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气象数据汇交标准风能观测资料_第1页
行业气象数据汇交标准风能观测资料_第2页
行业气象数据汇交标准风能观测资料_第3页
行业气象数据汇交标准风能观测资料_第4页
行业气象数据汇交标准风能观测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业气象数据汇交标准风能观测资料本标准规定了行业风能气象观测数据的汇交要求、汇交数据集制作、汇交数据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风电企业、电力勘探院等行业风能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存储与应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3694-2017自动气候站观测规范GB∕T35221-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7523-2019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审核、插补与订正技术规范GB∕T35227-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风向和风速GB∕T35226-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空气温度和湿度GB∕T35225-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QX/T118-202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559-2020风能资源观测系统测风塔观测技术要求QX/T39—2005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DB15/T1835-2020行业气象数据汇交标准地面观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风能windenergy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3.2风速windspeed单位时间内空气微团移动的水平距离,单位为m/s。3.3风向winddirection大气水平方向风的来向,单位为度(°)。3.4近地边界层boundarylayer距离地面约1km以下的近地大气层。23.5行业气象数据industrymeteorologydata除气象部门外其他行业自行布设的地面观测仪器,建立测站,进行气象要素的观测,而获得的观测数据。[DB15/T1835-2020,定义3.1]3.6汇交convertstandard将除气象部门外其他行业自行布设仪器所观测的风能气象原始观测数据纳入气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活动。[DB15/T1835-2020,定义3.2]3.7编发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代号。[DB15/T1835-2020,定义3.3]3.8风能气象数据windenergymeteorologicaldata风能观测仪器在单位时间范围内采集获得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观测要素。3.9数据集dataset可以标识的数据合集。[QX/T39--2005,定义3.1]3.10元数据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QX/T39--2005,定义3.3]4行业风能观测资料汇交管理4.1汇交要求4.1.1观测设备要求风能观测仪器具备GB/T35227-2017、GB/T35226-2017和GB/T352265-2017气象观测设备要求。4.1.2数据质量要求按照《气象数据管理办法(试行)》汇交要求,汇交观测数据需质量较好,数据完整性高。汇交数据具备一年以上的连续观测时间序列且缺测率在15%以下,方可进行汇交。4.2汇交数据集制作4.2.1存储介质光盘或移动硬盘。4.2.2存储目录结构数据集在介质中要制作二级目录,存储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3图1风能数据集存储目录结构a)Documents目录:行业风能观测数据汇交清单,见附录A。b)Metadata目录:行业风能观测数据集元数据集文件,行业台站基本信息格式,见附录B。c)Datasets目录:行业风能观测数据集数据实体文件,行业气象数据实体格式,见附录C。d)Readme.txt目录:用来说明行业风能观测数据集存放介质及概况,格式见附录D。4.2.3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如果行业风能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单个存储介质的容量,应分散在多个存储介质上存放。a)当一张光盘可存放一个行业风能观测数据集时,全部行业风能观测数据集文件应统一按4.2.2的规定存放;b)如果datasets目录容量较大,应分别放置多张光盘,则第一张光盘的目录结构应符合4.2.2的规定,自第二张光盘起,每张光盘只保留子目录“datasets”和“readme.txt”文件,在“readme.txt”文件中应说明“介质序号”和“datasets”目录或子目录下放置的行业风能观测数据集实体文件数量。4.2.4数据集存储介质外标签内容数据集存储介质外标签内容应能反应数据集制作的基本信息,包括:风能数据集名称、数据集版本号、数据集介质序号、数据集时间范围、数据集制作时间和制作单位等。4.3汇交数据处理4.3.1质量控制经过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初步判断数据合理性并进行质量标识,质量控制流程图,见附录E。4.3.2格式检查行业风能观测数据的数据格式、数据种类、观测时间、观测高度等与说明一致。4.3.3缺测检查4应观测的数据需要有具体的数据内容,检查某个观测数据是否缺测。4.3.4界限值检查界限值检查应符合QX/T559-2020中8.2表3和GB/T37523-2019中5.3表1要素极值范围。表1行业风能汇交界限值4.3.4.1内部一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符合GB/T33694-2017B4.4和QX/T118-20203.2.5规定,内部一致性检查分为:a)风速≤0.3m/s,为静风,风向无变化;风速>0.3m/s,则风向一般会有变化;b)整点最低气温≤整点气温≤整点最高气温;c)整点最小相对湿度≤整点相对湿度;d)整点最低气压≤整点气压≤整点最高气压;e)10分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f)2分钟平均风速≤极大风速。4.3.4.2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对经过上述检查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标识,对全部通过检查的数据标记正确,对未通过缺测检查的数据标记缺测,对未通过界限值检查的数据标记错误,对未通过范围值和内部一致性检查的数据标记可疑,质量控制标识遵循QX/T118-2020表1。5行业风能观测数据汇交清单表A.1行业风能观测数据汇交清单□是□否□光盘□硬盘6行业台站基本信息汇交格式表B.1行业台站基本信息汇交格式12市3456………789NUMBER(4,1)单位“层”7行业气象数据实体格式C.1文件名C.1.1文件名格式分为下列两类:——单站分钟格式:Z_SURF_PBLMIIIiii_YYYYMMDDHHmmssOWE_FTM[-CCx].txt——单站小时格式:Z_SURF_PBLHIIIiii_YYYYMMDDHHmmssOWE_FTM[-CCx].txt——打包分钟格式:Z_SURF_PBLMCCCCC_YYYYMMDDHHmmssOWE_FTM[-CCx].txt——打包小时格式:Z_SURF_PBLHCCCCC_YYYYMMDDHHmmssOWE_FTM[-CCx].txtC.1.2格式说明: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资料。PBL:固定代码,近地边界层观测。M:固定代码,表示分钟数据。H:固定代码,表示小时数据。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编码为地市级代码。IIiii:站号,其他行业部门自动气象站的站号统一采用CA000-CL999号段编制,见表C.1。CCCC:编报地市级代码,见表C.2。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其中:YYYY表示为年,4位;MM表示为月,2位;DD表示为日,2位;HH表示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表示为秒,2位;在年月日时分秒中,若位数不足高位补“0”。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WE:固定代码,表示垂直梯度的风能观测数据。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资料更正表示,可选标志,仅在单站资料文件名中使用。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以此类推,直至x=X。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表C.1内蒙古自治区行业气象站点站号分配表8表C.1内蒙古自治区行业气象站点站号分配表(续)[来源:DB15/T1835-2020,4.1]表C.2地市级代码表[来源:DB15/T1835-2020,表B.1]C.2数据格式C.2.1概述风能行业汇交数据文件分为:小时数据文件和分钟数据文件。