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基础达标训练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16/wKhkGWbsw-SAN1YRAAIJ8TBvmVs599.jpg)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基础达标训练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16/wKhkGWbsw-SAN1YRAAIJ8TBvmVs5992.jpg)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基础达标训练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16/wKhkGWbsw-SAN1YRAAIJ8TBvmVs5993.jpg)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基础达标训练 湘教版必修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16/wKhkGWbsw-SAN1YRAAIJ8TBvmVs5994.jpg)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基础达标训练 湘教版必修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22/16/wKhkGWbsw-SAN1YRAAIJ8TBvmVs5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基础达标训练湘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1998年,全球有100个国家,9亿多人口受其影响,预计这一数字到2025年将会翻番。地球陆地面积的约24%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沙漠化现象,每年约有4150万公顷的农业土地部分或全部丧失生产能力。荒漠化位居世界三大生态环境问题之首,被称为人类文明的“冷面杀手”,且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尽相同。据此回答1~2题。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2.下列地区与所对应的荒漠化问题,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解析:解答本组题的关键是全面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在不同地区的具体表现。第1题,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普遍,生态环境更脆弱;土地荒漠化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且后者尤为重要;三江平原过度开垦造成的主要危害是湿地破坏。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A项典型红壤分布区,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红色沙漠”景观B项喀斯特地区是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C项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严重,沙漠化普遍D项黄淮海地区若灌溉不当,因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易出现次生盐渍化答案:1.D2.C下图为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比例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植被可能是()A.沼泽 B.落叶阔叶林C.荒漠 D.草原4.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酸雨 B.水土流失C.土地沙漠化 D.沙尘暴解析:图中显示该植被主要分布省区在西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西藏、青海),由此可知该植被为草原,植被破坏后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答案:3.D4.C读图“塔里木盆地区域图”,回答5~6题。5.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现在已经消失。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灌溉用水过多,植被破坏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6.图中N为塔里木盆地的一内陆湖,M为湖边的一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A.地下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解析:本题主要以楼兰古城为切入点考查荒漠化的危害。5题,由图可知,两千多年前,楼兰地区农业发达,环境优美,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过度灌溉,植被破坏严重,土壤沙化,水资源枯竭。6题,由图可知,N为内陆湖泊,且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水盐运动受到降水和蒸发的影响,西北地区全年降水少,夏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盐碱化。答案:5.C6.C年3月10日,一场沙尘暴席卷了华北地区,下图为沙尘暴发生时的天气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沙尘暴席卷时的华北地区()A.副热带高压强盛 B.单一暖锋盛行C.锋面气旋控制 D.准静止锋徘徊8.为减少沙尘暴发生,应在沙尘源地采取的措施是()A.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 B.倡导游牧、轮荒制度C.禁止任何经济活动 D.调整农牧业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荒漠化的防治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7题,从图中气流运动方向(逆时针流动)和沙尘严重区域冷、暖气流相遇形成冷锋系统,可以断定沙尘暴席卷时的华北地区为锋面气旋控制。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尘源地位于西北地区和蒙古国境内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为减少沙尘暴发生,沙尘源地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调整农牧业结构。答案:7.C8.D二、综合题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面两个表格表示从1973年到1983年和从年到年塔里木河干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表格具体的读法如下:如表1中的数字39.38,表示从1973年到1983年期间有39.38×104hm2的林地转化为草地。表格最下面一行的合计表示1973年的统计结果,例如13.56表示1973年时的耕地总量为13.56×104hm2;而表格右侧一列的合计表示1983年时统计的结果,例如18.65表示1983年时耕地总量为18.65×104hm2。表1塔里木河干流区1973~1983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1973年1983年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居工地合计耕地10.621.865.720.45018.65林地0.6327.6722.331.640.0152.28草地2.0339.38109.957.750.01159.12湿地0.131.885.28.52015.73居工地0.150.040.050.010.370.62合计13.5670.83143.2518.370.39246.4表2塔里木河干流区~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年年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居工地合计耕地23.633.1711.30.44038.54林地0.3731.6912.951.73046.74草地0.5511.29140.185.080157.1湿地0.21.593.787.440.0113.02居工地0.170.010.0300.680.89合计24.9247.75168.2414.690.69256.29材料二年与1973年相比,塔里木河干流区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总人口数增加了近1倍,农业人口增加了61.5%。(1)以上表格显示从1973年到年该流域耕地总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转化而来的比例最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项选择)()A.1973年到1983年,草地转化为林地的总数大于林地转化为草地的总数B.1973年到1983年,耕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草地和林地向其转变C.年到年湿地面积减少,主要转为草地、林地和居工地D.年到年居工地的主要转变来源是耕地E.1973年到年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3)描述从1973年到年该流域林地、草地、湿地、居工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耕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图表是地理信息来源之一,判读图表是地理学习的能力要求之一。此题中该区域土地利用状况信息的来源就是题中的两个材料,尤其是材料一。此表中关键是比较最下面的和右边的“合计”栏,它表示了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如在表1中,1973年的耕地为13.56个单位,1983年为18.65个单位,说明这10年内耕地面积扩大,如果要看耕地扩大的原因,就看第一列数据,可看出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草地(5.72个单位)和林地(1.86个单位)。综合两表和材料三可推断此区域由于人口增加,在30多年内耕地由10,62个单位扩大到38.54个单位,而草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精度磨削液H-1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餐饮连锁销售经理合同
- 养殖棚出租合同范本
- 代理记账返税合同范本
- 公司请律师合同范例
- 加盟店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工业污染源整治环境整治施工合同
- 凭证附件采购合同范本
- 冠名授权合同范本
- 临时混凝土采购合同范例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区域地理填图+亚洲
- 全新车位转让协议模板下载(2024版)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 《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 砌筑工考试卷及答案
- 呼吸治疗师进修汇报
- 2023年浙江省统招专升本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
- 智慧港口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 2024年度医患沟通课件
- 小学学校培优辅差计划
- 剧毒化学品安全档案(含危险化学品名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