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提升方案TOC\o"1-2"\h\u32079第1章精益生产概述 3159851.1精益生产的起源与发展 3257841.2精益生产的核心原则 437311.3精益生产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428130第2章质量控制基本原理 4247072.1质量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485462.2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 5300042.2.1统计过程控制(SPC) 5216022.2.2全面质量管理(TQM) 533562.2.3根本原因分析(RCA) 5280482.2.4持续改进(CI) 5174052.3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5210652.3.1质量政策与质量目标 5183962.3.2组织结构 5179712.3.3质量策划 5114372.3.4质量控制 663192.3.5质量保证 6272742.3.6质量改进 65827第3章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6170023.1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协同作用 6116303.1.1精益生产为质量控制提供基础 6260273.1.2质量控制助力精益生产提升品质 6183083.2精益生产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6243143.2.1拉式生产 629493.2.2价值流分析 6284993.2.35S管理 72653.3质量控制对精益生产的支撑作用 7266773.3.1设备管理 788903.3.2人员培训与激励 751803.3.3质量改进 7186783.3.4客户满意度提升 72490第4章精益生产实施策略 7313644.1精益生产推进组织构建 7243414.1.1组织目标设定 8235624.1.2设立专职精益生产推进部门 8140504.1.3跨部门协作机制 8317834.2精益生产培训与人才选拔 825884.2.1制定精益生产培训计划 8269724.2.2人才选拔与重点培养 822904.2.3培训效果评价 8102734.3精益生产项目策划与实施 8283994.3.1项目目标与范围确定 848364.3.2项目计划制定 8198614.3.3项目实施关键环节 8150454.3.4项目跟踪与反馈机制 810399第5章价值流分析与优化 8223345.1价值流分析概述 8229215.1.1定义与目的 810625.1.2主要步骤 971755.2价值流图的绘制与分析 9186035.2.1绘制方法 9295925.2.2分析要点 9305185.3价值流优化实践 1023132第6章流程改善与标准化 10136576.1流程改善的基本方法 10275946.1.1价值流分析 10133596.1.2拉式生产 1046136.1.3单件流生产 1094446.1.4标准作业 10130176.1.5Kaizen(持续改进) 1046586.2流程标准化的实施步骤 104286.2.1确定标准化对象 11202526.2.2收集资料 1115096.2.3制定标准 11276946.2.4培训与实施 1185976.2.5检查与改进 11286816.3流程改善与标准化案例分享 116176.3.1案例一: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线优化 11135726.3.2案例二:某电子制造企业单件流生产实践 11305106.3.3案例三:某家电企业标准化作业推广 1174686.3.4案例四:某食品企业持续改进活动 1113934第7章拉式生产与看板管理 1158657.1拉式生产原理与优势 11181527.1.1拉式生产原理 1187.1.2拉式生产优势 112547.2看板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287157.2.1看板系统概述 1262147.2.2看板设计 1266257.2.3看板实施 12222367.3拉式生产与看板管理在制造业的应用 12200877.3.1汽车行业 12164357.3.2电子行业 13298927.3.3食品行业 13162427.3.4其他行业 1321818第8章全面生产维护(TPM) 13260098.1TPM的起源与发展 13260558.2TPM的核心内容与实施步骤 1376918.2.1核心内容 1394148.2.2实施步骤 14175548.3TPM推进策略与案例分享 1469788.3.1推进策略 14298488.3.2案例分享 1412691第9章质量控制工具在精益生产中的应用 15153909.1统计过程控制(SPC) 15170829.1.1SPC的基本原理 15153849.1.2SPC的实施步骤 15267769.1.3SPC在精益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1563339.2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15105129.2.1FMEA的基本原理 1542899.2.2FMEA的实施步骤 15242899.2.3FMEA在精益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16141719.3防错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6117909.3.1防错技术的分类 16121619.3.2防错技术的实施步骤 1622239.3.3防错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1631235第10章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161206610.1持续改进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161366710.1.1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 161202310.1.2持续改进的实施策略 172602110.2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改进案例分享 171588610.2.1精益生产改进案例 171930710.2.2质量控制改进案例 173167210.3持续改进的推进与评估体系构建 171973410.3.1持续改进推进体系的构建 171225610.3.2持续改进评估体系的构建 171888110.3.3持续改进的监控与优化 17第1章精益生产概述1.1精益生产的起源与发展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起源于日本,其理念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丰田生产方式(ToyotaProductionSystem,TPS)。当时,丰田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消除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发展,这一模式逐渐成熟,并被世界各国制造业所推崇。20世纪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姆斯·P·沃麦克(JamesP.Womack)等人通过对比研究,将这一生产方式命名为“精益生产”。1.2精益生产的核心原则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其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价值:识别并创造客户价值,将生产活动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2)价值流:分析并优化价值流,消除非价值增值环节,缩短生产周期。(3)流动:保持生产过程的流动性和连续性,避免中断和等待,提高生产效率。(4)拉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生产过程的拉动式控制,减少库存和提前期。(5)尽善尽美:追求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不断消除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1.3精益生产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开始引入精益生产理念。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实践,精益生产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多企业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和企业对精益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和推广这一生产方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益生产的推广和应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对精益生产的理解和实践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另,精益生产的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了其在我国的推广速度。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精益生产水平,企业应加强对精益生产理念的学习和培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精益生产的推进机制,同时和社会各界也要给予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第2章质量控制基本原理2.1质量控制的概念与意义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以保证产品或服务能满足既定标准和客户需求的活动。