小时数据文件和分钟数据文件内容为顺序数据文件,分别共3条记录,第一条记录本站基本参数,共56个要素,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记录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C.2.2小时数据文件C.2.2.1第一条记录格式包括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海拔高度、风塔高度和观测数据种类数M等共16n+7组,每组用一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表见表C.3。表C.3第一条记录说明12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3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4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9表C.3第一条记录说明(续)6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7M=5(风向1、风速2、气温3、相对湿度4、气压5),高位不足补“0”8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9风向数据类型为1,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风速数据类型为2,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未存0,存储2,缺省3,高位不足补“0”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气温数据类型为3,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湿度数据类型为4,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气压数据类型为5,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风向数据类型为1,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风速数据类型为2,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表C.3第一条记录说明(续)气温数据类型为3,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湿度数据类型为4,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气压数据类型为5,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风向数据类型为1,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风速数据类型为2,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气温数据类型为3,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湿度数据类型为4,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气压数据类型为5,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表C.3第一条记录说明(续)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C.2.2.2第二条记录格式共20n+1个要素值,每组用一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见表C.4。表C.4第二条记录说明1“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2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34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56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78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9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表C.4第二条记录说明(续)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C.2.3分钟数据文件C.2.3.1第一条记录格式包括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海拔高度、风塔高度和观测数据种类数M等共16n+7组,每组用一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表见表C.5。表C.5第一条记录格式12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3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4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表C.5第一条记录格式(续)5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6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7M=5(风向1、风速2、气温3、相对湿度4、气压5),高位不足补“0”8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9风向数据类型为1,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风速数据类型为2,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气温数据类型为3,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湿度数据类型为4,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气压数据类型为5,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风向数据类型为1,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风速数据类型为2,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温度传感器时,录入“/////”表C.5第一条记录格式(续)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气温数据类型为3,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湿度数据类型为4,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气压数据类型为5,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风向数据类型为1,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无风向传感器时,录入“/////”风速数据类型为2,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无风速传感器时,录入“/////”气温数据类型为3,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无气温传感器时,录入“/////”湿度数据类型为4,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表C.5第一条记录格式(续)无湿度传感器时,录入“/////”气压数据类型为5,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C.2.3.2第二条记录格式共15n+1个要素值,每组用一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见表C.6。表C.6第二条记录格式1“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2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34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56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78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9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时、分各两位,位数不足,高位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表C.6第二条记录格式(续)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时、分各两位,位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