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

旗,树灵建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

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关B、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马夬马是不实外厩,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

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编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

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

《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拳而取《昭》《虞》,

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

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

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

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镐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B.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编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C.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缩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D.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编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陛下:对皇帝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如《荆轲刺秦王》说:“秦武

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史

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J

c.海内: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古代传说,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天是半圆形

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大地的四周是四海。

D.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是古代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此处泛指粮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

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B.在论说的层次上,作者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接着再以前代

四位秦君“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

C.文章多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

国危险。

D.文章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意见,

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②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答案】I)、A、B、①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让离开,凡是客

卿都要驱逐。

②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就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

【解析】

L可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曰”“也”“于是”“为”“即”等。“于秦”为介

词结构,后置,其前不可断,排除B、C;“宛珠之簪”“傅矶之珥”等几句结构对称,中间

断开,排除A。

句子翻译为: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

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

2.A项“陛下:对皇帝的尊称”错,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A有误。

3.B项“无敌天下”的是五帝三王,见原文“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B有误。

第2页,共27页

4.本题中要注意的关键字词:①曲直:是非对错;非:不是;去:使……离开。②是

以:因此;无:不分,不论;充:富裕。

参考译文: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

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

灵蕾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

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

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

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

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

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

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

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

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

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

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

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

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

±,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

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

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

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

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温之孽子也。其母马氏尝与同辈夜坐,于月下见流星

坠铜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净,竟以瓢接取,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及

生玄,有光照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

温甚爱异之。临终,命以为嗣,袭爵南郡公。年七岁,温服终,府州文武辞其叔父冲,冲抚

玄头日:“此汝家之故吏也。”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马,时议谓温有不

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

太元末,出补义兴太守,都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弃官归国。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

玄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甚敬惮之。及中书王国宝用事,谋削弱方镇,

内外骚动,知王恭有忧国之言,玄潜有意于功业,乃说仲堪曰:“国宝与君诸人素己为对,

唯患相毙之不速耳。今既执权要,与王绪相为表里,其所回易,罔不如志。孝伯居元舅之地,

正情为朝野所重,必未便动之,唯当以君为事首。君为先帝所拔,超居方任,人情未以为允,

咸谓君虽有思致,非方伯人。若发诏征君为中书令,用殷独为荆州,君何以处之?”仲堪日:

“忧之久矣,君谓计将安出?”曰:“国宝奸凶,天下所知,孝伯疾恶之情每至而当,今日

之会,以理推之,必当过人。君若密遣一人,信说王恭,宜兴晋阳之师,以内匡朝廷,己当

悉荆楚之众顺流而下,推王为盟主,仆等亦皆投袂,当此无不响应。此事既行,桓文之举也。”

仲堪持疑未决。俄而王恭信至,招仲堪及玄匡正朝廷。国宝既死,于是兵罢。玄乃求为广州,

会稽王道子亦惮之,不欲使在荆楚,故顺其意。

(节选自《晋书•桓玄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

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B.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

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C.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

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D.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

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6.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终,意同“服阙”,指守丧期满。古代按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丧服分为斩衰、

齐衰、大功、小功、缄麻五种。

B.洗马,古代官名,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汉时亦作“先马”,“寻蒙国恩,除臣洗

马”中的“洗马”与此义相同。

第4页,共27页

C.补,补充空缺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比较多,如“擢”“拔”“摄”等指升官,

“谪”“徙”“左迁”等指降职。

D.九州伯,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桓玄用“九州伯”

和“五湖长”感叹自己地位卑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玄是桓温的庶子,出生时有灵异之兆,自幼为桓温所喜爱,桓温临终前,遗命年