质量控制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3)减少不良品产生,降低返工和维修成本;(4)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5)符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2.2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为实现质量控制目标,企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2.2.1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的技术。其主要工具包括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等。2.2.2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顾客为中心,全体员工参与,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组织目标的质量管理方法。其主要工具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2.2.3根本原因分析(RCA)根本原因分析是一种找出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现象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2.2.4持续改进(CI)持续改进是指企业不断对产品、服务和过程进行改进,以提高质量和效率。其主要工具包括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KPI(关键绩效指标)等。2.3质量控制体系构建质量控制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3.1质量政策与质量目标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质量政策,确定质量目标,为质量控制提供指导和支持。2.3.2组织结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2.3.3质量策划针对产品和服务特点,制定质量策划,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和过程要求。2.3.4质量控制实施过程控制,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要求。2.3.5质量保证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手段,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3.6质量改进根据质量数据分析和客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以上内容,企业可以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制造业精益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第3章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关系3.1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协同作用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是制造业提升效率与品质的两大核心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持续改进。精益生产关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而质量控制旨在保证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与期望。在实施精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发挥着关键作用,保障精益生产的有效性与稳定性。3.1.1精益生产为质量控制提供基础精益生产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等手段,为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精益生产环境下,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减少了因生产波动导致的质量问题。3.1.2质量控制助力精益生产提升品质质量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与调整,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精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有助于发觉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质量问题扩大,保障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3.2精益生产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精益生产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2.1拉式生产拉式生产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之一,通过按需生产、减少库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在质量控制中,拉式生产有助于减少因过量生产导致的在制品积压,从而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3.2.2价值流分析价值流分析是精益生产中的一种方法,用于分析生产过程中价值流动的情况,找出浪费所在,并进行改进。在质量控制中,价值流分析有助于发觉质量问题的根源,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3.2.35S管理5S管理是精益生产中的一种现场管理方法,通过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等五个方面,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在质量控制中,5S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素质,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3.3质量控制对精益生产的支撑作用质量控制对精益生产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3.1设备管理质量控制通过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3.2人员培训与激励质量控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激励,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精益生产中,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3.3.3质量改进质量控制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发觉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为精益生产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3.3.4客户满意度提升质量控制关注客户需求,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保障。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精益生产与质量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第4章精益生产实施策略4.1精益生产推进组织构建本节主要阐述如何在企业内部构建推进精益生产的组织架构。明确组织目标,即将精益生产理念融入企业运营,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设立专职的精益生产推进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精益生产战略。构建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保证各部门在精益生产推进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4.1.1组织目标设定4.1.2设立专职精益生产推进部门4.1.3跨部门协作机制4.2精益生产培训与人才选拔本节着重介绍如何通过培训与选拔,提升员工在精益生产方面的能力。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分阶段、分模块的培训。选拔具有潜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为企业储备精益生产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4.2.1制定精益生产培训计划4.2.2人才选拔与重点培养4.2.3培训效果评价4.3精益生产项目策划与实施本节主要阐述如何策划与实施精益生产项目。结合企业现状,确定项目目标与范围。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任务、时间表、资源配置等。