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壮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
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要点把握
1.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诗意图,谈话激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我们祖国的美丽风景那么多,大家又欣赏
过多少呢?这个单元,我们就要到祖国各地去走一走,瞧一瞧。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要到这个地方来参观。(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
么样的画面?(生答)这幅画面多壮美呀!有黄河、落日、小船、山峰……这壮
美的景色,一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也看到了。他就是唐朝诗人王之涣。一天傍晚,
王之涣来到黄河边,看到太阳缓缓落下,与山峰说着悄悄话,看到黄河浩浩荡荡
地流向大海,不禁感叹: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可是他还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同学们,你能帮他在图上找个更好的观测点吗?(生指着图上的楼)
2.简介鹳雀楼和诗人,学习诗题。
过渡:对,这座修筑在山顶的楼叫作鹳雀楼。相传,经常会有鹳雀在这座楼
的楼台上停歇,因此该楼得名鹳雀楼。其实,这座楼一直不为大众所知,直到诗
人王之涣登上它并为它写了一首诗后,立即声名大振。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登鹳雀楼》。
(1)板书诗题:登鹳雀楼。学生齐读。教师对王之涣进行简介。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诗人,字季凌,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
意境壮阔,音乐性强,很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可惜的是,他的诗
只流传下来6首。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2)随题识字,提示字音。
预设:“登”是后鼻音;“鹳雀”又叫“鹳鸟”,是一种水鸟。教师可出示
图片,让学生了解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即可。“雀”字在前面的课文《拍手歌》中
学过,可再次提示学生含有“隹”这一部首的字与鸟有关。“楼”是要求会写的
字,提示学生它为木字旁,因为古代的房子多为木头所筑,可让学生用手指在桌
上写一写。了解诗题后让学生试着体会“登鹳雀楼”应该怎样断句停顿,指导据
义断音,即“登/鹳雀楼”。
二、检测生字,指导书写
1.玩游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刚才我们把诗歌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都认识里面的生字了吗?以前
学过的字也都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一登鹳雀楼。鹳雀楼一共
有三层,每一层都有一些生字宝宝等着你们,如果你们都读正确了就可以一层一
层地登上去了。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第一层挑战:出示生字“楼、层”。(提示:“层”是平舌音。)
(2)第二层挑战:出示生字“依、欲、尽、穷”。(提示:“尽”是前鼻
音。)
(3)第三层挑战:进行抽查,随机选字。
小结:大家可真厉害!这些生字宝宝根本难不倒大家啊!这些字现在大家都
认识了,可以一层层地登楼了。待会儿我们就在楼上欣赏美丽的风景吧!
2.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这首古诗中的5个会写字:楼、依、尽、黄、层。
(2)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重点指导。
依左窄右宽,注意笔画穿插。“衣”的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侧。
尽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
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黄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横、竖笔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
层半包围结构,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
笔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
三、练习朗读,读出韵律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古诗中出现的生字,可以多读几
遍。
2.检查自读,指名读,教师评价。
3.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古诗,学生再读,读完后检查,用笔圈出自己读错的
字,正音后多读几遍。
4.教师范读古诗,或播放录音,指导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过渡: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现在听老师来读一读,再根据老师
帮你们划分出来的节奏自由读,看看能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1)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节奏,再读古诗,让读得好的学生展示。
(2)多种形式练读,如: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接龙
读等。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过渡:诗人王之涣找到了一个更佳的欣赏风景的地点一一鹳雀楼,那么登上
鹳雀楼的他又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也快跟随他一起去看一看吧!
1.小组活动,图文对照,想象朗读。
过渡:刚才同学们读诗读得都不错,但是老师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大家都
读懂这首诗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边读诗,边看课本上的插图,多读几遍,看
图似乎动了起来,就什么都懂了。
2.课件出示第一句诗:白日依山尽。(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远
景)
(1)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白日、山。)
(2)想一想,画一画。
①理解“白日”:白日是什么?(诗中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必要时
可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可能是因为
当时山中有雾,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像是白色的。可提示学生这
是诗意的表达,不必用科学常识去解释。)
②引导学生体会“依、尽”用词的贴切。
预设: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依”。“依”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
密的感情,如“依靠、依偎”,诗中就用“依”写出了太阳依着群山慢慢落下的
情景。太阳完全落下去了,就是“尽”,太阳消失了,看不见了。可让学生闭上
眼睛想象一下诗中描写的画面。
③教师画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学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3)朗读:太阳是慢慢地落下去的,所以“依山尽”要读得慢一些。学生试
读。
3.课件出示第二句诗:黄河入海流。(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近景)
(1)想象画面:读了这句诗,大家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看到黄河水浩浩荡荡向大海奔流,听到黄河奔腾的声音。)
(2)这一句写出了黄河水怎样的特点?(气势磅礴、景象壮观。)
(3)思考:大家是从哪里知道黄河水最终流入大海的呢?(“入海流”。可
提示正确语序:流入海。)
(4)质疑探究:诗人真的看到黄河奔流的方向了吗?