幼的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

B.由于时议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朝廷就免去桓玄兄弟的官职,几年后才让桓玄出

任义兴太守,桓玄很不如意。

C.桓玄认为,虽然殷仲堪被先帝提拔,超越常规担任一方的长官,但众人并不认为殷

仲堪是地方长官的合适人选。

D.桓玄知道王恭面对王国宝乱政有忧国之言,便劝说仲堪派人联络王恭,让王恭兴师

匡扶朝廷,但殷仲堪犹豫不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

②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

【答案】

5.D

6.C

7.B

8.①奶妈每次抱桓玄去见桓温,总要几个人交替着抱才能到达,说他是普通儿童的两倍

重,桓温非常喜欢桓玄,觉得他很不一般。

②(玄)认为自己出身于有首功的门第却被世人诽谤,于是上疏申辩,他的奏疏被搁置,

没有回音。

【解析】

5.“及长”是时间状语,之后应断开,排除AB;“博综”,意思是博通,“博综艺术”是

动宾结构,意思完整,之后应断开;“善”,动词,善于;“属文”作“善”的宾语,结构独

立,意思完整,之前应断开,排除Co画线句的意思:恒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他这

反应感到诧异。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

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众人都非常忌惮他,朝廷也怀疑他而不予任用。

6.C“摄”是代理官职,不是升官;“徙”指调动官职,不是降职。

7.B“朝廷就免去桓玄兄弟的官职”错,文中是“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素官”指无

实权的清闲官职。

8.这道题翻译时要注意:①“诣”“易人”“兼”“异”。②“桓玄”“负谤于世”“寝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匐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世。邕以经籍去圣久远,

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

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叔父卫尉质

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郃,

郃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于是诏下尚书,召邕诘状。邕上书自陈无果。于是下邕、质

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凰无罪,请之,

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

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邕前在东

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

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

为司空,闻幽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纵偃蹇者,不旋

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

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

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

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短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

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碑驰往谓允曰:“伯喈①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

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许,日碑退。邕遂死狱中,

时年六十一。措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

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下》)

第6页,共27页

【注释】①伯喈:蔡邕的字。

9.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

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B.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匐

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C.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己/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

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D.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

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与“征”一起称为“征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制度,主要包括皇

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

B.太尉、司徒、司空为东汉时期的“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掌水土事,

分别开府,置僚佐。

C.措绅,指插笏于绅。“绅”指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故“措绅”常用为

官宦或儒者的代称。

D.北海,郑玄是北海郡人。古人在姓名前往往加籍贯或者直接用籍贯来称呼,比如称

柳宗元为柳河东、称王安石为王临川。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勘定六经,勒石为范.他亲自将校勘后的六经用红笔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

于太学门外,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

B.蔡邕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中常侍程璜使人诬告蔡邕及蔡质,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

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

C.蔡邕念及旧恩,引来祸端。董卓死后,他在司徒王允的席上说起董卓并为之叹息,

激怒王允,因此被逮捕后交廷尉治罪。

D.蔡邕笃志修史,终未如愿。他早就在撰写充实《后汉记》,后因董卓事而获罪,他乞

求免死罪以成汉史未得。知者为之叹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②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纵偃蹇者,不旋踵矣。”

【答案】

9.C

10A

11.B

12.①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迂腐的儒士牵强附会,迷惑

贻误后代的学子。

②董卓大怒,骂说:“我能将人灭族,蔡邕纵然骄傲,(杀他)也不过是脚转一下的事而

己。”

【解析】

9.根据句意断句。“不得已”意思是“没有办法”,主语都是“蔡凰”,应在“已”后断

开,排除AD两项;“鼓琴赞事”意思是“鼓琴助兴”,是董卓让蔡邕做的事情,且“邕亦每

存匡益”中“鼠”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应在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

10.A“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错误,选项说反了,应该是包

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A有误。

H.B“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错误,原文是“阳

球使客追路刺凰,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

每得免焉”,阳球派刺客追杀蔡邕,未得手的原因不是中常侍吕强援手,而是刺客被他的义

节感动,不为阳球所用,且受赂的人将刺杀消息告诉了蔡邕。B有误。

12.本题中要注意的关键字:①以,认为;去,距离;谬,错误;穿凿,牵强附会;疑

误,迷惑贻误;后学,后代学子。②詈,骂;族,使动用法,让……灭族;偃蹇,傲慢无礼;

旋踵,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极其容易。

第8页,共27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

嫁唐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

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

陈馀者,亦大梁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

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

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

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

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薪,至入陈。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

大喜。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日:“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遂立为王,以张耳、陈馀为左

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武臣等从白马渡河.

