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_第1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_第2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_第3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_第4页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施方案TOC\o"1-2"\h\u27621第一章概述 3158421.1项目背景 3163301.2项目目标 3164191.3项目范围 39173第二章项目准备 496572.1现状分析 4183242.1.1生产管理现状 482262.1.2信息化建设现状 4322642.2需求调研 420032.2.1企业内部需求 4126492.2.2市场需求 529302.3技术选型 5138002.3.1技术标准 556372.3.2技术方案 5316502.3.3技术实施策略 52972第三章系统设计 6248753.1系统架构设计 6143933.1.1架构设计原则 6131343.1.2系统架构 6273943.2功能模块设计 630663.2.1模块划分 6184383.2.2模块功能描述 744713.3数据库设计 7279263.3.1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7246593.3.2数据库表关系设计 710884第四章硬件设施部署 8321684.1设备选型 8222174.2设备安装与调试 8237244.3网络布局 915454第五章软件开发与实施 965715.1开发环境搭建 9233675.2系统编码与调试 10240255.3系统测试与优化 1017448第六章数据集成与管理 11149996.1数据采集与清洗 11166096.1.1数据采集 11476.1.2数据清洗 11243076.2数据存储与备份 11294516.2.1数据存储 11210666.2.2数据备份 1171466.3数据分析与挖掘 1269436.3.1数据分析 1247886.3.2数据挖掘 1228679第七章生产调度与优化 12247807.1生产计划管理 12136817.1.1计划编制 12161497.1.2计划执行 13220497.2生产进度监控 13217677.2.1进度跟踪 13113657.2.2数据采集与分析 1324397.3生产异常处理 13271657.3.1异常分类 13151977.3.2异常处理流程 1476227.3.3异常预防措施 149854第八章质量管理 1495178.1质量检测与监控 1493508.1.1检测设备与技术的选用 1488278.1.2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4107678.1.3质量检测流程的优化 15283288.2质量改进与优化 15122428.2.1质量改进策略的制定 1573328.2.2质量改进项目的实施 15280798.2.3质量改进效果的评估 15314168.3质量追溯与反馈 15161438.3.1质量追溯系统的建立 15112388.3.2质量反馈机制的完善 15830第九章安全管理 163399.1安全生产监管 1686219.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6153629.1.2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16228529.1.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16249409.1.4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16315209.2安全预防与处理 16250059.2.1安全预防 16298189.2.2安全处理 1611309.3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 17267589.3.1安全培训 17311329.3.2宣传教育 1725228第十章项目验收与维护 17559310.1项目验收流程 171063410.1.1验收准备 171583810.1.2验收程序 171897310.1.3验收标准 182543910.2系统维护与升级 182061610.2.1系统维护 181777410.2.2系统升级 181537110.3项目总结与反馈 183096210.3.1项目总结 191585810.3.2反馈与改进 19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引入,旨在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项目旨在深入分析制造业生产现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制定一套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3)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降低不良品率。(4)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通过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5)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一套符合制造业特点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2)设备选型:根据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3)软件开发:开发适用于智能化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功能。(4)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进行集成,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5)人员培训:为操作人员提供系统操作培训,保证系统顺利投入使用。(6)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有效控制。(7)售后服务:提供系统维护、升级等服务,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二章项目准备2.1现状分析2.1.1生产管理现状在项目启动之初,首先需对当前制造业生产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目前我公司的生产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数据记录和流程控制,存在以下问题:数据记录不准确,容易产生误差;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计划执行不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设备维护不及时,影响生产进度。2.1.2信息化建设现状我公司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信息化管理体系,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模块,但生产管理模块尚未完善。现有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不足:系统集成度不高,各模块之间缺乏有效对接;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大数据分析需求;用户体验较差,操作复杂,不利于员工使用。2.2需求调研2.2.1企业内部需求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内部需求,项目组对各部门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产部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质量部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不良品;采购部门: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料供应效率;销售部门:提高客户满意度,缩短交货周期,降低库存。2.2.2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方面,项目组针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调研: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在智能化生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客户需求:收集客户对智能化生产管理的期望和需求。2.3技术选型2.3.1技术标准在技术选型过程中,项目组遵循以下技术标准: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满足企业内部需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应性强,易于扩展和升级。2.3.2技术方案经过对多种技术方案的对比和分析,项目组选定了以下技术方案:生产管理系统:采用成熟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物料管理等功能;数据库系统:选用高功能的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数据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功能;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弹性扩展和降低成本。2.3.3技术实施策略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组制定了以下技术实施策略:模块化实施:将项目分为多个模块,分阶段实施,保证每个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逐步推进: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推进各项技术的应用,保证整体项目的顺利进行;人员培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新技术和新系统的熟练度;持续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和功能,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第三章系统设计3.1系统架构设计本节主要阐述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保证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3.1.1架构设计原则(1)分层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独立,降低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2)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模块,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便于开发和维护。(3)松耦合设计:采用松耦合的设计理念,使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4)高可用性: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高可用性,满足生产环境的实际需求。3.1.2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次:(1)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2)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如数据查询、数据处理等。(3)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完成数据的存取操作。(4)数据库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3.2功能模块设计本节主要对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保证系统具备完善的功能。