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以下方面:标准化作业、流程优化、设备改造、质量管理等。同时建立项目跟踪与反馈机制,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4.3.1项目目标与范围确定4.3.2项目计划制定4.3.3项目实施关键环节4.3.4项目跟踪与反馈机制通过本章的阐述,企业可以明确精益生产的实施策略,为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保障。第5章价值流分析与优化5.1价值流分析概述价值流分析是一种用于识别和消除浪费的方法,旨在优化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流动。它起源于日本的精益生产理念,通过全面分析产品从原材料到顾客手中的整个生产过程,识别非价值增加的活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本节将从价值流分析的定义、目的和主要步骤进行概述。5.1.1定义与目的价值流分析是对生产过程中物料和信息流动的系统性研究,以识别和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其目的在于实现价值流的连续流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环节,从而提升整体价值流的质量和效率。5.1.2主要步骤价值流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1)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或服务流程进行价值流分析。(2)绘制当前状态价值流图: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信息流动、时间消耗等情况。(3)分析价值流图:识别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分析其原因。(4)设计未来状态价值流图: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优化价值流。(5)实施改进并持续优化:将改进措施付诸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以实现持续改进。5.2价值流图的绘制与分析价值流图是价值流分析的核心工具,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流动情况。本节将从价值流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要点进行阐述。5.2.1绘制方法(1)收集数据:收集研究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生产周期、等待时间、运输距离等。(2)确定价值流图的范围:明确价值流图所涵盖的生产过程范围。(3)绘制流程步骤:用符号表示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4)标注时间信息:在流程步骤中标注各环节的时间消耗,包括加工时间、等待时间、运输时间等。(5)标注物料流动:用箭头表示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动方向。(6)标注信息流动:用虚线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动。5.2.2分析要点(1)识别浪费:根据价值流图,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八大浪费(即过量生产、等待、运输、过度加工、库存、运动、不合格品和多余操作)。(2)分析原因:针对识别出的浪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分析出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5.3价值流优化实践价值流优化实践是将价值流分析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环节。以下为一些常见的价值流优化措施:(1)合并和简化流程:合并相似或重复的工序,简化生产流程。(2)优化生产布局:根据生产流程,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减少物料运输距离。(3)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设备改造、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设备开动率和利用率。(4)减少库存:采用拉动式生产,减少在制品库存。(5)精简信息流程:简化信息传递过程,提高信息传递效率。(6)培养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第6章流程改善与标准化6.1流程改善的基本方法6.1.1价值流分析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价值流分析,识别并消除非价值增加的活动,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6.1.2拉式生产采用拉式生产方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按需生产,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6.1.3单件流生产通过单件流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6.1.4标准作业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规范员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6.1.5Kaizen(持续改进)鼓励员工持续参与改进活动,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竞争力。6.2流程标准化的实施步骤6.2.1确定标准化对象分析企业生产流程,确定需要标准化的关键环节。6.2.2收集资料收集相关流程的资料,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6.2.3制定标准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作业标准。6.2.4培训与实施对员工进行标准化培训,保证标准得到有效实施。6.2.5检查与改进定期检查标准化流程的执行情况,发觉问题及时改进。6.3流程改善与标准化案例分享6.3.1案例一: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线优化通过对生产线的价值流分析,企业发觉部分工序存在大量浪费。通过改善,将生产周期从原来的10天缩短至5天,库存降低50%。6.3.2案例二:某电子制造企业单件流生产实践该企业引入单件流生产模式,减少在制品,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周期从原来的15天缩短至7天,生产效率提高30%。6.3.3案例三:某家电企业标准化作业推广通过对关键工序的标准化,该企业产品不良率降低50%,生产效率提高20%。6.3.4案例四:某食品企业持续改进活动通过开展持续改进活动,该企业年降低生产成本10%,提高产能15%。第7章拉式生产与看板管理7.1拉式生产原理与优势7.1.1拉式生产原理拉式生产(PullProduction)是一种基于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的管理模式。它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高效。在拉式生产体系中,每一道工序仅在生产后续环节发出需求信号时,才开始生产,从而避免了过量生产及库存积压。7.1.2拉式生产优势(1)减少库存:通过拉式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生产,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2)提高生产效率:拉式生产有助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3)缩短生产周期:拉式生产可以降低在制品数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4)增强产品质量:拉式生产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产生。(5)提升员工积极性:拉式生产鼓励员工参与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7.2看板系统的设计与实施7.2.1看板系统概述看板系统(KanbanSystem)是一种基于可视化管理的生产控制系统,通过看板来传递生产需求、控制生产节奏和库存。看板系统是实现拉式生产的重要工具。7.2.2看板设计(1)看板种类:根据生产过程的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看板,如生产看板、搬运看板、临时看板等。(2)看板数量:根据生产节拍和库存策略,合理设置看板数量。(3)看板信息:明确看板上的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7.2.3看板实施(1)制定看板管理规则:明确看板的发放、回收、传递等环节的管理规定。(2)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看板系统的培训,保证员工掌握看板的使用方法和规定。(3)逐步推行:先在部分生产线或工序实施看板管理,逐步推广到整个生产过程。7.3拉式生产与看板管理在制造业的应用7.3.1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拉式生产和看板管理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通过拉式生产和看板管理,汽车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准时、高效,降低了库存成本。