(武臣)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

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日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

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陈王使使者

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说武臣日:“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

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楚虽胜秦,必不敢

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

(选自《史记•列传第二十九》)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王相国房君谏日/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

击秦/

B.陈王相国房君谏日/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

击秦/

C.陈王相国房君谏日/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

击秦/

D.陈王相国房君谏日/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

击秦/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豢养且为其服务的人,又称“门客”。

B.高祖,古代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帝王,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只能穿麻布衣服,故用此称平民百姓。

D.丞相,官职名。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历代时设时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耳素有声名。外黄县一富家女逃婚,在她父亲旧时宾客的劝说下改嫁张耳,嫁妆

很丰厚。由此张耳广招宾客,并做了外黄县令,名声变得更大。

B.张耳十分好客。汉高祖曾跟张耳交好,一连好几个月居住在张耳家。后来竟然因为

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C.张耳遇事冷静。陈馀曾犯了小过失,遭到小吏鞭打,陈馀准备反抗;而张耳很冷静,

用脚踩住陈馀,示意他接受鞭打,承受屈辱。

D.张耳洞察形势。陈王派人向赵王祝贺,并催促他攻占关中,张耳审时度势,洞察陈

王计策,建议赵王不要上当,赵王听从了张耳的劝告。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②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

【答案】

13.C

14.B

15.B

16.①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

命令。

②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

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

【解析】

第10页,共27页

13.“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转折关系句子,之间不断开,排除AB;“此又生一秦也”,

判断句,之后断开,排除AD。

14.B"古代帝王谥号”错误,应是“古代帝王庙号”。

15.B"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分析错误,张

耳遭到悬赏拘捕是秦国灭魏国几年后,跟汉高祖与其交好并居住在其家没有因果关系:且“但

他一点也不后悔”于文无据。

16.这道题翻译时要注意:①购、求、令。②加兵、毋、西、徇。

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

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

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

“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

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女家给张耳丰厚的供给,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

是在魏国做了外黄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陈馀年轻,他

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同生共死的患难情谊。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

在外黄。汉高祖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

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

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

正卫来维持生活。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

踩他,示意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和你怎么

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一个里吏身上吗?”陈馀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

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陈涉在新州起义,

打到陈地。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未曾

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陈涉说:““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于

是自立称王,任命张耳、陈馀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人的军队,向北夺取赵国的土地。

武臣等人从白马渡过黄河。

(武臣)自立为赵王。任用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做右丞相。派人回报陈王,陈王听了大

发雷霆,想要把武臣等人的家族杀尽,而发兵攻打赵王.陈王的相国房君劝阻说:“秦国还

没有灭亡而诛杀武臣等人的家族,这等于又树立了一个像秦国一样强大的敌人。不如趁此机

会向他祝贺,让他火速带领军队向西挺进,攻打秦国。"陈王认为他说的对,听从了他的计

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里,软禁起来,并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陈王派使者

向赵王祝贺,下令催促他调动军队向西攻占关中。张耳规劝武臣说:“大王在赵地称王,这

并不是楚国的本意,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来祝贺大王。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兵。

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这样,

赵国向南依靠大河,向北拥有燕,楚王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辖制赵国。”赵王认为他

们讲得对,因而不向西发兵。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召,

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时相寇准日:“殊

江外人。"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

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

访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仁宗即位,章献太后权听

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

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后拜枢密副使。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罢知宣

州,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

兼三司使。拜参知政事。陕西方用兵,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

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

为施行。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

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

欲因群材以更治。徙陈州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

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

畏其惘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晚岁笃学不倦。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

临奠/以不视疾为恨/

B.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己/而薨/帝虽

临奠/以不视疾为恨/

第12页,共27页

C.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

临奠/以不视疾为恨/

D.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

临奠/以不视疾为恨/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德,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就是以这个

年号命名的。

B.江南,长江以南地区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先秦时期,江南属百越之地,曾

经被中原称为“吴越”。

C.三司使,古代官名,唐代中期以后,设户部、布政、盐铁等使,分管财政收支、租

赋及盐铁专卖。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

的称号。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自幼聪明,受帝赏识。小时被张知白以神童的资格推荐给朝廷,在廷试中表现

