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地区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地区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地区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地区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地区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地区学校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1 B.2 C.3 D.7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30,则它的边长a满足()A.4<a<5 B.5<a<6 C.6<a<7 D.7<a<83.如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甲乙丙丁平均数(cm)方差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A.甲 B.乙 C.丙 D.丁4.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若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则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 B.5,6,11 C.12,5,6 D.3,4,56.若关于的分式方程无解,则的值为()A.或 B. C.或 D.7.不等式4(x-2)>2(3x-5)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A.0 B.1 C.2 D.38.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 B.C. D.9.把半径为0.5m的地球仪的半径增大0.5m,其赤道长度的增加量记为X,把地球的半径也增加0.5m,其赤道长度的增加量记为Y,那么X、Y的大小关系是()A.X>Y B.X<Y C.X=Y D.X+2π=Y10.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在学校文艺节文艺汇演中,甲、乙两个舞蹈队队员的身高的方差分别是,,那么身高更整齐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队.12.若实数、满足,则________.13.克盐溶解在克水中,取这种盐水克,其中含盐__________克.14.因式分解:a3-a=______.15.如图,己知,点,,,…在射线ON上,点,,,…在射线OM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________.16.如图,在△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于点E,交AC于点D,若△ABC的周长为26cm,BC=6cm,则△BCD的周长是__________cm.17.一组数据:3、5、8、x、6,若这组数据的极差为6,则x的值为__________.18.小华将升旗的绳子从旗杆的顶端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的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如图,铁路上A,B两站(视为直线上两点)相距14km,C,D为两村(可视为两个点),DA⊥AB于A,CB⊥AB于B,已知DA=8km,CB=6km,现在要在铁路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应建在距A站多少千米处.20.(6分)如图所示,CA=CD,∠1=∠2,BC=EC,求证:AB=DE.21.(6分)计算及解方程组:(1)(2)(3)解方程组:22.(8分)如图,已知点D在△ABC的边AB上,且AD=CD,(1)用直尺和圆规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判断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23.(8分)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BF于点B,DE⊥BF于点E,BE=CF,AC=DF.求证:(1)AB=DE;(2)AC∥DF.24.(8分)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5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顺时针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AMN为等边三角形?(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25.(10分)(1)计算:(2)解方程组:26.(10分)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180km的目的地,出发后第一小时内按原计划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小时后以原来速度的1.5倍匀速行驶,并比原计划提前40分钟到达目的地.求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C【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求出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由此即可得.【详解】设第三边长为,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即,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熟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关键.2、B【解析】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边长为,再由52=25,62=36,即可求解.【详解】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面积为30,∴边长为.∵52=25,62=36,∴,即5<a<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找出和30最接近的两个能完全开方的数.3、A【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较小的运动员参加.【详解】∵,∴从甲和丙中选择一人参加比赛,∵,∴选择甲参赛,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正确理解方差与平均数的意义是解题关键.4、D【解析】解:∵∠B=∠DEF,AB=DE,∴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ASA、SAS、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5、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详解】A选项中,因为3+4<8,所以A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B选项中,因为5+6=11,所以B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C选项中,因为5+6<12,所以C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D选项中,因为3+4>5,所以D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只需看较短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长线段即可,“是”即可组成三角形,“否”就不能组成三角形.6、A【分析】去分母得出方程(a+2)x=3,分两种情况:(1)当方程无解时得a+2=0,进而求a的值;(2)当方程的根是增根时得出x=1或x=0,再分别代入(a+2)x=3,进而求得a的值.【详解】解:将原方程去分母整理得,(a+2)x=3当a+2=0时,该整式方程无解,此时a=﹣2当a+2≠0时,要使分式方程无解,则方程的根为增根,即x=0或x=1把x=0代入(a+2)x=3,此时无解;把x=1代入(a+2)x=3,解得a=1综上所述,a的值为1或﹣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无解的两个条件:(1)化成整式方程无解,所以原方程无解;(2)求出x的值是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的解,但这个解是最简公分母的值为0,即为增根.掌握这两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首先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再从不等式的解集中找出适合条件的非负整数即可.【详解】则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1,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能力,严格遵循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关键,尤其需要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8、C【分析】分别利用公式法和提公因式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无法分解因式,故此选项错误;B.,故此选项错误;C.,故此选项正确;D.,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一个多项式如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如果剩余的是两项,考虑使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剩余的是三项,则考虑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9、C【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分别计算长,比较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地球仪的半径为0.5米,∴X=2×(0.5+0.5)π﹣2×0.5π=πm.设地球的半径是r米,可得增加后,圆的半径是(r+0.5)米,∴Y=2(r+0.5)π﹣2πr=πm,∴X=Y,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的计算,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0、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甲【分析】根据方差的大小关系判断波动大小即可得解,方差越大,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详解】因为,所以甲队身高更整齐,故答案为: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方差与数据波动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1【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的值,再求出的值即可.【详解】解:∵,∴,解得,,∴.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熟知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其中每一项必为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分析】盐=盐水×浓度,而浓度=盐÷(盐+水),根据式子列代数式即可.【详解】解:该盐水的浓度为:,故这种盐水m千克,则其中含盐为:m×=克.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本题需注意浓度=溶质÷溶液.14、a(a-1)(a+1)【解析】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a3-a,=a(a2-1),=a(a+1)(a-1).15、32【分析】根据底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以及,得出,,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等边三角形,,,,,,,,,,,同理可得:,△的边长为,△的边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16、1【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D=BD,根据△ABC周长求出AC,推出△BCD的周长为BC+CD+BD=BC+AC,代入求出即可.【详解】∵DE垂直平分AB,

