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10 文言文翻译(4大陷阱: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省略句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10 文言文翻译(4大陷阱: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省略句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10 文言文翻译(4大陷阱: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省略句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10 文言文翻译(4大陷阱: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省略句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易错点10 文言文翻译(4大陷阱: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省略句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0文言文翻译目录01易错陷阱(4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古今异义【易错点提醒二】词类活用【易错点提醒三】一词多义【易错点提醒三】省略句式03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易错陷阱1:古今异义,混淆不清【分析】实词考点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繁杂,考试容易混乱。【避坑技巧】1、积累。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的“交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归类识记,可以借助复习资料。2、检验。翻译一个词后,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易错陷阱2:词类活用,不善分析【分析】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者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翻译时,要把此类活用的意思翻译出来,才能符合句意。【避坑技巧】1.辨析正常语序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记住每个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如“下见小潭”(《小石潭记》),主语是“我”(省略)。“见”,动词做谓语,没有活用。“小潭”名词作宾语,没有活用。但是“下”是方位名词,却做了“见”的状语,这就与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相悖了。故应该在“下”前加一个“向”字,翻译成“向下”,即名词做状语。

2.掌据搭配规律(1)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不独亲其亲”(《礼记》)中两个“亲”都是名词,但是少了一个谓语,所以第一个“亲”应该活用为动词“以…为亲”。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2)名词置于谓语前做状语。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句,其中“西南”字是方位名词,位于谓语“望”之前,做“望”的状语,所以译为“向西南”。这就符合了“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的原则。(3)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做补语)。易错陷阱3:一词多义,张冠李戴【分析】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义,而在另一个句子中又表示另一个意义。这些意义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确定,而且有的细微差别,很难区别,一不留神就会理解偏差,造成阅读障碍。【避坑技巧】1、要能根据具体作品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正确理解词义。如“从”,在“择其善者而从之”“一狼乃从”“便舍船,从口入”等句子中,其意义都不同,根据句子含义,分别是“学习”“跟从”“顺着”的意思。2、要学会联想和总结,在看到这个词的一个意义用法时,要能联想到其他意义并及时进行总结。如《郑人买履》“宁信度,无自信也”一句中,“度”是“尺码”的意思,同时我们可以联想到“考虑”“估计”“量”“过”“衡量”“制度”等多种词义。3、用例句法来记忆词语的多种意义。即通过记忆词语所在的具体句子来记忆这个词的意义,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时,要对出现于该篇中的一词多义加以总结。如《木兰诗》一文中“愿为市鞍马”一句中“市”是“买”的意思,而在“东市买骏马”一句中“市”是“集市”的意思。这样不断积累、揣摩,我们就能掌握每一个词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易错陷阱4:省略句式,漏补成分【分析】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常见的省略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避坑技巧】结合上下文,看语境。(1)承前省略:看两句话中的主语是否是同一主语,如果是的话,那就证明后一句的主语被省略了。(2)蒙后省略:如果第一句话没有出现主语而解释不通的话,看它紧接着的下一句话。如果下一句话的主语出现了,那也就是上文省略的主语。(3)对话、自述省略:和上下文结合的特别紧密,一定要注意对话人,清楚是谁说的,对谁说的,谁回答的。2、翻译后检查,无语病。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易错点提醒一】古今异义【例1】(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诗人传记]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去京师又十余年。【答案】离开京城又十多年。【解析】句重点词:去:古今异义,这里是离开的意思;京师:指京城。【易错点提醒二】词类活用【例2】(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制忮①。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翻译句子。谔匍匐前,具道所以。【答案】陈谔匍匐上前,详细说明了原由。【解析】这里的“前”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上前”。【易错点提醒三】一词多义【例3】(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答案】先生住在江边,曾经观察过大江吗?【解析】“居”有两个意思,一是“面山而居”(《愚公移山》),意思是居住;二是“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意思是“停留”。由文章意思,应该选择“居住”。【易错点提醒四】省略句式【例4】(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诗人传记]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答案】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句重点词:虽:虽然;达:显达;交:交往。主语刘禹锡承前省略,翻译应该添上。A组中考真题(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②,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选自《容斋随笔·诸葛公》,有删改)【注释】①千载人:影响千年的伟人。②节制:节度法制。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后主左右奸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2.简要概括选文中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答案】1.后主身边奸邪谄媚的小人,充满宫中,却没有一个怀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的人。2.用兵仁义、忠心赤诚、受人信服、治理有方。【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左右奸佞,指身边奸邪谄媚的小人;充塞,充满;中,指宫中;有心害疾者,指怀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的人。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可知,用兵仁义;根据“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可知,忠心赤诚;根据“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可知,受人信服;根据“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可知,治理有方。【点睛】参考译文:诸葛孔明是影响千年的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他的思虑行为,全都出于(对刘玄德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百姓都信服他,敌人畏惧他。对上,他以忠诚取得君主的高度信任,所以玄德临死时,甚至对他说:“如果我的儿子确实不具备做国君的才能,你可以自取帝位。”即使后主刘禅虽平庸懦怯,无所建树,也把整个国家交给诸葛亮而毫无怀疑。对下,他的才德威望为部属所信服,后主身边奸邪谄媚的小人,充满宫中,却没有一个怀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的人。敌帅司马懿仔细考察诸葛亮军营壁垒后,叹服他是天下奇才。(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为学一首示子侄出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有删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屏弃而不用