出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B.晏殊正直无畏,敢于直谏。在章献太后代理朝政时,他敢于反对权臣单独面见太后

的请求。后来上书反对张誉为枢密使,忤逆太后被贬。

C.晏殊关注时局,积极备战。晏殊被召回京城时,陕西发生战争,他便招募弓箭手训

练,并拿宫中多余的物品充实军费。

D.晏殊结交贤才,举荐贤能.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等到做了

宰相后,更致力于举荐贤才。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每访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②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欲因群材以更治。

【答案】

17.D

18.C

19.C

20.①皇帝常常询问政事,晏殊都在一寸见方的小纸片用小字书写意见,回答完毕后,

晏殊就连同底稿一起封好上交,皇帝很看重他做事谨慎周密。

②范仲淹、韩琦、富弼都被提拔到子朝中重要岗位上,这些人大多是当时的贤才。皇帝

也很发奋,想依靠这些人才来改变治政。

【解析】

17.“病寝剧”是“病情加剧”的意思,不可断开,排除BC;“己而”为一个词,“不久”

的意思,不可断开,排除A。句子翻译为:多年后,病情逐渐加重,宋仁宗打算亲自前去探

视他,晏殊得知后,派人急速报告仁宗说:“我得的是老病了,已经快要痊愈,不值得陛下

为我担心。”不久就去世了。宋仁宗虽然亲自前往致奠,但仍然以没有前来探望晏殊的病情

而感到遗憾。故D正确。

18.C“设户部、布政、盐铁等使,分管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错,应为“设度支、

户部、盐铁三个机构,分别管理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故C错误。

19.C“并拿宫中多余的物品充实军费”错,原文为“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意思是

“请求拿出皇宫中多余的物品来充实边防军费”,并非自己来拿。故C错误。

20.关键词:①访:询问,咨询;细书:用小字写;重:看重。②台阁:重要岗位;奋

然:发奋的样子;更治:改变治政。

参考译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他七岁就会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到江南任职,安抚

各地,晏殊被张知白凭借神童的身份推荐给朝廷,与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在朝廷上进行廷试,

晏殊神采飞扬,毫不怯场,拿起笔一挥而就。宋真宗对他非常欣赏,赐他同进士出身。当时

的宰相寇准说:“晏殊是江南人(最好不要重用)宋真宗说:“张九龄不也是江南人吗?”

两天后,进士们又复试诗赋和时论,晏殊上奏说:“我曾在私下里练习过这篇赋,请考个其

他题目吧。"宋真宗喜欢他的诚实,待晏殊己经写完后,多次称好,提拔他为秘书省正字,

后来做官至翰林学士,乂被任命为左庶子。皇帝常常询问政事,晏殊都用一寸见方的小纸片

用小字书写意见,回答完毕后,晏殊就连同底稿一起封好,宋真宗很看重他做事的谨慎周密。

宋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暂时代理朝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都想单独拜见太后上奏国事,

第14页,共27页

朝臣们没有敢裁决他们要求的。晏殊建言说:“群臣向太后奏事,太后须放下帘子听奏,都

不许单独面见太后。”于是群臣就按晏殊的建议做了决定。后来,晏殊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他上疏主张张耆不能担任枢密使,违抗了太后的旨意,被贬为宣州知I州,又改任应天知

府,邀请范仲淹来教授学生。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教育都被废弃了,大兴学校教育就

是从晏殊开始的。后来,晏殊被征召任命为御史中丞,兼任三司使,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这时,陕西正在发生战争,晏殊请求撤除内臣宦官监军的制度,不给众将领作战地图,让将

领们能够在对敌时(随机应变)作出攻守。等到招募弓箭手并进行训练来作好战斗的准备时,

晏殊还请求拿出皇宫中多余的物品来充实边防军费。凡是其他那门菅理钱财权力,晏殊都收

归度支部统一管理。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施行。康定年间,娶殊筱任命为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晏殊平时喜欢贤才,当时知名的贤才,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他的门下。等到晏殊做了宰

