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地方标准《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山西农业大学2024年01月28日山西省地方标准《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按照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2年度省级地方标准复审结论公告(山西省地方标准公告2022年第20号),《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DB/T1608-2018被列入山西省地方标准修订计划,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委员会(SXS/TC19)归口。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最重要的谷物,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它是中国酱香酒酿制的主要原材料,并且还用于生产饲料、纤维、酒精、生物燃料等,无论是在粮食安全还是在新能源安全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高粱具有抗旱涝、耐贫瘠、耐盐碱以及高光合效率和氮素利用率等优良品性,主要种植在高原山区、半干旱区、盐碱地等,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助力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农业的“核心芯片”。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种子产业及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战略资源。作物种质资源的妥善保存是应对由品种推广、人口增长、环境变化、滥伐森林和耕地沙漠化等原因造成的农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最有效和非常必要的措施。山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我省唯一的一座作物种质资源贮存库,也是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中心。目前已贮存农作物、蔬菜、林木、花卉、牧草、药材等60种植物资源7万余份。特别是拥有区域生态优势的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近4万份,属全国地方中期库之首。其中一些品质优异,色彩斑斓的特用型种质资源是全国罕见的稀有珍贵的种质。虽然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程序和技术规范尚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因此,制定《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非常必要,对于促进我省高粱种质资源保存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保存过程中出现差错,确保保存种质的遗传完整性,延长保存种质贮藏寿命,提高种质分发和利用的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度保存技术规范的制定是实现山西省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的迫切要求。该标准制定过程中综合运用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2008年至2023年期间,在“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山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支持下,完成了1000余份高粱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对库存800余份资源进行了发芽率监测,种质分发2500余份次用于育种和基础研究,网上整合了29000余份种质资源的基础信息。山西省种质库建立至今30年来有专人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监测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学习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2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要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主要起草人为:秦慧彬、穆志新、李萌;主要起草人信息如下:主要起草人信息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秦慧彬女副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标准起草穆志新男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试验设计李萌女副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数据分析二、制(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山西省地方标准《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DB14/T1608-2018)于2018年3月10日开始颁布实施,对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的入库前处理、入库保存、监测与更新及信息管理进行了规范,对高粱种质资源在低温库的安全规范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于2020年3月31日批准发布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新版标准。并于2020年10月1日实施。与GB/T1.1-2009相比,确立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及其起草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并规定了文件名称、层次、要素的编写和表述规则以及文件的编排格式等,对我省地方标准有了新的要求。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12月2日批准发布了DB14/T2577-2022《地方标准技术审查工作规范》,于2023年3月2日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我省地方标准技术审查的基本要求、审查条件、工作流程、审查准备、技术审查和标准报批等内容,对我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各工作环节的内容和格式给予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高粱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品种多样区域分布全球,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高粱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既为挖掘特定性状基因和性状关联分析提供重要信息,也为选育新品种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修订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范可实现对高粱种质资源的低温库保存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的科学化描述和程序的规范,为高粱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发芽率监测的规范操作、种子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在种质库保存的安全监测间期和种质信息处理的相关内容都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三、主要起草工作过程1.成立标准修订工作组本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等编写要求,项目起草单位于批准当月成立了本标准起草工作组。2.认真学习、确定分工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等标准编写要求及制定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查阅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规范低温种质库(NY/T4152-2022)、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技术规程等资料,确定了本标准大纲,为本标准的编写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3.收集资料、形成初稿工作组成员明确了编制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内容,标准制定程序及细节要求后,认真学习查阅了与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及其他农作物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结果。