屏:同“摒”,排除B.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告诉C.西蜀之去南海

去: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鄙:浅陋4.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5.作者以蜀鄙二僧的故事阐明了什么观点?对我们“为学”有怎样的启发?【答案】3.D4.(1)等到学成,也就不知道自己的糊涂与平庸了。(2)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5.第一问:事情的难易与成败没有必然关系,唯有树立目标,坚定地朝目标行动,才能实现目标。第二问示例:我们的学习不能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应树立明确目标,并付出不懈努力。【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D.句意: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鄙:边境;故选D。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迄:到、等到;亦:也;昏与庸:糊涂和平庸。(2)恃:依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败:毁。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启示。第一问,结合“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等内容可知,四川距离南海路途遥远,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本文阐述了事情的难易与成败没有必然关系,唯有树立目标,坚定地朝目标行动,才能实现目标的道理。第二问,示例:我们在学习中要树立目标,并为之坚定不懈去前行。不要在意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成功。【点睛】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请之中书省,得罢役。济宁人皆赞之。视事①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注释】①视事:办公。6.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8.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的。(答出两点即可)【答案】6.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7.示例:百姓正忙着耕种,没有空闲,怎么能再被这种劳役困住呢?8.示例:(1)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约定时间向百姓征税;(2)他为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级征税;(3)他重视教育教化,建学校,修孔子庙堂;(4)他体恤百姓,为百姓请命免除徭役。【解析】6.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同时(方克勤)又设立学堂几百个,修缮孔子庙堂,兴起教育文化的风尚。“又立社学数百”和“葺孔子庙堂”为方克勤为教育所做的举措,二者为并列短句,中间停顿;“教化兴起”为最终效果,单独成句。故断句为: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7.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方:刚刚,正;耕耘:耕种;暇:空闲;奈何:怎么能,怎么办;役:劳役。8.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可概括为: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约定时间向百姓征税;根据“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可概括为:他为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级征税;根据“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可概括为:他重视教育教化,建学校,修孔子庙堂;根据“请之中书省,得罢役”可概括为:他体恤百姓,为百姓请命免除徭役。【点睛】参考译文: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被授予济宁知府。当时朝廷下诏号召百姓开垦荒地,三年后才征缴赋税。然而当地官吏征收赋税都不等到三年的期限,百姓都说诏旨不可信,于是就弃田离去,田地又再次荒芜。方克勤就与百姓互相约好,赋税一定按期限(三年后)交纳。区分田地为九等,按田地的等级征税,官吏不得耍奸,田地一天天开垦起来,老百姓的粮食已经充足。同时(方克勤)又设立学堂几百个,修缮孔子庙堂,兴起教育文化的风尚。盛夏时节,守城将领督使百姓修筑城池,方克勤说:“百姓这个时候正在耕耘田地都忙不过来,怎么能够承受这么重的工程。”就写信到中书省去为百姓请命,得以停止服役。济宁人都称赞他。(方克勤)在这里做事三年,人丁兴旺了几倍多,整个县郡都丰衣足食。(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书上元夜游》,回答各题。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⑤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另。9.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几,几个;

②数目,数量;③多次,屡次;