相,便更加致力于提拔贤才。范仲淹、韩琦、富弼都被提拔到了朝中重要岗位上,这些人大

多是当时的人才。皇帝也很发奋,想依靠这些火才来改变治政。晏殊于是又被调任陈州、许

州,逐渐复任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任永兴军知州,又调任河南知府。晏

殊因为生病请求回京访医问药,千年后,病情逐渐加重,宋仁宗打算亲自前去探视他,晏殊

得知后,派人急速报告仁宗说:“我得的是老病了,已经快要痊愈,不值得陛下为我担心。”

不久就去世了。虽然亲自前往致奠,但仍然以没有前来探望晏殊的病情而感到遗憾。朝廷追

赠晏殊任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晏殊性情刚正简朴,生活清静节俭,他几次管理地方,

官吏和百姓都很害怕他急躁的性情。晏殊善于识别人才,富弼、杨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的

文章丰富华丽,才思不穷,尤其善长写诗,诗风闲雅有情思,晚年仍好学不倦。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李庭小字劳山,本金人蒲察氏,金末来中原,改称李氏。至元六年,以材武选隶军籍,

权管军千户。从伐宋,围襄阳,宋将夏贵率战船三千艘来援,泊鹿门山西岸。庭时将步骑,

自请与水军万户解汝楫击之,斩其裨将王圮、元胜。宋襄阳守将吕文焕以万五千人来攻万山

堡,庭单骑横枪入阵,被二创,裹创力战,败之。九年春,进攻襄阳东堡。文焕麾下有胖山

王总管者,骁将也,庭设伏诱擒之,以功授金符。十年春,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

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十三年春,至临

安,宋主降,伯颜命庭等护其内城,仍令庭与唐兀台等防护宋主赴燕。世祖嘉其劳,大宴,

命坐于左手诸王之下、百官之上,仍谕之曰:“刘整在时,不曾令坐于此,为汝有功,故加

以殊礼。”继有旨:“汝在江南,多出死力,男儿立功,要在西北上也。今有违我太祖成宪者,

汝其往征之。”庭至哈剌和林、晃兀儿之地,越岭北,与撒里蛮诸军大战,败之。二十四年,

宗王乃颜叛,从帝亲征。塔不台、金家奴来拒战,帝亲麾诸军围之。帝问庭:“彼今夜当何

如?”庭奏:“必遁去。”乃引壮士十人,持火炮,夜入其阵,炮发,果自相杀,溃散。帝问

何以知之,庭日:“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二十五年,乃颜

余党哈丹秃鲁干复叛于辽东。庭整军战,俘斩二百余人,哈丹秃鲁干走高丽死。庭因奏:“今

汉军之力,困于北征,若依江南军,每岁二八放散,以次番上,甚便。”帝可其奏。奉旨北

征怀都,至野马川而还。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大德八年二月卒。

追封益国公,谥武毅。

(节选自《元史•李庭传》)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

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B.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

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C.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

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D.大军攻樊城/庭运薪刍土牛填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庭屡中炮/坠城下/绝而复

苏/裹创再登/如是者数四/杀获甚多/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字,乳名,小名。将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小名音译或义译为汉文时,常常冠以“小

字”来表示。

B.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河南省。古代

常泛指中国。

C.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以黄金打造,如金鱼符、金符牌等。也可指天赐予

人君的符瑞。

D.太祖,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太

祖指成吉思汗。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主动请缨,协同他人作战。朝廷军队包围襄阳,敌将夏贵率军前来支援,李庭主

动请求与解汝楫率部进攻敌方援军,获得允许,他们在战争中斩杀敌方两员裨将。

第16页,共27页

B.李庭屡次建功,获得特殊礼遇。李庭奉命守护临安内城,护送宋主赴燕,均不辱使命,

世祖特意举办宴会嘉奖他,把他的座位列于百官之上,并且称赞他是当世刘整。

C.李庭足智多谋,多次成功施计。在进攻襄阳东堡时,李庭设下埋伏,引诱并俘获敌军

的一名勇将;朝廷军队包围叛军,李庭带人夜闯敌营,扰乱敌军,敌军不战而溃。

D.李庭审时度势,提出合理建议。平定宗王余党哈丹秃鲁干后,李庭针对汉军疲于北征

的现状,上奏朝廷,建议按江南军例,对汉军实行轮流执勒制度,得到皇帝许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车驾驻此而不战,必疑有大军在后,是以知其将遁。