明确:鹳雀楼和黄河入海口相隔千里,诗人是不可能看到的。这里是诗人想象
的,黄河从此处经过,一直奔流到大海,“入海流”点明了黄河流经的方向。
(5)指导朗读:要读出黄河入海的雄浑气势。学生练读。(可将这一句与前
一句放在一起读,前一句舒缓,这一句要有气势)
过渡:这两句诗中都藏着画面。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
去,这就是一一(生答:白日依山尽。)我还看到奔腾、浩荡的黄河水滚滚地流
向大海,这就是一一(生答:黄河入海流。)看着这么美的风景,同学们,诗人
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要看到更远的地方、更美的风景,就要再往高处爬。诗人说
——(生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自读自学,感悟诗理。
(1)课件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楼所思)学生自读
几遍,和同桌合作,思考以下问题:
①“穷”是什么意思?结合诗意选择正确意思:A.生活穷困,缺少钱财。
B.用尽;费尽。(B)
②“千里”指什么?(这里的“千里”是虚指,指很远很远的地方。)
③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只要再登一层楼就够了吗?(这里的“一层”并不
是真的指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可以用到哪些地方。
示例:上学期期末,我被评为“三好学生”,我非常得意,但爸爸告诉我,不
能因为取得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人生的路还长着呢!是啊,要想继续攀登知
识高峰,我还得不断努力,因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结:是啊,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层楼,都需要更加努
力。只有往上攀登,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领略更美的风景。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播放乐曲,背诵积累《登鹳雀楼》。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
2.阅读王之涣的其他名作,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
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
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一带的。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课时目标
1.会认“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
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画面。
要点把握
想象画面,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登鹳雀楼》。
2.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过渡:上节课,我们随着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欣赏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的辽远壮观之景。这节课,我们依然要踏上赏景之旅,去观赏一道奇异的景
观。我先给大家出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人万人捉不住。好似千军万马
吼,疑是银河飞下谷。”(生猜谜:瀑布。)对,谜底就是瀑布。今天啊,我们
就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和鹳雀楼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闻名天下一样,庐
山瀑布也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而天下闻名。
3.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1)了解作者。(学习古诗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多豪迈
奔放、飘逸若仙,因此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
(2)了解诗题。(学习古诗第二步:解诗题)
①“望”是什么意思?它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和“看”是近义词,但“望”有“向远处看”的意思,“望庐山瀑布”就
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②简单了解庐山。
庐山在江西九江的南边,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
下”之美誉。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
急流与瀑布,有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③认识“瀑”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暴”。“暴”有突然而猛烈的
意思,而瀑布就是从山上突然而又猛烈地流下来的水。)
(3)读好诗题。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和停顿;再听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多次练读。
(4)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2)互读:把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联系插图和生活经验识字
“炉”字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可出示煤炉、微波炉、火
炉图片,巩固记忆。
♦比较识字
将“炉”与“庐”作比较,两者读音相同,都有偏旁“户”。
♦象形字
“川”是象形字,可出示其甲骨文字形,帮助学生理解字形、字义。
口&W
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弯弯曲曲的河道中流动的水。有的甲骨文将表
示流水的多点弯曲虚线简写成三点。有的甲骨文将三点构成的弯曲虚线简化成弯
曲的实线。造字本义:名词,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3.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本课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以下要求会写的字。
黑:「沪t烟j挂:生
照“日”窄“召”宽。上方的“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
横中线上;下方四点上合下开。
炉烟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上,末笔捺改为点。
挂左窄右宽。“圭”的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上。
川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研讨,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大家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但是大家能读出它的节
奏美吗?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朗读停顿,大家看一看,再试着读一读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预设:可采用教师范读、个人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
式训练朗读。诗歌是用来诵读的,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自学古诗: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学习古诗第
三步:明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
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
①“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日”指太阳,“香炉”指“香
炉峰”,“紫烟”指紫色的烟云。)
(课件出示资料和香炉、香炉峰图片)香炉峰位于黄山东海,山峰独立挺拔,
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
过渡:香炉峰多像香炉啊!山上云雾缭绕,不正像香炉里升起的轻烟吗?
