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世界格局两种制度殖民体系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矛盾仍在社会主义:巨大成就+艰难曲折崩溃单极格局二战后初期▲▲60、70年代90年代以来二战以前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两极瓦解多极化加强一超多强西欧、日本衰落美国VS苏联欧洲\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美国霸权,苏联解体,俄罗斯格局格局国家力量对比变化▲多极化出现美国VS苏联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欧洲\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国际关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程标准: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

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备考分析】全国卷及新高考(2020-2021年)备考分析高考真题考查角度2021年重庆卷河北卷山东卷广东卷海南卷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冷战的含义和过程不结盟运动冷战的含义和过程冷战的含义和过程突出核心素养,以选择题为主,试题情境较为明显,图片、漫画类材料较多,注重数据型经、济类材料的运用,计量史学类试题较多2022年浙江卷湖南卷山东卷万隆会议多极化趋势加强发展中国的成就与挑战时间线索

奠定两极格局框架雅尔塔体系建立19451955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北约VS华约19461947.3铁幕演说“冷战”最初信号“冷战”正式开始“杜鲁门主义”1991苏联解体两极瓦解“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1945-1991(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集中体现。1955-1991(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1947-1991(4)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国按照二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一系列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体系。本课内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20c50s)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20c60s——80s)三、两极格局的瓦解(20c80s——90s)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冷战的定义从内容看:包括政治上反苏反共,经济上封锁打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军事上建立包围圈和军备竞赛,文化上以资产阶级自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从对象看: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对资本主义国家扶植控制,对新兴民族国家进行争夺。从方式看:以非战争形式的对抗为主从范围看:美苏“冷战”的重点是争夺欧洲控制权;此外,美苏还在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争夺,通过扶植代理人展开“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时间冷战主角冷战特点“冷战”的手段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敌对行动。还包括:\

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扩大军事同盟;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冷战是美国率先发起,苏联予以反击,美苏双向互动的结果。(2)“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有合作转为对抗(4)美国实力强大,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实力增强,为确保西部边界的安全,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影响(5)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6)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3)二战后,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的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7)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冲突,国家力量的变化2.冷战形成的背景美国(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影响政治

经济军事

地缘3、两极对峙格局的表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1955年“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标志着两大政治集团的形成和

冷战

的正式开始“

马歇尔

计划”(1948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标志着两大经济集团的形成政治政策的经济运用(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1949.5)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北约(1949年)华约(1955年)标志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和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10标志着地缘政治版图形成直接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1946.3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发起冷战的目的是什么?A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实质:公开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的宣言书。B进而称霸世界。(1)杜鲁门主义材料二(2)“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直接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根本目的:控制西欧经济,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作用: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0,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1948年—1952年,共有16国,接受了美国共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88%是赠与,其余贷款。(3)有人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怎么理解?1.实质相同: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2.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关系: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

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胡桃的两半”?杜鲁门后来也解释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说法”,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5(4)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英、法分占德国和柏林示意图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1948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派出大批飞机空运急需物资到西柏林,并对苏占区进行反封锁,中断东西占区之间的贸易。……四国经过几番周折的秘密谈判,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危机平息。4、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特点:(1)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2)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与美苏关系时间特征史实20C50S中-60S初20C60S中-70S末20C80S-90S初既有缓和又有对抗,美攻苏守由对峙向缓和,苏攻美守美攻苏守,苏联全面收缩①苏军撤出阿富汗②中苏关系正常化③两徳统一④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和《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⑤美国实施军备竞赛,实行“星球大战计划”①美国调整与日、西欧的伙伴关系②结束越南战争③中美关系正常化④苏联入侵阿富汗缓和:①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②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③1955年与联邦德国建交;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1961年修建柏林墙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又称加勒比海危机。是指1962年10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起苏、美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尖锐冲突。这是冷战期间苏美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苏美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这幅漫画勾勒了美苏领导人肯尼迪(1917—1963)和赫鲁晓夫(1894—1971)在危机中相互进行核讹诈的场景赫鲁晓夫肯尼迪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还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冷战中的典型事件回顾——古巴导弹危机21阿富汗位于中亚地区,东靠近中国新疆西藏地区,西可以挟制伊朗,而往北就是中亚的五个斯坦,当时还是苏联领土,而往南就是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位置,对于控制整个中亚西亚南亚,都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这也是苏联1979年入侵的原因。223.第三阶段(20C80S-90S初):美攻苏守,苏联全面收缩。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亦称星球大战(StrategicDefenseInitiative,亦称StarWarsProgram,简称SDI。),是美国在1980年代研议的一个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时代周刊》报道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1983233.第三阶段(20C80S-90S初):、美攻苏守,苏联全面收缩。美苏签署《中导条约》(1987年)美苏首脑多次会晤1991年签订《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中苏关系正常化(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1990年)

冷战中的局部热战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朝鲜战争).——美国总参谋长布莱德里利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①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消极①美苏两国为谋求政治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②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导致战后霸权主义盛行。③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积极②美苏的竞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发展;③给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机会,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261、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多发生在两大阵营的地理边缘地带。3、美苏两国都竭力避免直接冲突;4、两极格局实力并不对称,美国集团要比苏联阵营强大。冷战有何特征?(可从地缘政治,冲突方式,力量对比等方面考虑)

2、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方阵营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中国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①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②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第三世界崛起281961年9月,不结盟运动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成立

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①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铁托不结盟运动真的不结盟吗?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想一想

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会因其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不复存在而削弱。但从1961年以来,其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5国发展到1993年的107国和目前的120国。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反映了()A.冷战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

B.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C.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

D.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共同利益D“中间地带”即在美苏“冷战”中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