②庭感疾,疾稍间,扈从上都,特降旨存护其家。

【答案】

21.D

22.C

23.B

24.①敌人见皇帝驻军在此而不出战,必定怀疑有大军在后增援,因此我能预料到他们

会逃跑。

②李庭这时患病,病情稍有好转,就跟从皇帝来到上都,皇帝特意降旨慰问他的家人。

【解析】

21.“填”的后面应接宾语,根据句意,“填”的宾语是“城壕”,“城壕”后断句,据此

排除A、B:“绝”与“苏”是李庭坠城后的两种状态,“绝”与“而复苏”衔接紧密,不应

断开,排除C。

句子翻译为:大军攻打樊城,李庭指挥搬运木料、草把、土牛填塞城壕,架起云梯,城

上敌人发射的箭、石像雨点一般,李庭屡次被炮石击中,坠落到城下,昏死后苏醒,襄好伤

口再次登城作战,这样好几次,杀伤俘获的敌人很多。

22.C项“以黄金打造”错,金符未必都以黄金打造,如铜虎符是铜质的,但也是金符

的一种。C有误。

23.B项“并且称赞他是当世刘整”错,根据原文“刘整在时,不曾令坐于此,为汝有

功,故加以殊礼”可知,世祖是把李庭和刘整所享受的礼遇对比,突出自己对李庭的器重。

24.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语有:①车驾,帝王,皇帝;是以,因此。②感疾,

患病;稍间,稍有好转;存护,慰问。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

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城王滔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

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

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

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

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伸;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乂

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

加治点。时遵彦铿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

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

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璘,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开皇五

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

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

刺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令名,重以贵显,

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谄议,以取赠官,李

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谄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

林拜谢日:“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

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

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2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遵彦性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B.时遵彦锭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C.时遵彦徐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第18页,共27页

D.时遵彦钱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都赋》,西晋左思所写《三都赋》中的一篇,另外两篇是《吴都赋》《魏都赋》。

据传《三都赋》名满天下,一时洛阳纸贵。

B.栋梁,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托着建筑物屋面

的全部重量,比喻堪当大任的人。

C.登封,登山封禅,相传始于秦始皇。古代帝王登泰山祭祀天地,这种大型祭祀活动带

有“君权神授”的意味。

D.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坟墓。古人指代坟墓的词还有丘墟、

坟莹、莹墓、荒冢等。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林聪颖博学。他很小就能诵读《蜀都赋》,十五岁时已广泛涉猎阴阳、纬候等学

问;受命起草的《让尚书令表》,虽略有瑕疵,但顷刻完成。

B.李德林深受赏识。任城王高滔看重他的才能,召他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

礼;高祖欣赏他的作品,说一定要长期让他处于尊贵的地位。

C.李德林孝顺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连续几天都食不下咽,哀哭不止,又发热生疮,浑

身红肿,朋友为他调制汤药他也不肯喝,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D.李德林晚年多舛。他为了取得皇帝的赠官,假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瞪议,遭到同僚的

弹劾;在怀州任刺史,又因抗旱无果,官员考核部门给了差评。

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

②德林既少有令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

【答案】

25.D

26.D

27.A

28.①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

害怕受到神灵的责怪。

②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美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地位,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

于世。

【解析】

25.根据句意断句。“深慎”修饰“选举”,要连在一起,指非常谨慎地选拔,排除AC;

“秀才擢第”指举行秀才考试,“罕有甲科”是考试的结果,很少有甲等成绩的。所以应是

“秀才擢第/罕有甲科/”,排除B。译文: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

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

殿中将军。

26.D项“文中指坟墓”有误,文中指家乡。文中“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

收拙丘园,死且不恨”大意是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

死而无憾。D有误。

27.A项“虽略有瑕疵”分析有误,原文为“援笔立成,不加治点”,意思是他拿起笔,

顷刻间写成,不需做丝毫修改润色,所以没有瑕疵。A有误。

28.关键词:①润身,使自身受益:见尤,怪罪我;谴,责怪。

②令名,美好的名声,美名;贵显,显贵,地位高;凡,凡是;制,撰写、写;动,动

辄。

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

十五岁时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任城王高漕做了定州的刺史,看

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

礼仪。高滔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让你长久地呆在我身边得

不到升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我,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

