顶3.5(C)Bouleetal1928
地区骨、下颌3.7〜5(U)吴汝康1958
骨、股骨黄慰文1981
四川资阳1951头骨1具0.7(C)裴文中等1957
黄鳍溪3.6〜3.9(C)
北京周口1933头骨3具、1.04(C)Weidcnreich1939
店山顶洞下颌骨等1.9(U)吴新智1960
贵州普定1982头骨、下0.8〜0.86(C)吴茂霖1989
穿洞颌骨、肢
骨
注:A:氨基酸法;E:电子自旋共振;F:裂变径迹法;M:古地磁法;U:铀系法;C:碳一14
法。
(1)、直立人化石:巫猿人:1985,在重庆是巫县大庙区龙骨坡发现一块人类下颌骨和
一些牙齿化石,地质时代约属早更新世,距今约700万年左右。
元谋人化石:1965,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了2枚人类
牙齿化石。
蓝田直立人:1964,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1具人类头盖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左右。
陈家窝直立人:1963,在陕西省蓝田县泄湖相陈家窝附近发现了1件下颌骨化石,距今约
30万年左右。
北京猿人:192卜1966,中外学者先后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发掘出土大量人类化石。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相交线与平等线4.1相交线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习题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4年互联网广告代理与发布合同
- 2024年全时响应代驾服务合同
- 2024年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合同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出口合同
- 2024年修订:蒸汽锅炉操作工合同
- 2024年办公楼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年二手房产买主按揭贷款合同
- 2024年乡村路灯建设合同
- 废旧设备拆除与回收方案
- 人教课标解析新时代教育理念
- 品牌授权收费合同模板
- DB41-T 2689-2024 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规范
- 【学案】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空气动力学数值方法:有限体积法(FVM):离散化技术与数值通量
-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电子课本教材
- 生产管理培训课件
-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名师课件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夏洛的网》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中医食疗药膳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 部编版(2024)一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两件宝》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