3.2.1模块划分(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2)设备管理模块:负责设备信息录入、设备状态监控、设备维护等功能。(3)生产计划管理模块:负责生产计划编制、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进度跟踪等功能。(4)库存管理模块:负责物料入库、物料出库、库存盘点等功能。(5)质量管理模块:负责质量检验、质量异常处理、质量数据分析等功能。(6)统计分析模块:负责生产数据统计、生产成本分析、生产效率分析等功能。3.2.2模块功能描述(1)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2)设备管理模块: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对设备进行维护,提高设备利用率。(3)生产计划管理模块:根据生产任务和设备状况,合理编制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4)库存管理模块:实时掌握物料库存情况,保证物料供应,降低库存成本。(5)质量管理模块: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处理,提高产品质量。(6)统计分析模块: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3数据库设计本节主要对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3.3.1数据库表结构设计(1)用户表:存储用户基本信息,如用户名、密码、角色等。(2)设备表:存储设备基本信息,如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类型等。(3)生产计划表:存储生产计划信息,如计划编号、生产任务、开始时间等。(4)库存表:存储库存信息,如物料编号、物料名称、库存数量等。(5)质量表:存储质量检验信息,如检验编号、检验结果、检验员等。(6)统计表:存储生产统计数据,如生产数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等。3.3.2数据库表关系设计(1)用户与设备:一对多关系,一个用户可以管理多个设备。(2)生产计划与设备:一对多关系,一个生产计划可以包含多个设备。(3)库存与物料:一对多关系,一个库存记录对应一种物料。(4)质量与生产计划:一对多关系,一个生产计划可以有多个质量检验记录。(5)统计与生产计划:一对多关系,一个生产计划对应一条统计数据。第四章硬件设施部署4.1设备选型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硬件设施部署过程中,设备选型是关键环节。需根据生产需求、设备功能、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保证选型结果的合理性。针对不同生产环节,需选取相应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1)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传感器等;2)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3)数据传输设备:包括有线网络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4)数据处理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5)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报警系统等。设备选型过程中,还需关注以下因素:1)设备的兼容性:保证设备之间能够无缝连接,实现数据共享与传输;2)设备的可靠性:选用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设备,降低故障率;3)设备的扩展性:考虑未来生产需求的变化,选择具有良好扩展性的设备;4)设备的经济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4.2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与调试是硬件设施部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以下为设备安装与调试的主要步骤:1)设备到货后,进行外观检查,确认设备无损坏、缺失等异常情况;2)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设备的安装,包括电源连接、网络连接等;3)对设备进行初步调试,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4)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设备功能达到预期要求;5)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设备进行参数设置和优化;6)对设备进行联调,保证设备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实现数据交互;7)对设备进行试运行,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8)设备运行稳定后,进行正式交付使用。4.3网络布局网络布局是硬件设施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网络布局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下为网络布局的关键步骤:1)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设计网络拓扑结构;2)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3)进行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4)对网络进行划分,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数据隔离;5)设置网络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况;6)对网络进行优化,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7)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数据泄露;8)定期对网络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网络长期稳定运行。第五章软件开发与实施5.1开发环境搭建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阶段,首先需搭建稳定的开发环境。开发环境的搭建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配置。硬件环境需满足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基本要求,包括高功能的服务器、充足的存储空间以及稳定的网络环境。软件环境则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和必要的中间件。开发环境的搭建需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开发环境需求: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和功能指标,确定所需的硬件和软件配置。(2)配置开发服务器:按照需求配置服务器,保证服务器的硬件资源能够满足开发过程中对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的需求。(3)安装操作系统:选择稳定的操作系统,如Linux或Windows服务器版,并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部署开发工具:根据开发语言和框架,部署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VisualStudio等。(5)配置数据库环境:安装并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保证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高效性。(6)搭建版本控制环境:使用版本控制工具如Git,以实现代码的版本管理、协作开发和代码审查。5.2系统编码与调试在开发环境搭建完成后,进入系统的编码与调试阶段。此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按照系统设计文档,编写高效的代码,并进行调试以保证功能的正确实现。系统编码与调试的主要步骤如下:(1)模块划分:根据系统设计,将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特定的功能。(2)编写代码:按照模块划分,编写代码实现各模块的功能。在编码过程中,需遵循编程规范,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3)代码审查:通过代码审查保证代码质量,及时发觉和纠正编码过程中的错误。(4)单元测试: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保证模块功能的正确实现。(5)集成测试:将所有模块集成,进行集成测试,检验模块间的接口是否正常。(6)调试与优化:在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调试,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5.3系统测试与优化系统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系统测试与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功能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保证所有功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2)功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等功能指标,保证系统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3)安全测试:对系统进行安全测试,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点的检测和防范。(4)用户测试:邀请实际用户参与测试,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用户体验。(5)持续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包括代码优化、功能优化和安全性增强。通过上述测试与优化,保证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在实际运行中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稳定、高效的生产管理。第六章数据集成与管理6.1数据采集与清洗6.1.1数据采集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中,数据采集是基础环节。本系统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数据采集:(1)自动采集:利用传感器、条码扫描器、RFID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2)手动采集:通过人工录入,对无法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补充。6.1.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本系统将采取以下措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1)去除重复数据:通过数据比对,删除重复记录,保证数据唯一性。(2)数据校验:对数据进行格式、类型、范围等校验,保证数据准确性。(3)数据过滤: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过滤,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4)数据补全: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合理推测或填充,提高数据完整性。