∴AD=BD,

∵AB=AC,△ABC的周长为26,BC=6,

∴AB=AC=(26-6)÷2=10,

∴△BCD的周长为BC+CD+BD=BC+CD+AD=BC+AC=6+10=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C长和得出△BCD的周长为BC+AC,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7、2或1【解析】根据极差的定义先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x最大时或最小时分别进行求解即可.【详解】∵数据3、5、8、x、6的极差是6,∴当x最大时:x﹣3=6,解得:x=1;当x最小时,8﹣x=6,解得:x=2,∴x的值为2或1.故答案为:2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掌握极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18、1【分析】过点C作CD⊥AB于点D,设旗杆的高度为xm,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则设旗杆的高度为xm,则在中,解得即旗杆的高度为1m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6分)19、E站应建立在距A站6km处.理由详见解析【解析】当AE=BC=6km时,AD=BE,可判定△ADE≌△BEC,即DE=EC,问题得解.【详解】E站应建立在距A站6km处.理由:因为BE=AB-AE=14-6=8(km),所以AD=BE,AE=BC.在△ADE和△BEC中,,所以△ADE≌△BEC(SAS).所以DE=EC.所以E站应建立在距A站6km处.【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一线三等角模型”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20、答案见解析.【分析】由∠1=∠2可得∠ACB=∠DCE,再结合已知条件不难证明△ACB≌△DCE,即可证明AB=DE.【详解】证明:∵∠1=∠2,∴∠ACB=∠DCE,∵在△ACB和△DCE中,,∴△ACB≌△DCE,∴AB=DE.21、(1);(2);(3).【分析】(1)首先化简绝对值,然后根据二次根式乘法、加减法法则运算即可;(2)首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化简,然后根据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运算即可;(3)首先将第二个方程化简,然后利用加减消元法即可求解.【详解】(1)====(2)===(3)由②得:③②-③得:把x=10代入①得:y=2∴原方程组的解是:【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本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DE∥AC,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可得;(2)先由AD=CD知∠A=∠DCA,继而得∠BDC=∠A+∠DCA=2∠A,再由DE平分∠BDC知∠BDC=2∠BDE,从而得∠BDE=∠A,从而得证.【详解】解:(1)如图所示,DE即为所求.(2)DE∥AC.理由如下:因为AD=CD,所以∠A=∠DCA,所以∠BDC=∠A+∠DCA=2∠A,因为DE平分∠BDC,所以∠BDC=2∠BDE,所以∠BDE=∠A,所以DE∥AC.【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导Rt△ABC≌Rt△DEF,完成AB=DE的证明;(2)通过Rt△ABC≌Rt△DEF,可得∠ACB=∠DFB,从而完成AC∥DF的证明.【详解】(1)∵AB⊥BF,DE⊥BF∴∠B=∠DEF=∵BE=CF∴BE+EC=CF+EC∴BC=EF∵AC=DF∴Rt△ABC≌Rt△DEF(HL)∴AB=DE;(2)∵Rt△ABC≌Rt△DEF∴∠ACB=∠DFB∴AC∥DF.【点睛】本题考察了全等三角形、平行线及其判定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及其性质、平行线判定的知识点.24、(1)15秒;(2)5秒;(3)20秒【分析】(1)由点N运动路程=点M运动路程+AB间的路程,列出方程求解,捷克得出结论;(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N=AM,可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M=BN,可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运动t秒,M、N两点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