经过工作组成员内部讨论,分头攥写,内容整合后,再讨论修改,于2023年6月形成草稿文本。4.征求意见、修订文本形成征求意见稿后,与所内多位专家讨论,并将稿件送农学和种质资源学科专家征求意见,采纳修改意见,2023年7月,完成征求意见汇总,修订工作组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对修订初稿进行多次修改,形成送审稿。5.技术评审、文本修订2024年1月31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本标准进行了审查,专家对编制说明和标准文本进行了逐章逐条的审查和讨论,提出了质疑和意见。工作组成员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专家组同意通过技术评审,起草单位按照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四、制(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1.规范性: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进行编写,确保标准修订的规范性。2.适应性:在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标准要求相协调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确定规程需修订的项目和内容。本标准制定主要针对高粱种质资源在低温库的安全保存缺乏规范管理和技术规程。本标准修订组经过多年试验摸索探讨了高粱种质资源在低温库保存的入库前处理程序、入库保存程序、发芽率监测间期及资源与信息管理流程等。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高粱种质资源在低温库保存的流程,操作步骤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3.协调性:本标准修订删除了一些已废止、或已过时效的引用标准,力求与现行标准协调一致。4.先进性:本标准在技术上首先将高粱种质资源在低温库保存的“生活力”、“干燥”、“监测”和“监测间期”进行明确定义,另外明确高粱种质资源入低温库保存的一系列流程与操作标准。该标准致力于为高粱种质资源的低温库安全保存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规范。(二)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与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本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山西省标准化条例》和《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并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对内容的规范方面与现行标准保持兼容和一致,便于参考实施。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分析、综合论述。本规范技术指标主要是通过对近年来高粱种质资源标准入库的程序进行探索和规范,本技术规范指标中发芽率监测程序、干燥方法、水分测定方法都在山西省种质库前处理实验室进行验证,该规程中描述项与具体操作中确实需要规定和规范的内容相符。通过近年来对低温种质库种质入库工作的严格要求,来验证规范涉及的内容和工作程序的全面性、适用性和有效合理性。本标准起草组以“合法性、安全性、适应性、协调性和先进性”为修订原则,以文本结构更加合理、表述更加准确、技术指标更加科学为修订目标,从以下2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修订,其中:1.涉及结构性调整的主要有5项:(1)增加了“监测间期”。修订原因:监测间期是种子储藏过程中两次生活力监测的间隔时间。监测间期的规定对于高粱种质资源在低温库的安全保存具有意义。(2)增加了“附录A种子生活力检测表”。修订原因:高粱种子生活力检测是种子入库前处理的重要环节,列出附表有利于规范种子生活力检测的记录标准。(3)增加了“附录B种子干燥、包装、含水量记载表”。修订原因:高粱种子干燥、包装是种子入库前处理的重要环节,列出附表有利于规范种子入库前对于种子干燥时间、包装时间和含水量的规范记载。(4)增加了“附录C种子含水量测定记录表”。修订原因:高粱种子入库前含水量需达到5%-7%,列出附表有利于规范种子入库前对于种子含水量测定的规范记载。(5)增加了“附录D入库种子结果报告”。修订原因:对于高粱种子能否入库保存,应出具结果报告。该报告能够规范记录合格入库的种子的信息。2.涉及表述与编辑性修改的的主要有3项:(1)删除了“破除休眠、准备试验条件与种子、发芽实试验和发芽持续时间”。修订原因:种子生活力检测按照GB/T3543.4执行,详细描述可以删除。(2)增加了“库编号编码”。修订原因:对符合入库标准的种子要进行编号编码,明确了编码规则为“GL”加5位数字编号。(3)修改了“保存条件”。修订原因:通过修改明确了温湿度条件特指“低温库温湿度条件”,储藏含水量特指“种子储藏含水量”。(4)增加了“入库定位”。修订原因:通过修改明确了种子包装称重后存放到低温种质库库房内指定空位上,记录种子架号和种子框号,作为库位号编号。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标准征求意见中,广泛征求了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高粱研究所等单位的意见建议,发送征求意见稿3份,收到返回意见稿3份,全部有建议。起草组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类、归纳、整理,经研究,全部采纳建议,共计6条。起草组对收集回来的意见进行了分类、归纳,针对每一条意见都进行了相应的回复。具体修改意见附件(意见处理汇总表)。七、采标情况,是否合规引用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目前,我省还没有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与现行的行业标准及其它省市的地方标准相比较,本标准突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本标准为我省首次提出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的技术规程,填补了该方面的空白。2.本标准提出了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入库前处理、入库保存、检测与更新、入库信息处理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在部分描述项中与其它标准相比增加或修改了新的标准和规范。本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相关技术标准,使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八、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九、实施标准的措施建议本标准发布实施后,积极通过会议、讲座、培训、网络、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该标准的宣传;积极对本标准应用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内容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实地调研随时了解和掌握该标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该标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修改和完善。《高粱种质资源低温库保存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承办人:秦慧彬联系电话写时间:2023年9月9日序号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提出单位(或个人)处理意见(采纳/不采纳)意见处理说明(不采纳的理由等)13.4增加“监测间期”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纳26.1修改“生活力监测间期”内容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类疾病动物模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矢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城市学院《结构力学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外墙施工承包合同
- 商务居间合作合同
- 智慧交通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 劳动合同应届毕业生实习协议书
- 《天气现象》天气与植物课件
- 土建程施工合同范本
- 对联知识及练习题有答案
- 二年级劳动课-摘菜与洗菜
- (完整)消化性溃疡PPT课件ppt
-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
- DB61-T 5066-2023 农村居住建筑设计技术标准
- S7-1500 PLC应用技术 PPT课件 第4章 S7-1500 PLC的常用指令
- 财务报表涉税风险点
- 婚礼中主婚人证婚的主持稿
- 广州市白云广附实验学校招生数学真题卷
-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 施工组织设计-暗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