④计算,查点。(1)数:盖自笑也关联教材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盖: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12.文中哪句话能表现民族间融洽相处,集市气象繁荣?(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3.读完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但在上元夜游时仍拥有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答案】9.几,几个大概是10.但是也笑韩愈钓鱼没有收获,又想要远远地离开,不知道跑到大海的人不一定得到大鱼。11.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12.民夷杂揉,屠沽纷然。13.喜悦(闲适、快乐)乐观(豁达)【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①根据“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可知,“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中的“数”,意思是:几,几个。句意为: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②“盖竹柏影也”的“盖”,意思是:大概是。根据“关联教材”法可知,“盖自笑也”中的“盖”,意思是:大概是。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然:然而;得:得到;欲:想要。11.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根据句意可知,句子的节奏为: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民夷杂揉,屠沽纷然”意为: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表现了民族间融洽相处,集市气象繁荣。13.本题考查人物思想情感的把握。文章展现了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一次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断,写整个游历路程,只用了步、入、历三个动词,加上所属宾语,就历历在目。而其所见者,为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儋州元宵节特有的热闹、喜悦,皆跃然纸上。夜晚游市,如历梦境。根据“予欣然从之”“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可知,苏轼虽然被贬儋州,但在上元夜游时愉悦(快乐)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豁达、乐观、洒脱的人。【点睛】参考译文: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B组最新模拟题(2023·山东济南·三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选文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主张。【答案】1.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2.(你们)不要以为国家太平,各地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3.从“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看出唐太宗主张为民着想;从“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看出唐太宗主张不放纵君主的欲求;从“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看出唐太宗主张贤臣辅佐(广开言路,贤臣要用心操劳国事)。【解析】1.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分析句意可知,“以为朕之耳目”是“布之卿等”的目的。故断句为: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2.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莫,不要。以,认为。存意,在意。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他为民着想。根据“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可知,唐太宗主张不放纵君主的欲求。根据“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可知,唐太宗主张贤臣辅佐(广开言路,贤臣要用心操劳国事)。【点睛】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导致灭亡。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完全看到天下的事情,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太平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小心在意。”(2023·湖北襄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①,以骨鲠②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②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③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辩赡:雄辩。②骨鲠:比喻个性正直、刚健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求市未能得市:(2)遂携亲友命驾就观遂:5.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B.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C.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7.概括选文②③段记述了王羲之哪两件事。8.从选文可以看出王羲之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案】4.(1)买(2)于是、就5.B6.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7.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王羲之写字换鹅。8.王羲之书法精湛,善于雄辩,正直刚健,任性(率性)而为。【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字词。(1)句意:想买没能成功。市:买,购买。(2)句意:于是带领亲友命人驾车前去观看。遂:于是,就。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语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楚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宾语、补语之间应有停顿。“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的翻译:王羲之欣然给他书写完毕,把鹅装在笼子里带回去了,非常快活。“欣然写毕”和“笼鹅而归”为连续发生的事件,故二者之间应有停顿;“甚以为乐”是对前文“笼鹅而归”的感受,在语意上二者之间应有停顿,故断句为: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故选B。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诸:众,各;然:然而,可是;咸:全,都。7.本题考查文章的概括。作答时,可采取“主语+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根据第②段“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和“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可进行概括:王羲之被郗鉴选为女婿。根据第③段“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可进行概括:王羲之写《道德经》换来一群鹅。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①段“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可知,王羲之善于雄辩,为人耿直;根据“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知王羲之书法技艺精湛;根据第②段“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可知,王羲之豁达不羁;根据第③段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可知,王羲之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点睛】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王羲之幼时说话木讷,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长大后,善于思辩,以耿直著称,特别擅长写隶书,为古今第一,评论者称赞他的笔势,认为像浮云一样飘忽,像惊龙一样矫健。很受堂伯王敦、王导的器重。这时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让他到东厢房去挨个观看王家子弟。门生回来后,对郗鉴说:“王氏子弟都很好,可是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佳婿!”探问得知他,就是王羲之,於是把女儿嫁给他。王羲之生来喜欢鹅,会稽有个孤老太太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想买没买来,于是带领亲友命人驾车前去观看。老太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把鹅杀了做熟等他来,王羲之感叹惋惜了好几天。山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去看,非常喜欢,再三要买他的鹅。道士说:“给我书写《道德经》,我就把这群鹅全都送给你。”王羲之欣然给他书写完毕,把鹅装在笼子里带回去了,非常快活。他就是这样任性率真不做作。(2023·江苏扬州·一模)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终军,字子云。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元鼎中,博士徐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穷诎。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适值发使匈奴,军自请曰:“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启前行。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选自《汉书》,有删节)【注】①矫制:假借帝王的命令。②繻:xū,古时出入关卡的凭证,用帛制成。③传:zhuàn,凭证。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甚奇之()(2)法至死()(3)适值发使匈奴()(4)臣宜被坚执锐()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臣年少材下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11.翻译句子。(1)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2)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12.简要说说终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9.以……为奇(认为……奇异)。按照法律遇到锐利的武器10.臣年少材下/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11.(1)可是(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2)这位使者就是之前丢弃符信的儒生。12.能言善辩,秉公执法,忠君爱国。【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的理解。(1)句意是:认为他很奇异。奇:以……为奇(认为……奇异);(2)句意是:按照法律应当处死。法:按照法律;(3)句意是:正赶上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值:遇到;(4)句意是: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锐:锐利的武器。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臣年少材下”的意思是:我年纪轻,才能低,这是终军对自己的评价,是自谦之词,表达完整的意思,需要断开;“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的意思是:不能担当一方重任,此句是承接前一句内容,进一步表明上句产生的结果,表达完整的意思,需要断开;“窃不胜愤懑”的意思是:私下很怨恨自己,此句表达对前文结果的感受。因此断句为:臣年少材下/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11.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而:却。以:用。安:安定。社稷:国家。存:保存。万民:百姓。辞:托辞。何也:为什么?(2)此:这位。乃:就是。前:之前。弃:丢弃。1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根据“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提炼概括为:能言善辩,会写文章。②根据“军诘偃曰:‘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穷诎”可知,终军博学善辩,使徐偃按法定死罪,概括为:秉公执法。③根据“适值发使匈奴,军自请曰:‘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启前行。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可知,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主动请求出使匈奴,可知,终军主动请缨,担当重任,建功报国,由此可概括为:忠君爱国。【点睛】参考译文:终军,字子云,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言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元鼎年间,博士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铸铁。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徐偃理屈辞穷。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巡视郡国,守关的官吏认出了他,说:“这位使者就是之前丢弃符信的儒生。”正赶上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帝下诏询问终军要求出使匈奴筹划吉凶的内容,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2023·吉林白山·一模)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廉颇毁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