②理解“生”字。
明确:“生”有升腾之意。从“生”字我们能感受到云雾仿佛从山中不停地
弥漫出来,就像香炉里升起的烟。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了一个仙境,
把云雾写活了。
(2)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
之间。)
①(出示瀑布图)启发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这一句描绘的画面,再指名说一说。
②“遥看”说明诗人的观察角度如何?为什么要“遥看”呢?(说明诗人观
察瀑布时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只有远远地看,才能看出它的全貌。)
③体会“挂”字之妙。
预设: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挂”说几个句子,可发现“挂”多是手
做的动作,如挂衣服、挂画等,再问问学生:那么瀑布是谁挂出来的呢?学生交
流,引出是大自然神奇的“手”把瀑布挂出来的。另外,可将瀑布与其他河流对
比,河流是平向流淌的,而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
瀑布外形的壮观。
过渡:这气势磅礴的瀑布,迅猛地流下、飞溅,令诗人想到了什么?要知道,
李白的诗素以浪漫、奇妙的想象著称,诗人接下来会写些什么呢?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
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①课件出示瀑布图,引导学生想象、思考:诗人走近瀑布,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
②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流速之快?(飞流、直。)
③从哪些字词可以感受到瀑布之长?(三千尺。)
明确:“三千尺”不是一个确定的数目,而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山
之高耸,瀑布飞速直下产生极大落差,水势湍急,气势宏大。古诗中的数字往往
不是确指,如《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和“一
层”都不是确切的数目。这一点在学习古诗时要特别注意。
拓展:可拓展李白的其他一些诗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三千丈”和“千尺”也是虚指,是一
种夸张的写法。
④哪个字表达了诗人面对三千尺瀑布的心理活动?(疑。)
⑤理解“银河”“九天”。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
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称为“银河”。
九天“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表示极多之意,诗中的“九天”指极高
的天空,体现了瀑布之高,更能感受瀑布的恢宏气势和诗人的由衷赞美。
⑥哪一句是诗人所见?哪一句是诗人所想?连起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过渡:眼前的瀑布又高又急,难怪诗人会怀疑那瀑布是从九天倾泻而下的银河。
有同学看过瀑布飞泻的场景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请看过瀑布的同学描述
一番)读了李白的诗,听了同学的描述,大家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瀑布奔流
的场景?我们再来看一看瀑布的壮观之景吧!(播放瀑布的视频,进一步引导学
生感受瀑布飞泻的壮观)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画中赏,写中赏。
过渡:除了在朗读中品赏古诗,我们还可以在画中赏,在写中赏。喜欢画画
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人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你眼中的瀑布像什么,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式展开活动,与小组内同学共赏)
5.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
最想说什么呢?(学习古诗第四步:悟诗情)
示例: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它创造出这样壮观的美景,人在它面前,显得
多么渺小!
大自然的美景真是无穷无尽啊!我还要欣赏更多壮观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
神奇、壮丽。
6.再读古诗,学生自己试着背一背全诗,再背给同桌听。(学习古诗第五步:
能背诵)
7.学生自告奋勇背诗,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
8.配乐齐背古诗。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拓展阅读。
(1)请收集了李白诗歌的同学,把自己收集的诗歌与大家分享。
(2)可读一读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瀑布的美。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世计
懵
登白日依山尽日照香炉生紫烟
皆楼所见实景
礴
科黄河入海流融情于景遥看潺布挂前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版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合同
- 2024年大型购物中心品牌入驻管理合同
- 2024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合同属性明确
- 2024年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合同标的及数据处理细节
- 2024年客户关系管理与反贿赂规定
- 2024年居民住宅瓷砖装修工程合同
- 课程设计电容测量仪
- 2023年广西真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日照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合同
- 《企划案撰写》课件
- 《数据结构与算法》教案
-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 净水设备采购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 GB/T 43321-2023铜及铜合金钎焊推荐工艺规范
- 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纳管工业废水分质处理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 围墙监控施工方案
- 14S501-2 双层井盖图集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第13课冲出地球(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