7.3.2电子行业电子行业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拉式生产与看板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灵活性,减少在制品库存,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7.3.3食品行业食品行业对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要求较高。拉式生产与看板管理有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7.3.4其他行业其他如家电、家具、服装等行业,也可通过拉式生产与看板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第8章全面生产维护(TPM)8.1TPM的起源与发展全面生产维护(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简称TPM)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是一种以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方式。TPM强调预防性维护,旨在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制造业的不断发展,TPM理念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TPM,并在许多制造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TPM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设备管理到全面生产维护的演变,已成为现代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8.2TPM的核心内容与实施步骤8.2.1核心内容TPM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全员参与:企业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维护管理中来,形成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氛围。(2)预防性维护:通过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预防设备故障,降低设备故障率。(3)自主维护:鼓励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4)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设备管理和维护方法,提高设备综合效率。(5)以数据为基础:利用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维护策略。8.2.2实施步骤(1)制定TPM推进计划:明确目标、时间表、责任人等。(2)开展培训:提高员工对TPM的认识和技能水平。(3)设备评估:对现有设备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4)设备改善:针对评估结果,制定设备改善措施。(5)设备维护:实施预防性维护,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6)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7)持续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维护策略,实现设备综合效率的提升。8.3TPM推进策略与案例分享8.3.1推进策略(1)制定合理的推进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计划。(2)全员培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TPM的认识和参与度。(3)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TPM活动。(4)加强沟通与协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TPM。(5)持续跟踪与改进:定期对TPM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调整。8.3.2案例分享某制造企业自2016年开始实施TPM,通过以下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设立TPM推进小组,负责整体推进工作。(2)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员工TPM意识和技能。(3)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实施预防性维护。(4)建立设备故障数据库,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和改进。(5)每月召开TPM总结会议,分享推进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经过两年的努力,该企业设备故障率降低了50%,设备综合效率提升了30%,生产成本降低了1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9章质量控制工具在精益生产中的应用9.1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简称SPC)是一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质量控制工具,旨在监控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在精益生产中,SPC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及时发觉问题,减少废品和返工,提高生产效率。9.1.1SPC的基本原理SPC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从而实现对过程的监控。其核心思想是区分偶然波动和异常波动,保证生产过程在可控范围内。9.1.2SPC的实施步骤(1)确定控制对象:选择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关键过程参数作为控制对象。(2)收集数据: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收集控制对象的数据。(3)建立控制图:根据收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控制图。(4)分析控制图:对控制图进行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5)采取改进措施:针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消除问题根源。9.1.3SPC在精益生产中的应用案例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例,通过应用SPC,成功降低了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9.2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ModesandEffectsAnalysis,简称FMEA)是一种预防性质量控制工具,通过对产品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从而采取预防措施。9.2.1FMEA的基本原理FMEA通过评估失效的严重度、发生概率和检测难度,计算风险优先级(RiskPriorityNumber,简称RPN),以指导企业优化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9.2.2FMEA的实施步骤(1)组建团队:成立由不同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FMEA团队。(2)收集资料:收集产品或过程的资料,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等。(3)识别失效模式:分析产品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4)评估失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婚前财产分配合同详细范本版
- 2024年简易供应商订购协议
- 在线课程设计构架图
- 2024年版全面知识产权许可与保密协议
- 电分的课程设计
- 2024年地下停车场车位出租合同范本:高效便捷租赁服务3篇
- 2024年版公路货物运输协议范例文件版B版
- 早期干预教育课程设计
- 2024年果蔬买卖协议
- 2024年度智能家居产品全生命周期售后服务与维保综合协议3篇
- 医院的检验报告单模板
- 组织行为学交大网络复习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高清版)DZT 0268-2014 数字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
- (高清版)TDT 1041-2013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泛微协同管理平台(e-cology)产品白皮书2015-V1.0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三国志导读(复旦大学)》2024章节测试含答案
- 车间生产中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技术
- 注塑产品成本计算
- 积分上链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