6.2数据存储与备份6.2.1数据存储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高效访问,本系统将采用以下存储方式:(1)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结构化数据,如生产数据、设备数据等。(2)非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图片等。(3)分布式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存储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6.2.2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本系统将采取以下备份策略:(1)定期备份: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对数据进行备份。(2)实时备份:对关键数据实时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3)异地备份: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异地,降低数据丢失风险。6.3数据分析与挖掘6.3.1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提取数据价值的关键环节。本系统将采用以下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1)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2)摸索性分析:通过可视化、箱线图等方法,摸索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3)预测性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的生产趋势进行预测。6.3.2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本系统将采用以下技术进行数据挖掘:(1)关联规则挖掘:发觉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如产品A和产品B的购买关系。(2)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结构。(3)机器学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回归等分析。通过以上数据集成与管理措施,本系统将为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企业实现生产优化和决策智能化。第七章生产调度与优化7.1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是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保证生产任务按照预定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要求完成。以下是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内容:7.1.1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编制应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资源状况、生产能力和工艺流程等因素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并分析市场需求、订单信息,确定生产任务;(2)根据生产任务,分析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3)将生产计划分解为各车间、班组的生产任务;(4)对生产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7.1.2计划执行生产计划的执行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生产任务,将任务分配到各车间、班组;(2)制定作业指导书,指导生产人员进行生产操作;(3)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实施;(4)及时收集生产数据,对生产计划进行动态调整。7.2生产进度监控生产进度监控是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7.2.1进度跟踪生产进度跟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2)分析生产进度与计划之间的差异;(3)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进度顺利进行。7.2.2数据采集与分析生产进度监控需要采集以下数据:(1)生产任务完成情况;(2)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设备运行状况等;(3)产品质量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为生产调度提供依据。7.3生产异常处理生产异常处理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生产异常处理的主要内容:7.3.1异常分类生产异常可分为以下几类:(1)计划异常: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不符;(2)物料异常:物料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等;(3)设备异常:设备故障、维修等;(4)质量异常:产品质量不达标等。7.3.2异常处理流程生产异常处理流程如下:(1)发觉异常,及时上报;(2)分析异常原因,制定解决方案;(3)执行解决方案,调整生产计划;(4)对异常处理情况进行跟踪,保证问题得到解决。7.3.3异常预防措施为减少生产异常,企业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生产计划管理,提高计划准确性;(2)优化供应链管理,保证物料供应及时;(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4)提高员工操作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异常。第八章质量管理8.1质量检测与监控8.1.1检测设备与技术的选用为保证产品质量,本方案将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与技术。对生产线上的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传感器、视觉检测系统等。选用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如三坐标测量仪、光学投影仪等,以实现对产品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精确检测。8.1.2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保证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2)设立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3)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反馈。(4)开展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8.1.3质量检测流程的优化针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本方案将从以下方面优化质量检测流程:(1)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对检测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3)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质量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8.2质量改进与优化8.2.1质量改进策略的制定根据产品质量现状,制定以下质量改进策略:(1)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找出主要原因。(2)针对性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如工艺优化、设备升级、人员培训等。(3)实施改进措施,跟踪效果,持续优化。8.2.2质量改进项目的实施质量改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改进: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2)设备升级:引入先进设备,提高生产精度和稳定性。(3)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4)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质量监控,提高质量管理水平。8.2.3质量改进效果的评估对质量改进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质量指标:产品合格率、不良品率等。(2)效率指标: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等。(3)成本指标:生产成本、不良品损失等。8.3质量追溯与反馈8.3.1质量追溯系统的建立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跟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完善的物料编码体系,保证物料信息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3)制定质量追溯流程,明确追溯责任和措施。8.3.2质量反馈机制的完善完善质量反馈机制,保证质量问题能够及时被发觉和解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如投诉、建议、内部审计等。(2)对质量反馈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根源。(3)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跟踪实施效果,持续提高产品质量。第九章安全管理9.1安全生产监管9.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中,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9.1.2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9.1.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生产安全。9.1.4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安全的发生概率。9.2安全预防与处理9.2.1安全预防企业应加强安全预防工作,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3)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9.2.2安全处理企业应建立安全处理机制,对发生的安全进行以下处理:(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救援;(2)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责任人;(3)制定整改措施,防止同类再次发生;(4)对责任人进行追责,严肃处理。9.3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9.3.1安全培训企业应加强安全培训工作,保证员工具备以下能力:(1)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2)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3)具备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