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

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

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

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

第20页,共27页

么会嫌栋梁之才太多呢?”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

成,不需做丝毫修改润色。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

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武平

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因此发热病,

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

肿,儿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

所致。开皇五年,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

卷,命名为《霸朝杂集》。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

才贤士辅佐。我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

理。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

不久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让李德林承袭。李德林本来少年就

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凡是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

为他是古人呢。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瞪议,以此获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人暗

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i咨议。”皇上更加恨他。因此贬

他为湖州刺史。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

他转任怀州刺史。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

裨益,被考司所贬。过了一年多,李德林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时太祖操重典绳群下,守令坐小过辄逮系。闻其贤,旋遣还,且加赏费,有因以超擢者。

周荣,字国华,蓬莱人。初为灵璧丞,坐累逮下刑部,耆老群赴辇下称其贤。帝赐钞八十锭,

绮罗衣各一袭。礼部宴荣及耆老而还之。无何,擢荣灵璧知县。二十九年,荣坐事逮讯,部

民为叩阍。太祖喜,立擢为知府。由是长史竞劝,一时多循良之绩焉。史诚祖,解州人。洪

武末,诣阙陈盐法利弊。太祖纳之,授汶上知县,为治廉平宽简。永乐七年,成祖北巡,遣

御史考核郡县长吏贤否,还言诚祖治第一。赐玺书劳之曰:“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

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尔敦厚老成,恪共乃

职;持身励志,一于廉公。平赋均徭,政清讼简,民心悦戴,境内称安。方古良吏,亦复何

让。特擢尔济宁知州,仍视汶上县事。其益共乃职,慎终如始,以永嘉誉。”并赐内酝一尊,

织金纱衣一袭,钞千贯。御史又言贪吏虐民无若易州同知张腾,遂征下狱。诚祖既得旌,益

勤于治。土田增辟,户口繁滋,益编户十四里。成祖过汶上,欲徙其民数百家于胶州,诚祖

奏免之。屡当迁职,辄为民奏留。阅二十九年,竟卒于任。士民哀号,留葬城南,岁时奉祀。

是时,县令多久任。蠡县吴祥,永乐时知嵩县,至宣德中,阅三十二年卒于任。临汾李信,

永乐时由国子生授遵化知县,至宣德中,阅二十七年始擢无为知州。以年老不欲赴,遂乞归。

涓县房岩,宣德间为邹县知县,至正统中,阅二十余年卒于任,吏民皆爱戴之。

(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

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B.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

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C.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

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D.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

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文中指担任地方官职的县丞,其在县里的品级要低于县令。

B.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日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多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C.叩阍,指中国古代平民或案件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屈。

D.乞归,同“乞骸骨”。指古代官员到年龄交还官职,正常退休。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重视吏治,树立榜样。太祖对周荣这样有才能、得民心的官员不计小过,提拔

褒奖,从而在官员中形成了守法勤政之风,循吏辈出。

B.成祖也重视吏治,赏罚分明。成祖对史诚祖这样政绩第一的循吏大加褒扬,迅速提

拔;面对张腾这样贪污暴虐的墨吏则果断处置。

C.循吏勤政爱民,深得民心。循吏对百姓有惠政,百姓爱戴他们。循吏有小过,百姓

为之奔走说情;循吏要调任,百姓极力挽留。

第22页,共27页

D.地方循吏升职缓慢,灰心丧气。当时有很多任职年限超过20年的县令,譬如李信,

被升迁为知州时,己兴趣索然,不愿升职。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太祖操重典绳群下,守令坐小过辄逮系。

②平赋均徭,政清讼简,民心悦戴,境内称安。

【答案】

29.C

30.D

31.D

32.①当时太祖用严厉的法律规范群下,地方官因小的过失便被逮捕关押。

②赋税徭役公平,政治清明诉讼稀少,人民内心喜悦拥戴,境内可称安宁。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